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导学案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别康桥》导学案及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作者xxxx-日期xxxx再别康桥导学案及答案【精品文档】2再别康桥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吟诵、咀嚼,学会鉴赏现代诗歌的“三美”。2、通过意象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领会诗人的感情。3、能够背诵再别康桥。【学习重难点】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品味“三美”,感受诗的艺术性。难点:能够通过意象体悟诗人情感。【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一、再别康桥背景知识:1.“新月派”简介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陈西滢等。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过于自由,努力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就的是闻一多。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格
2、式,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生动的词藻,创立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新格律理论,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序,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
3、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诸国。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
4、说集等。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3.作品时代背景 1918年徐志摩留学美国,1920年又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他邂逅了林徽音,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这首诗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5、。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而在国内他所面对的现实是:在康桥遇见的才女另嫁他人,自己与不相爱的人结婚。时代的风云让作者感到无所适从,诗人面对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脆弱、迷茫,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当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二、做有关再别康桥的“自我检测”题1.给下
6、列字注音朔月( ) 漫溯( ) 长篙( ) 蒿菜() 嵩山( )枯槁( )记载( )河畔( )挑衅( )斑斓( )2.文学常识 徐志摩,是 派诗人,再别康桥,康桥今天称为_ _,徐志摩曾在那里留学。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经英格兰,两次重访母校。本诗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 3.再别康桥全诗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基本上六七字(间有八字句),参差变化中见整齐,具有建筑美。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如“轻轻”“悄悄”等叠词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使诗歌具有音乐美。你能说说本诗的绘画美体现在哪里吗? 答: 4对再别康桥运用
7、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合作探究】1、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2第二节中,诗人为什么将“河畔的金柳”比作“新娘”?3 第三节中,能将“招摇”改为“轻
8、摇”吗?“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4、 再别康桥第一节用的是“轻轻的”,为什么到第七节改用“悄悄的”呢? 5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你能发现再别康桥的“三美”是如何体现的吗?【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背诵再别康桥。2再别康桥导学案参考答案【自我检测】2、徐志摩,是新月 派诗人,再别康桥,康桥今天称为_剑桥_,徐志摩曾在那里留学。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经英格兰,两次重访母校。本诗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3.再别康桥全诗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基本上六七字(间有八字句),参差变化中见整齐,具有
9、建筑美。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如“轻轻”“悄悄”等叠词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使诗歌具有音乐美。你能说说本诗的绘画美体现在哪里吗?答:整首诗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画得出的画面、意象。诗人用了绚丽的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还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画画面具有流动的美。 4、 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B )【合作探究】2、第二节中,诗人为什么将“河畔的金柳”比作“新娘”?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金色的柳枝随风轻摆的样子很像新娘美好的姿态。用新娘比喻金柳,形象地传达
10、出诗人对康桥的无限欢喜和浓烈的温柔之爱。3、 轻摇,即轻轻地摇动,这只是对青荇情态的客观描述;招摇,使用了拟人手法,它不仅能够写出青荇自由自在地摇动的情态,更好的体现出诗人对康桥的喜爱之情。招摇一词写出了水草随微波起伏的轻盈之态。 “甘心”两字,表达了诗人对康河融为一体,愿意永远流在康河,表达出了对康河的永久眷恋之情。4、 “正如我轻轻的来”一句中的“轻轻的”传达的是一种故地重游的惊喜,另两个“轻轻地”抒发的则是诗人对康桥深深地眷恋和不得不离开康桥的无限惆怅之情。诗人初来时的欣喜对其离别时的眷恋与惆怅起着反衬的作用,从而使之更加突出。5、(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
11、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3)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