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教案-自控学习与解题指导.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414817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教案-自控学习与解题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自动控制原理教案-自控学习与解题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教案-自控学习与解题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教案-自控学习与解题指导.doc(8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程学习指导与解题指导理工学院自动化系 二零零三年七月第一章 自控理论基本概念本章作为绪论,已较全面地展示了控制理论课程的全貌,叙述了今后在课程的学习中要进行研究的各个环节内容和要点,为了今后的深入学习和理解,要特别注意本章给出的一些专业术语及定义。1、基本要求(1)明确什么叫自动控制,正确理解被控对象、被控量、控制装置和自控系统等概念。 (2)正确理解三种控制方式,特别是闭环控制。(3)初步掌握由系统工作原理图画方框图的方法,并能正确判别系统的控制方式。(4)明确系统常用的分类方式,掌握各类别的含义和信息特征,特别是按数学模型分类的方式。(5)明确对自控系统的基本要求,正确理解三大性能指标的

2、含义。2内容提要及小结(1) 几个重要概念 自动控制 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器使被控对象的被控量自动地按预先给定的规律去运行。自动控制系统 指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的总体。这里控制装置是一个广义的名词,主要是指以控制器为核心的一系列附加装置的总和。共同构成控制系统,对被控对象的状态实行自动控制,有时又泛称为控制器或调节器。自动控制系统负反馈原理 把被控量反送到系统的输入端与给定量进行比较,利用偏差引起控制器产生控制量,以减小或消除偏差。(2) 三种基本控制方式实现自动控制的基本途径有二:开环和闭环。实现自动控制的主要原则有三: 主反馈原则按被控量偏差实行控制。 补偿原则按给定或扰动实行

3、硬调或补偿控制。 复合控制原则闭环为主开环为辅的组合控制。(3)系统分类的重点重点掌握线性与非线性系统的分类,特别对线性系统的定义、性质、判别方法要准确理解。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4)正确绘制系统方框图绘制系统方框图一般遵循以下步骤:搞清系统的工作原理,正确判别系统的控制方式。正确找出系统的被控对象及控制装置所包含的各功能元件。确定外部变量(即给定值、被控量和干扰量),然后按典型系统方框图的连接模式将各部分连接起来。(5)对自控系统的要求对自控系统的要求用语言叙述就是两句话:要求输出等于给定输入所要求的期望输出值;要求输出尽量不受扰动的影响。恒量一个系统是否完成上述任务,把要求转化成三大性能指标

4、来评价: 稳定系统的工作基础; 快速、平稳动态过程时间要短,振荡要轻。 准确稳定精度要高,误差要小。解题示范例1-1 图11为液位自动控制系统示意图。在任何情况下,希望液面高度C维持不变。试说明系统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原理方框图。图11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解:1、工作原理:闭环控制方式。当电位器电刷位于中点位置时,电动机不动,控制阀门有一定的开度,使水箱中流入水量和流出水量相等,从而液面保持在希望高度上。当进水或出水量发生变化,例如液面下降,通过浮子和杠杆检测出来,使电位器电刷从中点位置上移,从而给电动机提供一定的控制电压,驱动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开大阀门开度,使液位上升,回到希望高度。电位器电刷回到

5、中点,电动机停止。2、被控对象是水箱,被控量是水箱液位,给定量是电位器设定位置(代表液位的希望值)。主扰动是流出水量。系统的方框图如图12所示。图12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例12 图13为自动调压系统。试分析系统在负载电流变化时的稳压过程,并绘出系统方框图。 图 13 自动调压系统解:1、工作原理:顺馈控制。当负载电流IF变化时,发电机G的电枢绕组压降也随之改变,造成端电压不能保持恒定,因此,负载电流变化对稳压控制来说是一种扰动。采用补偿措施,将电流IF在电阻RF上的压降检测出来,通过放大,来改变发电机的励磁电流IF,以补偿电枢电压的改变,使其维持恒定。2、被控对象是发电机G,被量是电枢端

6、电压UF,给定值是励磁电压UF,扰动量是负载电流IF。系统方框图为14所示。 图14自动调压系统方框图例13 直流稳压电源原理图为图15所示,试画出方框图,分析工作原理。图15 直流稳压电源原理图解:1、工作原理:反馈控制实际输出电压U2由R3和R4组成分压器检测出来,与给定值Uw进行比较,产生的偏差电压BG1进行放大,作用于BG2。由BG2对输出电压进行调整,这里的偏差电压仅随U2变化。由BG1反相放大后产生Uc,这是系统的控制量。通过BG2进行输出电压自动调节,维持U2恒定。假如U2,Ua,Ib1, Uc,Ib2,UED,U2。若U2UaIb1UcIb2UEDU2图16 稳压电源方框图U1

7、是系统的供电输入电压,若电网波动,也会使U1变化。因此,对系统来说,U1的变化是造成U2电压波动的干扰因素,属于扰动信号,也可以通过反馈回路加以抑制。2控对象不是一个具体的设备,而是一个稳压过程,被控量是输出电压U2,给定值是Uw,扰动量是U1。当然,当系统输出接负载后,负载的变化,将对输出电压产生直接的影响,是主扰动。例1-4 角位置随动系统原理图如图17所示。系统的任务是控制工作机械角位置Qc,随时跟踪手柄转角Qr。试分析其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图17 角位置随动系统原理图解:1、工作原理:闭环控制。只要工作机械转角c与手柄转角r一致,两环形电位器组成的桥式电路处于平衡状态,无电压输

8、出。此时表示跟踪无偏差。电动机不动,系统静止。如果手柄转角r变化了,则电桥输出偏差电压,经放大器驱动电动机转动。通过减速器拖动工作机械向r要求的方向偏转。当c=r时,系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电动机停转,从而实现角位置跟踪目的。2、系统的被控对象是工作机械,被控量是工作机械的角位移。给定量是手柄的角位移。控制装置的各部分功能元件分别是:手柄完成给定,电桥完成检测与比较,电动机和减速器完成执行功能。系统方框图见图18。图1-8 位置随动系统方框图。第二章自控系统的数学模型本章讲述的内容很多,牵扯到数学和物理系统的一些理论知识,有些需要进一步回顾,有些需要加深理解,特别是对时间域和复频率域的多种数学描

9、述方法,各种模型之间的对应转换关系,都比较复杂。学习和复习好这些基础理论,对下一步深入讨论自控理论具体方法至关重要。1、基本要求(1)确理解数字模型的特点,对系统的相似性、简化性、动态模型、静态模型、输入变量、输出变量、中间变量等概念,要准确掌握。(2)了解动态微分方程建立的一般方法及小偏差线性化的方法。(3)掌握运用拉氏变换解微分方程的方法,并对解的结构,运动模态与特征根的关系,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等概念,有清楚的理解。(4)会用MATLAB方法进行部分方式展开。对低阶的微分方程,能用部分分式展开法或留数法公式进行简单计算。(5)正确理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意义,特别对传递函数微观结构的分

10、析要准确掌握。(6)正确理解由传递函数派生出来的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前向传递函数的定义,并对重要传递函数如:控制输入下闭环传递函数,扰动输入下闭环传递数函数,误差传递函数,典型环节传递函数,能够熟练掌握。(7)掌握系统结构图和信号流图两种数学图形的定义和组成方法,熟练地掌握等效变换代数法则,简化图形结构,并能用梅逊公式求系统传递函数。(8)正确理解两种数学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两种数学图型之间对应关系,以及模型和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以上知识,熟练地将它们进行相互转换。2、内容提要及小结本章主要介绍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作为线性系统数学模型的形式,介绍了两种解析式和两种图解法,对于

11、每一种型式的基本概念,基本建立方法及运算,用以下提要方式表示出来。(1)微分方程式 (2)传递函数 (3)结构图 注意几点:1、相加点与分支点相邻,一般不能随便交换。2、3、直接应用梅逊公式时,负反馈符号要记入反馈通路中的方框中去。另外对于互不接触回路的区分,特别要注意相加点与分支点相邻处的情况。4、结构图可同时表示多个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这比其它几种解析式模型方便的多,并可由图直接写出任意个输入下总响应。如:运用叠加原理,当给定输入和扰动输入同时作用时,则有C(s)Gr(s)R(s)Gd(s)D(s) (4)信号流图 重要公式梅逊公式 梅逊公式注意两点:1、搞清公式中各部分含义; 2、公式只能

12、用于等输入节点与较出节点之间的传播,不能等不含输入节点情况下,任意两混合节点之间的传较。 四种模型之间的转换关系可用图281表示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结构图信号流图 图281 模型转换图2-1 机械位移系统 解题示范例2-1 弹簧,阻尼器串并联系统如图2-1示,系统为无质量模型,试建立系统的运动方程。解:(1) 设输入为yr,输出为y0。弹簧与阻尼器并联平行移动。(2) 列写原始方程式,由于无质量按受力平衡方程,各处任何时刻,均满足,则对于A点有 其中,Ff为阻尼摩擦力,FK1,FK2为弹性恢复力。(3) 写中间变量关系式 (4) 消中间变量得 (5) 化标准形 其中:为时间常数,单位秒。 为传递

13、函数,无量纲。例2-2 已知单摆系统的运动如图2-2示。(1) 写出运动方程式(2) 求取线性化方程解:(1)设输入外作用力为零,输出为摆角q ,摆球质量为m。(2)由牛顿定律写原始方程。图2-2 单摆运动 其中,l为摆长,lq 为运动弧长,h为空气阻力。(3)写中间变量关系式 式中,为空气阻力系数为运动线速度。(4)消中间变量得运动方程式 (2-1)此方程为二阶非线性齐次方程。(5)线性化由前可知,在q 0的附近,非线性函数sinq q ,故代入式(2-1)可得线性化方程为 例2-3 已知机械旋转系统如图2-3所示,试列出系统运动方程。图2-3 机械旋转系统 解:(1)设输入量作用力矩Mf,

14、输出为旋转角速度w 。(2)列写运动方程式 式中, fw为阻尼力矩,其大小与转速成正比。(3)整理成标准形为 此为一阶线性微分方程,若输出变量改为q,则由于 代入方程得二阶线性微分方程式 例2-4 设有一个倒立摆安装在马达传动车上。如图2-4所示。图2-4 倒立摆系统 倒立摆是不稳定的,如果没有适当的控制力作用在它上面,它将随时可能向任何方向倾倒,这里只考虑二维问题,即认为倒立摆只在图2-65所示平面内运动。控制力u作用于小车上。假设摆杆的重心位于其几何中心A。试求该系统的运动方程式。解:(1) 设输入为作用力u,输出为摆角q 。(2) 写原始方程式,设摆杆重心A的坐标为(XA,yA)于是 X

15、AXlsinq Xy = lcosq画出系统隔离体受力图如图25所示。图2-5 隔离体受力图 摆杆围绕重心A点转动方程为: (22)式中,J为摆杆围绕重心A的转动惯量。摆杆重心A沿X轴方向运动方程为:即 (23)摆杆重心A沿y轴方向运动方程为: 即 小车沿x轴方向运动方程为: 方程(22),方程(23)为车载倒立摆系统运动方程组。因为含有sinq 和cosq 项,所以为非线性微分方程组。中间变量不易相消。(3) 当q 很小时,可对方程组线性化,由sinq q,同理可得到cos1则方程式(22)式(23)可用线性化方程表示为: 用的算子符号将以上方程组写成代数形式,消掉中间变量V、H、X得 将微

16、分算子还原后得 此为二阶线性化偏量微分方程。例2-5 RC无源网络电路图如图26所示,试采用复数阻抗法画出系统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Uc(s)/Ur(s)。图2-6 RC无源网络 解:在线性电路的计算中,引入了复阻抗的概念,则电压、电流、复阻抗之间的关系,满足广义的欧姆定律。即: 如果二端元件是电阻R、电容C或电感L,则复阻抗Z(s)分别是R、1/C s或L s 。(1) 用复阻抗写电路方程式: (2) 将以上四式用方框图表示,并相互连接即得RC网络结构图,见图26(a)。(3) 用结构图化简法求传递函数的过程见图26(c)、(d)、(e)。(a)(b)(c)(d)图2-6 RC无源网络结构图

17、(4) 用梅逊公式直接由图26(b) 写出传递函数Uc(s)/Ur(s) 。独立回路有三个:回路相互不接触的情况只有L1和L2两个回路。则 由上式可写出特征式为: 通向前路只有一条由于G1与所有回路L1,L2, L3都有公共支路,属于相互有接触,则余子式为1=1代入梅逊公式得传递函数图2-8 PI调节器 例2-6 有源网络如图27所示,试用复阻抗法求网络传递函数,并根据求得的结果,直接用于图28所示PI调节器,写出传递函数。图2-7 有源网络 解:图2-7中Zi和 Zf表示运算放大器外部电路中输入支路和反馈支路复阻抗,假设A点为虚地,即UA0,运算放大器输入阻抗很大,可略去输入电流,于是:I1

18、 = I2则有: 故传递函数为 (24)对于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调节器,式(24)可看作计算传递函数的一般公式,对于图2-8所示PI调节器,有故例2-7 求下列微分方程的时域解x(t)。已知。 解:对方程两端取拉氏变换为: 代入初始条件得到 解出X(s)为: 反变换得时域解为: 图2-10 系统结构图的简化 图2-9 系统结构图 例2-8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2-9所示,试用化简法求传递函数C(s)/R(s)。 解:(1)首先将含有G2的前向通路上的分支点前移,移到下面的回环之外。如图2-10(a)所示。(2)将反馈环和并连部分用代数方法化简,得图2-10(b)。(3)最后将两个方框串联相乘得图2

19、-10(c)。例2-9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2-11所示,试用化简法求传递函数C(s)/R(s)。图2-11 系统结构图 解:(1)将两条前馈通路分开,改画成图2-12(a)的形式。(2)将小前馈并联支路相加,得图2-12(b)。图2-12 系统结构图 (3)先用串联公式,再用并联公式将支路化简为图2-12(c)。例2-10 已知机械系统如图2-13(a)所示,电气系统如图2-13(b)所示,试画出两系统结构图,并求出传递函数,证明它们是相似系统。(b)电气系统(a)机械系统图2-13 系统结构图 解:(1)若图2-13(a)所示机械系统的运动方程,遵循以下原则并联元件的合力等于两元件上的力相加

20、,平行移动,位移相同,串联元件各元件受力相同,总位移等于各元件相对位移之和。微分方程组为: 取拉氏变换,并整理成因果关系有: 画结构图如图214: 图2-14 机械系统结构图 求传递函数为: (2)写图2-13(b)所示电气系统的运动方程,按电路理论,遵循的定律与机械系统相似,即并联元件总电流等于两元件电流之和,电压相等。串联元件电流相等,总电压等于各元件分电压之和,可见,电压与位移互为相似量电流与力互为相似量。运动方程可直接用复阻抗写出:整理成因果关系: 图2-15 电气系统结构图 画结构图如图2-15所示:求传递函数为: 对上述两个系统传递函数,结构图进行比较后可以看出。两个系统是相似的。

21、机一电系统之间相似量的对应关系见表2-1。 表2-1 相似量机械系统xix0yFF1F2K11/K2f1f2电气系统eie0ec2iii1/RRC1C2例2-11 RC网络如图2-16所示,其中u1为网络输入量,u2为网络输出量。(1)画出网络结构图;图2-16 RC网络 (2)求传递函数U2(s)/ U1(s)。解:(1) 用复阻抗写出原始方程组。输入回路 输出回路 中间回路 (3)整理成因果关系式。即可画出结构图如图2-17 所示。图2-17 网络结构图 (4) 用梅逊公式求出:例2-12 已知系统的信号流图如图2-18所示,试求传递函数C(s)/ R(s)。图2-18 信号流图 解: 单

22、独回路4个,即两个互不接触的回路有4组,即三个互不接触的回路有1组,即于是,得特征式为从源点R到阱节点C的前向通路共有4条,其前向通路总增益以及余因子式分别为 因此,传递函数为第三章自控系统的时域分析1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希望能够做到:(1)正确理解时域响应的性能指标(Mp、tr、td、tp、ess等)、稳定性、系统的型别和静态误差系数等概念。(2)牢固掌握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典型时域响应的特点,并能熟练计算其性能指标和结构参数。(3)牢固掌握二阶系统的各种数学模型和阶跃响应的特点,并能熟练计算其欠阻尼时域性能指标和结构参数。(4)正确理解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条件,熟练地应用劳斯判据判定系

23、统的稳定性。(5)正确理解和重视稳态误差的定义并能熟练掌握essr、essn的计算方法。明确终值定理的使用条件。(6)掌握改善系统动态性能及提高系统控制精度的措施。2 内容提要(1) 时域分析法是通过直接求解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的时间响应,来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态性能。工程上常用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调节时间和稳态误差等性能指标评价系统的优劣。 许多自动控制系统,经过参数整定和调试,其动态特征往往近似于一阶或二阶系统。因此一、二阶系统的理论分析结果,常是高阶系统分析的基础。(2)时域分析法的基本方法是拉氏变换法:结构图 C (s) = F(s)R (s) c (t)

24、 = L-1C (s)(3) 时域分析(i)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一阶系统的动态特性应用一阶微分方程描述。一阶系统只有一个结构参数,即其时间常数T。时间常数T反应了一阶系统的惯性大小或阻尼程度。一阶系统的性能由其时间常数T唯一决定。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T,也可由实验曲线求出。(ii)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二阶系统的性能分析,在自动控制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二阶系统含有两个结构参数,即阻尼比和无阻尼振荡频率n。阻尼比决定着二阶系统的响应模态。 = 0时,系统的响应为无阻尼响应; =1时,系统的响应称为临界阻尼响应; 1时,系统的响应是过阻尼的;0 1时,系统的响应为欠阻尼响应。欠阻尼工作状态下,合理选择阻

25、尼比的取值,可使系统具有令人满意的动态性能指标。其动态性能指标有Mp、tr、td、tp,ts,一方面可以从响应曲线上读取;二是它们与、n有相应的关系,只要已知、n,就能很容易求出动态性能指标。(4)稳定性分析控制系统是否稳定,是决定其能否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任何不稳定的系统,在工程上都是毫无使用价值的。稳定,是指系统受到扰动偏离原来的平衡状态后,去掉扰动,系统仍能恢复到原工作状态的能力。应当特别注意,线性系统的这种稳定性只取决于系统内部的结构及参数,而与初始条件和外作用的大小及形式无关。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的所有闭环特征根都具有负的实部,或闭环特征根都分布在左半s平面。判别系统的

26、稳定性,最直接的方法是求出系统的全部闭环特征根。但是求解高阶特征方程的根是非常困难的。工程上,一般均采用间接方法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劳斯判据是最常用的一种间接判别系统稳定性的代数稳定判据。应用闭环特征方程各项的系数列写劳斯表,劳斯表各行第一列元的符号变化次数,即为系统闭环不稳定的根的个数。应用劳斯判据时,应注意两种特殊情况下,劳斯表的列写方法。劳斯判据也可用来确定系统稳定工作时,或系统的闭环极点分布在某一特殊范围时,系统结构参数的允许变化范围。系统闭环特征多项式各项同号且不缺项,是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注意不是充分条件)。(5)稳态误差稳态误差是系统很重要的性能指标,它标志着系统最终可能达到的控制

27、精度。稳态误差定义为稳定系统误差信号的终值。稳态误差既和系统的结构及参数有关,也取决于外作用的形式及大小。稳态误差可应用拉氏变换的终值定理计算,步骤如下:(1)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只有对稳定的系统计算其稳态误差才有意义。(2)根据误差的定义求出系统误差的传递函数。(3)分别求出系统对给定和对扰动的误差函数。(4)用拉氏变换的终值定理计算系统的稳态误差。要注意,终值定理的使用条件为,误差的相函数在右半s平面及虚轴上(原点除外)解析。系统稳定是满足终值定理使用条件的前提。如果误差函数在右半s平面及虚轴上不解析,只能应用定义计算稳态误差。对三种典型函数(阶跃、斜波、抛物线)及其组合外作用,也可利用静态

28、误差系数和系统的型数计算稳态误差。采用具有对给定或对扰动补偿的复合控制方案,理论上可以完全消除系统对给定或(和)扰动的误差,实现输出对给定的准确复现。但工程上常根据输入信号的形式实现给定无稳态误差的近似补偿。解题示范例3-1 系统的结构图如图3-1所示。已知传递函数 。 今欲采用加负反馈的办法,将过渡过程时间ts减小为原来的0.1倍,并保证总放大系数不变。试确定参数Kh和K0的数值。解 首先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s),并整理为标准式,然后与指标、参数的条件对照。 一阶系统的过渡过程时间ts与其时间常数成正比。根据要求,总传递函数应为即 比较系数得 解之得 、 解毕。例3-10 某系统在输入信号r

29、(t)=(1+t)1(t)作用下,测得输出响应为: (t0)已知初始条件为零,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解 因为故系统传递函数为 解毕。例3-3 设控制系统如图3-2所示。试分析参数b的取值对系统阶跃响应动态性能的影响。解 由图得闭环传递函数为系统是一阶的。动态性能指标为因此,b的取值大将会使阶跃响应的延迟时间、上升时间和调节时间都加长。解毕。例 3-12 设二阶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3-34所示。试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h(t)t0.1034图3-34 二阶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解 首先明显看出,在单位阶跃作用下响应的稳态值为3,故此系统的增益不是1,而是3。系统模型为bs然后由响应的、及相

30、应公式,即可换算出、。(s)由公式得换算求解得: 、 解毕。例3-13 设系统如图3-35所示。如果要求系统的超调量等于,峰值时间等于0.8s,试确定增益K1和速度反馈系数Kt 。同时,确定在此K1和Kt数值下系统的延迟时间、上升时间和调节时间。1+Kts图3-35C(s)R(s)解 由图示得闭环特征方程为即 ,由已知条件 解得于是 解毕。C(s)图3-36 例3-14 控制系统结构图H(s)R(s)例3-14 设控制系统如图3-36所示。试设计反馈通道传递函数H(s),使系统阻尼比提高到希望的1值,但保持增益K及自然频率n不变。解 由图得闭环传递函数 在题意要求下,应取 此时,闭环特征方程为

31、:令: ,解出,故反馈通道传递函数为: 解毕。例3-15 系统特征方程为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解 特征式各项系数均大于零,是保证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上述方程中s一次项的系数为零,故系统肯定不稳定。解毕。例3-16 已知系统特征方程式为试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情况。解 劳斯表为 1 18 8 16 由于特征方程式中所有系数均为正值,且劳斯行列表左端第一列的所有项均具有正号,满足系统稳定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所以系统是稳定的。解毕。例3-17 已知系统特征方程为试判断系统稳定性。解 本例是应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的一种特殊情况。如果在劳斯行列表中某一行的第一列项等于零,但其余各项不等于零或没有,这时

32、可用一个很小的正数来代替为零的一项,从而可使劳斯行列表继续算下去。劳斯行列式为 由劳斯行列表可见,第三行第一列系数为零,可用一个很小的正数来代替;第四行第一列系数为(2+2/,当趋于零时为正数;第五行第一列系数为(4452)/(2+2),当趋于零时为。由于第一列变号两次,故有两个根在右半s平面,所以系统是不稳定的。解毕。例3-18 已知系统特征方程为试求:(1)在右半平面的根的个数;(2)虚根。解 如果劳斯行列表中某一行所有系数都等于零,则表明在根平面内存在对原点对称的实根,共轭虚根或(和)共轭复数根。此时,可利用上一行的系数构成辅助多项式,并对辅助多项式求导,将导数的系数构成新行,以代替全部

33、为零的一行,继续计算劳斯行列表。对原点对称的根可由辅助方程(令辅助多项式等于零)求得。劳斯行列表为 由于行中各项系数全为零,于是可利用行中的系数构成辅助多项式,即求辅助多项式对s的导数,得原劳斯行列表中s3行各项,用上述方程式的系数,即8和24代替。此时,劳斯行列表变为 1 8 20 2 12 16 2 12 16 8 24 6 16 2.67 16新劳斯行列表中第一列没有变号,所以没有根在右半平面。对原点对称的根可解辅助方程求得。令 得到 和 解毕。例3-19 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求: (1)位置误差系数,速度误差系数和加速度误差系数;(2)当参考输入为,和时系统的稳态误差。解

34、 根据误差系数公式,有位置误差系数为 速度误差系数为加速度误差系数为对应于不同的参考输入信号,系统的稳态误差有所不同。参考输入为,即阶跃函数输入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参考输入为,即斜坡函数输入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参考输入为,即抛物线函数输入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解毕。例3-20 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输入信号为r(t)=A+t,A为常量,=0.5弧度/秒。试求系统的稳态误差。解 实际系统的输入信号,往往是阶跃函数、斜坡函数和抛物线函数等典型信号的组合。此时,输入信号的一般形式可表示为系统的稳态误差,可应用叠加原理求出,即系统的稳态误差是各部分输入所引起的误差的总和。所以,系统的稳态误差可按下

35、式计算:对于本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本题给定的开环传递函数中只含一个积分环节,即系统为1型系统,所以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解毕。例3-21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3-37所示。假设输入信号为r(t)=at (为任意常数)。证明:通过适当地调节Ki的值,该系统对斜坡输入的响应的稳态误差能达到零。Kis+1图3-37 例3-21控制系统的结构图C(s)R(s)解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即 因此 当输入信号为r(t)=at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要使系统对斜坡输入的响应的稳态误差为零,即ess=0,必须满足所以 解毕。例3-22 设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如果要求系统的位置稳态误差ess=0,单位阶跃响应的

36、超调量Mp%=4.3%,试问Kp、Kg、T,各参数之间应保持什么关系?解 开环传递函数显然 解得:由于要求故应有 0.707。于是,各参数之间应有如下关系本例为I型系统,位置稳态误差ess=0的要求自然满足。解毕。例3-23 设复合控制系统如图3-38所示。其中 , , 试求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sK3C(s)图3-38 复合控制系统R(s)K1解 闭环传递函数等效单位反馈开环传递函数表明系统为II型系统,且当时,稳态误差为 解毕。例3-24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 试选择参数及的值以满足下列指标:(1)当r(t)= t时,系统的稳态误差ess0.02;(2)当r(t)=1(t)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Mp%30%,ts0.3s (=5%)解 开环增益应取K50 。现取K=60 。因故有,于是 取% ,计算得此时(S)满足指标要求。最后得所选参数为:K=60 T=0.02 (s) 解毕。例3-25 一复合控制系统如图3-39所示。图3-39 复合控制R(s)C(s)G2(s)G1(s)Gr(s)E(s)图中:K1、K2、T1、T2均为已知正值。当输入量r(t)= t2/2时,要求系统的稳态误差为零,试确定参数 a和b 。解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故 误差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