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差分放大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四-差分放大器.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实验四 差分放大器实验目的:1. 掌握差分放大器偏置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2. 掌握差分放大器差模增益和共模增益特性,熟悉共模抑制概念;3. 掌握差分放大器差模传输特性。实验内容:一 实验预习根据图4-1所示电路,计算该电路的性能参数。已知晶体管的导通电压,试求该电路中晶体管的静态电流,节点1和2的直流电压V1,V2,晶体管跨导,差模输入电阻,差模输入电压增益,共模电压增益,和共模抑制比,请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并完成表4-1. 图4-1 差分放大器实验电路表4-1(mA)V1(V)V2(V)(mS)(k欧)1.005982.988042.9880
2、438.69111.275-76.3578-1.973619.3448解:其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如下图所示所以 V1=v2=5-2*1.00598=2.98804V(10/)=11.275k二 仿真实验1. 在MULTISIM中设计差分放大器,电路结构和参数如图4-1所示,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得到电路的工作点电流和电压,完成表4-2,并与计算结果对照。表4-2:(mA)V1(V)V2(V)V3(V)V5(V)V6(V)2.203882.997502.997501.003411.576511.554922. 在图4-1所示电路中,固定输入信号频率为2kHz,输入不同信号幅度时,测量电路的差模增益。
3、采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测量输出电压的峰峰值,通过“差模输出电压峰峰值/差模输入电压峰峰值”计算差模增益,用频谱仪器观测节点1的基波功率和谐波功率,并完成表4-3。截得的波形以及频谱图如下:输入单端幅度为1mV输入单端幅度为10mV输入单端幅度为20mV表4-3:输入信号单端幅度(mV)11020-74.82-71.978-64.45基波频率P1(dBm)-24.677-5.260-0.039基波频率P2(dBm)-97.072-46.231-30.139基波频率P3(dBm)-103.764-81.625-53.434在示波器中观察差模输出电压可以采用数学运算方式显示。思考:表4-3中的在不
4、同输入信号幅度的时候一样吗?若不一样,请解释原因。答:在不同输入信号幅度的时候不一样,输入的幅度越大,|越小。因为输出电压主要由电路的直流工作点确定,当交流信号较小时,可以忽略。但是当交流信号变大便不可忽略,这是,增益的计算值和测量值相差较大。当输入交流信号较小时,差模传输特性才是线性的,即和计算结果相差不大。3. 在图4-1所示电路中,将输入信号V2的信号幅度设置为10Mv,频率为2KHz,输入信号V3的信号幅度设置为0,仿真并测量输出信号幅度。若输出信号V1和V2的幅度不一致,请解释原因,并写出详细的计算和分析过程。输出波形如图所示计算:所以仿真的结果为:370.755mV:351.655
5、 mV因为输入的交流信号既含差模信号也含共模信号,所以在计算单端增益时既需考虑差模增益也需考虑共模增益。同时,共模增益比较小,所以两边的增益会有微小的差别。4. 在图4-1所示电路中,将输入信号V1和V2设置成共模输入信号信号频率2kHz,信号幅度10mV,相位都为0,仿真并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度,计算电路的共模增益,并与计算结果对照。输出波形如图所示所以=-38.22/20=-1.911测出的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差不大,但仿真结果绝对值较小,可能是输入信号较大。若需要在保证差模增益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电路的共模抑制能力,即降低共模增益,可以采取什么措施?请给出电路图,并通过仿真得到电路的共模增益和差模增
6、益。答:若要减小共模增益可以将电阻R1换为直流电流源电路图如下所示:共模信号输出波形如下图所示:差模信号输出波形如下:所以=-8.64/20000=-=1400/20=70所以=(70/2)/( )=81018.5大大提高了。5.采用图4-4所示电路对输入直流电压源V2进行DC扫描仿真,得到电路的差模传输特性。 图4-4 差分放大器传输特性试验电路1(1) 电压扫描范围1.351.75V,扫描步进1mV,得到电阻R2、R3中电流差随V2电压的变化曲线,即输出电流的差模传输特性,并在差模输出电流的线性区中点附近测量其斜率,得到差分放大器的跨导,并与计算结果对照(,);(2) 若将V3电压改为1V
7、,再扫描V2电压,扫描范围0.81.2V,扫描步进1mV,仿真得到差模传输特性,并得到跨导,与计算结果相比较。(3) 若将图4-4中电阻R1改为理想直流电流源,如图4-5所示。固定V3为1V,将仿真结果与上面结果作比较,指出异同点并给出解释。 图4-5 差分放大器传输特性实验电路2(1)扫描图线如下图示曲线斜率得,gm=9.7037m计算得到的gm=0.0385(2) 扫描图线如下图示曲线斜率得,gm=4.5236m计算得到的gm=0.0173(3)扫描图线如下图示曲线斜率得,gm=10.0161m计算得到的gm=0.0385思考:a. 在仿真任务(1)中,若V2的扫描电压改为05V,测量电源
8、电压V2和V3中的电流,即三极管基极电流,与理论分析一致吗?参考硬件实验中给出的MAT02EH内部的电路,给出解释。硬件实验中,由于误操作,三极管基极可能接地或者接电源,若电流过大,可能导致晶体管损坏,如何避免这种误操作导致的基极电流过大?答:与理论分析不一致。当V2较大时,会将B、E间的二极管反向击穿,然后电流就会突然不断变大。在进行硬件实验时,可以先测量基极的电压,保证电压正常时再接入晶体管。具体的扫描曲线如下图所示:b. 仿真任务(1)和(2),差模输出电流随V2的变化趋势一致吗?若有差异,原因是什么?答:两仿真曲线的变化趋势相同,但其斜率即gm不同。因为两仿真实验设置的基极工作电压不同
9、,所以其工作电流不同,斜率也不同。三 硬件实验1. 按照图4-1所示电路在面包板上设计电路,并进行测试和分析(1) 测量电路各点的直流工作点,完成表4-4.表4-4:V1(V)V2(V)V3(V)V5(V)V6(V)3.033.040.991.601.57思考:若直流电压V1和V2不一样,可能是什么原因?如何调整电路可以使得输出直流电压V1和V2更加一致?答:直流电压V1和V2可能会有微小的差别,因为MAT02EH管的两边不可能是完全对称的,所以输出的信号也会有差别。可以增加输出电压低的那一端的基极电压,也可以增加输出电压高的那一端的电阻。(2) 输入差分信号,通过示波器同时观察两路输出波形。
10、设置合理地显示参数并截图,根据截图数据中的波形峰峰值计算电路的差模增益。请提交输入信号单端振幅为10mV,频率为2KHZ的两路输出波形,并根据示波器显示的输出峰峰值计算差模增益。截取的波形图如下所示:所以=1690/20=84.5。(3) 将两路输入信号改为相同的信号,频率2KHZ,振幅为10mV,得到两路输出信号的波形并截图。仿真所得波形如下:硬件波形有误。2. 差模传输特性按照图4-9所示电路在面包板上设计电路,并测试差模传输特性。图中R7为010k欧可变电阻。 图4-9 差模传输特性硬件实验电路图(1) R4=R5=1K欧,手动调节可变电阻R7,逐点测量节点8的电压,节点4及节点7的电压
11、差,在1.6V附近步长可取小一点。根据测量数据,以节点8电压为x轴,差模输出电压为y轴,得到电路的差模传输特性,并在差模输出电流0附近测量其斜率。即放大器跨导。测得数据如下:R75k6k7k7.47k8k8.47k9k10kV8/v1.141.311.461.521.591.651.721.83V4/v0.550.690.810.850.880.870.880.89V7/v3.843.092.462.212.021.881.741.53V4- V7-3.29-2.40-1.65-1.36-1.14-1.01-0.86-0.64I/mA-1.645-1.2-0.825-0.68-0.57-0.5
12、05-0.43-0.32作得图线如下:可求得斜率为gm=1.083mS(2) R4=R5=20K欧,重复(1)中的测量,并得到差模传输特性及斜率。根据(1)和(2)的测量结果,对比分析串联电阻对差模传输特性的影响,并给出理论分析过程。测得数据如下R75k6k7k7.47k8k8.47k9k10kV8/v1.141.311.461.521.591.661.721.84V4/v0.400.430.400.410.410.410.410.41V7/v3.573.242.942.802.672.552.412.19V4- V7-3.17-2.81-2.542.39-2.26-2.14-2.00-1.7
13、8I/mA-1.585-1.405-1.27-1.195-1.13-1.07-1.0-0.89其斜率为gm=0.857mS思考:若固定电阻R7=8K欧,在1.4V1.8V范围内逐渐改变节点5电压,以节点5电压为x轴,差模输出电流为y轴同样在R4=R5=1K欧和R4=R5=20K欧两种条件下得到差模传输特性的斜率,这两种斜率之间的倍数关系和实验(1)与(2)之间的倍数关系相同吗?为什么?R4=R5=1K欧V5/v1.41.451.51.551.61.651.71.751.8V4/v0.710.750.790.830.880.910.930.940.95V7/v2.172.122.082.042.
14、012.002.022.062.12V4- V7-1.46-1.37-1.29-1.21-1.13-1.09-1.09-1.12-1.17I/mA-0.73-0.685-0.645-0.605-0.565-0.545-0.545-0.56-0.585斜率gm=0.8mSR4=R5=20K欧V5/v1.41.451.51.551.61.651.71.751.8V4/v0.370.380.390.400.410.420.430.440.45V7/v2.752.732.712.692.672.652.622.602.58V4- V7-2.38-2.35-2.32-2.29-2.26-2.23-2.19-2.16-2.13I/mA-1.19-1.175-1.16-1.145-1.13-1.115-1.095-1.08-1.065斜率gm=0.3mS所以这两种斜率之间的倍数关系和实验(1)与(2)之间的倍数关系不相同。因为两边的电路不是对称的。【精品文档】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