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常见传染病常识及预防.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457040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季常见传染病常识及预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夏季常见传染病常识及预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夏季常见传染病常识及预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季常见传染病常识及预防.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夏季常见传染病夏季常见传夏季染病的特点及预防常识夏季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夏夏季夏季夏夏季常见传染病常识及预防夏季是胃肠道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有乙脑、伤寒、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沙门氏菌属感染、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脑膜炎等传染病。为不断提高学生对上述疾病的认识水平,现将常见传染病的常识内容简要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一.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7、8、9月份。乙脑多数为隐性感染,病毒通过蚊虫传播,有严格的季节性。 (一)传播途径:蚊虫是本病的重要传播媒介。能传播本病的蚊种很多,有库蚊

2、、伊蚊、按蚊等。其中以三带喙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蚊虫感染病毒后,可越冬经卵传代,故蚊虫不仅是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而且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宿主。(二)易感人群: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多数人呈轻型或隐性感染(乙脑病人与隐性感染者之比,一般为1:10002000)而获得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三)流行特征:1.地区分布 乙脑的分布非常广泛,在国内除东北的北部、青海、新疆、西藏等地未见报告外,其它各省均有病例发生或不同程度的流行。2.发病季节 本病有严格的季节性。据统计约有90%的病例发生在7、8、9三个月内。3.发病年龄 由于隐性感染的结果,多数成年人均获得免疫力,故发病多见10岁以下儿童

3、,近年来,由于儿童计划免疫普遍开展,发病年龄有上升的趋势。4.发病形式 呈高度散发性,同一家人中有两名患者的少见。(四)临床表现:潜伏期421天,一般为414天。典型病例有三期:初热期、极期、恢复期。初热期 体温很快达到39度左右,常有头痛、恶心、呕吐、倦怠及嗜睡,少数有颈项强直及抽搐,但神智清晰。极期 除全身毒血症加重外,突出表现为脑损害症状更加明显。会有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脑膜刺激症及颅内高压表现,甚至会出现循环衰竭等症状。恢复期 体温于25日降至正常,神智转清,语言、表情、运动及神经逐渐恢复正常。少数恢复较慢需要13个月,极个别要半年才能恢复。(五)预防1.控制传染源 对病人

4、早期隔离。搞好环境卫生防蚊灭蚊。2.预防接种 应于流行的一个月前注射,对象为易感人群。注射后23周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一年。二.伤寒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全身性传染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网状内皮细胞的增生,尤以肠道淋巴组织增生、坏死为最显著。(一)传播途径:1.水源传播 水源污染是造成伤寒流行的主要因素。喝生水可以传播,而且用污染的水洗碗、筷、漱口也可以传染。2.食物传播 由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污染蔬菜等食品可以传播。3.接触传播 通过手、面盆、食具、坐便等的接触均可传播。4.媒介传播 主要是苍蝇污染食物所致。(二)易感人群:人对伤寒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较稳定的免疫力。(三)流行特征:1

5、.季节性以夏秋两季为多见。北方较南方晚12个月。2.流行特征 食物、水源引起的急性爆发,苍蝇媒介引起的散发。(四)临床表现潜伏期:540天,平均1014天。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即而发热、表情淡漠、听力减退,耳鸣、耳聋、手舌震颤等,腹胀是最突出的症状,脉搏相对缓慢与体温上升不相称也是本病临床特征之一。(五)预防1.控制传染源 发现病人及早隔离,病人的一切用具、分泌物、排泄物须进行消毒。接触者医学观察23天,有可疑症状者观察治疗。2.切断传播途径 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品,饭前便后要洗手。三.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

6、溃疡性、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一)传播途径:1.日常生活传播 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污染生活用品通过手传播。2.经水传播 痢疾在水中可存活、繁殖。可因洗涤病人的衣物而污染水源引起传播和流行。3.食物传播 食物不仅是保存痢疾的良好场所,在一定条件下可大量繁殖。用未无害化处理的人粪便施肥,使蔬菜、瓜果被污染,生吃未经消毒处理、洗净的瓜果、蔬菜等传播。4. 苍蝇媒介传播 苍蝇通过机械性携带和生物排菌而污染传播。(二)易感人群:人对痢疾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较高。 主要症状 全身中毒症状(畏寒、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全身酸痛)、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由于直肠及肛门括约肌受炎症刺激引起的大便紧

7、迫感,但排便困难。)及粘液脓血便等。(三)预防:1.控制传染源 早期发现、诊断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早期疫情报告,早期隔离和早期彻底治疗,是防治痢疾的首要措施。2.开展“三管一灭”(搞好饮食、水源、粪便的管理,消灭苍蝇)活动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四、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系有多种嗜肝病毒引起,以损害肝脏为主的全身性、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目前主要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及戊型肝炎等五种类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食欲减退、乏力、恶心、呕吐、肝脏肿大、肝功异常。病毒性肝炎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 五、可用疫苗预防的其他常见病从免疫预防的角度看,人类的传染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用疫苗预防的疾病,

8、另一类是目前还不能用疫苗预防的疾病。实践证明,脊髓灰质炎、结核、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风疹、腮腺炎、流脑、乙脑、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和甲、乙型病毒性肝炎等属于用疫苗可以预防的疾病。除上述疾病外,下列疾病也可通过接种疫苗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 1.水痘-带状庖疹:它是由水痘-带状庖疹病毒感染所致。具有高度传染性,在儿童中的传播占90%以上。主要传播方式为空气飞沫、直接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到目前为止,尚无特效方法治疗,因此,预防水痘最理想的方法是接种疫苗。接种对象为1岁以上未患过水痘的儿童。 2.肺炎:肺炎球菌感染是世界范围内引起人类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难以做到快速诊

9、断,只能凭经验治疗,尤其因长期滥用抗生素而导致肺炎球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使得治疗常常失败,致使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大幅增加。接种一针23价肺炎球菌疫苗可预防90%以上最常见致病的肺炎球菌感染,保护时间长达5年以上。适用于2岁以上所有肺炎球菌感染的高危人群,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及各种慢性疾病患者。 六、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凡进食用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急性中毒性胃肠炎和其他症状,称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种类有嗜盐菌、致病大肠杆菌、产气荚膜菌及葡萄球菌等,也包括沙门氏菌(因多发所以已单独阐述)。多发生在夏秋季。可暴发、易集体发病。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严重可失水和致中毒症。诊断

10、和治疗同上。预防:1、当食物有肉毒杆菌时会发酸、变味等,均勿食用。 2、罐头鼓起,色香味改变,经煮沸后丢弃,也不可用以喂饲家畜。 3、腌腊食物及家庭自制的瓶装食物要煮沸610分钟后可进食。七、夏季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种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其主要类型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肝炎等。这类疾病一旦发作,患者就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发热等症状。肠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如下:1、水传播。如果饮用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污染,或在水中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以及洗手等都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2、食物传播

11、。食品在加工、储存、制作、运输及销售过程中,很容易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这类疾病局部流行或暴发流行。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体内存活一段时间,并随着昆虫的活动进行传播。肠道传染病的首要病因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因此预防的关键是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在采购食品时,应选择新鲜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水产品不要购买。即使对于盐腌过的食品,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致病性嗜盐菌就可能在盐腌的食品中繁殖。凉拌菜宜少吃,吃时应洗净,并用冷开水冲洗。瓜果宜洗净去皮再吃。夏季饭菜应现做现吃,如有剩余,第二天应煮透再吃。要特别注意的是,即使煮透的食物,有些细菌的毒素仍不能被破坏,如葡萄球菌肠毒素在煮沸后30分钟内仍保存其致病性。因此,食物不应储存过久。烹调时,炊具要注意消毒,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此外,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有助于增强体质,也有利于抵御肠道传染病。【精品文档】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