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8.2 登高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领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2、赏析诗歌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3、体会杜诗蕴含的深沉忧思。教学重点: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赏析该诗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忧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对唐诗中出现出现最多的季节、词语、颜色、场景、情感等词进行过统计,分别是秋、不(无)、白、江边、孤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登高涵盖了以上所有因素。古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也非常高。明代胡应麟诗薮:“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然此诗自当为
2、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这首诗好在哪里?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登高。师:学习诗歌之前我们先来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生:学生齐读师:学习诗歌讲求知人论世。首先我们来了解诗人杜甫。同学们对杜甫可以说耳熟能详了,并且课下做了课前导学案,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填空。生:学生填空,齐答。二、整体感知1、初读,读准节奏师:请同学们出声自由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读音和节奏。生: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师:指明学生来读,读时注意读音和节奏。其他同学注意听,看其是否存在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生:学生纠正读音或节奏。师:教师正音并明确节奏。同学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和写法:渚(zh),“潦“为多音字,潦(li
3、o)倒,潦(lo)水。同时注意“鬓”的写法,由髟加宾组成,为形声字。节奏方面,七言诗一般有四个节拍,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不可以单看句式,要联系意义的表达。师:请同学们齐读该诗,读准字音和节奏。生:齐读师:请同学们默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提出疑难词句,小组讨论解决。生:该诗主要写了作者登高时的所见所感。重点疑难词有:回:回旋萧萧: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百年:借指晚年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繁霜鬓:像厚重白霜似的鬓发。师:大家再听一遍范读,感受诗歌的节奏美、情感美。3、再读,读出情感师:听完范读以后,大家能否用诗中的一个字或词,概括本首诗的感情基调?生:悲师:因为整首诗的感情基调
4、是悲的,所以大家读时语气要缓慢、沉重,大家以缓慢沉重的语气齐读一遍诗歌,读出“悲”的感情。三、文本赏析4、品读,读准诗情师:听完大家的朗读,老师认为同学们读的感情并不到位,原因在于大家并没有深入理会作者的悲情。下面我们就深入杜甫内心,感悟其心中深沉的悲慨。师:登高这首诗写了作者登高时的所见所感,前两联为所见,后两联为所感。后两联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悲慨。请同学们思考后两联写了作者的几种悲,你从那些字或词中读出的?在思考的同时,注意圈点勾画做批注。(学生思考 3-5分钟,同时多媒体呈现杜甫生平及此诗的创作背景,以便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情感。)师:请大家根据下面例子仿写,对诗人的悲进行总结概括,
5、“诗人悲在重阳节登高,倍感思亲”。生:诗人悲在百年多病,年老又身缠重病。生:诗人悲在独登台,倍感凄凉。生:诗人悲在万里常作客,客居他乡,浓重的漂泊孤苦之感。师:杜甫从岁开始,一直到点岁去世为止,十一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漂泊在外的第八个年头了,所以一个“常”字倍显漂泊流浪之悲感。.师:诗人还悲在艰难苦恨。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一是指个人的艰难,生活困顿、壮志难酬:诗人遭受物质上和精神上双重打击。二是国事艰难,连年的战争,国家一片混乱,黎民百姓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自身处境艰难,还处处为国为民忧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苦恨是指极度的悔恨,悔恨自己年事已高,无法挽
6、救国家危难,壮志难酬,情感抒发达到了高潮。师总结:个人的多病、羁旅的艰辛、壮志的未酬、时代的苦难共同构成作者的悲慨,情感愈加低沉,尾联更是一字一顿,形成了情感抒发的堵塞之感,这就是老杜沉郁顿挫的诗风。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师:用缓慢、沉重的语气读出这种为己为国的愁苦忧闷之情。生:齐读。师:把握了诗人的情感之后,同学们感情更加饱满,读出了诗歌的沉重悲慨之情,很不错。5、赏读缘景明情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以悲情看到的景物会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朗读前两联,找出作者写了
7、哪些景,这些景分别传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小组探究合作。生:风急: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急风凛冽,诗人内心更加悲凉。天高: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师:正所谓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生:猿啸哀,猿猴的叫声凄厉悲惨,更加重了诗人的悲哀之情。师:诗人当时身处夔州,境内巫峡的猿啼以凄惨闻世,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悲哀之情可见一斑。生:渚清沙白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自然内心也倍感凄凉。.生:萧萧,树叶纷纷落下,自然界已进入了秋天,诗人也是年事已高,由此感受到生命的短暂。生:长江滚滚显示出历史和时间的悠久。
8、师:短暂的生命面对永恒的长江,诗人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师:前两联通过诗人登高所见,将情蕴含在景物之中,营造了一种广阔雄浑、沉郁而悲凉的意境,传达出悲秋之情、壮志未酬之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生:情景交融。师:再把这四句齐读一遍,加深对意象的理解,领悟景中之情。注意重读和语气。生:齐读后两联。师:同学们对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有了进一步的掌握,我们能否把这首诗读的更好呢?生:齐读师:这次同学们的语调更低沉哀婉、情感更加悲慨,看来已经把握了登高的内涵。6、总结:登高一诗写作者登高所见所感,后两联直接抒情,前两联写景,因作者以悲慨之心境观物,所以景物都染上作
9、者的主观情绪,景中含情。达到了情与景的完美融合,整首诗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抒发了对自身和国家命运的悲慨之情。四、拓展延伸任务三:梳理杜甫晚年漂泊时期创作的有关登高的作品,找出其共同点,思考其带给我们的价值和启示。共同点:自身处境艰难,仍不忘国家和百姓。忧国忧民。启示:古人云:“无事莫登高”,登高会触及诗人内心的伤痛,晚年漂泊生活中,杜甫屡屡登高,站在时空的高处,倍感自身的渺小与虚弱,感伤时事的艰难和民生的苦难,在登高诗中展现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担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种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正是我们当代青年所应具有的品格。我们要学习杜甫的这种品格,勇担时代重任,争
10、做有为青年。五、课堂检测背诵登高六、作业1、熟背并默写全诗。2、完成巩固案习题。评测练习一、情境性默写(1)杜甫登高中“_”一句,从高处着笔写夔州的特定环境,“_”一句,写出了飘泊无定的悲苦生涯。(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 , _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3)杜甫登高中“ _ ,_”一联,俯仰结合,动静相映,声色并茂,对仗工整,字字精当,堪为典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4)杜甫在登高中“ _,_”一联,用了六个意象,写出了夔州秋天萧瑟的景色。(5)在杜甫的登高中,“_,_ ”两句通过环境描写,以猿与鸟的活动烘托出诗人内心的
11、无限悲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6)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悲凉而又壮阔的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 。(7)杜甫的登高中,“ _,_”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这两方面写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声音哀怨凄惨,色彩冷艳清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8)杜甫登高中“_,_”一联,描绘出有声有色、动静兼具的秋江图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9)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10)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_,_。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题。岁暮 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
12、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做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交待诗人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发生战事的消息,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包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境。B颔联一个“犯”字,一个“动”字,写出了诗人听到外敌入侵后内心受到的强烈冲击,诗人心系国家百姓的那份真挚情感跃然纸上。C颈联“朝廷谁请缨”一句,是杜甫对当时那些贪禄恋位、庸懦无能的文武大臣的讽刺和责问,表现了他深深的失望和愤怒。D尾联先来一个设问句:“济时敢爱死?”点明心境,接着以“寂寞壮心惊”收束全诗,“寂寞”二字,旨在表现诗人此时独自客居阆州,孤单寂寞之情。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