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新模式——电子物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新模式——电子物流.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新模式电子物流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物流业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过程中,电子物流作为一个能够改变目前商务、生产模式系统化的整体,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目标。Internet发展到今天, Intranet、Extranet也已经广为人知,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电子物流作为物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Internet来实现信息交换和供应链管理的,它已成为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关键词:电子物流 第三方物流 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物流业由传统物流向现代
2、物流的转变过程中,电子物流作为一个能够改变目前商务、生产模式系统化的整体,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目标。Internet发展到今天, Intranet、Extranet也已经广为人知,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电子物流作为物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Internet来实现信息交换和供应链管理的,它已成为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一、电子物流的定义国际上对电子物流的界定仍在完善当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目前一个被广为认可的定义为:通过对物流业务实现电子化,可以改革现行物流体系的组织结构,通过规范、有序的电子化物流程序,可以使物流进入一个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
3、流运行效率的良性轨道,可以把这一以电子化为主要特征的物流系统称为电子物流。电子物流的实质是,电子物流中信息交流不仅是现实物流的信息反应,更主要的是通过信息的分析、判断进行决策,并控制现实物流运行的物流电子化指挥系统。电子物流包含了物流的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业务流程中的组织方式、交易方式、服务方式的电子化。毫无疑问,电子物流充分运用了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手段,适应了现代社会对物流速度、安全、可靠、低费用的需求,是未来现代物流的主要发展方向。二、第三方物流发展电子物流的必要性第三方物流通常又称为/契约0物流,是指从生产到流通过程中提供服务的第三方,其本身不拥有商品,而是通过达成合作协议或者合
4、作联盟,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照约定向客户提供物流代理服务。对于我国来说,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因此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比较落后,小生产方式单一或独立的外包物流活动还相当多,与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时并存,并且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而电子物流的出现,恰恰为物流服务商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利用电子手段,尤其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 与其它服务的提供者(仓储、货运等)横向联合,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端客户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这样,既可以降低营运成本和固定成本,也加大了信息的流通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服务效能和竞争力。电子物流的功能十分强大,它能够实现系统之间、企业之间以及
5、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之间的无缝链接,而且这种链接可以在上下游企业之间提供一种透明的可见性功能,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控制和管理库存。同时,由于全面应用了客户关系管理、商业智能、计算机电话集成、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因特网、无线互联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及配送优化调度、动态监控、智能交通、仓储优化配置等物流管理技术和物流模式,电子物流提供了一套先进的、集成化的物流管理系统,从而为企业建立敏捷的供应链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三、第三方物流电子信息平台建设在Internet上实现电子化物流,必须将企业现有的各种信息系统、ERP、SCM、CRM等进行整合, 以开放性的信息技术接口,通过Int
6、ernet实时、双向地连接到物流信息管理中心,以提高物流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新的附加值。该平台利用目前比较先进的.NET技术制作,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7. 0,信息传递采用的是TEXT文本,这样做的好处是绝大多数的应用系统都可以直接生成传输文件,对原有系统的改动不大,同时对于不同数据库、不同操作系统来说,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传输、转换。电子物流信息平台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信息采集设备:包括条码技术、扫描技术等,主要应用在销售系统、仓储系统和运输过程中,用来对货物进行定位追踪;2.电子地图定位设备:包括GIS技术、GPS技术,主要应用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对运输工具进行实时追踪定位、
7、确定运输路线等方面,便于统一调度,统一管理;3.网络传输技术:采用目前比较通用的、成熟的技术,保证网络平台具有兼容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4.平台服务器:包括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各应用服务器独立完成工作,后台数据库统一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上,保证数据更新的及时性和有效性;5.公共数据接口: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不同服务器、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调用提供一个接口,保证使用者的使用方便、快捷;6.后台数据自动处理器:数据库服务器依据某种规则(定时/定量)对各种格式的文件进行处理及数据库之间的转换;7.错误报警/恢复处理器:通过检测服务器的运行记录,发现错误或异常的时候进行报警,同时自动对
8、错误/异常状况进行修复。四、应用第三方电子物流平台存在的问题(一)如何保证交易的正常进行及处理出现的突出事件在应用电子物流信息平台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考虑下面一个问题:当使用电子物流信息平台进行交易的时候,交易双方如何来保证交易的正常进行及完成,又如何来处理交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突发性事件?在传统的交易模式中,交易的不确定性是大量存在的。正如克莱因(1980)所说,不确定性意味着存在大量可能的偶然性事件,且要预先了解和明确针对所有这些可能性的反应,其费用是非常高的。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设计一种交易当事人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约安排(这也是第三方物流被称为/契约0物流的原因),以
9、便在事后可能的事件发生时保证双方能够平等地进行谈判,做出新的合约安排,这样就必然会增加交易成本。然而,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尽管许多不确定性是不可能被完全消除的,但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更多信息,并通过提高管理者分析数据的能力,则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不确定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子物流协同作业信息交换平台具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 (1)该平台将数据转换成为具有实际意义的信息,从而改善管理者对相关事物的认识能力,并以此改进管理决策的制定; (2)原来企业通过兼并(即拥有对方所有权)来降低不确定性的方式虽能获得规模经济性,却又加大了组织管理的成本,在网络经济中可以不通过此种方式而达到相同的效果。不同公司的合
10、作可利用类似于电子物流协同作业信息交换平台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充分地共享各种资源,从而建立非所有权的跨组织系统; (3)信息技术使企业间的交易变得更加透明、更加准确,从而减少了生产服务以及销售活动中的不确定性的存在,增强了企业决策的质量;(4)货物追踪系统的实施可加强对外部不确定性的控制。(二)电子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不能一蹴而就我们需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电子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要随着企业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而逐步提高。而不少物流企业在电子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追求一步到位,步入了电子物流信息平台一蹴而就的误区。其实,电子物流信息平台在建设过程中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主要是因为当今物流
11、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物流信息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现在购置采用的或许是最先进的物流信息设备和物流信息技术,但过不了多久,更先进的物流信息设备、物流信息技术出现了,原来购置的所谓先进的物流信息设备和物流信息技术就可能成为被淘汰的产品,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了。所以,物流信息技术和设备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一定要随着市场上物流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而得到相应更新和提高。另外,物流市场在不断的变化,物流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也在不断的变化。原来的物流信息设备和技术可能已经不再适合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再适合物流市场的发展要求,这个时候就应该被淘汰。不少物流企业在电子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中一味追求技术先进、设备优良,而
12、忽视了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企业所处的环境,忽略了技术和设备的实用性、可靠性、日后的扩展性等,常提出一些超前的、不切实际的需求,以为功能越先进、价格越贵就越好,结果是辛辛苦苦上了电子物流信息平台,却形同虚设,造成了巨大的资金浪费。(三)缺乏政府部门的支持最后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发展电子物流信息平台最好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企业的电子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不仅仅涉及到一家企业,实际上电子物流信息平台是由多家企业、事业单位共同组建完成的,它需要各部门、机构共同参与。电子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一方面需要大笔资金投入,所以要有相应的预算支持,由企业主要领导人组织实施,预算才会有充足的保证,最好能够单列物流信息化预算
13、;另一方面,电子物流信息平台的推行也不可避免地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推行的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一些阻力,获得政府的支持才能够克服阻力,顺利推进项目实施。总之,电子物流信息平台是典型的/一把手0工程,没有政府和企业主要领导人的参与主持,电子物流信息平台的实施就难以成功。五、结论电子物流信息交换平台的主要目标在于整合电子商务背后的相关物流作业,它提供了多对多的资料(信息)交换机制,它是电子物流协同作业最经济、最方便的方式,这将促使供应链中的各个经营伙伴都能快速地与平台连结完成物流作业。该平台通过利用各种技术,实现了产销存及运输的可视化。对于该系统我们还应从快速通关、优化存货管理等应用服务及网络安全、认证和电子支付等方面作进一步地研究开发。参考文献1张 彤.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现代化, 2005(5): 41-43.2张文杰.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3王兆峰.基于电子商务的第三方物流的战略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 2003(12): 269-270.4田学军.电子物流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物流世界,2002.5陈子侠.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特性及实例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1(5): 19-22.6王海龙,王行愚.一种基于配送体系物流信息平台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1(7): 32-34.【精品文档】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