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精品文档】第 10 页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新教材培训授课提纲第一章 新旧教材对比内容旧教材新教材书名建筑业企业QC小组活动基础教材(2005年3月第一版)工程建设QC小组基础教材(2010年8月第一版)选择课题1.选题要点:宜小不宜大尽量选择能以特性值表达的课题且特性值具有可比性简洁明了,具体明确选题要点:同左选题理由的陈述,尽可能用数据表述(详P40)现状调查1. 调查要求用数据说明数据应经过整理与分析收集数据应到现场 同左,为设定目标提供数据(为课题面作现状调查)(详P47)2. 统计表与排列表 影响频率在80%以内属A类因素,
2、80%90%以内属B类因素,90%100%以内属C类因素。 累积频率相对突出项目层“关键少数”,不分A、B、C(原排列图中的两条虚线取消) “关键少数”一般以1-2个为宜。 采用排列图时其频率不宜太少,一般应50个为宜;否则应用其他统计工具。 “其他”栏数值不能为“1” (详P187)设定目标1.设定目标的基本要求:目标与课题相对应的原则; 目标设定“一个为宜”的原则; 目标明确,尽可能量化的原则。 同左2.目标值的设定:有一定的挑战性,具有可行性同左3.目标值设定依据上级下达指标顾客要求水平对比(同行业,本企业或部分)历史上曾达到的最高水平测算分析同左原因分析1.常用方法: 因果图、系统图、
3、关联图三种方法同左2.分析:5M1E着手层层分析(2-3层)直至可直接采取对策的程序为止(即末端原因)同左3. 因果图:5M1E着手(人,机,法,料,环,测)需层层分析因果图只能用于单一目标同左4. 关联图: 方框表示“问题”,椭圆框表示“原因”箭头表示原因与结果间关系 关联图的主题不只一个,可以多个(通常为2个) 同左 同左 图中一定要有若干相关的因素,否则不能称为“关联图”5.系统图:原书仅三行字用于因果分析的系统图一般是单一目标运用系统图进行原因分析时,可以从5M1H展开,也可以从质量实际情况或逻辑关系去分析。(详P193)内容旧教材新教材确认要因1.确认步骤:收集末端原因剔除不可抗拒因
4、素逐条确定末端原因同左,举例补充了“原因确认计划表”与逐条确认末端原因的例题,例:要因确认一、二等。详P66-722.确认方法现场验证现场测试、测量调查分析同左3.确认表内容:序号、末端因素、确认方法、确认情况、负责人、是否要因同左。编写程序:绘制“要因确认计划表”逐条确认末端原因绘制“原因确认表”制定对策1.对策原则:与要因相对应多角度提出对策同左2.对策内容:有效性可行性经济性时间性同左3.对策表:5W1H原则(序号、要因、对策、目标、措施、地点、时间、负责人)同左对策实施1.逐条实施:(针对“对策一”,为“实施一”)同左,重点指出,既有文字描述,又有数据和图表,体现图文并茂,切勿通篇文字
5、2.逐条验证:(每条对策实施完成后,应收集改进后的数据,与目标进行对比)同左,重点指出:除确认与目标比较外,还需对是否影响安全与环境,是否影响质量、管理、是否影响成本的提高等方面进行检查效果检查1. 实施效果检查 与对策前的状况进行对比 与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 应进行相关方面的检查(安全、环境、质量、管理、成本等)同左2. 效益的计算 经济效益(计算活动期与巩固期内) 社会效益 相关证明(经济效益由财务部门出具,社会效益由机关、业主、监理、用户等出具)同左巩固措施1.效果的巩固:企业标准的制定(书面证明)巩固期内需确认效果是否维持在良好水平同左总结与计算1. 总结:总结可从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小
6、组综合素质三方面进行2. 今后打算:提出新的课题与目标 同左,详见P100(QC小组活动总结评价表)第二章 QC成果编写顺序、内容(按新教材)阶段问题解决型创新型P计划(1) 选择课题:指导性课题、指令性课题、自主选择课题(企业目标、生产关键、顾客要求)类型:创新型与问题解决型(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2) 现状调查:用数据说话(客观性、可行性、时间性)常用统计工具:调查表、排列表(频数50)、直方图、控制图、饼分图(3) 设定目标:目标与课题挂钩,一般只有一个目标,需量化且进行可行性论证。不能量化目标或不能进行效果对比的目标,不能设为课题目标;定性目标尽可能转化为定量目标。(4)
7、原因分析:5M1E(人、机、法、料、环、测)(检测工具、检测方法、人员操作)常用工具:(因果图单一问题、系统图单一问题、关联图二个问题)多层分析,直到第三层末端原因。(5) 确定要因:要因确认方法:现场测试、测量现场验证现场调查、分析。编写顺序:要因确认计划表全部末端原因逐一确认(要因确认一、二)要因确认表(6) 制定对策:5W1H(除要因外,对策、目标、措施、负责人、地点、时间)制定对策内容应考虑:有效性、可行性、经济性、时间性。编制“对策表”(“措施”需明确,“时间”需具体)(1)选择课题研制原来没有的产品、项目、软件、方法、材料等。(2)设定目标完全是新的量化的要求,详P109(3)提出
8、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应用亲和图整理,小组成员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预期效果等、对其他工序的影响等方面列表分析论证,若有必要可进行试验。详P110-P115对预选方案逐一进行方案论证(4)制定对策最佳方案逐一分解,使其具体化,然后再逐一制定对策,详P117-118D实施(7)实施对策:常用PDPC法:按“对策表”逐条实施,逐条进行阶段性检查、确认效果;用数据与“对策表”中目标进行比较,名为“实施效果评价”(用数据和图表表述,切记通篇文字)。常用工具:直方图、控制图、调查表、矩阵图、头脑风暴法等。此占总页1/3.(5)对策实施同左C检查(8)检查效果: 常用实施前后数据对比(常用“对策实施前
9、后对比表”或“对策实施前后排列表”) 与设定目标对比(常用柱状图)(若未达到目标,则再从(4)开始进行第二次循环) 相关方面的检查(指:安全、生产、成本、管理等方面影响)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确认(相关部门证明指:经济-财务部门、社会-业主,监理,用户)(6)检查效果同左A总结(9)巩固措施:标准化巩固期要及时收集数据确认维持良好状态。相关部门证明(作业指导书、工艺标准、企业工法等)。(10)总结与打算:专业技术方面、管理技术方面、综合素质方面进行总结。编制“综合素质评价表”与“雷达图”、QC小组活动总结评价表“。提出新的课题与目标。(7)巩固措施同左(8)总结与打算同左第三章 QC小组成果编
10、写常见的通病一、编写成果报告的基本要求QC小组成员,经过PDCA循环活动,完成了课题的要求,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为了发表和交流小组活动成果,提高小组成员科学总结活动成果的能力,就应该认真进行总结,整理出一份完整的书面报告。整理、总结成果报告,要求做到:1. 以活动记录为基础,严格按活动程序进行总结;2. 文字精炼,重点突出,详略得当;3. 条理清楚,简明扼要,逻辑性强(上下衔接,前后呼应);4. 多插附一些图表、数据,做到图文并茂;5. 尽量不用专业技术性太强的名词术语;6. 内容真实可靠,有据可查,各种证明材料齐全。二、成果报告的具体内容问题解决型1.工程概况创新型1.工程概况2.小组简介2.
11、小组简介3.课题选择3.课题选择4.现状调查5.确定目标值及可行性论证4.设定目标6.原因分析5.提出多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7.确定要因8.制定对策6.制定对策9.实施对策7.实施对策10.效果检查8.效果检查11.巩固措施9.巩固措施12.总结与打算10.总结与打算三、“创新型”课题QC小组活动成果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3.1.选题不对将“创新型”QC小组课题与“问题解决型”QC小组课题相混淆,把“降低某产品不合格率”、“提高某产品合格率”等明显是“问题解决型”的课题,误作为“创新型“课题。3.2.二种类型课题的区分选题必须体现“创新“要求:课题必须落在开发、研制新产品、新业务、新施工防范、技术
12、创新等方面,而不是指标水平的提高或降低方面。突破现有产品、业务、方法的局限、实现创新,即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创新型”课题和“问题解决型”课题立意不同,因此活动程序完全不同。“创新型”课题的活动程序是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少了“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和“要因确认”三步,增加了“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结果不同:“创新型”课题的活动结果,对解决关键技术、满足当前或未来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问题解决型”课题的活动结果,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或降低,逐步达到更加完美的结果。 选用的统计工具不同:“创新型”课题以非数据分析工具为主,如头脑风暴法、亲和图、系统图、PDCA法等;“问题解决型”课
13、题以数据分析工具为主,如排列图、因果图、关联图等。3.3.二种类型课题的区分目标设定不直接,没有量化值,或目标设定太多,这样,不便检查课题活动的实效。3.4.预选方案评价不彻底有的小组,仅对总体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没有对预选方案逐一进行分析论证,评价的主观性强。预选方案分析时缺少数据,又不做分析对比。有的小组将预选方案的评价放在制定对策或对策实施过程中进行,这都是不妥当的。在方案选择中,采用评价打分法、举手表决法等,而不是通过实际考察、数据分析后再作决定。 各预选方案应从技术特点、经济合理性、可操作性、工期、对其他工序的影响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评价。3.5.确定最佳方案所存在的问题(1)提出方案太
14、少,只有一次选择比较机会。小组没有更广泛的拓宽思路,不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提出不同的方案,以进行对比选择。(2)方案的对比性差,只是为了比较而比较。(3)虽然提出两个方案,但明显可用的方案只有一个,另一个方案本身就不属创新方案或仅仅是为了方案而作“陪衬”。(4)没有将总体方案进行分解。(5)没有对重点、难点各方案的选择,进行实验对比。(6)方案对比评价中较少运用统计技术。3.6.对策表制定不正确没有对确定的最佳方案的逐一分解使其具体化,然再逐一制定对策;对策制定也比较笼统、不具体。主要问题是:(1) 没有按分解方案逐一制定对策;(2) 没有针对对策逐项制定目标;(3) 措施没有针对具体对策展开。
15、(4) 附:创新型课题对策表(5W1H)序号方案或项目对策目标措施地点时间负责人3.7.实施过程描述不正确未按对策表进行逐项措施的实施,也未检查各项措施、目标完成情况;即缺少逐项实施效果的验证结论。四、“问题解决型”课题QC小组活动成果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4.1课题名称不对把运用的方法与需解决的问题混为一体,譬如“运用QC方法,提高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运用PDCA循环解决*难题“。类似”手段+目的“课题都不恰当。4.2工程概况介绍与课题无关举例:课题“提高预埋底脚螺栓安装精度”在工程概况介绍中从未提及此题,仅为层高、层数、建筑面积等。4.3“课题类型”误认为是“小组类型在“QC小组简介”一栏中
16、,“攻关型、现场型、管理型、服务型”是课题类型,绝不是“小组类型”。4.4选题理由不明确缺少数据或图表,没有把选此课题的目的和必要性说清楚,只是列出企业方针目标、业主要求、树企业形象等空洞需求; 没有用数据说话,不能说明此课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虽然文字写了很多,但说服力不强,没有抓住重点。4.5选题理由不明确为了体现这次活动成果,对其他工程质量进行贬低。譬如:合格率低、平整度超标等严重违反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把“现状调查”的现象当成了原因。我们调查时现状而不是原因,调查的目的是弄清楚现状对课题完成会产生什么影响。 排列图的名称与现状调查统计表中“检查项目”,即存在质量问题的写法错误,譬如
17、“阴阳角、模板接口”应写成“阴阳角不直、模板接口不平”。 频数50,不得采用排列图;可采用饼分图等其他统计工具。4.6目标值的设定未进行可行性论证必须进行论证,论证内容:量化的目标值是如何测算,分析的依据是什么。譬如“合格率从70%提高到97%大幅度提高,应该有详细的依据。目标值必须量化并且目标以一个为宜,最多不超过2个。先设目标后作调查,此不符合活动程序要求。4.7“原因分析”中常见问题从“人、机、法、料、环、测”六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特别是“测量”不能遗漏。在因果图中,往往分析只有第一层次就作为末端因素,其制定的对策必然笼统。一般来说,应开展到第二、第三层为宜,但并非所有原因都分析到第三层
18、,这要结合实际,便于采取对策为止。因果图和系统图只能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有二个不同的问题若采用二张因果图来分析,因相同因素太多,使得图示不够简明,必须采用关联图。 因果图标注不齐,缺图名、绘图人、日期、坐标轴上缺单位等绘图不规范。4.8要因确认中应注意的事项没有对全部末端原因逐个确认。对现场存在的末端原因,其“确认方法”应改为“现场验证”,而不是“讨论分析”。判断要因时依据的标准不妥,应该依某原因对所分析问题的影响程度的大小来判定,而不是依据某原因是否容易解决来判定。新教材要求编写程序为:原因确认计划表对末端因素逐条进行“要因确认一、二、三”汇总成“要因确认表” 要用客观的数据来判定。4.9制
19、定对策与实施对策1.按照“5W1H”原则制定对策表中前四个单项排列次序,不得有误,即“要因、对策、目标、措施”后面为“地点、时间、负责人”,其中;对策:是回答做什么,是比较原则的而不是直接实施的。目标:要具体和量化,便于检查实施的效果。措施:是回答怎么做,是具体的展开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时间:是指具体完成的时间(月或日)。(此栏常错误写成“全过程”、或“年内”)2.每条对策的实施,要按照对策表中的“措施”栏逐条实施,并且有对应的逐条效果验证。3.实施过程的描述,实际上是进入实质性的质量改进阶段,各种改进与结果尽可能采取数据、图表来表达,体现图文并茂,切记通篇文字。4.10“效果检查、巩固措施、
20、总结与打算”阶段应注意的问题1.避免收集的数据与目标无关,常用柱状图、折线图、直方图进行对策前后的效果对比。2.经济效益的计算:实际效益=产生的收益-投入的费用。并经企业有关部门的确认(有具体计算过程,不能只有财务部签署意见)3.巩固期的长短一般取3-6个月4.无形的社会效益评价不能遗漏5.在巩固期内要及时收集数据,以确认效果仍维持在良好状态。6.“巩固措施”中,没有将有效的改进措施纳入标准化工作,如作业指导书、企业标准、企业工法等,如已纳入相关的标准,则必须有证明材料。7.总结应从专业技术方面、管理技术方面、小组综合素质三方面展开。在综合素质方面,可采用“综合素质评价表”,也可采用“雷达图”
21、,也可采用“QC小组活动总结评价表”。8.应明确下次QC小组活动的课题。五、常用图例的正确画法5.1排列图说明:正确的排列图应具有以下要求:1. 频数必须大于50;2. 频数与频率相对应;3. 其他缺陷的频数必须大于1;4. 检查项目必须是缺陷的名称;5. 绘图应规范,并且无缺项(图名、制图人、日期等)5.2因果图说明:正确的因果图应具有以下要求1.“5M1E”不缺项(指人、机、法、料、环、测);2.单一问题;3.分析层次不少于第二层(尽可能分析至第二、第三层);4.绘图应规范,并且无缺项(图名、制图人、日期等)。5.3关联图说明:正确的关联图应具有以下要求1.“问题”,椭圆框表示“原因”,“箭头”表示原因与结果间关系;2.关联图的主题不只一个,通常为2个;3.图中一定要有若干相关的因素,否则不能称为“关联图”;4.绘图应规范,并且无缺项(图名、制图人、日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