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510165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精品文档】第 4 页【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导语:全面质量管理这一科学概论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费根堡姆和朱兰提出。发展至今,已经被许多制造业企业用来指导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在现代制造业已经不再陌生,许多人也在世界范围内学习、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质量管理是由于商品竞争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形成、发展的,是同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以及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从工业发达国家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涉及的理论和所使用的技术预防方法的发展变化来看,它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质

2、量检验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图示: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一、全面质量管理之质量检验管理阶段质量管理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普遍采用手工作坊进行生产,加工产品和检查质量没有合理的分工,生产工人既是加工者又是检验者,这阶段的管理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因此,在20世纪前质量管理还没有形成科学理论。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F.W.Taylor)根据18世纪末工业革命以来大工业生产的管理经验与实践,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创立了“泰勒制度”。泰勒的主张之一就是计划与执行必须分开,于是检查产品质量的职责由工人转移到工长手中,就形成了所谓的

3、“工长的质量管理”。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大公司的发展,工长已无承担质量检查与质量管理的职责,因此,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了专职检验人员和部门,并直属经理(或厂长)领导,由他们来承担产品质量的检验工作,负责全厂各生产部门的产品(零部件)管理工作,形成了计划设计、执行操作、质量检查三方面都各有专人负责的职能管理体系,那时的检验工作有人称它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即依靠检验手段挑出不合格品,并对不合格品进行统计而已,管理的作用非常薄弱。产品质量检验阶段的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是:通过严格的检验程序来控制产品质量,并根据预定的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判断。检验

4、工作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其主导思想是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产品质量检验阶段的长处在于:设计、制造、检验分属三个部门,可谓“三权分立”。有人专职制定标准(计划),有人负责制造(执行),有人专职按照标准检验产品质量。这样产品质量标准就得到了严格有效的执行,各部门的质量责任也得到严格的划分。二、全面质量管理之统计质量管理阶段企业迫切需要解决“事后检验”的弱点,这就在客观上为把数据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引入质量管理领域创造了条件。早在20世纪20年代,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和质量管理专家就注意到质量检验的弱点,并设法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去解决这些问题。1924年,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休哈特(W.A.Shew

5、hart)提出了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控制产品质量的“六西格玛”法则,即后来发展完善的“质量控制图”和“预防缺陷”理论,其目的是预防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产生,认为质量管理除了具有对产品质量检查监督的职能之外,还应具有预防产生不合格品的职能。休哈特连续发表了多篇有关质量管理的文章,并于1931年出版了工业产品质量控制经济学一书。1929年,贝尔电话公司的道奇(H.F.Dodge)和罗米格(H.G.Roming)发表了“挑选型抽样检查法”论文,提出了在对产品进行破坏性检验情况下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并降低检验费用的方法。瓦尔德(A.Wald)又提出了“序贯抽样检验法”,他们是最早把数理统计方法引入质量管

6、理领域的学者。然而,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萧条时期,人们对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并不迫切,再加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需要增加大量的计算工作,因此,这些理论和方法并没有引起重视,更没有被普遍推广,未能在质量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生产民用品的大批公司转为生产各种军需品。当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由于事先无法控制不合格品而不能满足交货期的要求;军需物品检验大多数属于破坏性试验,质量检验工作立即显示出其不可操作性的缺点。因为事先无法控制产品质量,所以美国提供的武器经常发生质量事故。美国国防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特邀请休哈特、道奇、罗米格、瓦尔德等专家以及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美国标

7、准协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等有关人员研究,并于19411942年先后制定和公布了美国战时质量管理标准,即Z1.1质量管理指南、Z1.2数据分析用的控制图法和Z1.3生产中质量管理用的控制图法,强制要求生产军需品的各公司、企业实行统计质量控制。实践证明,统计质量控制方法是在制造过程中保证产品质量、预防不合格品的一种有效工具,并很快地改善了美国军需物品的质量。从此,统计质量管理在美国得到了发展。因为统计质量控制方法给公司带来巨额利润,所以在战后那些公司转入民用产品生产时,仍然乐意运用这一方法,其他公司看到有利可图,也纷纷采用,于是统计质量控制方法风靡一时。20世纪50年代初期,统计质量控制达到高峰

8、。据报道,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赞助下,通过国际统计学会的一些国际性组织的努力,战后很多国家都积极开展统计质量控制活动,并取得了成效。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并检验产品的质量。这时,质量职能在方式上由专职检验人员转移给专业的质量控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承担,质量管理由事后检验改变为预测、预防事故的发生。这标志着将事后检验的观念改变为预防质量事故发生的预防观念。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不断进步,质量管理环境出现了许多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们对成品质量要求更高了。由于科学技

9、术的发展,产品的精度和复杂程度大为提高,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从仅注重性能指标转向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指标,对产品的可靠性等质量要求极大地提高,但靠在制造过程中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质量管理是难以达到要求的。(2)在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系统分析的理念,把质量管理看成是处于较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3)管理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在生产技术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系统分析的理念和方法,并且越来越“重视人的因素”,出现了诸如“工业民主”、“参与管理”、“共同决策”等管理口号。这一切都促使质量管理从单一方法走向多种方法共存,从少数人参与走向公司全体人员共同参与。(4)“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

10、迫使质量管理方法进一步改善。(5)随着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国企业都很重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统计质量管理相对于产品质量检验来说,无疑是质量管理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但是,统计质量管理也有着其自身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由于上述环境的变化,仅仅依靠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就很难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把质量职能完全交给专业的质量控制工程技术人员去承担也是不妥的。因此,自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企业就开始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也体现了质量管理由落后到如今日臻成熟的过程。其中,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也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全面质量管理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进程,在质量管理上有其独特的价值,值得我们关注与深入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家庭教育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