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杜甫在夔州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客堂”,是在山坡上架木盖起的简陋的房屋:这类的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鸟巢一般。他到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习惯,用竹筒把水从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又因为乌鸡能医治风痹,他养了许多鸡,并且催促他的长子宗文在墙东竖立鸡栅对于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功夫。夔州是三峡里的山城,这里的山川既雄壮又险恶,杜甫一到这里,便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它们。他一再歌咏的是白帝城,他感到这座城是“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上白帝城二首之一)。另一方面,给杜甫印象最深的,是夔州人民的生活。他看见
2、夔州的许多女子因为男丁缺乏,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结婚,她们每天到山上砍柴背到市上出卖,供养一家,有时还冒着危险贩卖一些私盐回来。人们不深究原因,只说,她们面貌丑陋,所以找不到丈夫;杜甫却反过来问:“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负薪行他看见峡中的男子,少数富有的驾着大船经商,大多数贫穷的终生充当劳苦的船夫。人们说,这里的人都器量狭窄,只图眼前利益;杜甫也反过来问:“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最能行)峡中的人民大部分过着穷苦可怜的生活,而夔州却是阔绰的贾客胡商必经之地,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也写得很清楚。除了歌咏山川和人民生活外,杜甫在这时有了充裕的时间,回忆他的青年时代。他在偏僻的
3、山城,与外边广大的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因此过去的一切经历在他面前活动起来。他写了不少长篇的诗叙述他过去的生活。他写壮游诗,从七岁学诗起,经过吴越齐赵的漫游、长安时代、安史之乱,一直到滞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传。他还写了八首长诗,怀念八个人物,集在一起,叫作八哀诗,但它们只有历史价值,在艺术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品。杜甫在这时因为与外面的世界脱离,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他在成都草堂时说他写诗的态度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前两句说他长安时代以来对于诗的努力,极力避免庸俗,生活越艰难,作诗也越刻苦;后两句则说明在草堂的生
4、活较为清闲,对着美丽的自然界可以信口成章了。无论是刻苦努力,或是信口成章,由于他有充实的生活体验,都能写出像他天宝末年以后那样富有创造性的诗歌。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边去了。他在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里说“晩节渐于诗律细”,又在解闷十二首里说“颇学阴何苦用心”。并且在指导儿子宗武学诗时,也教他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词藻:这妤像又把诗歌扯回到“研揣声病、寻章摘句”的时代里去了。但杜甫夔州时代的诗并不是每一首都是这样写成的,他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代表作品最明显的是秋兴八首诸将五首。这些诗里不是没有接触到实际的问题,不是没有说到国家的灾难与人民的贫困,不是没有写出时代的变迁
5、和自己热烈的想望,可是这些宝贵的内容被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词藻给蒙盖住了,使后来杜诗的读者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词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因此在解释上也发生了分歧。与此相反,反倒是在写怀里毫不费力写出来的“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读起来觉得亲切动人;而像宿江边阁里“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那样的诗句足以表达出诗人的品格。杜甫在夔州,身体时好时坏,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都不断地缠绕着他,最后牙齿落了一半,耳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他在这种情形下,两年内写了四百三十余篇诗,占他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的长篇,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由于
6、生活的限制,在内容和思想上比起过去的作品都略有逊色,但其中也不缺登高这样的杰作。(节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三峡里山城的雄壮险恶,这说明诗人十分注重以恰当的文字形式表现作品内容。B.“晚节渐于诗律细”“颇学阴何苦用心”,说明杜甫晚年作诗时在字句和音律上下了很大功夫。C.杜甫的一些注重音节与词藻的诗使读者迷惑与陶醉,以至于翻来覆去地诵读也难以知道诗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D.“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诗人在老病时也没忘记国家的灾难和自己的责任,质朴的诗句中表现了诗人的品格。2.下列对影响杜甫创作的因素的表述,有误的一
7、项是( )A.山城夔州雄壮险恶的山川。B.夔州人民贫富之间巨大差异的生活。C.与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动荡。D.把一部分精力用于雕琢字句、推敲音律。3.第四段说杜甫“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你认为“变”在何处?这一改变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依据文本加以阐述。4.从文中看,杜甫在夔州时的诗歌创作题材上具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该节目通过选手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用_、打动人心的诗词唤起深埋在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带领观众畅享中国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古典之美。人
8、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_。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_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_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1
9、.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耳濡目染脍炙人口引人入胜自然而然B.耳濡目染朗朗上口身临其境顺其自然C.耳熟能详脍炙人口身临其境顺其自然D.耳熟能详朗朗上口引人入胜自然而然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B.人们感知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享受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C.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D.人们能感知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增加了人
10、们的生活视野。3.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助于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B.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C.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D.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二、诗歌鉴赏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古风(其十九)李 白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
11、,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了明星仙女。B.第三至六句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C.第七至十句是诗人想象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游于太空。D.最后四句描写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与
12、梦游天姥吟留别相同。B.诗人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羈的性格。C.在这首古诗中,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对照表现出来的。D.诗人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情调从悠扬到悲壮,风格从飘逸到沉郁。3.这首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4.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说说末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注】,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
13、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曹瞒:曹操的小名为阿瞒。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篇点题,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B.“貔虎噪”“鱼龙怒”,运用比喻、拟人手法,表现周瑜火攻曹军时排山倒海之势。C.“今如许”三字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写出词人对功名事业的淡漠。D.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2.周瑜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诗歌形象,下列对这一人物的评价与本词一致的一项是( )A.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王周赤壁怀古)B.东风
14、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C.周郎二十四年少,盖世功名随一燎。(岳珂赤壁)D.顾曲周郎今已矣,满江南、谁是知音客。(邵亨贞贺新郎)3.同样写赤壁之战,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琵琶行戴复古浔阳江头秋月明,黄芦叶底秋风声。银龙行酒送归客,丈夫不为儿女情。隔船琵琶自愁思,何预江州司马事。为渠感激作歌行,一写六百六十字。白乐天,白乐天,平生多为达者语,到此胡为不释然。弗堪谪宦便归去,庐山政接柴桑路。不寻黄莉伴渊明,忍泣青衫对商妇。1.(1)“银龙行酒送归客,丈夫不为儿女情”借鉴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
15、联“_,_”。(2)白居易“感激作歌行”的原因,在琵琶行中被凝练成千古流传的两句诗:“_,_!”2.下列诗句中的“渠”与“为渠感激作歌行”中的“渠”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匣中盘剑装蜡鱼,闲在腰间未用渠。(李白醉后赠从甥高镇)B.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C.渠水红繁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李贺三月过行宫)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3.戴复古对白居易写作琵琶行持怎样的态度?他有什么见解?三、默写题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了“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体衰多病的惆怅之情。(2)曹操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
16、风子衿,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是“_,_”。(3)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四、改错题7.下面这段话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这五处并改正。为恭贺我社摄影家协会成立20周年,特面向全国征集“最美洞庭湖”摄影作品。参赛者务必按时交稿。对于不符合启事规定而入展的作品,我们将垂询相关作者,及时沟通洽谈;确认为剽窃作品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并在报刊上通报教育。五、选择题8.下列对声声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
17、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词人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洒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不悲戚?C.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意:一是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词人书信往来的丈夫;二是“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托出了愁苦之深。9.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
18、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觅了。)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功绩显赫,壮心不已。)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导致失败,委婉劝诫韩侂胄不要急于事功。)10.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片写景,描绘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片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B.“大江”两句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故垒西边”三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人道是
19、”说明这里正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C.“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江山”两句,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为下片做铺垫。D.“遥想”六句,写尽周瑜的风采才华。“故国”三句,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到伤已。“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则无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1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B.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12.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B.霓为衣兮风为马,
20、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D.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1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代指酒。B.子:对对方的尊称。衿:衣服的交领。青衿:指代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C.阡陌: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D.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被人们称为“山水诗人”。14.下列对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异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歌行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
21、望,以及对人才的渴求;归园田居(其一)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喜爱。B.短歌行为四言古诗,两字一顿,古朴凝重,感情强烈;归园田居(其一)为五言古诗,充满田园气息,风格清新自然。C.短歌行运用了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归园田居(其)则运用了比喻、白描等艺术手法。短歌行中的比喻以明喻为主,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比喻全是暗喻。D.短歌行抒情委婉含蓄,诗人的情感隐含在比喻和典故中;归园田居(其一)所用词语感情色彩比较明显,所抒之情非常明白。15.下列对短歌行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B.“呦呦鹿
22、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语出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六、材料作文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个小男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他将一个个空木桶擦拭干净,摆放得很整齐。但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父亲摸着孩子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知道你会想办法征服风的。”小男孩擦
23、干眼泪,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每一只空桶都装满清水。从此,那些木桶再也没有被风吹倒过。他高兴地对父亲说:“我懂了,木桶想要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自己的重量。”父亲赞许地笑了。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参考答案1.答案:1.C2.C3.(1)“变”在注重雕琢字句和推敲音律上,这从他创作的秋兴八首和诸将五首以及指导儿子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词藻上可以看出。(2)诗歌中触及社会实际问题的内容被蒙盖在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词藻里,使后来的读者迷惑陶醉于诗的形式而忽略了它的内涵,这反倒不如写怀宿江边阁这样质朴的诗歌亲切感人。4.有的诗歌颂夔
24、州美丽的山川景物,如上白帝城二首;有的诗歌反映人民生活的苦难,如负薪行最能行等;有的诗歌回忆自己的青年时代,还有一些诗歌怀念友人,如壮游八哀诗等。解析:1.原文“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词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是说读者读诗时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2.“生活动荡”错,应是“生活平静”。2.答案:1.D; 2.A; 3.C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此处是说节目中用的“诗词”都是人们熟悉的,用“耳熟能详”恰当。第二空:“
25、朗朗上口”指诵读熟练,顺口而出,也指文辞流畅,便于诵读;“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前文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用“朗朗上口”衔接更紧密,强调诗词凝练而便于诵读。第三空:“引人入胜”意为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身临其境”指亲身到了那个境地。文中修饰形式,用“引人入胜”恰当。第四空:“自然而然”指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顺其自然”指顺应事物自身的发展,不加干预。根据语境,用“自然而然”恰当。故选D。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搭配不当的语病:一是“享受”不能与“思想”搭配,故应在“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前加上合适的动词;二是
26、“增加”与“视野”不搭配,可将“增加”改为“拓展”。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括号前的内容是“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与“心境”一词联系最紧密的应是“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据此可排除A.B两项。只有对生活有了更高的感知能力,才能进一步去感受和思考生活,所以应是“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故选C。 3.答案:1.A2.B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虽然热闹、欢乐,诗人却不在其中;而古风(其十九)中的诗人则应邀与仙同游。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古风(其十九)则表现了诗人的出世思想。4.末四句描写了现实生活中的景象,此
27、处由幻想到现实,抒发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残暴叛军的切齿痛恨,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解析:1.“迢迢”是“远远”的意思。句中没有“千里跋涉”之意。2.这首诗表现的是“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4.答案:1.C2.C3.(1)苏词通过细节描写“谈笑间”就让曹军快速崩溃,意在表现青年周瑜才能卓越、年少立功,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怀古是为伤已。(2)戴词则用对偶、比喻、夸张等手法艺术地再现了周瑜火烧曹营时惊心动魄的赤壁战场,意在表现战争场面宏大激烈,反衬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怀古是为讽今。解析:1.“对功名事业的淡漠”错,主要表现词人对时事的伤感。2
28、.C项对周瑜年纪轻轻就立下不朽功绩作了肯定。A、B两项认为周瑜取得成就有偶然性。D项只是借周瑜抒发自己知音难觅的感慨,不涉及评价问题。5.答案:1.(1)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2)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2.C3.(1)不理解,批评。(2)他认为白居易是一个通达的人,不应该如此放不下自己的贬谪遭际。既然忍受不了,可就近隐居,向陶渊明学习,而不应该对着一个商妇流眼泪。解析:2.C项中的“渠”是“沟渠”之意;其他三项都是代词,它/他。6.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2)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3)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解析:7.答案:“恭贺”改为“庆祝”;“参赛者务必”
29、改为“请参赛者”;“垂询”改为“咨询”;“洽谈”删掉;“教育”删掉。解析:“恭贺”与“庆祝”使用对象不同,“庆祝”说的是与自己有关的事,而“恭贺”说的是别人的事。“务必”一词语气强硬,不合适。“垂询”为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不合语境。“洽谈”指接洽商谈,一般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的交谈行为。不合语境。报刊对投稿者没有“教育”的权利与义务。8.答案:B解析:“三杯两盏淡酒”说的不是酒味淡,也不是言酒量之少,词人要表达的是:再多的酒,再烈的酒,也消解不了心中的愁。9.答案:C解析:作者借廉颇的典故是为了抒发自己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自己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10.答案:B解析:“人道是
30、”说明不确定这里是不是三国赤璧之战的地方。11.答案:A解析:风流:古义,多指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这里指英雄业绩;今义,多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或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12.答案:B解析:B项为夸张。A、C、D三项均为比喻。13.答案:D解析:陶渊明被称为“田园诗人”。14.答案:C解析:“暗喻”错,应为“借喻”。暗喻也叫隐喻,是本体、喻体同时岀现,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借喻则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15.答案:C解析:“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错,应是表明自己要像“山”“海”那样接纳贤才。16.答案:略解析:(一)关注材料中的人和物的基本情
31、况 小男孩:每天把桶擦干净,整齐地摆好生气委屈地哭了想出了一个办法。 父亲:摸着孩子的头点拨,启发他。 橡木桶:虽干净整齐却被风吹得东倒西歪注入水后根基就稳了。 (二)材料与现实生活对接 1.从小男孩的角度审视:(1)每天擦桶每天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原因是什么?缺少思考。因而可提炼出“做事需苦干加巧干”的观点。(2)第二天面对凌乱的木桶他伤心委屈地哭了,试想光哭能解决问题吗?因而又探讨“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苦恼、挫折、困难等”这样的问题或再谈“失败与成功”这一传统话题。(3)可贵的是小男孩并没有一味地沉浸于苦恼中而不能自拔,而是在父亲的帮助下悟到了一个好办法,这又很容易让我们想到生活中“思维与人生
32、”的话题或“做事需内外力结合”的道理。 2.从父亲的角度审视:当孩子陷入困境而苦恼时,既没有袖手旁观,又没有挖苦打击,而是和蔼地摸着孩子的头去开导说:“孩子,别伤心,你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这又能让我们想到很多,如从做人角度看,生活中我们应当做一个“甘当别人拐棍”的人;从教育的角度看,可谈“循循善诱”的教育原则,也可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方法。 3.从橡木桶的角度审视:由物及人,展开联想,这让我们不难体会到“要想在风雨中立足,就必须时刻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根据关键句“木桶要想不被风吹倒,就要增加自己的重量”联想,一个人要想不被“风”吹倒,赢得别人的赏识,必须增加自己的“重量”,提升自己的实力;一个企业要想赢得广阔的市场,不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必须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一个国家要想赢得国际地位,必须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有底气才有实力,有实力才有魅力,自我加重,是不被打倒的唯一方法。 【参考立意】 1、提高自身价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把自己打造成一块真金; 3、天助自助者。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