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中的“京味”语言艺术分析(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世同堂》中的“京味”语言艺术分析(1).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齐 齐 哈 尔 大 学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四世同堂中的“京味”语言艺术分析 学 院: 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111班 学生姓名: 陈晓艳 指导教师: 陈宁来 成 绩: 2015年5月8日目录 四世同堂中的“京味”语言艺术分析摘要 四世同堂是老舍创作的一部长达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分别是惶惑、偷生、饥荒,透过这部小说,表现了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该书以北平一不起眼的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人物纠葛,矛盾丛生,生动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通市民的形象。以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讲述了普通市民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
2、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市民在动乱的时代背景下的艰难曲折的生活道路。关键词:老舍、四世同堂、北京、“京味语言”、人文内涵引言 老舍小说最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其小说散发出的浓郁的“京味”,其“京味”语言的运用将北京的景物、北京市民市井生活及北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描述的独具魅力。本文仅就四世同堂长篇巨著,浅析老舍语言艺术特色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京味”语言的运用及其文化内涵。一、地道的北京口语(一)、北京“儿化音”“儿化音”是指在汉语普通话中有许多词汇的字音因卷舌动作而发生音变现象,儿化了的韵母就叫“”,其标志是在韵母后面加上r。在普通话中,儿化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的功能,如“顶”作动词
3、,“顶儿”作名词;“一点”是名词指时间,“一点儿”作量词,是“少量、少许”的意思。还有一类儿化是表示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如:脸蛋儿、花儿、小孩儿、电影儿。 表示少、小、轻等状态和性质,也常常用到儿化。如:米粒儿、门缝儿、蛋黄儿。 在实际的儿化韵认读中,儿化音与其前面的音节是连在一起发音的,不宜分解开来读(即不可把后面的“儿”字单独、清晰地读出)。但在诗歌散文 等抒情类文体中,有时为了押韵的需要,可单独发儿化韵的音,如“树叶儿,月牙儿”。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将“儿化音”运用到文章中,加强了人物语言的生动性、幽默性,增添了小说的“京味”。如:1、我给你送二斤杂合面儿去。2、为了赶走困倦,他那一向会
4、扯动的鼻眼象长了腿儿似的,在满脸上乱跑,看着很可笑,又很可怕。3、全胡同里理的孩子,不管长得多么丑,身上有多么脏臭,都是李四妈的“宝贝儿”。4、一会儿,他要请干姊妹们来打牌。5、高第的短鼻子上皱起不少条儿笑纹。6、他专心一致的要给若霞创造个新腔儿。7、嗨!你们俩上哪儿?8、小崔们虽然不会说这些名词,心里却有一股子气儿,一股子不服人的,特别不服日本人的,气儿。9、唉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1 0、“喝。好大的架子!”晓荷撇着嘴说:“赶早儿别
5、跟我这么劲儿味儿的!告诉你,招弟,二小姐,作了特务!”诸如此类的描写,将北京的独具个性的语言彰显的生动、有趣,丰富了北京市民文化,将北京市民的独特的乐观、幽默展现于面!(二) 、方言土话四世同堂中运用了大量的北京方言口语词汇,丰富的词语类别,凸显出语言的生动、形象,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都多多少少的折射出北京方言的影子,在四世同堂这部小说中运用的北京方言中也涉及了各种词汇类型。在名词的运用中,比如“今儿个”“明儿”“下半天”“老年间”等,是表示时间的名词。“嚼谷”“门了”等是表示物类的名词。除了名词,动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常见的方言动词有表示人的思想活动的,比如“拉拢”“咂摸”“照应”
6、“交派”等,在四世同堂中都有应用。再如,有些形容词对人物的行为、事件以及气氛的渲染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如“地道”“水大漫不过鸭子”“惺惺惜惺惺,好汉爱好汉” “心里没病不怕冷年糕”等,都是北京方言中的常见形容词汇。北京方言在四世同堂中的应用,使得小说更加贴近北京市民的生活,这些方言词汇本身就具有丰富的生命力,使得生活在老北京胡同文化中的百姓读起来会觉得倍加亲切,即使不是老北京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语言的趣味性,语言中透露出了北京方言的神韵,加上方言是一种传统文化元素,在小说中使用,也符合人们的口语表达的需求,而且结合了社会语言环境,使得语言的运用更加独特。其中,不乏一些幽默的比喻用法。
7、1、有刻面人物心理活动的比喻,例如:她的话里本也骂到桐芳,可是桐芳已躲到自己屋里去。象得了胜的蟋蟀似的在盆儿里暗自得意。一出门,他极自然的奔了三号去。一进三号的门,他的心就象春暖河开时的鱼似的,轻快的浮了起来。例是摹写桐芳反抗大赤包而袒护小崔获胜时的窃喜心情,例则是写瑞丰被免了职却仍不觉悟,不听兄长瑞宣的忠告,背着家里人,奔往冠晓荷蒙的狂喜心情。虽都是写喜悦心情,但由于人物不同,性格不同,境况也各异,所以所用比喻也不相同。前者用“得了胜的蟋蟀”作比,以突出“暗自得意”的心理;后者用“春暖河开时的鱼”作比,以突出心儿的“轻快”。既准确贴切,又形象生动。2、描写人物外貌和举止行为的比喻,例如,“大
8、赤包近来更发了福,连脸上的雀斑都一个个发亮,好象抹上了英国府来的黄油似的。她手指上的戒指被肉包起来,因而手指好象刚灌好的腊肠。”作者将大赤包的肥胖、贪婪做了无情的鞭挞,深刻的揭示了其内心的丑恶。“在她的陷进很深的眼珠里,有那么一点光。这点光象最温柔的女猫怕淘气的小孩动她的未睁开眼的小猫那么厉害,象带着鸡雏的母鸡感觉到天上来了老鹰那么勇敢,象一个被捉住的麻雀要它的小嘴咬断了笼子棍儿那么坚决。”作者通过描写钱太太的锐利的眼神,将其坚毅、果敢、决绝的思想感情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突出了社会底层弱者形象的不屈与隐忍。(三) 、独具一格的北京腔调北京话是一种在声调的音乐性、优美性上很讲究的语言。老北京各
9、个行当都有各自的“吆喝”。卖糖葫芦的、卖半空儿的、卖面茶的、卖雪梨的,都有自己的一套兜售“语言”,这特殊的语言是要用类似唱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伴有长长的拖音,听起来非常艺术化。往往人们一听这吆喝,就知道这商家卖的什么什么货,货正宗不正宗。北京话的日常语言虽然不用“唱”出来,但是字与字之间的声调安排也是有讲究的。这样的语言特征自然是经过长期演变发展的。小说四世同堂将这种京腔京韵发挥得淋漓尽致。老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于北京语言的音乐性天然的具有一种敏感性。在开始创作生涯以后,这种从小建立起来的语言感反映在自己的写作上,更是使老舍要求自己的作品是可以读的。这“可以读”,并不仅仅是俗白那么简单,而是
10、说字与字之间的安排要像作曲一样,“一个虚字,了、吗呢等等都不轻易放过。”少时建立的语言审美标准和成年后的外国文学阅读经验都促使老舍格外重视声调的和谐。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好句子,念起来,嘴舒服,耳朵舒服,心里舒服”的语言要求。但是,也正是这样的要求,也是老舍的语言在最大限度地保持京腔京韵的同时,对北京话进行了改造,因为“感觉到北京话,特别是腔调上,有些太漂浮的地方,就故意的去避免。于是,一来二去,我的话就变成一种稍稍忘记过,矫正过的北京话了。”这样的改良后北京话,读起来不仅有北京语言的地方色彩,在声调上更能冲击读者的耳朵。如:“太阳出来了(轻)。天上有点薄云(平),而遮不住太阳的光(平)。阳光射
11、入薄云里(平),东一块西一块的给天上点缀了一些晚霞(平)。”这是瑞宣被捕后,祁家人心乱如麻,而恰巧与平淡静谧的天空形成了对比。一系列的轻音和平音结尾,透露出一种平和的语调和气氛,而这也加强了与现实中人们心境的对比。 对北京语言的熟悉和对老北京语言的去芜存菁,精雕细琢,使老舍的作品无论在遣词造句,还是在言情一致上,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老舍曾经说“所谓全面运用语言者,就是说在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时候,不忘了语言的简练、明确、生动,也不忘了语言的节奏、声音等方面”,严于律人者,必先严于律己。老舍恪守这样的信条,用有思想、有感情、有节奏、有声音的语言为读者准备了一道道京味盛宴,直到今天仍在供一代代读者
12、享用。(四) 、复杂的称谓语称谓语,就是对别人的称呼语。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型。四世同堂描写的是处于三四十年代抗战的时代背景下,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浮沉荣辱、生死存亡。小说中的亲属称谓、社交称谓的使用纷繁复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为我们呈现了形象鲜活的实例。亲属称谓语对家族中血亲与姻亲、直系与旁系的亲属,按照关系亲疏、辈分大小、年龄长幼、性别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复杂的称谓,有详细的区分。,四世同堂中的亲属称谓语以其复杂性、多样性见长,作者按照晚辈对长辈的称谓、长辈对晚辈的
13、称谓、平辈之间的称谓,对亲属称谓语作了系统的概述。如,1、按照晚辈对长辈的称谓,一般分为直呼亲属称谓、排行+亲属称谓的形式。如:太爷爷、爷爷、外婆、爸爸、妈妈、四太爷、四大妈、二叔、祖父、公公等。“比四爷爷多一点,十三块四!”“请吧!钱伯父!”瑞宣闪开了路。“四太爷!您是好意。告诉大伙儿挂白旗,谁爱挂谁挂,我孙七可就不能挂!我恨日本鬼子!我等着,他们敢进咱们的小羊圈,我教他们知道知道我孙七的厉害!”“四大妈,谁知道铺关到什么时候呢!一落太阳,又该戒严了,我拉谁去?”“妈!你听!”“前几个月,日本人不是贴告示,教咱们把法币都换成新票子吗?我看见告示,就告诉了外婆。外婆好像没听见。”“谁?桐芳啊?
14、她和爸爸一清早就出去了,也许是看招弟去了吧?我听见爸爸说:去看新亲!”“好!我赶紧找二奶奶去,跟她商议一下!”“他们把我公公逮去了,又把我儿子偷走了。”2、按照长辈对晚辈的称谓,分为直呼晚辈的小名、直呼晚辈的姓名、直呼亲属称谓、前缀+亲属称谓等构成方式。如:瑞宣、瑞丰、瑞全、钱仲石、儿子、小三儿、外甥女婿、孙七媳妇、小顺儿妈、大儿子、二媳妇等。 瑞宣还没回来哪?”老人问。瑞宣是他的长孙。“他今天有四五堂功课呢。”她回答。 是的,只要他们捕了我去,我会高声的告诉他们,杀你们的是钱仲石,我的儿子!”“小三儿呢?”小三儿是瑞全,因为还没有结婚,所以老人还叫他小三儿;事实上,他已快在大学毕业了。 二舅
15、直央告她:“先屈尊屈尊外甥女婿吧!副局长已有人了,而且是日本人指派的,怎好马上就改动呢?”“我看出来了,日本鬼子是一时半会儿不会离开北平的。有他们在这儿,你永远不会高兴!我天天扒着玻璃溜着你,你是我的大儿子,你不高兴,我心里也不会好受!”“小三,原先,时常跟她套交情,要不是我横拦着,哼,把她弄到家来,那比二媳妇还要更糟!”3、按照平辈之间的称谓,分为直呼亲属称谓、直呼名字、前缀“老”+排行、排行+爷、等情况。如:大哥、大嫂、老二、老三、三爷、招弟、野求、老婆、小老婆、二奶奶、小顺儿的爸、丈夫、老头等。“大嫂!”瑞全好像自天而降的叫了声。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我和野求找过你
16、,在金” “得了,得了!老三!少说一句。”大嫂很怕老三把祖父惹恼。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呦!”大嫂吓了一跳。“三爷呀!干吗?” “谁知道!招弟,假若咱们打不退日本兵,爸爸真去给鬼子作事,咱们怎么办?” “我自己还有老婆儿女!他们也得仗着我活着!” 晓荷手中掂着那张红中,微笑着说:“小老婆是我娶的,不错!女儿可是咱们俩养的,我不能负全责。”转了一下他的小眼珠他扯了谎:“不,冠太太!改天,改天,我和内人一同来!” 社交称谓语包括交际称谓、职衔称谓、恭敬称谓、关系称谓、亲昵称谓和拟亲属称谓六大类型。四世同堂中通用的反映社交关系的社交称谓语有先生、夫
17、人、太太、小姐、少爷、少奶奶、医生、掌柜的、巡长、局长、所长、卖粥的等。如,“钱先生!坐着你的!”祁老人说。白巡长乘这个机会解释给钱先生听:“老先生你年纪也不小了,跟他们拼就拼吧;大少爷可不能也教他们捉了去!”“可怜的少奶奶!一朵花儿似的就守了寡!”四大妈的双手又拍起大腿来。瑞宣心中也急,但是老实的狗见了贼也不会高声的叫,他还是婆婆妈妈的说:“医生,请来看看吧!病得很重!”“这位老先生是被日本人打伤的,先生!”瑞宣想提出日本人来,激起大夫一点义愤,好快快的给调治。“白巡长,难道日本兵就这么永远占了北平吗?”卖烧饼的停了工;点心铺还开着门,而停了炉;卖粥的,卖饺子的,卖馄饨的都歇了工。没有面粉。
18、二、 杂语并存的风格(一)、惯用语的嵌入作为现代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惯用语不仅在口语中被广泛应用,还因其短小精炼、通俗易懂的风格特点而频频出现在文学作品之中,起到了特殊的表达效果。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语言大师,他将北京口语中的精华部分锤炼成极具味道的文学语言。他从丰富的北京口语中提炼出简练、生动、俗白的文学语言, 老舍的四世同堂,其中就包含了大量的口头惯用语,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例如:1、想起上次在祁家门口与钱先生相遇的光景,他不肯再去吃钉子。他想还是先到祁家打听一下好。假若祁瑞宣有什么关于钱默吟的消息,他再决定怎样去到钱宅访问只要有希望,碰钉子也不在乎。惯用语“碰钉子
19、”是最常用的形式,在同一段话中,为了防止重复,作者故意改换了一个词,变成了“吃钉子”2、他承认钱默吟是个名士,可是比钱默吟的名气大着很多的名士也没有这么大的架子呀!“给脸不要脸,好,咱们走着瞧吧!”“走着瞧”其实最初是以歇后语的形式出现的,即骑驴看剧本走着瞧,后来就直接把后半部分拿出来单独使用。3、 再说,他和我三七分账,我受了累,他白拿钱,我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黄连是苦的,哑巴不会说话,所以他不能说“苦死了”这样的话。现实中常指人有难言之隐,受了别人的气又不能说,只能自己憋着。这里用“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形象地写出了大赤包的“委屈”,鞭挞了她的丑恶嘴脸。4、 朋友们每逢对他提起婚姻的
20、事,他总是摇摇头,说:“老和尚看嫁妆,下辈子见了!”富善先生用此惯用语为自己打趣,也显示了他对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了解,甚是恰当。 此外,还有“当炮灰”“丑媳妇见了公婆的面”“远水解不了近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心里没病不怕冷年糕”“打落水狗”“递包袱”“挂白旗”“磨豆腐”“小菜碟”“唱独角戏”“扯闲盘”“窝囊废”“铁杆庄稼”等,为整部小说添光异彩,将北京市民文化的丰富性生动地展现了出来。(二) 、外来词的嵌入在众多交汇、杂流的语言风格中,老舍的四世同堂,从用词到造句无不彰显着纯正、地道的的“京味”,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在阅读时却又会时常遇见一些非同于地道语言的异词,即外来词,老舍的文学
21、语言虽然北京话色彩很浓,但是依然可以看到欧化句法的明显残留通观老舍的四世同堂,会发现诸多这样的例子。例如:“是啊!反正你是科长呀!别的科长能举荐人,你怎么不能?你为什么做科长,假若你连一句话都不能给我说!”东阳的话和他的文章一样,永远不管逻辑,而只管力量。“不管怎样,你得给我运动成功,不然的话,我还是去给你报告!”瑞丰和他的摩登太太一向不注意国事,也不关心家事;大门既被祖父封锁,只好在屋里玩扑克解解闷。老太爷在院中罗嗦,他们俩相视,缩肩,吐一吐舌头。 假若他们( 指日本军阀) 不是这样,而坦率的自比于匈奴或韩尼布尔,以烧红的铁鞭去击碎了大地,他们在历史上必定会留下永远被诅咒的名声,象魔鬼永远与
22、天使对立似的。他们是刚刚由冠家来的,冠家给了他们香烟,热茶,点心,和白兰地酒,所以他们并没搜检,就被冠晓荷鞠着躬送了出来。祁家没有任何东西贡献给他们,他们决定细细的检查。丁约翰来自英国府,那些东西来自英国府,这叫大赤包感到冠家与英国使馆有了联系,一点可骄傲的联系!每逢她给客人拿出咖啡或果酱的时候,她必要再三的说明:“这是由英国府拿出来的!”“英国府”三个字仿佛粘在了她的口中,像口香糖似的那么甜美。她也非常喜欢“约翰”这两个字。虽然他们不像“英国府”那么堂皇雄伟,可是至少也可以与“沙丁鱼”“灰色奇酒”并驾齐驱的含有洋味。案头上有许多内容一样而封面不同的洋书四福音书和圣诗;橱子里有许多残破而能够将
23、就使用的啤酒杯,香槟杯,和各式各样的玻璃瓶与咖啡盒子。他另编了一个故事他晓得祁家的文化与好莱坞的恰恰相反:好莱坞的以打了人为英雄,祁家以挨了打为贤孝,他不敢说他打了蓝东阳,而说蓝东阳打了他,并且要继续地打他。祖父与妈妈都十分同情他。例中的“逻辑”“摩登”“韩尼布尔”等都是外来词,其中的“韩尼布尔”,很多人甚至不会注意到,不熟悉外语的人也可能会不理解,这是英语词 cannibal的音译,英语的意思是:“食人者”“ 同类相食的动物”,引为“残忍粗暴的人”。日本侵略者侵占北平、天津等地,烧杀抢掠,惨绝人寰,而他们又企图将其残暴行美其名曰“和平”,正如文中写道, “他们既要杀人放火,而又把血迹与火场用
24、纸掩盖上”,这样的话,他们就是残忍粗暴的食人族。 “韩尼布尔”这个词反映的是民族敌视和仇视,然而这个词没有收入新旧辞海辞源中文大辞典和汉语外来词词典中,看来这是老舍先生自创的一个音译词。著作中的外来词,有的源于英、法、俄等语言,如啤酒、浪漫、卡片、卡车、沙发、沙丁鱼、扑克、鸦片烟、香槟、坦克车、幽默等; 有的源于日语,如积极、关系、观念、概括、紧张、进化、抽象、手续、取缔、客观、主观等。在著作中植入外来词,它给原本传统单一的语言及表述方式以变化和灵动,充分体现了“杂语”特色。(三)、成语的嵌入成语是沿袭至今、含义丰富、具有丰富书面语色彩的一种固定短语,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的缩影。老舍在四世同
25、堂中承袭并发扬了这一优秀的独特文化形式,把小说的语言锤炼得简练而隽永,复杂而深邃。例如:祁老者在院中叫瑞全:“瑞全,好孩子,把洋书什么的都烧了吧! 都是好贵买来的,可是咱们能留着它们惹祸吗?”老三对老大说: “看! 焚书坑儒! 你怎样?”一天到晚,自从办过了丧事之后,他( 瑞宣) 总是那么安安静静的,不言不语的,作着他的事。从表面上看他好象是抱定逆来顺受的道理,不声不响地度着苦难的日子。在他心里,他却没有一刻的宁静。那时候,我( 钱先生) 是视死如归,只求快快的与敌人同归于尽。东阳就是在烧得说胡话的时候,都在喊“天皇万岁!”大夫护士受了感动,很替他向上美言了一番,夸他是个最忠于天皇的中国人。他
26、们小心翼翼地看护他,尽了一切力量治好他,他全身每一处都用X光拍了照,片子送回日本作科研材料,看看他的心肝、脑子和肺有些什么特殊构造,怎么能这么效忠于日本。小文陪着冠先生在客厅内闲扯。冠先生做得“一点”二簧戏,将就够交际场中用的那么一点。他决定和小文淡戏。敢在专家面前拿出自己的一知半解的人不是皇帝,便是比皇帝也许更胡涂的傻蛋。冠先生不傻。他是没皮没脸。瑞丰是容易受感动的,一见冠先生这样的“不耻下问”,不由的心中颤动了好几下。赶快把一些梨渣滓啐出去,他说:“我决不说假话!你的无懈可击!”“那”瑞宣愣住了。他太注意老二的无聊了,而始终以为老二的不敢到学校去是白天见鬼。他忽略了蓝东阳是可以认真的去卖友
27、求荣的。“那老二是不会逃走的,我问过他!”“我看哪,”小顺儿的妈很费了一番思索才向丈夫建议,“还是照往年那么办。你不知道,今年要是鸦雀无声的过去,他老人家非病一场不可!你爱信不信!”长顺走了以后,瑞宣开始低声的责备自己:“你呀,瑞宣,永远成不了事!你的心不狠,永远不肯教别人受委屈吃亏,可是你今天眼前的敌人却比毒蛇猛兽还狠毒着多少倍!为一个老太婆的可怜,你就不肯教一个有志的青年去从军!”据统计,成语大词典收录的出自四世同堂的成语共781条,来源共有七类::诗文语句、近代小说、元曲杂剧、口头俗语、佛教典籍、历史故事、神话寓言,所占比例分别为::诗文语句 366条,占总数的 46.9 %,近代小说
28、261 条,占总数的 33.4%,元曲杂剧71 条,占总数的9.1 %,口头俗语40条,占总数的 5.1%,佛教典籍35 条,占总数的4.5% ,历史故事5 条,占总数的0.6%,神话寓言 3 条,占总数的0.4%。成语是历史的沉淀,是华夏民族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记录,是词汇民族性的体现,著作中大量成语的运用,不仅折射出老舍先生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底蕴,同时也彰显了他坚实的语言功底与极高的炼词造句能力。三、 “京味”语言折射的北京人文内涵(一) 、“京味”语言反映的北京独特地域文化心理所谓“京味”, 必然首先出现“北京城”概念,确切地说,应当是指古都或故都北京在现在的特定存在状态。而“京味”的味在这
29、里主要指的是故都北京在现代的可以回瞥到的感兴流溢状况,是它在现代无可挽回地走向衰颓时散溢的最后的残留光华,属于故都流兴。所以,“京味”的味也应当是指故都北京在现代衰颓时散溢的最后的流兴,而这种流兴是通过现代人的回瞥领略到的。最后,“京味”的特质在于,它是故都北京在其现代衰颓过程中让人回瞥到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和不可重复的地缘文化景观。它是一种回瞥到的故都北京的地缘文化景观,确切地说,是定位于故都北京、定时于它的现代衰颓时段、借助具体的北京人情风俗、通过回瞥方式去体验到的一种地缘文化景观。将北京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并不始于老舍,“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林语堂在迷人的北平一文中,就认为北京足以代表中国的
30、一切,是耀眼东方的栩栩如生的象征。北平被看作是一个有着博大胸怀的古都,“它容纳古时和近代,但不曾改变它自己的面目。”包容造就和谐,一切皆可存在。北京人天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与强烈的幽默感,这样的最普通的北京市民构成了城市的不可摧毁的生命力。林语堂是在美国忆念旧都北京不免带有了隔了时空的美化与悬想,而曾经常年浸润于北京文化之中,身处抗战大后方的老舍先生在返观故都时则更多了一些切身的反思与强烈的批判色彩。四世同堂吧中在关于小羊圈胡同形状、位置及功能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它的别有洞天之处,含蓄内敛、韬光养晦又曲径通幽,在破败不堪的背后是个意蕴深厚的所在,不偏不倚,而且极为可靠并且方便百姓生活。而作为小羊圈
31、故事核心的祁家位于小胡同的胸部,融汇着道家的退藏隐忍,与儒家随时可以入世的思想,是个及其符合儒道合体的“中和”之美的飘然之处。他的唯一的弊端大概就是其略微封闭的底部,有限而狭窄的入口是没有出路的所在。从这样的建筑地理学结构中,可以看出祁老太爷的立身思想:“北平城是不朽之城,他的房子也是永世不朽的房子。”他只求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如果没有外界的强劲冲击,祁老太爷和他的子孙大概可以做着长世不醒的梦一直不醒的。老舍是有清醒的自觉的,他认识到,因为过于成熟至于熟烂的文化,“北平,刚一降生似乎就已衰老”。因为长期地蜗居在城里,一些人已经成了“都市的虫子,轻易不肯出城。从城内看城楼,他感到安全;反之,从城
32、外看它,他便微微有些惧意,生怕那巨大的城门把他关在外边他是温室里的花,见不得真的阳光与雨露。”正因为这滋润美好的生活,使得城里的人安然,而这恰恰又是对住在城里的人的一种强力的侵蚀,使其在面对外来野蛮侵略时显出无奈和悲悯。老舍作此安排,目的是让作为新文化的代言人的瑞全逃出北京这个束缚人性的牢笼,寻找自己的,也是民族的出路。逃离北京,构成了四世同堂的夹杂着时局与虚构、现实与的文本结构原型。瑞全的出逃,并非是逃避义务、责任、和家庭,而是追寻自由的天地和证明自我的价值,正如家里的觉慧。(二) 、“京味”语言反映的北京浓郁风俗民情老舍的创作及其重视生活经验的积累,他描写得极为出色的是北京城里的大杂院、小
33、胡同,是市井百姓生活呈现的人文景观和世态众相,由此构成了一幅多彩的市民风俗画卷。在他的笔下,这些不为人注意的小角落以及庸常粗鄙的市民群体,通通变成了富有诗意和文化气息的浓郁风情。老舍笔下的北京,已从金碧辉煌的皇宫大院变成黯淡无光的小胡同;从回廊广厦的世族府王变成了封闭的四合院和拥挤的大杂院;从满汉全席,变成了家常饭食的窝窝头就咸菜,从老舍笔下流露出的是一部北京平民社会的风俗史,一部平民百姓的家族史,清明上河图式的京城市井百相图,如离婚、牛天赐传、四世同堂、正红旗下无一不是以北京的市井生活为人物活动的场所与背景。“我所熟悉的地方,特别是自幼生长在那里的地方它的一切都深深印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对于
34、它能像对于自己分析的那样详细,连那里空气中所含的一点特别味道都能一闭眼还能感觉到”作品中很多人物住过的大杂院、胡同,行走过的大街,到过的公园、寺庙、都是真实存在的或曾经存在过的。如四世同堂,老舍把小说中的十个家庭、三十多位鲜活的男女老少,安排在他住过的小院及他的东西对面邻居的六个院子里,让他们在小胡同的葫芦里熬过艰苦的八年沦陷岁月。小说中市民群体就这样经常出入和活动于他熟悉的角落里,而这些都源于老舍对老北京的浓浓的情感,以至于不由自主的沉醉其中,而北京因此也成了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都市。在赵子曰中,老舍描述了赵子曰在寒冽冬日的清晨吞咽着唾沫只为买一块煮在锅心里浸满了糖汁的白薯吃的全过
35、程。在四世同堂中,老舍也描绘了主人公的生存环境一条颇为僻静狭窄的小羊圈胡同,将它形容为“一个葫芦”。这些描述都浸透着浓郁醇厚的老北京风味,但是老舍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玩赏这种世俗生活,也不在于揭穿其厚重文化的面纱,而是还原世俗生活的最本真的力量。老舍于自己所构思的小说世界中反思历史与文化对于现实社会和普通百姓的影响,其指涉生存意味与质疑都市文明的立场非常明确。老舍营造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生存场,同时又以历史叙事的方式作了留白,或者说是一个文化的空洞;并以这种方式不动声色地表明了自己固执的文化想象。(三) 、“京味”语言反映的北京鲜明市民形象老舍笔下的市民人物形象是丰富多样的,仅一部作品,就包括了教员、
36、校长、商家、车夫、棚匠、司机、江湖医生、唱戏的、说相声的、打鼓儿的、窝脖儿的、剃头的、看坟的、流氓、妓女、特务等四五十类,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市民王国。不同的市民形象体现着老舍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同层面的分析与判断,在众多的市民形象系列之中,大致可以分为:“老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正派市民形象” 和 “底层市民形象1、老派市民形象里的祁也是北京市民的典型,在他身上集中了北京古老文化的精髓。他的回避政治与一切纷争,甚至于当侵略军占领北平时,在他看来只要准备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堵上自家院门,就可以逢凶化吉。他奉行着“”的,善良到了逆来顺受的地步。他微笑着面对来的,一面鞠躬,一面和蔼地领受“训示
37、”;他非常同情他的朋友钱默吟受日军凌辱的遭遇,却因怕连累自己而不敢去探望这个曾“交心”的老朋友。他的性格特征就是拘谨、懦弱、,这是作者最熟悉的一种性格,是二马中的老马先生、离婚中的张大哥独特形象的延续。2、新派市民形象对于新派市民,他们生长于封建宗法、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却又沾染了许多西方的坏毛病,集中西糟粕于一身。如四世同堂里的祁瑞丰这一类的“洋青年”,是个极肤浅的家伙,肤浅到了既不爱国,又不顾家,无聊、浅薄和不要强、没出息,任何蝇头小利都能勾起他垂涎三尺,任何一点危险都会吓得他望风而逃,一来二去他滚进冠晓荷一伙,也滚进了无法自拔的深渊,为了一心给日本人当小特务,他丢了命。这些人物一味逐“新
38、”,一味追求“洋式”的生活而丧失了人格。老舍在对他们无情的嘲讽中昭示着世人,这些“假洋鬼子”就是我们改革的最危险的敌人。诸如此类的还有离婚中张大哥的儿子张天真:天真漂亮、空洞、看不起穷人、钱老是不够花、没钱的时候也偶尔上半天课。3、正派市民形象在四世同堂中,祁瑞全作为正派市民代表,在瑞宣的支持下,他较早地觉醒,较早地走上反抗的道路,参加了抗日。后应革命需要回到了北平,他发现昔日的情人已成为了特务,他毅然忍痛杀了她。这时,他又因革命结识了高弟,并最终走到了一起。在祁瑞全的身上,寄托着作者的热情和理想,这新生的一代是四世同堂的祁氏家族的未来和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4、底层市民形象四世同堂在刻
39、画市民形象的深刻性时,也着重描写了还处于市民社会最底层的市民形象,但在描写这一形象群体时,不再局限于写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绪,塑造那种“绝望型”的人物,而是积极地从他们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提出深刻的社会命题,并努力探索出一条改变他们苦难悲惨命运而应走的道路。四世同堂中,作品不仅歌颂了“最低贱”者的人格品性,表彰了他们敢于反抗的义烈行为(如车夫小崔拒绝给汉奸拉车,剃头匠孙七临遭活埋仍痛斥汉奸),还进一步书写了这一群体的成长,写了他们毅然加入抗日行列的行为(例如程长顺的觉悟,栅匠刘师傅的出走)。四世同堂通过对“京味”语言的精确生动的运用,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北京社会风俗画卷,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
40、化遗产。四世同堂的语言质朴清新,通俗流畅,幽默生动,简练明快,丰富深邃,既充满了浓郁的“京味”,又注重了人物形象的个性化。老舍先生作为杰出的语言大师,把北京话的精华部分打磨成颇具特色的文学语言,既有醇厚的京味儿,又合乎汉语语法的规范性,因而,四世同堂真正是“奇语惊人拼万死,高歌吐气作长虹”。参考文献 四世同堂,老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老舍与京味文学韩经太等著,老舍研究论文集,李润新、周思源主编当代文坛,2006年,第四版四世同堂:中国现代文学的总结,郑万鹏论老舍语言的艺术特色,章罗生论四世同堂的语言艺术,刘杰老舍的杂语特色,王志杰浅析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刘崇京海派市民小说的文化形态差异论老舍、苏青小说创作对比,于启莹,张艳梅的文化内涵,余蔷薇的当代文化意义,孔庆东的称谓语研究,谢晴的语言特色,宁易辉新颖真实合理浅谈的人物塑造,李玉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