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常用药物鉴别(共74组鉴别).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502181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常用药物鉴别(共74组鉴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药学常用药物鉴别(共74组鉴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学常用药物鉴别(共74组鉴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常用药物鉴别(共74组鉴别).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药学常用药物鉴别(共74组鉴别)【精品文档】第 8 页中药鉴别用药1麻黄与桂枝 同:两者均辛温,可发汗解表,常相须为用治疗风寒感冒。 异:麻黄发汗力强,只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者,主治风寒感冒重症。 桂枝发汗力缓和,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外感均可使用。 2荆芥与防风 同:二者均辛温,长于发表散风,外感风寒风湿风热均可适用,二者也可用于风疹瘙痒。 异:荆芥质轻,发汗之力强于防风,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均常选用,又能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质松而润,祛风之力较强,为“治风之通用药”,又能胜湿、止痛、止痉。 3细辛与麻黄 同:二者均能发汗解表,用治风寒感冒。 异:细辛散

2、寒力胜于麻黄长于通窍止痛,温肺化饮,善治头面诸窍疾患、风湿痹痛及痰饮咳喘等症。 麻黄发汗力强,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者,主治风寒感冒重症。还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可用于肺气闭遏的咳喘息促及风邪袭表、一身尽肿的风水水肿证。4薄荷、牛蒡子、蝉蜕 同:三者均能疏散风热、透疹、利咽,均可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风疹瘙痒;风热上攻,咽喉肿痛等症。 异:薄荷发汗力强,为外感风热,发热无汗者首选,又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 牛蒡子辛散苦泄,性寒滑利,兼能宣肺祛痰,故常用于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咯痰不畅者。 蝉蜕甘寒质轻,既能疏散肺经风热而利咽、透疹、止痒,又长于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凉肝息

3、风止痉。 5桑叶与菊花 同:二者皆能疏散风热、平肝抑阳,清肝明目,同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疼、肝阳上亢,头疼眩晕;风热上攻货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以及肝肾精血不足,目暗昏花等。 异: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平肝、清肝明目之力较强,又能清热解毒。 6柴胡、升麻、葛根 同:三者均能发表、升阳,均可用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以及清阳不升等证。 异:柴胡升麻均能升阳举陷,用治气虚下陷、食少便溏: 升麻葛根两者又能透疹,用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柴胡主升肝胆之气长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退热、疏肝解郁,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 升麻主升脾胃清阳之气,善于清

4、热解毒,常用于多种热毒病症。 葛根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而达到生津止渴、止泻之功,常用于热病烦渴,阴虚消渴;又能解肌退热,可用于外感表证,还能通经活络,解酒毒。 7石膏与知母 同:二者均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治疗气分实热证,二者常相须为用。 异:石膏重在清脏腑实热,泻肺胃火,用于肺热咳嗽,胃火牙痛,煅石膏还能收敛生肌,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疹烫伤等。 知母甘苦性寒质润,能滋阴润燥,既用于肺热咳嗽,又用于阴虚燥咳,内热消渴,骨蒸潮热,肠燥便秘等。 8芦根、天花粉 芦根清热之功较胜;天花粉生津润燥之功较优。 9黄芩、黄连、黄柏 同:三者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用治疗湿热内盛或热毒炽盛之证,每相须为用

5、。 异:黄芩偏泻上焦肺火,肺热咳嗽多用; 黄连偏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中焦湿热泻痢、痞满呕逆及心火亢盛、高热心烦者多用; 黄柏偏泻下焦相火、除骨蒸,湿热下注诸证及骨蒸劳热者多用。 10连翘与金银花 同:二者均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作用,既能透热达表,又能清里热而解毒。对热毒疮痈、风热感冒、温热病等,二者常相须为用。 异:连翘清心解毒之力强,并善于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亦治瘰疬痰核。 金银花疏散表热之效优,且炒炭后善于凉血止痢,用治热毒血痢。 11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同: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异:大青叶凉血消斑力强,板蓝根解毒利咽散结效著,青黛清肝定惊功胜。 12菊花、野菊花 同:二者为同科植

6、物,均有清热解毒之功。 异:野菊花苦寒之性尤胜,长于解毒消痈,痈肿疮疡多用之;菊花辛散之力较强,长于清热疏风,上焦头目风热多用之。 13玄参与生地黄 同:二者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治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等证,常相须为用。 异:玄参泻火解毒力较强,故咽喉肿痛、痰火瘰疬多用; 生地黄凉血养阴力较大,故血热出血、阴虚内热消渴多用。 14大黄与芒硝 同:二者均为泻下药,常相须为用,治疗肠燥便秘。 异:大黄味苦,泻下力强,有涤荡肠胃之功,为治热解便秘之主药;又泻火凉血解毒,清利湿热,治疗热毒证、出血证及湿热内蕴等证;且可活血通经,治血瘀诸证。 芒硝味咸,可软坚泻下,消除燥屎坚结;又能清火消肿

7、,但多外用,治疮痈肿痛。 15甘遂、京大戟、芫花 同:三者均为峻下逐水药,具有泄水逐饮之效,作用峻猛,常同用治疗水肿、鼓胀、胸胁停饮之证。但甘遂作用最强,其次为京大戟,芫花最弱。三者均有毒,且不宜与甘草同用;内服时多醋制,可降低其毒性。 异:芫花兼有祛痰止咳之效。 16巴豆霜、大黄 异:巴豆霜辛热燥烈,药力刚猛,峻下冷积,开通闭塞,主治冷积便秘重症;大黄苦寒泻降,峻下实热,荡涤胃肠,主治实热积滞便秘急症。 17独活与羌活 同:二者均能祛风湿,止痛解表,以治风寒湿痹,风寒挟湿表证,头痛。 异:羌活性较燥烈,发散力强,常用于风寒湿痹,痛在上半身者; 独活性较缓和,发散力较弱,多用于风寒湿痹在下半身

8、者。若风寒湿痹,一身尽痛,两者常配伍应用。 18蕲蛇、金钱白花蛇、乌鞘蛇 同:性皆走窜均能祛风、通络、止痉,凡内外风毒雍滞之证皆宜,尤以善治病久邪深者为其特点。 异:其作用以金钱白花蛇最强,蕲蛇次之,乌鞘蛇最弱;且金钱白花蛇与蕲蛇均有毒,性偏温燥,乌鞘蛇性平、无毒而力较缓。 19蚕沙与木瓜 同:二者均能祛风湿,和胃化湿,以治湿痹拘挛及湿阻中焦之吐泻转筋。 异:蚕沙作用较缓,又能祛风,故凡风湿痹痛,不论风重、湿重均可应用 木瓜善于舒筋活络,长于治筋脉拘挛,除常用于湿阻中焦吐泻转筋外,也可用于血虚肝旺,筋脉失养,挛急疼痛等。20秦艽与防风 二者均为“风药中之润剂”但防风长于解表;秦艽长于祛风湿热。

9、 21络石藤与海风藤 同:二者均能祛风通络常用于风湿所致的关节屈伸不利,筋脉挛急及跌打损伤。 异:海风藤性微温,适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屈伸不利者; 络石藤性微寒,尤宜于风湿热痹,筋脉挛急,腰膝酸痛者。 22苍术、藿香、佩兰 同:三者均为芳香化湿药,具有化湿之力,用于湿阻中焦证。异:苍术苦温燥烈可燥湿健脾,不仅适用于湿阻中焦,亦可用于其他湿邪泛滥之症; 藿香、佩兰性微温或平,以化湿醒脾为主,多用于湿邪困脾之症。 23厚朴与苍术 同:二者均为化湿药性能辛苦温,具有燥湿之功,常相须为用治疗湿阻中焦之证。 异:厚朴以苦味为重,苦降下气消积除胀满,又下气消痰平喘,既可除无形之湿满,又可消有

10、形之实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 苍术辛散温燥为主,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又可祛风湿。 24豆蔻与砂仁 同:二者均为化湿药,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之功,常相须为用,用治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 异:豆蔻化湿行气之力偏中上焦,临床上可用于湿温痞满,温中偏胃而善止呕; 砂仁化湿行气之力偏中下焦,略胜于豆蔻,温中重在脾而善止泻。 25茯苓与薏苡仁 同:二者均归脾经,都能健脾利水渗湿,对于脾虚湿盛之证,常相须为用。 异:薏苡仁性凉能除痹,排脓,解毒散结;对于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为常用。 茯苓性平和缓,为利水渗湿之要药,其利水渗湿、健脾之力较薏苡仁为强;对于水肿,无论寒热虚实,均可配伍使用。取

11、其利水健脾之功,常用治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等,为治痰饮病之要药;又有宁心作用,常用治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 26猪苓与茯苓 同:二者均能利水渗湿,用治水肿小便不利等水湿内停者。 异:猪苓利水作用较强,无补益之功; 茯苓性平和,能补能利,既善渗泄水湿,又能健脾宁心。 27北五加皮和南五加皮 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皮的根皮,习称“南五加皮”,萝摩科植物红柳的根皮为香加皮,习称“北五加皮”。 同:二者均能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异:南五加皮无毒,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较好; 北五加皮有毒,强心利尿作用强,临床要注意区别使用。28泽泻、车前子、滑石 同:三者都能利水渗湿,清泻湿热。 异:泽泻还能

12、出摊因,泻胃火; 车前子能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滑石又能滑利通窍,清解湿热,清解暑热,祛湿敛疮。 29肉桂、附子、干姜 同:三者均性味辛热,能温中散寒止痛,用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大便溏泄等。 异:干姜主入脾胃,长于温中散寒、键运脾阳而止呕; 肉桂、附子味甘而大热,散寒止痛力强,善治脘腹冷痛甚者及寒湿痹痛证,二者又能补火助阳,用治肾阳虚证及脾肾阳虚证; 肉桂还能引火归元、温经通脉、用治虚阳上浮及胸痹、阴疽、闭经、痛经等。 附子、干姜还能回阳救逆,用治亡阳证,此功附子力强,干姜力弱,常相须为用。干姜尚能温肺化饮,用治肺寒痰饮咳喘。 30陈皮与青皮 同:二者皆理中焦之气而除胀,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

13、痛,食积不化等症。 异:陈皮性缓,偏归脾肺,重在理脾肺之气,尤善理气调中,对湿阻气滞之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呃逆效佳;又长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寒痰之要药; 青皮性烈,偏入肝胆,偏行肝胆之气,善于疏肝破气,又能消积化滞,主治肝气郁滞之乳房胀痛或结块、胁肋胀痛、疝气疼痛,以及食积腹痛,症瘕积聚等。 31木香与香附 同:二者均有理气止痛之功,并能宽中;均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痛诸证。 异:木香主入脾、胃、大肠,善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为治胃肠气滞之要药;兼有梳理肝胆气滞作用,治胁痛、黄疸、疝气疼痛等; 香附性质平和,主入肝经,以疏肝解郁、调经止痛见长,主治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乳房胀痛、

14、月经不调等症,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32佛手与香橼 同:二者均能疏肝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用于治疗肝气郁滞、脾胃气滞、肝胃不和以及湿痰咳嗽,常相须为用。 异:佛手疏肝理气止痛略强; 香橼燥湿化痰略胜。 33莱菔子与山楂 同:二者均有良好的消食化积之功,主治食积证。 异:山楂长于消积化滞,主治肉食积滞;莱菔子尤善消食行气消胀,主治食积气滞。 34大蓟与小蓟 同:二者均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广泛用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疡。 异:大蓟凉血止血,散瘀消痈力强,多用于吐血、咯血及崩漏下血; 小蓟兼能利尿通淋,故以治血尿、血淋为佳,其散瘀、解毒消肿之力略逊于大蓟。34大蓟与小蓟 同:二者均能凉血止血,

15、散瘀,解毒消痈,广泛用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疡。 异:大蓟凉血止血,散瘀消痈力强,多用于吐血、咯血及崩漏下血; 小蓟兼能利尿通淋,故以治血尿、血淋为佳,其散瘀、解毒消肿之力略逊于大蓟。 35地榆与槐花 同:二者均能凉血止血,用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诸证,因其性下行,故以治下部出血证为宜。 异:地榆凉血之中兼能收涩,凡下部之血热出血,诸如便血、痔血、血痢等皆宜。 槐花无收涩之性,其止血功在大肠,故以治便血、痔血为佳。 36白茅根与芦根 同:二者均能清肺胃热而利尿,治疗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和热淋涩痛,常相须为用。 异:白茅根偏入血分,以凉血止血见长; 芦根偏入气分,以清热生津为优。 37生姜、干姜、炮姜

16、同:三者同出一物均能温中散寒,适用于脾胃寒症。 异:生姜长于散表寒,又为呕家圣药; 干姜偏于祛里寒,为温中散寒之要药; 炮姜善走血分,长于温经止血。 38香附与郁金 同:二者均能疏肝解郁,可用于肝气郁结之证。异:香附药性偏温,专入气分,善疏肝行气,调经止痛,长于治疗肝郁气滞之月经不调; 郁金药性偏寒,既入气分,善活血止痛,行气解郁,长于治疗肝郁气滞血瘀之痛症。 39郁金与姜黄 同:二者为同一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均能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之证。 异:姜黄药用根茎,辛温行散,祛瘀力强,以治寒凝气滞血瘀之证为好,且祛风通痹而用于风湿痹痛。 郁金药用块根,苦寒降泄,行气力强,以治血热瘀滞之证

17、为宜,又能利胆退黄、清心凉血而用于湿热黄疸、热病神昏等证。 40益母草与泽兰 同:二者均能活血调经、祛瘀消痈,利水消肿,常用于妇人经产血瘀病症及跌打损伤、瘀肿疼痛、水瘀互结之水肿等证。 异:益母草辛散苦泄之力较强,性寒又能清热解毒,其活血、解毒、利水作用较泽兰为强,临床应用亦更广。 41半夏与陈皮 同:二者均为辛温之品,皆能燥湿化痰,常相须为用,治湿痰、寒痰咳嗽气逆,痰多清稀,胸脘痞满。 异:半夏属化痰药,温燥之性尤强,燥湿化痰之力更著,又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用治气逆呕吐,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瘿瘤痰核等; 陈皮行气药,辛行苦泻,长于理气和中,擅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食少便溏。 4

18、2半夏与天南星 同:二者均药性辛温有毒,为燥湿化痰要药,善治湿痰、寒痰,炮制后又能治热痰、风痰。 异:半夏主入脾、肺经,重在治脏腑湿痰,又能和胃降逆止呕,开痞散结; 天南星则走经络,偏于祛风痰而能解痉止厥,善治风痰证,消肿散结之功强于半夏。 43川贝母与浙贝母 同:二者均能清肺化痰而止咳适用于痰热咳嗽证,又能清热散结,适用于瘰疬痈肿。 异:川贝性凉味甘,长于润肺化痰止咳,肺热燥咳,虚劳久咳; 浙贝苦寒偏泻,长于清肺化痰止咳,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之咳嗽为宜,清热散结强于川贝。 44竹茹、竹沥、天竺黄 同:三者均源于竹,性寒,均可清热化痰,治痰热咳喘。 异:竹沥、天竺黄又可定惊,用治火热或痰热所致的

19、劲风,癫痫,中风昏迷,喉间痰鸣; 竹沥性寒滑利,清热涤痰力强,惊痫中风,肺热顽痰胶结难咯者多用; 天竺黄化痰之力较缓,但清心定惊之功较好,多用于小儿惊风,热病神昏抽搐; 竹茹长于清心除烦,多用于痰热扰心的心烦失眠,并能清胃止呕,用治胃热呕逆。45白前与前胡 同:二者均能降气化痰,治疗肺气上逆,咳喘痰多,常相须为用。 异:白前性温,祛痰作用较强,多用于内伤寒痰咳喘; 前胡性偏寒,兼能疏散风热,多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热咳喘。 46紫苑与款冬花 同:二者均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之功,且均温润不燥,咳嗽无论寒热虚实,病程长短,均可用之,二者常相须为用。 异:紫苑偏于祛痰; 款冬花尤善止咳。 47桑白皮与葶苈

20、子 同:二者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肺热及肺中水气,或痰饮咳喘及水肿证。 异:桑白皮甘寒,作用较缓,长于清肺热、泻肺火以平喘止咳,多用于肺热咳喘及皮肤水肿; 葶苈子苦寒,作用峻猛,非实证不用,长于泻肺行水以平喘,多治痰壅邪盛之咳喘不得平卧及胸腹积水。 48朱砂与磁石 同:二者均质重性寒入心经镇惊安神。 异:磁石益胃阴,潜肝阳,主治肾虚肝旺肝火扰心之心神不宁; 朱砂镇心清心而安神,主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宁。 49柏子仁与酸枣仁 同:二者皆性味甘平,均有养心安神、止汗之功,用治阴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的心悸怔仲、失眠、健忘及阴虚盗汗,常相须为用。异:柏子仁质润多脂,能润肠通便而之肠燥便秘; 酸枣仁安

21、神作用较强,其味酸收敛止汗作用亦优,体虚自汗、盗汗较常选用,且能生津,可用于津伤口渴。 50石决明与决明子 同:二者均能清肝明目,用治肝热目赤肿痛、翳膜遮睛等。 异:石决明咸寒质重。凉肝镇肝,兼益肝阴,故无论实证、虚证之目疾均可应用,尤多用于血虚肝热之羞明,目暗;且善治阴虚阳亢之头痛眩晕; 决明子苦寒,功偏清泻肝火而明目,常用治肝经实火之目赤肿痛;并能润肠通便,治疗肠燥便秘。 51石决明与珍珠母 同:二者皆是贝壳类中药,均为咸寒之品,入肝经,均能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用治肝阳上亢、肝经有热之头痛眩晕、耳鸣及肝热目疾,目昏翳障。 异:石决明为凉肝、镇肝之要药,兼能益肝阴善治肝肾阴虚,眩晕、耳鸣等阳

22、亢之证;又长于清肝明目,故目赤肿痛、翳膜遮睛、视物昏花等症,不论虚实,皆可应用,为眼科要药; 珍珠母又入心经,能安神定惊,故心神不宁,惊悸失眠,烦躁等多用。 52龙骨与牡蛎 同:二者均有平肝潜阳、重镇安神、收涩固敛作用,常相须为用,治疗阴虚阳亢、头晕目眩,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及各种滑脱不禁的病症。 异:龙骨主入心经,长于镇惊安神,且收敛固涩之功优于牡蛎,外用还能收湿敛疮; 牡蛎主入肝经,平肝之功较著,又能育阴潜阳,可治虚风内动之证,味咸又有软坚散结之功,煅后还能制酸止痛。 53磁石与代赭石 同:二者均为铁矿石类重镇制品,均能平肝潜阳、降逆平喘,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及气逆喘息之证。 异:磁石主入肾经

23、,偏于益肾阴而镇浮阳、纳气平喘、镇惊安神; 代赭石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潜阳、凉血止血,善降脾胃之气逆而止呕、止呃、止癔。 54珍珠与珍珠母 同:二者均源于统一动物体,均属咸寒之品,均入心肝二经,皆有镇惊安神、清肝明目、退翳、敛疮之功效,都可用治心神不宁,心悸失眠,肝火上攻之目赤翳障及湿疮溃烂等。 异:珍珠重在镇惊安神,多用治惊悸失眠,惊风癫痫,且解毒生肌敛疮之力较强,并能润肤祛斑; 珍珠母重在平肝潜阳,多用治肝阳上亢、肝火上攻之眩晕。 55羚羊角、钩藤、天麻 同:三者均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之功,均可治疗肝风内动、肝阳上亢之证。 异:羚羊角性寒,息风止痉力最佳,为治肝风惊厥抽搐之要药;又能清热解毒

24、,清肝明目,治疗高热神昏,热毒发斑及肝热目赤肿痛; 钩藤性凉,轻清透达,长于清热息风,多用治热极生风或小儿高热急惊风; 天麻甘平质润,清热之力不及羚羊角、钩藤,但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又为治眩晕、头痛之要药。56全蝎与蜈蚣 同:二者均辛散有毒,均有较强的息风镇痉、通络止痛之功效,每相须为用,协同增效,治疗肝风内动之痉挛抽搐,风中经络之口眼涡斜及风湿顽痹,筋脉拘挛,顽固性头痛等;且均能攻毒散结,用治疮疡肿毒、瘰疬结核等证。 异:全蝎性平,息风镇痉,攻毒散结之力不及蜈蚣; 蜈蚣力猛性燥,善走窜通达,息风止痉、解毒散结之功优于全蝎。 57麝香与牛黄 同:二者均为开窍醒神之常

25、用药,治热病神昏及中风痰迷等,常相须为用。二者有可消肿,均可用于热毒疮痈。 异:麝香性温而辛,芳香走窜力强,重在开窍,寒闭、热闭均可应用;辛行走窜,功在行瘀消肿,故热毒痈肿以初起未溃者较好;还能活血通经,可用于多种血瘀病证; 牛黄性凉而苦,偏于清心豁痰定惊,故只宜热闭,用于痰热闭阻心窍之神昏、惊狂癫痫之证;性凉善清热毒。以热毒雍盛之疮疡肿毒最宜;牛黄息风止痉,多用于惊痫抽搐。 58冰片与麝香 同:二者均为开窍醒神之品,均可用治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窍闭、中恶昏迷等闭证;二者均可消肿止痛、生肌敛疮,外用治疮痈肿毒;二者均应入丸散使用,不入煎剂; 异:麝香开窍力强而冰片力逊,麝香为温开之品,冰片

26、为凉开之品,二者又常相须为用; 冰片性偏寒凉,以清热泻火止痛见长,善治口齿、咽喉、耳目之疾,外用有清热止痛、防腐止痒、明目退翳之功; 麝香性温辛散,多以活血止痛为用,善治疮疡、瘰疬痰核,内服外用均可。59人参与西洋参 同:二者均有补益元气之功,可用于气虚欲脱的气短神疲、脉细无力等症;二者又皆能补脾肺之气,可用治脾肺气虚之证;二者还有益气生津作用,均可用于津伤口渴和消渴症。 异:人参益气救脱之力较强,单用即可收效其补脾肺之气作用强于西洋参,尚能补益心肾之气,安神益智,还常用于失眠、健忘、心悸怔仲及肾不纳气的虚喘气短等; 西洋参偏于苦寒,兼能补阴,具有补气养阴而不助热的特点,较宜于气阴两伤而有热者

27、;多用于皮废弃因两虚之证。 60党参与西洋参 同:二者均具有补益脾肺、益气生津、益气生血之功,均可用于脾气虚、肺气虚、津伤口渴、消渴、血虚及气虚邪实之证。 异:党参性味甘平,作用缓和,药力薄弱,古方治以上轻症和慢性疾病患者,可用党参加大量代替人参,而对于重症则仍以人参为宜; 由于党参不具有益气救脱之功,故凡元气虚脱之证,应以人参急救虚脱,不能以党参代替;此外,人参还长于益气助阳,安神定志,而党参则类似作用不明显。 61西洋参与太子参 同:二者均为气阴双补之品补脾肺之阴生津止渴之功 异:太子参性平力薄,其补气养阴、生津与清热之力俱不及西洋参;凡气阴不足之轻症、热不盛者及小儿,宜用太子参;气阴两伤

28、而热较盛者,当用西洋参。62人参、党参、黄芪 同:三者皆有补气、生津、生血之功,且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 异:人参补气作用较强,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并具有益气固脱、安神增智、补气助阳之功; 党参补气之力较为平和,专于补益脾肺之气; 黄芪补益元气不及人参,但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脱毒生肌、利水消肿,尤宜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等症。 63苍术与白术 同:二者均可健脾燥湿,用于脾虚湿困中焦证。 异:白术长于益气健脾。多用于脾气虚证 苍术燥散性强于燥湿。 64鹿茸与紫河车 同:二者皆能补肾阳、益精血。 异:鹿茸补阳力强 ,为峻补之品,用于肾阳虚之重证;且使阳生阴长,而用于精血亏虚诸证; 紫河车养阴力强

29、,而使阴长阳生,兼能大补元气,用于气血不足,虚劳损伤诸证。 65杜仲与续断 同:二者均味甘性温、归肝肾经,皆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肝亏虚之腰膝酸痛、筋骨软弱,肝肾不足之胎漏、胎动不安。 异:杜仲性温,补力较强,兼暖下元,并治肾阳虚衰之阳痿遗精、尿频遗尿;续断苦辛微温,补力较弱,且补而不滞,又能行血脉而疗伤续折、消肿止痛,善治风湿痹痛、跌打瘀肿、骨折及痈肿疮毒。 66补骨脂与益智仁 同:二者均味辛性温热,归脾肾经,均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都可用治肾阳不足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以及脾肾阳虚之泄泻不止,二者常相须为用。 异:补骨脂助阳的力量强,作用偏于肾,长于补肾壮阳,肾阳不足、命门火

30、衰的腰膝冷痛,阳痿等症,补骨脂多用;也可用治肾不纳气的虚喘,能补肾阳而纳气平喘; 益智仁则助阳之力较补骨脂为弱,作用偏于脾,长于温脾开胃摄唾,中气虚寒,食少多唾,小儿流涎不止,腹中冷痛者,益智仁多用。 67蛤蚧、胡桃仁、冬虫夏草 同:三者皆入肺肾人而善补肺益肾而定喘咳,用于肺肾两虚之喘咳。 异:蛤蚧补益力强,偏补肺气,尤善纳气定喘,为肺肾虚喘之要药,兼益精血; 胡桃仁补益力缓,偏助肾阳,温肺寒,用于阳虚腰痛及虚寒咳喘,兼润肠通便; 冬虫夏草平补肺肾阴阳,兼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痰血,为诸劳虚损调补之要药。 68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 同:三者均能养阴生津,治疗阴虚津亏诸证。 异:鲜地黄甘

31、苦大寒,滋阴之力较弱,但滋腻性较小,长于清热凉血,生津止渴,多用治血热阴亏属热邪较盛者;生地黄甘寒质润,清热凉血之力稍逊于鲜地黄,但养阴生津之力强于鲜地黄,滋腻性亦较小,长于治疗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发热诸证,滋阴之力不及熟地黄; 熟地黄甘微温,滋腻性较大,入肝肾而功专补血滋阴,填精益髓,长于治疗血虚证及肝肾亏虚证。 69白芍与赤芍 同:二者均能补血,止痛,均可用治疼痛。 异: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主治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证;长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主治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所致的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 赤芍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泻肝火,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

32、致诸证;又长于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血滞诸痛,因能清热凉血,故血热瘀滞者尤为适宜。 70南沙参与北沙参 同:两者来源于不同植物,但功用相似,均以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为主要功效,用于肺阴虚证和胃阴虚证。 异:北沙参清养肺胃作用稍强,多用于肺胃阴虚有热,症见燥咳无痰,阴虚劳嗽,津伤口渴等。 南沙参尚兼有益气、化痰作用,较宜于气阴两伤及燥痰咳嗽者。 71天冬与麦冬 同:两者皆能养阴清肺、润燥生津,同治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咳血,内热消渴及津枯肠燥便秘。 异:天冬清肺热、养肺阴作用强于麦冬,还能滋肾阴,善治肾阴亏虚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 麦冬还能养胃生津,清心除烦,善治温热病或久病津伤之口干舌燥,阴虚有热或

33、温热病入心营之神烦少寐等。 72黄精与山药 同:二者均性味甘平,主归肺脾肾三经,为气阴双补之品,同可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倦怠,肾虚腰痛足软及消渴等。 异:黄精滋阴润燥之力胜于山药,多用于阴虚燥咳及脾胃阴伤之口干食少、大便燥结、舌红无苔者,脾虚便溏忌用黄精; 山药补气之力胜于黄精,并兼有涩性,能收涩止泻,固精缩尿止带,宜于废墟咳喘、脾虚便溏、肾虚遗精、遗尿尿频及白带过多等,大便干结不宜使用山药。 73龟甲与鳖甲 同:二者均为血肉有情之品,味咸性寒,归肝肾经。既能滋补肝肾之阴而退虚热,又可潜降肝阳而息内风,为治阴虚发热、阴虚阳亢及阴虚风动等证之常用药。 异:龟甲滋养之功胜于鳖甲,又善于健肾益骨,常

34、用治肾虚骨痿、小儿囟门不合等证;并能养血补心,以治心虚惊悸、失眠、健忘等证;尚可固经止血,以治阴虚血热、冲任不固之崩漏、月经过多等; 鳖甲退虚热之功优于龟甲,为治阴虚发热之要药;且善于软坚散结,常用于经闭症瘕、久疟疟母。 74 麻黄与麻黄根 同:二者同出一源,均可治汗证。 异:麻黄以其地上草质根入药,以发散表邪为用,临床上用于外感风寒、表示无汗;麻黄根以其地下根及根茎入药,主止汗,以敛肺固表为用,为止汗之专药,可内服外用于各种虚汗。 75当归与白芍 (1)二者均能补血,当归性温,为补血圣药,治血虚有寒者;白芍性温寒治血虚有热者; (2)二者均能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妇科调经要药,治血瘀血虚兼有寒凝的月经不调;白芍养血柔肝,治血虚肝郁所致者; (3)二者均能止痛,但当归补血活血、散寒止痛,治血虚血瘀寒凝之痛症;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止痛,治肝阴肝血不足,肝气不舒的胁肋脘腹疼痛或四肢拘挛作痛; (4)当归又可治痈疽疮疡,还能润肠通便治血虚肠燥便秘,白芍又能平抑肝阳,止汗,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及自汗盗汗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