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常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明清文学常识.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元明清文学常识1 元杂剧的类型:杂剧南戏2 元曲选的作者:臧懋循3 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peng)揭徯斯4中国古代最早白话小说:宋元话本5说话艺术包括四大家:小说说经讲史合6 文献,现存元杂剧剧本的基本资料:元曲选元曲选外编元人杂剧勾陈7 元曲四大家以及代表作白朴梧桐雨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8 南词叙录的作者:徐渭9 元末四大南戏: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记 杀狗记10 元散曲的发展概况(2时期)11 马致远的雅号:曲状元12 张可久:后期散曲作家。苏堤唱晚小山乐府等散曲集。元人中专攻散曲并存世作品最富者。13 乔吉:南方戏
2、剧圈中重要的杂剧作家和散曲名家。在散曲创作上与张可久齐名,有“曲中李杜”之誉。两世姻缘扬州梦金钱记14张养浩潼关怀古中的名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5 放哨高祖还乡的作者:睢景臣16 元末最具艺术性的诗人:杨维桢17 唐宋派: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为代表的复古流派,将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师法秦汉作为自己反拨的对象,提倡唐宋文风,在当时有一定影响,被称为唐宋派。其派别强调文以明道。18 公安派: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北公安,故世称“公安派”。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创作成就主
3、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19 三言二拍: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20 临川四梦:汤显祖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21 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22 “狂人”徐渭:四声猿23 吴江派与“至情派”:一方面是以沈璟为领头人的吴江派曲学家群体的产生,另一方面是以汤显祖为楷模的至情派剧作家风格的融聚,这两大戏剧流派的形成与竞争,是明代后期传奇繁荣的重大标志,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大盛事24 封神演义作者:明代许钟琳、李云翔25冯梦龙整理的两部民歌集:山歌挂枝儿26 梅村体:诗歌体裁,得名于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号梅村),他的
4、诗歌中的悲剧内容主要表现于一方面自我关照,徘徊于灵与肉之际,铭心刻骨地忏悔自我的灵魂;另一方面规抚江山易代,绵绵不尽地吟唱着叹挽明王朝衰败的时代悲歌。前者带有很强的抒情意味,后者则具有诗史的特点而被称为“梅村体”史诗。27 桐城派:桐城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魁、姚鼐均系安徽桐城人,故名。该派别主张为文以精气神为主,言之有物为立言之道,提倡“道也、法也、辞也,三者有一之不备而不可谓之文也。”28清代几大词派阳羡词派陈维崧 浙西词派朱彝尊 常州词派张惠言 29南洪北孔:洪昇 孔尚任30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接触代表:儒林外史1、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2、关汉卿
5、杂剧按内容分为: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和历史剧。3、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源于唐中叶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4、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5、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是史书和民间传说的结合。6、水浒七十回本点评者是金圣叹。7、明中期三大传奇是宝剑记、浣纱记和鸣凤记。8、明中期戏曲两大派是“临川派”和“吴江派”。*临川派的代表人物是汤显祖,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沈。9、“临川四梦”指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10、李玉后期的代表作品是清忠谱。11、元杂剧角色:旦、末、净、杂。12、救风尘的作者是关汉卿。13、高明的琵琶记是根据民间流传的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而写的。14、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最优香的章回体历史小
6、说。15、水浒传(七十回本)系金圣叹用百回繁本作底本的修改删节本。16、冯梦龙的“三言”是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喻世明言。17、风筝误的作者是李渔。18、朱权的戏曲理论著作是太和正音谱。19、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长篇小说。20、鲁迅说“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是聊斋志异最突出的艺术特点。21、关汉卿吸收了民间流传的古老故事“东海孝妇”创作了窦娥冤。22、王实甫今保留的全本杂剧作品除西厢记、丽春堂外,还有破窑记。23、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24、白朴的爱情喜剧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和宋官本杂剧裴少俊伊州等。25、现知最早的西游记刊本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新刻出
7、像官板大字西游记。26、清康熙年间对金瓶梅点评颇有见解的是张竹坡。*有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27、桃花扇是一部借用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28、司文郎是一篇讽刺科举制度的绝妙佳作。29、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高鄂印行了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这是红楼梦的第一个印本,世称“程甲本”。*第二年修订的称“程乙本”。30、杜少卿是儒林外史里的正面人物。31、明代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32、清代学者章学诚评价三国演义说:“七分实事,三分虚构。”33、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展示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34、有“曲状元”之称的是马致远
8、。35、三国演义在语言上的特点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出自庸愚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序。36、水浒传版本可分为繁本和简本两大系统。37、赵氏孤儿的作者是纪君祥。38、清代对三国演义点评颇有见解的是毛宗岗。39、梧桐雨是借李隆基和杨贵妃爱情反映人世多变的历史剧。40、高祖还乡是一篇被誉为“制作新奇”(钟嗣成)的绝妙佳作。41、水浒传先写高俅发迹是说明“官场黑暗”。42、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43、元代可分为南北两大戏剧圈,前期北方的活动中心在大都,后期南方的活动中在杭州。44、散曲是金元时期在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它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套数又叫套曲、散套,是由两支以上属于同一
9、宫调的曲牌联缀而成的组曲。45、马致远是元代最负盛名的散曲作家。他的 越调天净沙 秋思被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称为“秋思之祖”之作。46、元后期杂剧的代表作家作品包括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乔吉的两世姻缘。47、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钟嗣成的录鬼簿记载了他的一些生平事迹。他的历史剧代表作是单刀会。48、元末南戏的著名代表作是琵琶记,它的作者是高明,它被推为“词曲之祖”。49、“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出自关汉卿的窦娥冤一剧的第三折。50、“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出自王实甫的
10、杂剧西厢记。5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出自汤显祖的作品牡丹亭。 52、“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颠扬你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共夫婿,终无见期”是高明的琵琶记一剧中的曲子。 53、元前期杂剧的著名悲剧除窦娥冤外,还有马致远所作的现存最早的演叙王昭君故事的剧本汉宫秋,白朴所作的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梧桐雨。54、元代北方戏剧圈的中心在大都,还包括河北的真定、山东的东平和山西的平阳。55、元代南方戏剧圈的中心在杭州,重要的杂剧作家作品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乔吉的演叙书生韦皋和韩玉箫爱情故事的两世姻缘。56、元杂剧一般由四折组成,四折以
11、外所加的场次称为楔子。剧本最后用两句或四句对子总括全剧内容,称为题目正名。57、宋引章是关汉卿杂剧救风尘中的人物,谭记儿是望江亭中的女主角。58、“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廊;绕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泣寒,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是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中的名句。59、“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是王实甫对范仲淹的苏幕遮一词中的意境和丽句的妙用。60、“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是汤显祖的牡丹亭中的名句1、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2、关汉卿杂剧按内容分为: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和历史剧。3、张生和莺莺的爱情
12、故事源于唐中叶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4、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5、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是史书和民间传说的结合。6、水浒七十回本点评者是金圣叹。7、明中期三大传奇是宝剑记、浣纱记和鸣凤记。8、明中期戏曲两大派是“临川派”和“吴江派”。*临川派的代表人物是汤显祖,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沈。9、“临川四梦”指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10、李玉后期的代表作品是清忠谱。11、元杂剧角色:旦、末、净、杂。12、救风尘的作者是关汉卿。13、高明的琵琶记是根据民间流传的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而写的。14、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最优香的章回体历史小说。15、水浒传(七十回本)系金圣叹用百回繁本作底本的修改删节本
13、。16、冯梦龙的“三言”是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喻世明言。17、风筝误的作者是李渔。18、朱权的戏曲理论著作是太和正音谱。19、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长篇小说。20、鲁迅说“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是聊斋志异最突出的艺术特点。21、关汉卿吸收了民间流传的古老故事“东海孝妇”创作了窦娥冤。22、王实甫今保留的全本杂剧作品除西厢记、丽春堂外,还有破窑记。23、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24、白朴的爱情喜剧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和宋官本杂剧裴少俊伊州等。25、现知最早的西游记刊本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26、清康熙年间对金瓶梅点评颇有见解的是张竹坡
14、。*有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27、桃花扇是一部借用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28、司文郎是一篇讽刺科举制度的绝妙佳作。29、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高鄂印行了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这是红楼梦的第一个印本,世称“程甲本”。*第二年修订的称“程乙本”。30、杜少卿是儒林外史里的正面人物。31、明代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32、清代学者章学诚评价三国演义说:“七分实事,三分虚构。”33、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展示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34、有“曲状元”之称的是马致远。35、三国演义在语言上的特点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出自庸
15、愚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序。36、水浒传版本可分为繁本和简本两大系统。37、赵氏孤儿的作者是纪君祥。38、清代对三国演义点评颇有见解的是毛宗岗。39、梧桐雨是借李隆基和杨贵妃爱情反映人世多变的历史剧。40、高祖还乡是一篇被誉为“制作新奇”(钟嗣成)的绝妙佳作。41、水浒传先写高俅发迹是说明“官场黑暗”。42、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43、元代可分为南北两大戏剧圈,前期北方的活动中心在大都,后期南方的活动中在杭州。44、散曲是金元时期在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它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套数又叫套曲、散套,是由两支以上属于同一宫调的曲牌联缀而成的组曲。45、马致远是元代最负盛名的散曲作家。
16、他的 越调天净沙 秋思被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称为“秋思之祖”之作。46、元后期杂剧的代表作家作品包括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乔吉的两世姻缘。47、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钟嗣成的录鬼簿记载了他的一些生平事迹。他的历史剧代表作是单刀会。48、元末南戏的著名代表作是琵琶记,它的作者是高明,它被推为“词曲之祖”。49、“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出自关汉卿的窦娥冤一剧的第三折。50、“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出自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5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
17、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出自汤显祖的作品牡丹亭。 52、“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颠扬你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共夫婿,终无见期”是高明的琵琶记一剧中的曲子。 53、元前期杂剧的著名悲剧除窦娥冤外,还有马致远所作的现存最早的演叙王昭君故事的剧本汉宫秋,白朴所作的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梧桐雨。54、元代北方戏剧圈的中心在大都,还包括河北的真定、山东的东平和山西的平阳。55、元代南方戏剧圈的中心在杭州,重要的杂剧作家作品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乔吉的演叙书生韦皋和韩玉箫爱情故事的两世姻缘。56、元杂剧一般由四折组成,四折以外所加的场次称为楔子。剧本最后用两句或四句对子总括全剧内容,称为
18、题目正名。57、宋引章是关汉卿杂剧救风尘中的人物,谭记儿是望江亭中的女主角。58、“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廊;绕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泣寒,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是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中的名句。59、“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是王实甫对范仲淹的苏幕遮一词中的意境和丽句的妙用。60、“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是汤显祖的牡丹亭中的名句杜十娘人物形象杜十娘美丽,热情,心地善良,轻财好义。她有心向李甲,爱的是人,不是钱。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足见真情。 她聪敏,机智,颇有心机。为赎身,早有准备。她跟
19、鸨母争执时,机敏地抓住鸨母一时气话,达成口头契约,使鸨母没有翻悔余地。从中,既表现了她的心计,又可以看出她为争取幸福自由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她刚强,坚定。当她知道李甲听信孙富的巧言谗语,为了千金之资,得见父母,将她出卖时,她的内心痛苦和悲愤是可想而知的,杜十娘的一声冷笑,显示着她的尊严,更显示出她的刚烈。最后,她“用意修饰”自己,也是用美丽的形象来维护自己人格的美丽和尊严。从杜十娘骂孙富、骂李甲,又投江自尽可以看出,杜十娘有着自尊自爱,坚强守信,宁折不弯的性格。而李甲则是一个庸弱自私,没有主见,背信弃义的富家子弟。这种性格上的差异为杜十娘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杜十娘的悲剧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呢?从情
20、节发展过程分析,杜十娘的悲剧中透着许多偶然性,但这些偶然又是当时社会环境所滋生的必然。传统的道德观念中妇女的依附性地位和妓女卑微的社会地位,人与人之间以利相交的关系,这些都与杜十娘对纯真感情的追求格格不入,造成了杜十娘悲剧的必然性杜十娘有不为人知的百宝箱,她可以自己赎出自己,或另觅知音,或泛舟江湖,但她却选择沉入江底,这究竟是为什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认识:杜十娘追求的不是短暂的欢爱,也不是形式上的婚姻,而是一种相互珍爱与尊重的真情。在长期的妓女生活中,她受尽欺凌,当她苦心经营终于从良后,得到的却是被欺骗、被买卖、被遗弃。在这个人格、尊严、良知、情感等作为商品买卖的社会环境中,她追求真爱的
21、理想破灭了,所以她选择了以死抗争。杜十娘是一个误落风尘的女子,她所处的社会地位与所受的摧残使她具有反抗的本性。她是一个美丽纯洁而又刚强的女子,生活的磨炼使她爱憎分明,坚决勇敢而又机智聪明。她厌恶那红墙内的生涯,强烈追求真正的爱情和自由幸福的生活。她很早就准备跳出这个火炕,并秘密“韫藏百宝”,以备作从良赎身时的资本;她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比较,认为“李公子忠厚老诚,甚有心向他”。但真正实现从良愿望,还须李公子真心爱她、娶她,还要鸨母肯放她出院才行。对于这一切,杜十娘是十分清楚的,她清楚自己所要面对的一切。小说正是通过杜十娘与李甲、鸨母以及孙富等人的复杂矛盾纠葛来展现杜十娘的鲜明性格的。一个处在社会最
22、底层的风尘女子,经历了人世间的种种苦难与心酸,只是想把自己的爱情与幸福托与一人,与之相守终身。但最终却只得抱箱沉江,葬身于鱼腹。她怀着满心的不甘与愤恨离开了这个让她千疮百孔的社会,这是人性的悲哀,更是那个封建等级森严的社会的极大悲哀!王士祯的诗歌创作 王士祯(16341711),原名士稹,后因避讳,改为士正,乾隆时诏命改为士祯。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顺治进士,由扬州司理逐渐升官至刑部尚书。他的作品有带经堂集、渔洋精华录、古诗选、唐贤三昧集、唐人万首绝句选、渔洋诗话等。 王士祯是清初诗坛上“神韵说”的倡导者。而其渊源则本于司空图和严羽。他鼓吹“妙悟”、“兴趣”,以“不着一字,
23、尽得风流”为诗的最高境界。强调淡远的意境和含蓄的语言。最能体现王士祯“神韵说”理论,并且写得好的是他的七言绝句。而这些七言绝句大多数是描写山水景色和个人情怀的。如再过露筋祠:“翠羽明挡尚俨然,湖云祠树碧如烟。行人系揽月初坠,门外野风开碧莲。”真州绝句其四:“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都写得古淡自然,清新蕴藉。他的成名作是秋柳诗: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祗今憔悴晚烟痕。愁生陌上黄骢曲,萝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若过洛
24、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东风作絮糁春衣,太息萧条景物非。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人稀。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往日风流问枚叔,梁园回首素心违。桃根桃叶镇相怜,眺尽平羌欲化烟。秋色向人犹旖旎,春闺曾与致缠绵。新愁帝子悲今日,旧事公孙忆往年。记否青门珠络鼓,松枝相映夕阳边。 这一组诗将憔悴秋日的感伤、美好春日的幻灭,写得旖旎缠绵,低徊婉深,极富于流动的美感。据说此诗写成后,和者甚多,广泛传播于大江南北。王士祯诗歌的突出缺点是,过分追求典雅和神韵,以致丧失了诗的真情实感,忽略了内容的充实。关于这一弱点,袁枚的话最尖刻,也最能切中要害。袁枚在再答李少鹤书中说:“阮亭一味修饰容貌,所谓假诗是
25、也。惟其假,故不喜杜、白两家之真。”在随园诗话中袁枚又说:“阮亭主修饰不主性情,观其到一处必有诗,诗中必用典,可以想见其喜怒哀乐之不真矣。”没有真性情,缺乏真正的现实生活的感受,缺乏充实的思想内容,是王士祯诗作的主要缺点,也是“神韵说”诗歌理论的主要弱点。赵翼的诗歌创作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中期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晚岁辞官,专心著述,尤深于史学,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为世所重; 文学方面有瓯北诗钞和瓯北诗话。赵翼论诗与袁枚相近之处,是以创新为最高标准,绝不甘落人后,更不用说模拟。有论诗绝句: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
26、百年。 不要说见解卓异,即从此诗看作者的精神气质,亦是傲然不群。 赵翼为诗不主一格,无所不入,个性分明、才情豪放是其长。如野步: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虽也有伤秋之意,却不愿写成悲叹之辞,在鲜明的色彩中表现出健朗的意气。 他的另一部分诗好发议论,思想机智而敏锐。如后园居诗之三从自己的谀墓之作联想到史籍的可疑,闲居读书之六从看戏者因所处位置不同而所见各异譬喻读书的道理,都有能启发人思考的见解。咏史而感时的读史二十一首更集中表现了这一特点。如第八首论“二十四孝”中“郭巨埋儿”故事,与袁枚早年所作郭巨论一样,对封建道德中反人性的东西的加以抨击,开头“衰世尚
27、名义,作事多矫激”二句,指出貌善而实恶之事,每因求名而起,下笔峻切。又如第七首: 康成居北海,黄巾拜其门。远公居庐山,问答到卢循。固由素行高,能使剧盗驯。亦见当时风,法网漏纤鳞。弗以形迹疑,共推德服人。使其遇黠吏,早以通贼论。管汝儒与释,且试吏威伸。 郑玄和慧远先后为“剧盗”所敬重,是史家美谈,一般人所想到的是他们能以德服人,如顾炎武不其山“为问黄巾满天下,可能容得郑康成?”亦取此意并以郑玄自喻。但赵翼诗中,却说当法网苛严之时,这种事情决不能逃脱“通贼”的罪名,从而对现实加以尖锐的讽刺。这种作品以诗的艺术性来要求自然有所不足,却颇具思想力量,也表现了作者的个性。 蒋士铨对于诗的见解也与袁枚相近
28、。但他为人拘谨,思想颇为陈腐,虽说作诗技巧较高,却缺乏赵翼那种洋溢的神采。擅长七言,有一首看书生动地描摹出书法的美感,较有特色: 老眼观书如读画,峰峦溪壑太分明。成文波绉循行出,著纸烟云逐字生。窈窕态宜横侧看,飞凌心许破空行。百回愈见轩昂甚,举手扪来觉未平。钱谦益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己亥七月初一作 之一龙虎新军旧羽林,八公草木气森森。楼船荡日三江涌,石马嘶风九域阴。扫穴金陵还地肺,埋胡紫塞慰天心。长干女唱平辽曲,万户秋声息捣砧 雨不止题壁凭仗鞋尖与杖头,浮生腐骨总悠悠。天公尽放狂风雨,不到天都死不休!一、明初诗歌明初诗歌以刘基、高启为代表。他俩都经历了元末明初的动乱,对民生痛苦和治乱兴亡感受较
29、深,并在诗作中有所反映。刘基是诗文兼长的作家。他的诗古朴雄放,古体诗成就较高。高启的诗歌饱含着元明之际这个特定时代的现实内容,他兼采众长,才华卓荦,诗风豪健,是明代有成就的诗人之一。他现存诗二千余首。刘基、高启之后,自永乐以还,“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以台阁宰辅的地位,领导文坛三四十年,形成“台阁体”。他们的诗歌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不仅内容贫乏,技巧也无可取。这是诗歌发展中的一股逆流。与“台阁体”流行同时,能独树一帜的是民族英雄于谦的诗歌。他的诗歌大量反映人民疾苦,歌颂反抗侵略战争的英雄,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深挚感情,语言朴素明畅,情真意切,有较高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二、明中叶诗歌明代中叶,诗
30、文领域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它们之间的斗争主要是围绕着拟古与反拟古展开的。“茶陵派”是由“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过渡的一个诗文流派。代表作家是湖南茶陵人李东阳。他的文学理论与创作上承“台阁体”下启“七子”复古派。前后“七子”统治文坛几十年,他们发起的复古运动,对冲破“台阁体”文风的统治地位有积极意义。但他们强调“诗必盛唐”,主张象临帖那样去模拟古人,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他们的诗成就不高,大多缺乏真实的生活感受,反映的生活面狭窄,陷入模拟而不能自振。“前七子”指弘治、正德年间的李梦阳、何景明、徐桢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七人,又称“弘正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后七子”指嘉靖、隆庆年问
31、的李攀龙、壬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七人,又称“嘉靖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王世贞是前后七子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他的诗具有才力雄健,学识富赡的特点。当复古运动风靡一世之时,吴中诗人唐寅、沈周、文征、祝允明等反对复古,诗风平易清新,表现出一定的时代特色,但影响不大。猛烈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的主要力量是“公安派”,代表人物是湖北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世称“公安三袁”,其中袁宏道的成就最高。他针对复古派的“文学退化论”,提出发展的文学观,认为文学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针对复古派形式主义的模拟论,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公安派”的文
32、学主张是明后期文艺新思潮的一部分,表现了反传统的斗争精神,在反复古运动中作出了贡献。他们的诗歌,内容不够深厚,大多抒写士大夫的闲情逸致,较少反映社会现实。因之,他们的主张未能把诗歌引向现实主义道路。继“公安派”而起的是以湖北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在反拟古,提倡“性灵”方面,与公安派的主张大致相同。但对“性灵”的解释,两派又有很大差异。“竟陵派”为了纠正“公安”之弊,更多的乞灵于古人,要从古人诗文中求得“性灵”,以表现作者幽僻孤峭的思想情绪。因而把诗文创作引向一条脱离现实的狭窄道路。 三、明末诗歌明末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极为尖锐,产生了许多爱国作家,如陈子龙、夏完淳、瞿式耜、张煌言
33、等,他们投入了抗清斗争,其诗篇表现了至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其中以陈子龙和夏完淳最为突出。陈子龙是明末诗坛盟主。他的文学主张继承“七子”传统,但有所突破,认为诗歌创作要与现实斗争相结合,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不可偏废。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现实性和鲜明的政治性。尤其是明亡之后,所作多感愤奸臣误国、哀悼殉国烈士和抒发故国之思,风格高迈雄浑,悲壮激昂。夏完淳是历史上杰出的少年民族英雄,也是一位优秀的爱国诗人。他幼年受其父夏允彝和老师陈子龙的影响,曾模拟古诗,内容比较单薄。十四岁参加抗清武装斗争后,诗歌内容多为参加抗清斗争的感受,诗风激昂悲壮,慷慨淋漓,饱含爱国激情,充满战斗精神和民族正气。钱谦益的诗歌清初
34、的诗坛上,钱谦益、吴伟业是明末就有诗名、入清后继续保持着相当影响的诗人,他们和龚鼎孳被称为“江左三大家”。他们的人生经历颇为相似,但诗歌的作风和对诗歌的看法却有显著的区别。在明末清初之际诗歌的分流中,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趋向。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但很快他就告病归,与反清势力保持联系。其诗作于明者收入初学集,入清以后的收入有学集;另有投笔集系晚年之作,多抒发
35、反对清朝、恢复故国的心愿。乾隆时,他的诗文集遭到禁毁。 钱谦益是个思想和性格都比较复杂的人。他的身上,不乏晚明文人纵诞的习气,但又时时表现出维护传统道德的严肃面貌;他本以“清流”自居,却而为热衷于功名而屡次陷入政治漩涡,留下谄事阉党、降清失节的污名;他其实对忠君观念并不执着(陆宣公墓道行诗有云:“人生忠佞看到头,至竟延龄在何许?”),却又在降清后从事反清活动,力图在传统道德观上重建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进退维谷、反复无常的尴尬状态,不仅给自己造成心理的苦涩,而且既为明朝遗民所斥责,又为清朝皇帝所憎厌。在他身上,反映了明清之际一些文士人生态度的矛盾。 但抛开政治上的取舍变化来看,钱谦益思想中核心的
36、东西还是前后一致的,而这与他的文学观念有最直接最重要的关联,即他对于明中期以来的新思潮采取否定的态度。他认为,晚明文风的问题首先是学风的问题,由于“百年以来学问之缪种浸淫于世运、熏结于人心”,才导致“近代之文章,河决鱼烂,败坏而不可救”(赖古堂文选序)。而挽救的办法,是“建立通经汲古之说,以排击俗学”(答山阴徐伯调书)。表现在诗学中,他虽然接受晚明以来重视“性灵”的立场,却又提出重“学问”的要求,讲究“学殖之所酝酿”(汤义仍先生文集序),主张“萌拆于人心,蛰启于世运,而茁长于学问”(题杜苍略自评诗文)。而所谓“学问”,又首先是“经之以经史”(周孝逸文稿序)。这些思想,与稍后的顾炎武基本一致,或
37、者应该说,顾炎武大有可能是受了他的影响。前人往往因为钱、顾二人在政治上受到不同评价,而忽视了这一点。 钱谦益编有广罗明代诗歌的列朝诗集,并在其中小传部分通过对各家的衰贬、评论阐发自己的诗歌主张。他借公安派的言论严厉指斥前后七子,再对公安派提出纠正,实际对这两家均不赞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说公安派是要在七子派的立场上向前推进,消除“复古”文学观所造成的清代文学与个性抒发上的疏隔的话,钱氏的立场实是向后退,消除“复古”文学观所造成的清代文学与经史之“学问”的疏隔。当然,他对某些一般问题的看法也不错,如认为唐、宋、元诗均有可取,不应偏狭地宗法一家一派等。但关键是“学问”所在,“性情”自然收敛。清代诗
38、歌宗宋的一派,即以钱氏为起点,明清诗的变化,亦以钱氏为一大转折。 钱谦益本人的诗,主要是把唐诗的华美的修辞、严整的格律与宋诗的重理智相结合。他的生活观念和情感都很复杂,但作为一个身份地位很高的士林领袖,在向世人表述自己的时候,对于呈现于诗中的自我形象,他是经过理智的思考来找到恰当姿态的。以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旋奉严旨革职待罪,感恩述事凡二十首之十为例: 破帽青衫又一回,当筵歌舞任他猜。平生自分为人役,流俗相尊作党魁。明日孔融应便去,当年王式悔轻来。宵来吉梦还知否?万树西山早放梅。 崇祯初魏忠贤一党失势,钱谦益被召入京,满怀入阁主政的希望,却被政敌抓住某些旧把柄而遭贬斥。诗中自诩、怨恨和故为
39、旷放之态,通过一系列典雅的语言得到有节制有分寸的表现。 在一些感慨兴亡的诗作中,他的感情要表达得真切些。如丙申春就医秦淮,寓丁家水阁浃两月,临行作绝句三十首之四: 苑外杨花待暮潮,隔溪桃叶限红桥。夕阳凝望春如水,丁字帘前是六朝。 秦淮风物依旧,而前朝风流散去如梦,写来思深笔婉。末句曾被略加改造后用于桃花扇,可见此诗曾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钱谦益的诗语言技巧颇高,善于使事用典,也富于藻丽,这些对于重视雅致趣味的清代许多诗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吴伟业的诗歌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属江苏)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为翰林院编修,官至左庶子。明亡后曾与侯方域相约终隐(见怀古
40、兼吊侯朝宗自注),但迫于清廷的压力,还是应召北上,当了国子监祭酒,一年多后即辞职南归。有梅村家藏稿。 和钱谦益不一样的是,吴伟业并没有很强烈的用世之心,入清以后也不再参与政治性的活动。但为了保全家族的考虑,他不得不出仕清朝;仕清以后,则感受到传统“名节”观念的沉重负担,自悔愧负平生之志,心情又十分痛苦。如自叹云:“误尽平生是一官,弃家容易变名难。松筠敢厌风霜苦,鱼鸟犹思天地宽。”又过淮阴有感云:“浮生所欠止一死,尘世无由识九还。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临终时所作贺新郎病中有感词更说:“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人世事,几完缺?”在这些诗词中,与其说是为自己作辩解,毋宁说更多
41、地表现了个人在历史的变迁中难以自主的悲哀。而他的众多牵涉明清易代之际人事的作品,也主要是在这一点加以抒发,显得感人。吴氏临终时,要求在墓碑上只题“诗人吴梅村之墓”(见顾师轼所作吴氏年谱引),这也许是他企图摆脱社会所加的政治身份的最后挣扎吧。 吴伟业对诗歌的看法与钱谦益不同,许多议论针锋相对。 如与宋尚木论诗书举李、王与钟、谭二说,言:“此二说者,今之大人先生有尽举而废之者矣,其废之者是也,其所以救之者则又非也。”此处“大人先生”即指钱谦益。又太仓十子诗序反对钱氏对王世贞前期诗的批评,否认所谓王世贞“晚年定论”之说,云:“其盛年用意之作,瑰词雄响,既芟抹之殆尽,而晚岁隤然自放之言,顾表而出之,以
42、为有合于道,诎申颠倒,取快异闻,斯可以谓之笃论乎?”其核心问题,在对七子诗派的评价。 在介绍晚明诗文时,我们提及,明末时七子诗派的文学主张有复兴之势。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云间派”、以吴伟业为代表的“太仓派”,是其两大支柱。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实际是七子派理论主张与公安派理论主张的结合。这一趋向早在袁中道时即已显露,他认为,对于七子,当“学其气格高华,而力塞后来浮泛之病”;对于袁中郎,当“学其发抒性灵,而力塞后来俚易之习”(阮集之诗序)。这种折中调和之论,既是公安派诗难以在破坏传统的方向上更向前发展的结果,也是对公安派诗艺术缺陷的纠正。而陈子龙号称追踪七子,也是既反对七子的“摹拟之功多,而天然之
43、资少”,又反对公安派的“师心诡貌,惟求自别于前人”(仿佛楼诗稿序),他的态度和袁中道是一致的。前面引吴伟业对钱谦益的反驳,表明了相似的态度。而在创作的实绩上,吴伟业取得了更为特出的艺术成就。 吴伟业早期的诗善于用清丽之笔抒写青年男女的缠绵之情,如子夜词三首: 人采莲子青,妾采梧子黄。置身宛转中,纤小欢所尝。 忆欢教侬书,少小推无力。别郎欲郎怜,修笺自雕饰。 夜凉入空房,侍婢待除装。枕前钩不下,知未解衣裳。 诗中女子对情人的怀念与期盼,被描绘得细致而生动,虽然着笔无多,人物的性格和神情却呼之欲出。 在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中,吴伟业写了许多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的诗篇,而尤以七言歌行体的长篇最能代表
44、他的艺术风格与成就,如圆圆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鸳湖曲、琵琶行、临淮老妓行、永和宫词、楚两生行、松山哀等。作为一个诗人,他所关心的不仅是史实,而且更多的是具体个人在历史中的命运。如著名的圆圆曲以充满同情的笔调描述了名妓陈圆圆曲折坎坷的经历:她先是被皇戚田畹买来送给崇祯皇帝解闷,因皇帝没有兴趣,仍归田家;后被吴三桂看中,田畹又把她送给吴为妾; 李自成军队攻占北京后,大将刘宗敏将她占为己有;吴三桂因此怒不可遏,引清兵夹击李自成,重新把她夺回,而明朝、清人和李自成三方的对峙形势因此而发生根本的变化。陈圆圆似乎成为历史转折的关键,然而她实际却是被不幸的命运所播弄,完全无法自主。而可悲的是,她的这种
45、遭遇,依然被旧日的同伴所羡慕: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教曲妓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圆圆曲主要是作为一首爱情诗来写的,诗中对于吴三桂措辞隐约闪烁,似乎带有婉曲的嘲讽,却又带有颇多的同情。“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这些诗句写出了吴三桂的悲剧性处境:他不能忍受所爱之人被人强占的耻辱,作出与李自成为敌的决定,而由此付出的代价,是包括父亲在内的全家的毁灭。在这首诗中,作者并没有也不可能对吴三桂作全面的评价,但他确实指出,人处在历史造成的困境中时,无
46、法作出两全的选择,他不能不承担悲剧的命运。这里面包含了诗人自身的人生体验。也正因此,这首圆圆曲写得烟水迷离,百感交加,极富于艺术魅力。 吴伟业长篇歌行的写作手法自具特色。四库全书提要评价说:“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这一概括相当准确。从诗歌的性质来说,吴伟业的这类作品本近于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叙事诗,但他却不像白居易那样,按照事件的自然过程来叙述,而是借用了初唐四杰的抒情性歌行的结构方法,在诗人的联想中腾挪跳跃。如圆圆曲就是以陈圆圆与吴三桂的关系为中心,穿插了陈圆圆的一生主要经历,以及作者对主人公命运的感慨叹息,显得摇曳多姿。七言歌行体在唐代以后,吴伟业堪称是杰出的大家【精品文档】第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