《运动解剖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解剖学.doc(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运动解剖学一、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属于运动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基础学科。二、学习目的和任务:1、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2、为运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3、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基础。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一)基本观点(二)基本方法。四、运动解剖学发展史五、解剖学定位术语(一)人体解剖姿势:人体标准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脚尖向前。(二)常用方位术语:上:靠近头部 下:靠近足部 前:
2、靠近腹侧 后:靠近背侧内侧:靠近身体正中面 外侧:远离身体正中面 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 深: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 近侧端:四肢的近躯干端 远侧端:四肢的远躯干端桡侧:前臂的外侧 尺侧:前臂的内侧 腓侧:小腿的外侧 胫侧:小腿的内侧(三)人体基本面:1、水平面:横断身体,与地面平行之切面,亦称横切面。2、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其中通过正中线的切面称为正中面。3、额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亦称冠状面。(四)人体基本轴:1、额状轴:横贯身体,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又叫冠状轴。2、矢状轴:前后贯穿身体,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3、垂直轴:纵贯身体,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
3、第一章 人体的基本构成第一节 细胞和细胞间质一、细胞 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单位。(一)、细胞的大小和形态: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立方形、扁平形、菱形等人体最大的细胞如卵细胞;最小的细胞如小脑内的颗粒细胞。(二)、细胞的结构、功能: 1、细胞膜结构:由双层脂类分子嵌入一层蛋白质分子构成,称为单位膜。功能:A、保持细胞的完整性。B、选择性的通透作用。C、调节作用。 2、细胞质:半透明的胶样物质,叫基质;悬浮两种颗粒细胞器和包含物。细胞器:细胞内具有特殊功能的器官。包括:A、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内质网:合成蛋白质的场所。C、内网器:与细胞的分泌机能有关。D、微丝和微管:
4、对细胞起支持和运动作用。E、中心体:进行自我复制。F、溶酶体:对细胞内的一些物质进行溶解消化。G、核蛋白体:合成蛋白质和某些分泌物。包含物:是无活性的物质。3、细胞核:一般只有一个,也有两个以上的。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染色体)。二、细胞间质细胞间质是存在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物质,是细胞分化过程的产物。其成分为:1、基质。2、纤维。第二节 组织它是人体胚胎发育的早期由许多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按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胞群体成为组织。人体组织有四种基本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一、上皮组织(一)结构特征:由大量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二)分类和分布:
5、1、被覆上皮:分布在体表或衬在体内官腔、囊的内表面,分为单层和复层。2、感觉上皮:由被覆上皮分化而来,具有感觉功能。3、腺上皮:具有特殊的分泌机能。(三)功能:保护、吸收、感觉、分泌。二、结缔组织(一)结构特征:由少量的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构成。(二)分布在全身各处。(三)分类和功能:1、 疏松结缔组织:位于器官与器官之间,起支持与联络作用。2、 致密结缔组织:纤维多而排列紧密,如:肌腱、韧带。3、 脂肪组织:由大量的脂肪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分布在皮下、器官周围,有:储藏能量、保暖、缓冲的功能。4、 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和半固体细胞间质构成。5、 骨组织:由骨细胞和固体细胞间质构成。6、
6、 血液和淋巴: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三、肌组织(一)结构特征:肌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中有少量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二)分类和分布:见表格肌组织的分类、分布、结构特点及功能分类分布结构特点功能(收缩舒张)骨骼肌附在骨面横纹明显,细胞圆柱行,细胞核有一百个以上随意肌心肌心脏横纹不明显,有分支相吻合,有1-2个细胞核不随意肌平滑肌内脏和血管壁内无横纹,细胞梭形,只有1个细胞核不随意肌四、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一)神经元(二)突触: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它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7、(三)神经胶质细胞(四)神经纤维与神经(五)神经末梢第二章 运动系统第一节 骨与骨连结一、骨总论(一)骨的分类1、按部位分类:正常成人骨共206块,分中轴骨和四肢骨。其中177块参与随意运动。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其中 躯干骨(椎骨、胸骨及肋骨) 51块颅骨 23块上肢骨 64块下肢骨 62块 听小骨 6块2、按形态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1)长骨 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有一体两端。中间细长称体或骨干,围成骨髓腔,容纳骨髓。两端膨大称骺,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 (2)短骨 呈立方体,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较灵活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 (3)扁骨 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
8、,如颅盖骨、胸骨和肋骨。(4)不规则骨 形态不规则,如椎骨、蝶骨。3、躯干骨(51块) 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 1块、肋骨 24块颈椎 共有7个,其中第1、2、7颈椎形态特殊。一般颈椎的特点:椎体较小,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内有椎动、静脉通过。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第1颈椎 又名寰椎,呈环形,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和两侧的侧块构成。侧块上、下有关节面分别与枕髁和第2颈椎相关节,前弓的后面有齿突凹,与枢椎的齿突相关节。第2颈椎 又名枢椎,特点是由椎体向上伸出齿突。与寰椎的齿突凹相关节。第7颈椎 又名隆椎,棘突特别长
9、,末端不分叉,体表容易摸认,是临床计数椎骨和针灸取穴的标志。胸椎-共12个,其主要特点是椎体两侧和横突上有与肋骨相关节的肋凹。棘突较长,斜向后下,彼此掩盖,呈叠瓦状。 腰椎-共5个,特点为椎体粗大,棘突短宽,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故相邻棘突之间的间隙较大,临床上可在此处作腰椎穿刺术。 骶骨-成人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因此骶骨有些结构与椎骨相似,有的则是椎骨愈合后的遗迹。 骶骨呈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前面光滑微凹,上缘中份向前隆凸,称岬。中部有4条横线,是椎体融合的痕迹。横线两端有4对骶前孔。背面隆凸粗糙,有4对骶后孔。骶前、后孔均与骶管相通,有骶神经前后支通过。骶管上连椎管,下端的开口称骶
10、管裂孔,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骶管麻醉常以此作为标志。骶骨的两侧的上份有耳状面与髂骨的耳状面构成骶髂关节。 尾骨-由45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为尾骨尖。胸骨-位于胸前壁正中,上宽下窄,属于扁骨。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教材图113)。胸骨柄上缘有三个切迹,正中的称颈静脉切迹,两侧有锁切迹,与锁骨相接。胸骨中部呈长方形,称胸骨体。体与柄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及,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胸骨角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胸骨体下端为一形状不定的薄骨片,称剑突。肋-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教材图114),共12对。现只观察肋骨。除第1肋外,其
11、余各肋形态大致相同。肋骨为细而长的弓状扁骨,分为中部的体和前、后两端。前端稍宽,与肋软骨相接。后端膨大,称肋头,有关节面与胸椎肋凹相关节。肋头外侧的狭细部分称肋颈。颈外侧的粗糙突起,称肋结节,有关节面与相应胸椎的横突肋凹相关节。肋体分内、外两面及上、下两缘。在内面近下缘处有一浅沟称肋沟,有肋间神经、血管经过。肋体的后份弯曲度更为明显,称肋角。上肢骨(32块2) 上肢带骨 锁骨1块2、肩胛骨1块2自由上肢骨 肱骨1块2、尺骨1块2、桡骨1块2、手骨(腕 骨8块2、掌骨5块2、指骨14块2)。上肢带骨 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呈“”形。内侧端粗大称胸骨端,与胸骨柄相关节;外侧端扁平称肩峰端,与肩峰相
12、关节。锁骨对固定上肢、支撑肩胛骨、便于上肢灵活运动起重要作用,其全长均可在体表摸到,是重要的体表标志。肩胛骨-为一三角形扁骨,位于胸廓后外侧的上份,介于第27肋之间。可分为三缘、三角和两面。上缘的外侧部有一弯曲的指状突起,称喙突。内侧缘较薄,靠近脊柱,又称脊柱缘;外侧缘肥厚邻近腋窝,又称腋缘。上角在内上方,平对第2肋。下角平第7肋水平,体表易于摸到,为计数肋的标志。外侧角膨大,有朝向外面的关节面,称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前面与胸廓相对,为一大的浅窝,称肩胛下窝。后面被一向前外上突出的骨嵴肩胛冈,分为冈上窝和冈下窝。肩胛冈向外侧延伸的扁平突起,称肩峰,是肩部的最高点。自由上肢骨 肱骨-位于上臂
13、,是典型的长骨,可分为一体两端。上端有呈半球形的股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头周围的环形浅沟,称解剖颈。颈的外侧和前方有隆起的大结节和小结节。大、小结节之间有结节间沟。上端与体交界处较细为外科颈。 股骨体中份外侧面有一粗糙隆起称三角肌隆起,为三角肌附着处。在粗隆的后内侧有一斜行的浅沟称桡神经沟,内有同名神经经过。股骨中部骨折可能伤及桡神经。股骨下端外侧有一半球形的肱骨小头,与桡骨头上面的关节面构成关节。内侧部为形如滑车状的滑车切迹,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关节。滑车的后上方有一深窝,称鹰嘴窝。小头的外侧和滑车内侧各有一突起,分别称为外上髁和内上髁。内上髁的后下方有尺神经沟,内上髁骨折或肘关节脱位
14、时,有可能伤及沟内的尺神经。桡骨-位于前臂的外侧,分一体两端。上端稍膨大称桡骨头,上面的关节凹,与肱骨小头形成肱桡关节。头的周围为环状关节面,与尺骨桡切迹形成桡尺近侧关节。头下方稍细,称桡骨颈。颈的内下侧有突起的桡骨粗隆。桡骨下端粗大,外侧有突向下的锥形突起,称桡骨茎突,为骨性标志。下端的内侧面有与尺骨头相关节的尺切迹。下面有腕关节面与腕骨形成桡腕关节。 尺骨-位于前臂的内侧,分一体两端。上端的前面有一大的凹陷关节面,称滑车切迹(半月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切迹的上、下方各有一突起,上方大者称鹰嘴,下方小者为冠突。冠突的外侧面有桡切迹,与桡骨头相关节。尺骨下端称尺骨头,其后内侧向下的突起称尺
15、骨茎突。 手骨-分为腕骨、掌骨和指骨(用串连的手骨标本并结合手部x线片观察)。 腕骨 由8块小的短骨组成,它们排列成远侧、近侧两列,每列4块。由桡侧向尺侧,近侧列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近端共同形成一椭圆形的关节面,与桡骨的腕关节面及尺骨下端的关节盘构成桡腕关节。所有腕骨在掌面形成一凹陷的腕骨沟。 掌骨 5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称第15掌骨。掌骨分一体及两端,近侧端名底,远侧端称头,底与头之间部分为体。 指骨 共14节,除拇指仅有2节外,其余4指均为3节,由近端向远端依次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指骨的近端称底,中
16、间部为体,远端为滑车。下肢骨(31块2) 下肢带骨 髋骨1块2(由髂骨、坐骨、耻骨组成)自由下肢骨 股骨1块2、髌骨1块2、胫骨1块2、腓骨1块2、足骨(跗骨7块2、跖骨5块2、趾骨14块2)。下肢带骨髋骨-属于不规则骨,幼年时的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借软骨连接而成(可在小儿髋骨标本上观察),15岁左右软骨骨化,三骨融合成一骨。在融合部的外侧面有一深窝,称髋臼。坐、耻骨之间围成闭孔。 髂骨-构成髋骨的后上部,分为肥厚的髂骨体和扁阔的髂骨翼。 翼的上缘肥厚,称髂嵴。髂嵴的前、中13交界处向外侧突出称髂结节,为一重要的骨性标志,临床常在此进行骨髓穿刺抽取红骨髓检查其造血功能。两侧的髂嵴的最高点连线
17、,约平第4腰椎棘突,是临床确定椎骨序数的方法之一。髂嵴前端为髂前上棘,后端为髂后上棘。在髂前、后上棘的下方各有一突起,分别为髂前下棘和髂后下棘。髂骨的内面光滑凹陷,称髂窝。髂窝的下界有圆钝的骨嵴,称弓状线,窝的后部骨面粗糙不平,有一耳状关节面,称耳状面,与骶骨的耳状面相关节。 坐骨-构成髋骨的后下部,分坐骨体和坐骨支。体后缘有一尖锐的突起,称坐骨棘,棘下方为坐骨小切迹。坐骨棘与髂后下棘之间为坐骨大切迹。坐骨体下后部延伸为较细的坐骨支,其末端与耻骨下支结合。体与支移行处的后部是肥厚而粗糙的坐骨结节,为坐骨的最低点,体表可触及。耻骨-构成髋骨的前下部,分为体和上、支。耻骨体和髂骨体结合处骨面粗糙隆
18、起,称髂耻隆起。自体向前内延伸出耻骨上支,其末端急转向下,成为耻骨下支。耻骨上支的上缘锐薄,称耻骨梳。耻骨梳向前终于耻骨结节。耻骨上下支相互移行处内侧的椭圆形粗糙面,称耻骨联合面。 自由下肢骨股骨-位于大腿部,是全身最长最粗的长骨,可分为一体两湍。 上端有球形的股骨头,与髋臼相关节,头的外下方较细部分为股骨颈,体与颈交界处有两个隆起,上外侧为大转子(同学们用手掌贴在股上部的外侧,并旋转下肢,可以感受到大转子在手掌下转动),下内侧的较小为小转子。大、小转子之间,在后方有隆起的转子间嵴,在前面以转子间线相连。股骨体后面有纵行的骨嵴,称粗线,此线上端分叉,向外上延伸为臀肌粗隆。下端有两个向下后的膨大
19、,分别称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侧面最突起处,分别为内上髁和外上髁。髌骨-位于股骨下端的前面,股四头肌腱内,上宽下尖,前面粗糙,后面为光滑的关节面,与股骨髌面形成关节。髌骨可在体表摸到。 胫骨-位天小腿内侧,对支持体重起重要作用,故较粗壮,分一体两端。上端膨大,向两侧突出,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之间有向上的隆起称髁间隆起,为前后交叉韧带的附着处。上端与体移行处的前面有粗糙的隆起称胫骨粗隆,它是股四头肌腱的附着处。胫骨体呈三棱形,其前缘和内侧面在体表可摸到。下端内侧面向下突出称内踝。腓骨-位于小腿外侧,细而长,上端略膨大称腓骨头,头下方变细称腓骨颈,下端膨大称为外踝。腓骨头浅居皮下,是重要的骨性标
20、志。足骨-可分为跗骨、跖骨及趾骨(用串连的足骨标本并结合足部x线片进行观察)。 跗骨 共7块,排成前、中、后三列 后列为跟骨和距骨,跟骨后部粗糙隆起称跟骨结节。距骨上面有前宽后窄的距骨滑车,与胫、腓骨下端相关节。中列为足舟骨。前列为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和骰骨。 跖骨 共5块,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其后端为底,中间为体,前端为头。 趾骨 有14节,除 趾仅两节外,其余各趾为3节。(二)骨的构造:新鲜长骨包括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1、骨膜:A、骨外膜:覆盖在骨表面(除关节面外),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造骨细胞,造骨细胞参与骨的形成。B、骨内膜:覆盖在骨密质靠近骨髓腔的内表面,有破
21、骨细胞,参与骨的生长,并有造血机能。2、骨质:A、骨松质:分布于长骨两端及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的内部,由许多针状或片状的骨小梁交织成网状构成。B、骨密质:分布于骨的表面和长骨干,由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抗压、抗扭曲力强。其构成包括:四种骨板外环骨板、内环骨板、间板、哈佛氏骨板两种管哈佛氏管、福尔克曼氏管 一个系统哈佛氏系统:哈佛氏管和哈佛氏骨板共同构成的骨单位。3、骨髓:分布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网内,分为: 红骨髓:幼儿时期全是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成年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组织替代而成,无造血功能。(三)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骨的化学成分有:有机物包含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使骨具
22、有韧性。 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碳酸钙,使骨具有坚固性。骨的物理特性见下表:有机物无机物骨性运动锻炼注意事项儿童1/32/3硬度差,韧性大,不易骨折易变形注意正确姿势、全面锻炼成年1/32/3具有最大的坚固性无老人2/3脆性大,易骨折,不易愈合活动缓慢、柔和(四)骨的发生及骨的生长:1、骨的发生有两种方式:膜内成骨(如:颅骨)、软骨内成骨(如:四肢骨)2、骨的生长:(以长骨为例)长长由骺软骨不断生长与骨化。长粗由骨外膜的造骨细胞和骨内膜的破骨细胞共同完成。3、骨龄:(五) 体育运动对骨形态 结构的影响:1、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2、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3、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齐有
23、规律。4、使儿童、少年的骨长长、长粗、长重量。5、不同项目影响不同。二、骨连结总论(一)骨连结的分类: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相连,其连结分三类:1、不动关节:韧带连结、软骨连结、骨性结合2、半关节:骨与骨以软骨相连,软骨有裂缝状腔隙,活动范围小。3、动关节:骨与骨之间连结组织中有腔隙,失去连续性,占大多数。(二)关节的构造:1、主要结构:A、关节面及关节面软骨:凸的称为关节头,凹的称为关节窝;覆盖在关节面上起保护、缓冲作用的称为关节面软骨,准备活动可使其增厚。B、关节囊:分内、外两层:外层:纤维层,局部增厚形成韧带、连结两骨成关节。内层:滑膜层,分泌滑液起润滑作用、形成辅助结构。C、关节腔:由关
24、节囊和关节面软骨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腔内为负压。有加固关节的作用。2、辅助结构:A、滑膜囊:关节囊滑膜层向外突出的部分,位于肌腱与骨之间,它的作用是减少肌腱与骨之间的摩擦。B、滑膜皱襞:关节囊滑膜层向关节腔内突起的部分,起巩固和缓冲的作用。C、关节唇:位于关节窝周围的软骨板,有加大、加深关节窝的作用。D、关节内软骨:有两种形式(关节盘及半月板),起缓冲和保护作用。E、关节韧带:分布在关节内和关节周围,有连结两骨和限制关节运动的作用。分为关节内韧带和关节外韧带。(三)关节的运动:1、屈伸:运动环节绕额状轴在矢状面内的运动。向前为屈、向后为伸(膝关节和踝关节相反)。2、外展内收:运动环节
25、绕矢状轴在额状面内的运动。远离正中面为外展、靠近正中面为内收。3、水平屈伸:上臂在肩关节处或髋关节处外展90,绕垂直轴在水平面内运动,向前运动为水平屈,向后运动为水平伸。4、回旋:运动环节绕其本身的垂直轴在水平面内的运动,向前向内旋转为内旋(或旋前),向后向外旋转叫外旋(或旋后)。(四)关节的分类:1、单轴关节:A、滑车关节:B、车轴(圆柱)关节:2、双轴关节:A、椭圆关节:B、鞍状关节:3、多轴关节:A、球窝关节:B、平面关节:(五)关节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关节运动幅度是指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该关节处相邻的两环节间运动范围的极限角度。它受以下因素影响:1、构成关节的两关节面面积大小的差别
26、。2、关节囊的厚薄及松紧度。3、关节韧带的多少与强弱。4、关节周围的肌肉状况。5、关节周围的骨突起。(六)体育运动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1、关节面骨密质增厚。2、关节面软骨增厚。3、肌腱韧带增粗。4、力量与柔韧性训练相结合可使关节稳定性与灵活性提高。5、不同专项对关节柔韧性影响不同。三、上肢骨及其连结(一)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部分。1、上肢带骨:(1)肩胛骨:l 前面:肩胛下窝。l 后面:肩胛冈、肩峰与肩峰关节面、冈上窝、冈下窝。l 三缘:脊柱缘(内侧缘)、腋缘(外侧缘)、上缘。l 三角:内侧角(上角)、下角、外侧角。l 关节盂:位于外侧角,盂上结节、盂下结节、喙突。(2)锁骨:
27、l 内侧端(即胸骨端):胸骨关节面。l 外侧端(即肩峰端):肩峰关节面。2、自由上肢骨:(1)肱骨:l 上端(近侧端):肱骨头、肱骨颈、大结节、小结节、大结节嵴、小结节嵴、结节间沟。l 肱骨体: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l 下端(远侧端):二髁:内上髁、外上髁;二关节面:肱骨滑车、肱骨小头;三窝:鹰嘴窝(后面)、冠突窝、桡窝(前面)。(2)尺骨:在前臂内侧。l 上端(近侧端):鹰嘴、冠突、滑车切迹、桡切迹、尺骨粗隆。l 下端(远侧端):尺骨头、尺骨茎突、尺骨环状关节面。(3)桡骨:在前臂外侧。l 上端(近侧端):桡骨头、环状关节面、桡骨关节凹、桡骨粗隆。l 下端(远侧端):尺切迹、桡骨茎突、桡腕关
28、节面。(4)腕骨:共八块。l 远侧列: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l 近侧列: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掌骨、指骨:(简介)(二)上肢骨连结1、上肢带骨的连结(1)、胸锁关节:上肢与躯干唯一的骨连结,球窝形。(2)、肩锁关节:平面关节。上肢带的运动包括以上两个关节的运动,以肩胛骨的运动来表示:(a)上提、下降:(b)前伸、后缩:(c)上回旋、下回旋:2、自由上肢关节(1)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球窝形关节。辅助结构:1)、盂唇。2)、主要韧带:喙肱韧带、盂肱韧带、喙肩韧带。3)、肱二头肌长头腱。运动:屈伸、外展内收、回旋环转、水平屈伸。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一个关节,但稳固
29、性差。(2)肘关节:由肱骨远侧端和桡尺骨近侧端的关节面组成。包括三个关节:1)、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和尺骨滑车切迹构成滑车关节。2)、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关节凹构成球窝关节。3)、桡尺近侧关节:由尺骨的桡切迹和桡骨的环状关节面构成圆柱关节。辅助结构:加固关节的韧带有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桡骨环状韧带。运动:屈伸、回旋。(3)、前臂骨的连结(4)、手关节:由桡腕关节和腕骨间关节组成,在机能上两者构成一联合关节。桡腕关节:结构:1)、由桡骨下端的桡腕关节面和关节盘构成关节窝,由近侧列三块腕骨(手舟、月、三角骨)连结成关节头,构成椭圆关节。尺骨不参与桡腕关节的组成。2)、辅助结构:掌侧 、背
30、侧、内侧、外侧均有韧带。腕骨间关节:由近侧列三个腕骨(舟、月、三角)和远侧列四个腕骨(大多角、小多角、头状和钩骨)组成。手关节运动:屈伸、外展内收、环转。(5)腕掌关节(6)掌指关节(7)指关节四、下肢骨及其连结(一)下肢骨1、下肢带骨: 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三块骨愈合而成,有髋臼、髂嵴、髂窝、髂前上棘、髂前下棘、弓状线、耳状面、坐骨结节、耻骨联合面、闭孔等标记。2、自由下肢骨:(1)股骨:l 上端(近侧端):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转子间线、转子间嵴、臀肌粗隆。l 股骨体:股骨粗线、内侧唇、外侧唇。l 下端(远侧端):外上髁、内上髁、外侧髁、内侧髁、髌面、髁间窝。(2)髌骨:前面
31、、后面(关节面)。(3)胫骨:l 上端:内侧髁、外侧髁、髁间隆起、胫骨粗隆、腓骨关节面。l 胫骨体。l 下端:内踝、内踝关节面、腓骨切迹、胫骨下关节面。(4)腓骨:l 上端:腓骨头。l 腓骨体。l 下端:外踝、外踝关节面。(5)跗骨:距骨,跟骨(距骨之下),舟骨(距骨之前),第一、二、三楔骨,骰骨。(6)跖骨、趾骨。(二)下肢骨的连结1、下肢带骨的连结:(1)骶髂关节(左右各一个,联合运动,平面关节)(2)耻骨联合(属半关节)。(3)骨盆:由骶骨、尾骨和两侧的髋骨以及连结它们的关节、韧带构成的穹隆结构。骨盆的结构似拱形,坚固轻便。骨盆主要的运动:前屈、后伸、侧屈、回旋等。2、自由下肢关节(1)
32、髋关节:结构:由髋骨的髋臼和股骨头构成球窝形。辅助结构包括:1)、髋臼唇,2)、主要的韧带: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股骨头韧带。运动:屈伸、外展内收、回旋、环转、水平屈伸等。髋关节-由髋臼及股骨头构成。 取未打开关节囊的标本观察,可见髋关节的关节囊厚而坚韧,向上附于髋臼周缘,前面向下附于转子间线,后面向下附着于股骨颈内侧23,故股骨颈的前面全部包在囊内,后面外侧1/3露在囊外。临床股骨颈骨折有囊内骨折、囊外骨折和混合性骨折之分。关节囊周围有韧带加强,其中以前方的髂股韧带最为强厚,它起自髂前下棘,呈人字形跨过关节囊的前方,向下止于转子间线,加强了关节囊前部,并可限制髋关节过伸。关节囊的后下
33、部相对薄弱。 再取已打开关节囊的髋关节标本观察,可见髋臼为一较深的窝,周缘附有一圈颜色较深的纤维软骨环即髋臼唇,增加髋臼的深度。髋臼可容纳股骨头的2/3,限制了髋关节的运动范围,但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 (与肩关节标本比较) 。关节囊内可见股骨头韧带,连结股骨头凹和髋臼之间 (2)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复杂的一个关节。结构:由股骨下端的内、外侧髁关节面和胫骨上端的内、外侧髁关节面构成椭圆关节,由股骨的髌面和髌骨的后面构成滑车关节。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组成。 取未打开关节囊的标本观察,可见关节囊宽阔而松驰,各部厚薄不一,附于各关节面周缘。囊周围有许多韧带加强。关节囊前壁不完整
34、,前方由髌骨和髌韧带填补。髌韧带扁平而强韧,从髌骨下端向下止于胫骨粗隆,为股四头肌腱的一部分。外侧有腓侧副韧带,内侧有胫侧副韧带。 取已打开关节囊的标本观察,可见在股骨和胫骨的关节面之间有两块半月形的纤维软骨板,分别称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在关节内的中央部稍后方找寻到两条连结于股骨和胫骨之间的短韧带,它们相互交叉称前、后交叉韧带。辅助结构:1)、内、外侧半月板。2)、滑膜皱襞。3)、主要韧带:关节囊前面髌韧带,关节囊后面月国斜韧带,内侧胫侧副韧带,外侧腓侧副韧带,囊内前、后交叉韧带。运动:小腿绕膝关节额状轴可做前屈、后伸,小腿屈时可做微小回旋。(3)小腿骨的连结(4)足关节:包括踝关节和距跗
35、关节。踝关节即距上关节。结构:1)、由距骨滑车关节面为关节头,由腓骨的外踝关节面和胫骨下端的下关节面及胫骨的内踝关节面形成关节窝,构成滑车关节。 2)、辅助结构:主要的韧带有外侧三条距腓前、后韧带,跟腓韧带;内侧一条三角韧带。距小腿关节 -又称踝关节。取下肢骨标本观察,此关节由胫骨和腓骨下端组成的上关节面和由距骨滑车构成的下关节面(注意此关节面前宽后窄)构成。再取踝关节湿标本观察,可见关节囊的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有韧带加强。内侧韧带(或称三角韧带)为坚韧的三角形纤维束,自内踝尖向下,扇形止于足舟骨、距骨和跟骨。外侧韧带较薄弱,由不连续的3条独立的韧带组成。 踝关节的运动:1)、屈(跖屈):足
36、向下。足屈时,可做微小的内收、外展运动。2)、伸(背屈):足向上。距跗关节:距下关节,由距跟关节和距跟舟关节组成。距上、下关节组成足关节,联合运动。下肢除上述关节外,在跗骨之间有跗骨间关节,跗骨与跖骨之间有跗跖关节,跖骨与趾骨之间有跖趾关节,趾骨与趾骨之间有趾间关节等,可在骨标本上大致了解,不必深究。跗骨间关节比较复杂,主要可做足内翻和外翻运动。足底面朝向内侧为足内翻,足底面朝向外侧称足外翻。(6)足弓:由足的跗骨、跖骨以及足部的关节、韧带、肌腱共同构成的凸向上方的弓形结构。功能:支撑、缓冲、保护。 五、躯干骨及其连结(一)躯干骨:包括椎骨(24块)、骶骨(1块)、尾骨(1块)、肋骨(12对,
37、24块)及胸骨(1块),共51块。1、 椎骨:包括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椎骨的一般构造:包括一个椎体、一个椎弓、一个椎孔(连成椎管)和七个突起(棘突1个、横突2个、上关节突2个、下关节突2个)(2)各部椎骨特征:颈椎有横突孔;第一颈椎称为寰椎、第二颈椎称为枢椎;胸椎的椎体与横突有关节面(肋凹)。2、骶骨与尾骨3、肋骨:肋骨与肋软骨连结成肋,共12对。4、胸骨:一块,有胸骨柄、胸骨体、剑突等结构。(二)躯干骨的连结1、椎骨间连结:各椎骨间由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相连。(1)椎体间借椎间盘和前后纵韧带相连结。椎间盘由上下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构成。中央部分是富有弹性的胶状物,称为髓核;周
38、围部分是环形纤维软骨板,称为纤维环。椎间盘既是人体内重要缓冲装置,又是脊柱运动的结构基础。(2)椎弓间借黄韧带相连;横突间借横突间韧带相连;棘突间有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3)上、下关节突有关节突关节(平面关节)相连。2、腰骶连结和骶尾连结3、寰枕关节与寰枢关节:寰椎与枕骨构成寰枕关节(椭圆关节、左右两侧同时运动);寰椎与枢椎构成寰枢关节(由一个圆柱形、两个平面形关节共同构成的联合关节,只可做回旋运动)。4、脊柱的整体性(1)脊柱侧面观有四个生理弯曲:颈曲、胸曲、腰曲、骶曲。(2)脊柱的功能及运动功能:支持、负重、平衡、保护、缓冲、运动。运动:前屈、后伸、侧屈、回旋、环转。5、肋与椎骨、胸骨的连
39、结(1)肋骨与胸椎的连结:包括肋头关节和肋横突关节,这两个关节联合运动使肋产生运动呼吸。(2)肋软骨与胸骨连结。6、胸廓整体性(1)胸廓的组成及特征:由12个胸椎、12对肋、1块胸骨以及关节和韧带等组成。(2)胸廓的功能及运动:吸气胸廓三径增大,胸腔容积增大,空气进入肺内。呼气相反。六、颅骨及其连结(略)第二节 肌肉人体骨骼肌约有600块,绝大多数附着于骨骼上。一、肌肉总论(一)肌肉的大体构造1、肌腱和肌腹:一块肌肉,中间是:肌腹由许多肌纤维构成,能收缩;两端是:肌腱由互相交织成辫状的胶原纤维束构成,附着在骨面,无收缩能力,有很大抗牵张能力。2、肌肉中的血管3、肌肉中的神经有三种:A、运动神经
40、:支配肌肉活动,一个神经细胞和它所支配的肌纤维构成一个运动单位,参与运动的运动单位愈多肌力越大。B、感觉神经:感受肌纤维张力变化的刺激。C、交感神经:调节肌肉营养、物质代谢及生长发育。(二)、微细结构:1、肌细胞的细胞质中有许多纵行排列的细丝状纤维,称为肌原纤维。2、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的横纹:明带(I)、暗带(A)。3、明带中间有一条深色的Z线。4、相邻的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肌节,它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5、每条肌原纤维由更细的肌微丝构成,根据其化学成分和形态可分为:粗肌微丝由肌球蛋白构成;细肌微丝由肌动蛋白构成。6、骨骼肌收缩机理:目前公认的是肌微丝滑动学说细丝牵着
41、Z线向粗丝间隙滑动,肌节缩短,肌肉收缩,肌肉舒张时相反。(三)、肌肉的辅助结构:筋膜、腱鞘、滑膜囊、籽骨、滑车。(四)肌肉的分类根据肌肉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四类。长肌根据头数可分为二头肌、三头肌和四头肌;根据肌纤维排列方向又可分为梭形肌、多羽状肌、羽状肌、半羽肌。(五)骨骼肌的物理特性:1、伸展性和弹性:骨骼肌受外力作用可被拉长的特性称为伸展性。当外力解除时,被拉长的骨骼肌又可回缩,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称为弹性。2、粘滞性:骨骼肌内部所含的胶状物质可使骨骼肌收缩时产生阻力,称为骨骼肌的粘滞性。体温升高时,骨骼肌粘滞性下降;体温低时,骨骼肌粘滞性升高。因此,做好准备活动,可使体温升
42、高,从而降低骨骼肌的粘滞性,防止骨骼肌拉伤。(六)肌肉配布规律(七)肌肉的协作关系1、原动肌:直接完成某动作的肌肉。如:持哑铃弯举肘时,肘关节做屈的运动,原动肌是肱肌、肱二头肌。2、对抗肌:与原动肌功能相反的肌肉。如:在上述动作中,肱三头肌是肱肌、肱二头肌的对抗肌。3、固定肌:将原动肌定点所附着的骨固定起来的肌肉。如:在上述动作中,肱二头肌使前臂屈的同时,也使上臂(肱骨)向前臂靠拢,所以必须有肩关节的屈肌、伸肌共同收缩,以固定肱骨,因此称它们为固定肌。4、中和肌:限制或抵消原动肌发挥其他功能的肌肉。如:屈大腿时,髂腰肌有两个作用:屈大腿、使大腿屈外,故需有大腿的旋内肌收缩来中和(或称抵消)髂腰
43、肌的旋外的作用。(八)肌肉的工作性质:可分为动力性工作和静力性工作两大类。1、动力性工作:(1)、克制工作(向心):肌肉收缩克服阻力,肌力大于阻力,使运动环节朝肌拉力方向运动的工作。如:持哑铃弯举肘的动作中,肱肌、肱二头肌做克制工作。(2)、退让工作(离心):肌肉在阻力的作用下逐渐被拉长,阻力大于肌力,使运动环节朝肌拉力相反方向运动的工作。如:持哑铃弯举后慢慢放下,肱肌、肱二头肌是原动肌,但做退让工作。2、静力性工作:肌纤维紧张持续一段时间,收缩和放松不交替,使运动环节固定、维持一定身体姿势的肌肉工作称为静力性工作。它分为支持工作、加固工作和固定工作三种。(九)影响肌肉力量发挥的解剖学因素1、
44、肌肉生理横断面。2、肌肉的初长度。(十)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1、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力量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工作时,其肌力充分作用于一个关节后,就不能再充分作用于其他关节,这种现象叫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其实质是肌力不足)。2、多关节肌被动不足(柔韧性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对抗肌出现时,已在一个关节处被拉长后,在其他的关节处再不能被拉长的现象,叫多关节肌被动不足(其实质是肌肉伸展不足)。例如:股后肌群在正踢腿时,在髋处已被拉长,在膝处继续拉长有困难,存在被动不足的现象;而在高抬腿时,只在髋处被拉长,不存在被动不足,故高抬腿比正踢腿更容易。(十一)体育运动对肌肉形态结构的影响
45、:1、肌肉体积增大。2、肌纤维中的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3、肌纤维周围毛细血管增多。4、肌肉内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二、上肢肌(一)肩带肌: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1、三角肌:位于肩部前、外、后方。起点:锁骨外侧半、肩峰、肩胛冈。止点:肱骨三角肌粗隆。功能:近固定时,前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屈、水平屈和内旋;后部纤维收缩使上臂伸、水平伸和外旋;中部或整块肌肉收缩使上臂外展。练习:负重直臂侧举、胸前提拉杠铃可发展其肌力。肩胛下肌-位于肩胛骨的前面;冈上肌-位于冈上窝内;在肩胛冈以下分别为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肩袖:又叫肌腱袖、旋转袖,是指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四块肌肉的肌腱合在一起组成的,彼此相连的腱板,分别止于肱骨大小结节,并与肩关节囊愈着的这一结构。其作用在于加固肱骨头与关节盂的连结,对加强、保护肩关节起到一定的作用。(二)上臂肌:包括前群(屈肌群)、后群(伸肌群) 前群(屈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