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古诗两首说课稿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七册第五课古诗两首。一、 教材分析: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练,情感强烈,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兴趣与敏感度。我们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全是名篇佳作,是我们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材料。本课我们将学习北宋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和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这两首古诗紧紧围绕本专题“观察与发现”进行编排,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
2、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相较于低年级学习到的古诗有一定的难度,但也为之后高年级段学习作了铺垫。我准备按顺序先教学题西林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学习古诗的方法,接着再学游山西村。根据教材的难易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我分两教时进行教学。第一教时,把题西林壁作为范例进行教学,充分解剖,充分展示教学的过程;第二教时,引导学生自学游山西村。在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中的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词,会写4个生字;2、学会背诵题西林壁、游山西村;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1、
3、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诗中的哲学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下面我重点来分析一下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出示课件并板书:题西林壁)大家都知道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隐天蔽日,从近处看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重峦叠障;所见的形状
4、、姿态各不相同。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这里的幽,是幽谷的幽)诗人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他在第三、四行诗中解释道: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学重点:借助以前读诗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人的心境。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中“当
5、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学思想,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的要求,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后练习题,我制定了第一课时的五个教学目标:1、 掌握2个生字:题,缘;着重理解“西林”的意思(智能目标);2、 能说出这首古诗的意思(智能目标);3、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练背诵(技能目标);4、 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技能目标);5、 体会诗中所含的哲理,说说自己的感受(情感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的课前准备:1、 布置学生先预习古诗,尽自己的能力去弄懂古诗;2、 制作好讲解的课件;二、 说教法学法:1、 教法: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
6、会学生如何学习,同时运用“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大意;多诵读,悟诗情”三个步骤来学习。2、 学法:分学习小组。三、 基本教学过程:1、 解诗题、知作者:首先进行对同学们的引导,生活中的事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题西林壁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产物,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首先出示题西林壁的ppt,引导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自行弄懂“题西林壁”的意思。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点拨,同时对“题”、“西林”进行解释。在这里,教师可以渗透一点,如果碰到题目不懂的古诗,一般先理解诗题。比如像“题西林壁”中对
7、“题”“西林”“壁”可分别进行解释,然后连起来对整个题目进行解释,这样子方便学生对于诗中内容的解读。接着向学生介绍作者苏轼及写作的背景,引申唐宋八大家。2、 抓字眼,明大意:我先请学生回忆一下已经学了哪些古诗以及在课堂外掌握了哪些古诗,再回忆学习古诗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所以通过这一环节,激活了学生记忆仓库中的信息为今天的学习所用。接下来,就请学生自由地读诗句,简单谈谈初读的感受和发现。教师的备课不仅关注自己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并尝试理解字义。在自学的基础上,请他们讨论学懂了哪些,哪些字词不懂。估计学生对“横”“岭”“侧”“峰”等字词解释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点拨。就拿第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
8、,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话来说,对于其中的“横”“侧”“岭”“峰”等字词需要解释,可由学生小组交流解释并抽查翻译,由这中知道学生的不足。(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中读懂了什么,四人交流合作)。同时进行朗读的教学,读出气势,“远”重音,“近”低音,“高”重音,“低”低音。思考前两句在苏轼眼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变化(苏轼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再引申哲理)剩下的诗句也可以用此类的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学以及教师点拨解决字义。然后串讲诗句的意思,这是教学的重点。3、 多诵读,多悟诗:、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诗,作者喜爱庐山,从多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
9、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理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自己不是已经“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全面的了解,就要多听听其他人的意见。总结,苏轼不仅对庐山的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进行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四、 作业:1、 背诵并默写题西林壁、游山西村;2、 结合生活世界,说说你怎样理解以下诗句(任选其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精品文档】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