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山水田园诗.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544742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研究:山水田园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课题研究:山水田园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研究:山水田园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研究:山水田园诗.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研究山水田园诗课题组报 告 论 文课题组组长:李一夫课题组成员:姚威、李蔚、刘晓婷、王雨、李阳指导老师:王瑞 2009年5月前言在我们组员的不断努力之下,这篇课题报告完成了!我们带着自豪感慨这段时间里我们走过的艰辛旅途,我们带着感谢的微笑谢谢在活动中帮组过我们的同学,我们更带着激动的心情憧憬我们这次的论文能获得大家的赏识。中国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古诗作为古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起源于汉末建安时期,发展于汉晋六朝,并在唐代发展到了顶峰,南宋后期山水田园诗因资本主义的萌芽逐渐走到了古典诗歌的终点。唐朝是对世界影响极大的朝代,通过对唐诗的学

2、习我了解很多的诗派,有山水派的恬淡优雅,有婉约派的旖旎感伤,有豪放派的不羁雄健。气象万千的诗派交合在一起入融汇成中华史上一首凯旋的风歌。研究古代,特别是唐代的山水田园诗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视野,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获得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总之,研究唐朝山水田园诗对当今的社会生活有重要意义,正如语文书上所说的“盛唐诗歌的帷幕开启,扑面而来的是山水田园的清音远韵,是李白的逸兴遄飞,是杜甫的沉郁顿挫。”作为盛唐时代诗歌的开幕大戏,我们需要了解它,需要剖析它。我们要借这一诗派认识诗的唐朝,也由此欣赏着盛唐的诗。它能帮助我们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找到自我心灵的净土,保持一颗“真”“

3、善”“美”的贤心。最后还是要谢谢大家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看我们小组的论文,希望这篇论文能使大家有所收获!谢谢! 组长:李一夫一. 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唐朝时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拥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天朝气象。盛唐时期的产生是与隋朝有关的,虽然隋朝的存在非常短暂,只有不到四十年的时间,但当时隋朝开创的许多制度都被唐朝所继承,并且在此基础上有了创新,尤其是科举制度,它在隋朝时期产生,一直到清末才被废除。科举制度在唐朝的实施,对于文人士子的前途命运有很大的影响,它采用考察文化才学的方法来选拔人才到朝廷中做官。科举制的实施无形中使得那个时代的人都“专攻”唐诗。可以说正是因为科举制,唐朝的诗才会如此辉

4、煌。另外,盛唐时期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文人士大夫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旅行、赏山玩水提供了条件。社会上佛到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璞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正是由于在初唐时期国力的强盛,以及整个社会风气的宽容开放,科举可以顺利进行,文人士子的仕途比较平顺,隐士成了高雅的风尚,文人雅士们竞相效仿。同时物质生活的丰富,为隐士的生

5、活提供了保障,使得他们有闲情逸致将欣赏的目光投向山水景色。于是在这时期,诗人们将山水田园诗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二.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脉络诗经、楚辞作为秦汉前诗歌的两座高山,所有大量的自然景象描写它们或者是作为比兴之媒介,或者作为比德之物,但本身并不具有审美的价值。在诗经、楚辞所经历的漫长年代,还没有出现一首以专门描写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的诗篇。两汉数百年间,乐府五言诗,特别是铺采摛文的辞赋,已有了较多的自然风光描写。但是,在强调人伦之用的儒家思想影响下,汉诗中仍未能出现山水之作。只是汉末建安时期,曹操写了一首观沧海,这才算曲终奏雅,为汉以前诗坛献上了唯一的一首完整的山水乐章。观沧海,作为一个不朽

6、的艺术形象,铭刻在文学史册上,鲜明逼真的描写,勾勒出沧海吞吐日月、囊括星汉的壮阔画面。自然环境作为审美个体,作为诗歌摹写的对象,这是一个大胆的开创。全诗不加作者主观抒情,只作客观描写,在魏晋之前绝无仅有。魏晋之前,诗歌的内容都是与人有关的生存、欲望、政治、战争等等,自然风光还是未被人赏识的一块天然璞玉。真正将自然山水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诗人以自然山水为题材写诗,则始于魏晋六朝。魏晋六朝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政治紊乱,经学衰落,玄学盛行,思想解放,人性觉醒。许多诗人为躲避战乱被迫隐居,他们苦闷的心情和悲愤的感情,便在这足以娱情解忧的青山绿水间觅得了可以寄托和安放的处所。 魏末晋初诗坛,山水

7、诗已逐渐增多,在嵇康、张华、左思、郭璞等人的诗篇中,便出现了“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石泉漱琼瑶,纤林亦沉浮。”(左思拈隐诗)的玄言诗,其触发媒介也都是山水景物,以自然景物为阐发玄理的契机。山水诗形成以后,虽然它在不断寻求外部空间的开拓和内部体制的完善,从而在各个不同时代有了新的风貌和姿态,但是道释玄禅的人生情趣和艺术精神却始终贯穿于山水诗的发展中。随着唐诗繁荣局面的到来,山水诗出现了丽日惊天的壮观景象,形成了一个与边塞诗派交相辉映的山水田园派。在唐代诗人中,没有哪一个人没有写出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诗篇。山水田园诗到宋代以后,虽在运用诗化的语言抒情、状物、写景、叙事方面,有行文不拘一格,使人耳目

8、一新之作,但在山水诗的意境上早已远远比不上唐代。南宋后期山水田园诗因资本主义的萌芽逐渐走到了古典诗歌的终点。三.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唐代诗人中以山水闻名的人很多,但能代表山水诗成熟的诗人,主要还是孟浩然、王维和李白。在衰世乱世中,隐士的内心是萧瑟而凄凉的,他们的情绪是暗淡而低沉的,而在盛唐时期,隐士的心情是积极的是入世的,在隐逸期间,他们也是怀着经世济民的思想,可以说,他们的隐逸是为了入世做准备,是进行自我修养的一个必要的阶段,在这期间,隐士们始终是怀着热切的期待和希望的,这样的隐逸生活才能富有生机和情趣,才有精神上的愉悦。关于这一点,可以从诗人孟浩然的身上得到印证。闻一多曾经这样评价孟浩然

9、的隐居:“隐居本来是那个时代普遍的倾向,但在旁人仅仅是一个期望,至多也只是点暂时的调剂,或过期的赔偿,在孟浩然,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事实。” 的确如此,孟浩然是唐朝诗人中少数几个终生不仕的隐者。正是因为如此,孟浩然受到很多人的景仰,甚至是比他在诗歌方面更有成就的王维和李白、杜甫也对孟浩然推崇有加。王维为孟浩然画像“襄阳之状,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靴帽重戴,乘款段马,一童总角,提书籍,负琴而从,风仪落落,凛然如生。” “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田园的隐逸生活是如此的惬意,当诗人们带着满心的闲适,欣赏置身于其中的山林美景时,一切物语皆情语,眼中的景色也顿时染上

10、了一抹清丽脱俗,空灵悠远的颜色。在山水中,诗人们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可以与山水相亲相近,领悟到物我合一的浑融境界,山水诗不再是简单的摩山描水,而开始成为诗人精神世界的一种外化,从诗人创作的山水诗中,后人可以大体看出当时的精神风貌。王维写过政治诗、边塞诗,但能反映他独特成就的还是他那别有盛景的山水田园诗。王维的山水诗大多是隽永空灵的,很多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王维受到了佛教的影响。在唐朝,佛教发展非常兴盛,禅宗的出现更是使得佛教的对于中国的思想界有了深远的影响,与隐居的方式一样,此间的佛教也开始了世俗化的过程,慧能的修行只在本心的观念更是拉进了佛教与世俗之见的距离,得到了许多士人的青睐。 王维的思想是

11、受到佛教的影响的,这从他的字中可见一斑,王维字摩诘,摩诘的来源是维摩诘经中的大乘居士维摩诘,仅从这一点上来看,就可以知道王维与佛教的渊源。但是,王维诗中更多的是那些带有几分禅思玄义的清逸雅致的画面。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审美感受和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宁静淡泊而又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宗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

12、艺术体现。 王维的山水诗,以境写心,了无痕迹,象外有象,景外有景,意外有意,韵外有致,有一种悠远的意境,形成了物即使我、我即是物的庄禅境界。王维的一生虽然少年得志,但也经历了坎坷,面对一次次的人生打击,佛教作为他精神上的一种寄托,对他心态的超脱起到了作用,同时也使得王维的山水诗中有了一定的禅意,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不能仅仅将王维诗中所表现出的空灵隽永的特点全部归功于禅宗的影响。笔者认为,这与唐朝时期特殊的隐逸风气是有关系的,前文中已经说到,在初盛唐时期,隐逸已经有一种现实的无奈的选择变成了一种高雅的文人雅士竞相模仿的风尚。隐逸的生活方式给了士人精神休闲的园地,和心灵停靠的港湾,使其可以与现

13、实的生活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且富足的田园生活使得隐居变得更有乐趣,成为一种享受。于是,诗人们才有闲情逸致寄情山水。王维在朝廷中能够有所作为,自己的政治价值可以得到实现,在物质生活上更是不受拘束,于是他才能有能力购置宋之问的别业,面对着辋川别业的美景,即使是没有任何文学底蕴的人,都会觉得心旷神怡,更何况是王维,大自然的美景与心中的闲适安恬结合在一起,再加上禅意的淡淡晕染,一首首传世的山水诗就这样形成了。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或写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其中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

14、在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如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志。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孟浩然的诗歌语淡而味浓,正如沈德潜所论:“襄阳诗从静悟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他的诗歌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情致韵味。王维和孟浩然,他们无论从性格和人生的经历都不一样,但他们在隐居的生活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心态都是明朗而健康的,是愉悦的。在盛唐的气象中,他们没有了前人在隐居

15、生活时的消沉和悲戚。他们是积极入世的,态度是豪迈而奔放的。他们的隐居是精神上一个健康的选择,在他们创作的山水诗中,有着与之相匹配的淡雅、安适、清新、空灵。因此,我们可以说,初盛唐时期山水诗之所以能够继承魏晋以来的山水诗传统,在此之上迈向一个新的高峰,与这时期文人雅士的隐居生活有着非常重大的关系的。也可以说正是初盛唐时期这种积极健康的隐逸生活,才能造就出这样清新空灵隽永的山水田园诗。继王、孟之后,李白又为山水诗开拓新境界。李白山水诗的显著特征是自然山水景物的个性化。山水诗本来就是诗人审美理想的对象化,是诗人心灵的外化,山水诗必然要表现诗人自我。但是在王维、孟浩然等诗人那里,自然山水画主要是他们寄

16、托精神,消融苦闷之处所,因而,“自我”也就常常消融在自然景物之中。而在李白,自然山水不只是他寄托精神,消融苦闷的处所,更重要的还是他追求个人自由解放的天地。强烈的主体意识,使诗人“自我”不是消融隐没在自然山水画中,而是使自然积极地表现着诗人自我。他那些最有个性的诗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飞流直下三千尺”、“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登高壮观天地阔,大江茫茫去不返”表现了诗人不拘捡,肆性情的诗人自我,这里自无而落的黄河,依傍星斗的庐山、飞流千仞的瀑布,都已融入了诗人狂放不羁、傲岸不群的鲜明个性。李白诗中自然山水,多带有流动飞扬、奔

17、放不羁的特点,显示了一种动态美,与王维形成对照。 如果说,王维在静态的山水中隐没了自我的话,那么,李白则常常借助动态的自然山水而浮现出诗人自我。 以道教、道家的那种“道”的宇宙观来看待自然,自然万物不只是动态的,而且,正是这种动态显示着万物乃是有“生命”的存在。于是,诗人便能够在“天地与我弃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体验中,与那些动态的,有生命的自然万物融通相与,亲密往来了:“肠断枝上猿,泪添山下樽。白云见我去,亦为好我飞翻。”(题情深树寄象公)“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白云、明月、山花、清风、都成了有情的存在,与诗人默合符契,相与往来。 物我合一的艺术思维,产

18、生了移情作用,诗人独坐敬亭山时,留下了“众鸟高飞去,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样的诗篇。 李白的山水诗,还充满逍遥游的精神和超尘出世的幻想,有些山水诗,带有浓厚的游仙色彩,如登太白山峰“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谈,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山,何时复更还。”这里与其说是诗人在写山水,不如说是借山水而游仙。实际上李白把陶谢山水与郭璞游仙诗熔于一炉,自成风貌。 四.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这一概念有特定的内涵:首先,顾名思义,它形成与活动于盛唐时期。明乎此,前代的陶、谢与后代的韦、柳等山水田园诗人当不在其列。其次,它从一开始

19、便同隐逸之风联系在一起,其成员多以五言的体式,借歌咏山水田园风光,表现隐逸意趣,抒发闲适情调,诗风清新淡雅。明乎此,我们也就不会把同处于盛唐时期,并且也写过山水田园诗的高、岑、李、杜划归这一流派了。山水田园诗起自晋宋之间。陶渊明为田园诗之祖,谢灵运为山水诗之祖。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即与陶谢一脉相承:在艺术上,他们能综合陶谢所长,融陶诗浑成与谢诗工巧于一炉,不仅模山容,范水态,而且力求表现山水的个性;不仅表现山水个性,而且力求表象与意象的合一、内情与外景的交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他们大大提高了对山水田园的审美能力,把山水田园诗推向高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当然不是偶然的。隐逸风气盛行,庄园经济的

20、发展,佛老思想的广为传播,分别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产生的政治原因、经济原因和思想原因。其中,隐逸风气的盛行尤为一大关键在经济繁荣、生活富足的开、天盛世,既有视隐逸为“终南捷径”者,也有借隐逸以遁离现实者。他们都寄情于山水、栖心于田园,使山水田园成为自己的主要审美对象。开元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富庶,以隐求仕的“终南捷径”成为时尚。而道教的归朴返真,佛教的净心明性的崇尚,为文人的漫游、隐居,及观照、把握大自然美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氛围、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另一方面,一些诗人在政治上曾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但最终因仕途受挫或不满现实,而半官半隐,漫游山水,甚至辞官归里,躬耕田园。由于他们大都拥有田庄,具备漫

21、游隐居的经济基础。所有这些都为进行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创造了条件。于是,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也就盛乎一时了。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除了王维、孟浩然之外,还包括储光羲、常建、祖咏、刘春虚、裴迪、卢象、丘为、储光曦等人。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王、孟都在诗中描绘并展示了一个清淡的世界。构成这个清淡世界的主要经纬有两根:一是田园之乐,一是山水之美。前者往往更多融入了闲适的隐逸意趣,后者则往往更多地融入孤高的志士情怀。但这只是就其大较而言,细加寻绎,王、孟则又各具灵光: 首先从内容看,孟诗的题材较王维的更为集中。王诗既有寄情山水田园之作,自抒理想抱负之作,也有讴歌边塞将士之作,如陇西行、从军行

22、等;也有揭露社会现实之作,以及倾诉妇女怨情之作,如洛阳女儿行、西施咏等。而孟诗除了表现田园之乐、山水之美外,便是抒写自己的出仕之念和失志之痛。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王的生活阅历较为丰富:他后期固然消极隐退,前期却热衷政治,奋发有为,既曾居朝为官,也曾出塞问边;而孟却以隐逸终世,尽管他并不甘心终身隐沦。苏轼曾评论说:“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酒乎,而无材料耳。”如果将“才短”的“才”理解为“题材”的“材”话,倒是深中肯綮。 其次,从情调看,王、孟都乐于表现隐逸生活的闲适意趣,但王诗往往夹杂着幽冷寂灭的心绪,孟诗则往往坦露出耿介郁勃的心态。一般地说,徜徉于清淡世界中的这两位抒情主人公是那样悠然自

23、得,仿佛已与秀丽的山水田园取得了高度的默契。但实际上无论山水之美还是田园之乐,都未能使他们宠辱皆忘。就孟浩然而言,仕进无路的痛苦不时啮咬着他的心灵,并化为一股郁勃不平之气浮现在字里行间。如晚春卧疾寄张八子容一诗,上半篇笔调何等清新闲雅,但短暂的惊喜之后被触发起的却是知音难觅、功名无望的一腔惆怅:“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翅仪”。而在与诸子登岘山一诗中,江山胜迹,固然撩拨起诗人的登临清兴和思古幽情,但同时却也使他油然生出见贤思齐的愿望和自叹弗逮的感愧:“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这泪既是感愧之泪,也是忧愤之泪。就王维而言,其外表不及孟浩然旷达、飘逸,却比孟浩然显得更为静穆和

24、淡泊。有时,这种静穆和淡泊几乎近于幽冷寂灭。“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正是诗人对自己这种幽冷寂灭的心绪的最好概括。如竹里馆一诗,乍看,诗中的人物是那样的自得其乐,诗中的景物也是那样清幽秀美。但如果我们把“深林人不知”一句与另诗中的“空山不见人”(鹿柴)、“涧户寂无人”(辛夷坞)等句联系起来,就不能不惊讶诗人感情的幽冷了。终南别业一诗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曾经被人认为是最得理趣的名句。其实,在他观赏行云流水的盎然兴致中包藏着的却正是“万事不关心”的幽冷寂灭的心绪。这种幽冷寂灭的心绪无疑与王维的奉佛有关。早在生前,他就被誉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得

25、到了“诗佛”的称号。表现在他诗中的“空”、“寂”、“闲”的境界,正是佛教禅宗的心性学说的艺术投影。 再次,从意境上看,王、孟都注重寓主观于客观,造成画面的和谐与美感。但孟诗往往止于情与景的交融,而王诗除促使情景交融外,还将“理”字打入其中。因而,在王诗中,我们常常可以捕捉到“哲学沉思的精灵”。这种哲理,尽管在很大程度得力于禅趣,但毕竟使王诗的意境变得更为高远。所以若论意境的浑成,王不如孟;若论意境的高远,则孟不如王。 第四,从手法看,五诗往往虚中有实,动中见静,孟诗则往往直写其实与其静;同时,王诗比孟诗更善于取景、造型、布局,也更注意冷色调与暖色调的映衬,画内景与画外音的配合。相形之下,王诗手

26、法较为多样,孟诗手法较为单调。即以王的鹿柴一诗而论,诗人是以实写的一角显示整体的空灵意境。夕阳的暖色淡淡地罩在阴寒的青苔上,更衬出空山中的幽冷。山谷中传来人语的回响,愈显出深林里人迹罕见的寂静。画面色调的冷暖互补,与画面内外的动静对比相互烘托,使有限的画面延伸到画外无限的空间。 山水田园诗人在唐代诗坛上以独特的清新风格和卓越的才情创造出许多名篇,也影响到了后来的很多诗人,尤其是他们诗中那种对于精神世界的平和清淡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态度,让很多诗人在苦闷的理想和现实面前找到了一条中和的道路。对于我们来说,除了欣赏诗歌本身的美之外,其在精神方面的启示也是有价值的。五. 研究山水田园诗的现实意义

27、 研究唐朝山水田园诗能帮助我们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找到自我心灵的净土,保持一颗“真”“善”“美”的贤心,使我们看问题能够更全面,更理智。阅读一首首唐诗,犹如欣赏一件件艺术珍品,你不仅会惊叹它的奇思妙想、华辞丽采,而且会感到情趣高雅、赏心悦目。千百年来,它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情操,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素质。让学生读一点唐诗,从那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精湛的语言艺术中汲取营养,对于培育人文精神、提高语文水平是很有好处的。 唐诗中,爱国精神、民族气节、友好和睦、忧国忧民、建功立业、坚持和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和投降、英勇献身、安邦治国、鞭挞黑暗、同情人民、蔑视权贵、追求自由、乐观豁达、热爱自然、珍重友谊、珍惜时间、人生哲理、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等,这些思想精神,与学校的日常教育内容,几乎都可以结合起来,只要善于选用和稍加点拨,学习唐诗宋词就能古为今用,让学生在文学艺术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教育、道德的感化,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培养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服务。当然,在学习时候,对于隐含其中的消极的思想情绪,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以提高鉴别能力,防止产生副作用。【精品文档】第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