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装配工艺通用要求终版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33403609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3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装配工艺通用要求终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年装配工艺通用要求终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装配工艺通用要求终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装配工艺通用要求终版 .pdf(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通用装配工艺及要求1 装配前的准备工作1.1 研究和熟悉装配图的技术条件,了解产品的结构和零件作用,以及相连接关系。1.2 确定装配的方法、程序和所需的工具。1.3 配装前搬运时,必须在两件之间垫上毛布或纸板,防止划伤。镀件必须放在毛布或纸板上,卸车时要轻拿轻放, 严禁将工件直接置于地面上。 对所搬运过程的各类物品必须安全、文明操作,轻拿轻放,防止磕碰现象的发生。1.4 零件装配前和部装完成后,都必须彻底打扫,绝不允许有油污、脏物和铁屑存在,并应倒去棱边和毛刺。1.5 装配环境要求清洁,不得有粉尘或其它污染,零件应存放在干燥、无尘、有防护垫的场所。2 装配基本规范2.1 应打腻子和喷漆而尚未进

2、行此道工序的铸件及钣金件等,不能装配。2.2 机械装配应严格按照设计部提供的装配图纸及工艺要求进行装配,严禁私自修改作业内容或以非正常的方式更改零件。2.3 装配时,应检查零件与装配有关的形状和尺寸精度是否合格,检查有无变形、损坏等,并应注意零件上各种标记, 防止错装。装配的零件必须是质检部验收合格的零件,装配过程中若发现漏检的不合格零件,应及时上报,2.4 外购件必须先经过试验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装配。2.5 装配时,零件、工具应有专门的摆放设施,原则上零件、工具不允许摆放在机器上或直接放在地上,如果需要的话,应在摆放处铺设防护垫或地毯。2.6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切伤,不得损伤零件表面

3、,或使零件明显弯、扭、变形,零件的配合表面不得有损伤。2.7 装配时原则上不允许踩踏机械,如果需要踩踏作业,必须在机械上铺设防护垫或地毯,重要部件及非金属强度较低部位严禁踩踏。2.8 各配钻孔应按装配图和工艺规定。相配零件的配合尺寸要准确,不得偏斜。部件装配中,钻孔和铰孔等工序完成后,应将铁屑清除干净,才能进行下道工序装配。2.9 装配 1.6 以上粗糙度的零件, 不准使用锉刀, 必要时在取得检验员的同意下,可用“零”号砂布修饰。2.10 压入平键及装卸轴承时,不得用铁锤敲打,应用木锤、铅、铝、紫铜锤或用装配工具进行装配。2.11 装配滑动零件,如花键轴和带花键孔的齿轮等,应保证能相对地灵活移

4、动。2.12 齿轮应没有啃住现象,变速机构应保证准确变位,啮合齿轮的轴向错位应按照图纸和工艺的要求,对多级齿轮应考虑全部尺寸链的正确,若工艺上无明显要求的啮合齿轮的轴向错位,应不超过下列数值:啮合齿轮轮缘宽度 20毫米时,轴向错位不得大于1 毫米啮合齿轮轮缘 20毫米时,轴向错位不得超过轮缘的5% ,且不得大于 5 毫米。2.13 高速回转轴在装成前,应进行动同轴度检验。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3 页 - - - - - - - - - 2.14

5、 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油(脂)。若有油路,必须畅通。2.15 各管路系统(如电器管路和冷却液管路等),应形排列整齐,不允许扭曲及损害外形美观。2.16 各种管道和密封部位, ,不得有漏油、漏水、漏气等现象。2.17 配合件和紧固件所用的螺钉、螺母、定位销等,在装配时须涂上小量机油,以便检修和拆卸。2.18 部件上各外露件如螺钉、铆钉、销钉、标牌、轴头及发蓝、电镀等件均应整齐完好,不许有损伤或字迹不清等现象,否则应予以更换,以确保外观质量。2.19 装配在同一位置的螺钉,应保证长短一致,松紧均匀。销钉头应齐平或露出部份不超过倒棱值。2.20 组件或部件装好后,必须加以防护盖罩,

6、以防止水、气、污物及其他脏东西进入内部。特别是液压件,封口拆掉后不得置于地面上,并必须用布或纸箱等盖着。2.21 试车前,应检查个部件连接的可靠性和运动的灵活性,各操纵手柄是否灵活和手柄位置是否在合适的位置;应检查箱体内和部,组件上均无铁屑及其他污物以及遗漏的零件等。试车过程中,从低速到高速逐步进行。3、常用件装配3.1 轴承的装配 工艺要点3.1.1 轴承的安装必须在干燥、清洁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安装前应仔细检查轴和外壳的配合表面、凸肩的端面、沟槽和连接表面的加工质量。所有配合连接表面必须仔细清洗并除去毛刺,铸件未加工表面必须除净型砂。3.1.2 轴承安装前应先用汽油或煤油清洗干净,干燥后使用

7、,并保证良好润滑,轴承一般采用脂润滑,也可采用油润滑。采用脂润滑时,应选用无杂质、抗氧化、防锈、极压等性能优越的润滑脂。润滑脂填充量为轴承及轴承箱容积的65%-80% ,不宜过多。带密封结构的轴承已填充好润滑脂,用户可直接使用,不可再进行清洗。3.2 滚动轴承的装配3.2.1 轴承装配前,轴承位不得有任何的污质存在。3.2.2 轴承装配时应在配合件表面涂一层润滑油,轴承无型号的一端应朝里,即靠轴肩方向。3.2.3 必须在套圈端面的圆周上施加均等的压力,将套圈压入, 不得用鎯头等工具直接敲击轴承端面,以免损伤轴承。 在过盈量较小的情况下, 可在常温下用套筒压住轴承套圈端面,用鎯头敲打套筒, 通过

8、套筒将套圈均衡地压入。套装轴承时加力的大小、 方向、位置应适当, 不应使保护架或滚动体受力,应均匀对称受力,保证端面与轴垂直。3.2.4轴承内圈端面一般应紧靠轴肩(轴卡) ,轴承外圈装配后,其定位端轴承盖与垫圈或外圈的接触应均匀。3.2.5 滚动轴承装好后,相对运动件的转动应灵活、轻便,如果有卡滞现象,应检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3.2.6 轴承装配过程中,若发现孔或轴配合过松时,应检查公差;过紧时不得强行野蛮装配,都应检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3.2.7 对采用润滑脂的轴承及与之相配合的表面,装配后应注入适量的润滑脂。 对于工作温度不超过 65的轴承,可按GB491-65 钙基润

9、滑脂采用ZG-5 润滑脂;对于工作温度高于65的轴承,可按 GB492-77 钙基润滑脂采用ZN-2、ZN-3 润滑脂。3.2.8 普通轴承在正常工作时温升不应超过35,工作时的最高温度不应超过70。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3 页 - - - - - - - - - 3.3 轴承安装后检验3.3.1 轴承安装的正确与否,对其寿命及主机精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安装不当,轴承不仅有振动,噪声大,精度低,温升递增大,而且还有被卡死烧坏的危险;反之,安装

10、得好,不仅能保证精度,寿命也会大大延长。因此,轴承安装之后,必须进行检验。3.3.2 轴承安装后,首先检验运转零件与固定零件是否相碰,润滑油能否畅通地流入轴承,密封装置与轴向紧固装置安装是否正确。3.3.3 检验方法3.3.3.1灯光法。即将电灯对准轴承和轴肩处,看漏光情况判断。如果不漏光,说明安装正确;如果沿轴肩周围均匀漏光, 说明轴承未与轴肩靠紧, 应对轴承施加压力使之靠紧; 如果有部分漏光,说明轴承安装倾斜,可用手锤、铜棒或套筒敲击轴承内圈,慢慢安正。3.3.3.2推力轴承 安装后的检验安装推力轴承时, 应检验轴圈和轴中心线的垂直度。方法是将千分表固定于箱壳端面,使表的触头顶在轴承轴圈滚

11、道上边转动轴承,边观察千分表指针, 若指针偏摆, 说明轴圈和轴中心线不垂直。箱壳孔较深时,亦可用加长的千分表头检验。推力轴承安装正确时, 其座圈能自动适应滚动体的滚动,确保滚动体位于上下圈滚道。如果装反了,不仅轴承工作不正常, 且各配合面会遭到严重磨损。由于轴圈与座圈和区别不很明显,装配中应格外小心,切勿搞错。此外,推力轴承的座圈与轴承座孔之间还应留有0.2 0.5mm的间隙,用以补偿零件加工、 安装不精确造成的误差, 当运转中轴承套圈中心偏移时,此间隙可确保其自动调整,避免碰触摩擦,使其正常运转。否则,将引起轴承剧烈损伤。4 链轮链条的装配4.1 链轮与轴的配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2 主动

12、链轮与从动链轮的轮齿几何中心平面应重合,其偏移量不得超过设计要求。 若设计未规定,一般应小于或等于两轮中心距的2。4.3 链条与链轮啮合时,工作边必须拉紧,并保证啮合平稳。4.4 链条非工作边的下垂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未规定,应按两链轮中心距1% 2% 调整。4.5 链条卡扣方向必须和运行方向相对应。5 同步带轮的装配5.1 主从动同步带轮轴必须互相平行,不许有歪斜和摆动,倾斜度误差不应超过2。5.2 当两带轮宽度相同时, 它们的端面应该位于同一平面上,两带轮轴向错位不得超过轮缘宽度的5% 。5.3 同步带装配时不得强行撬入带轮,应通过缩短两带轮中心距的方法装配,否则可能损伤同步带的抗拉层

13、。5.4 同步带张紧轮应安装在松边张紧,而且应固定两个紧固螺栓。6 气动元件的装配6.2 总进气减压阀按照箭头方向进行进出口连接,空气过滤器和油雾器的水杯和油杯必须竖直向下安装。6.3 配管前应充分吹净管内的切削粉末和灰尘。6.4 管接头是螺纹拧入的, 如果管螺纹不带螺纹胶, 则应缠绕生料带, 缠绕方向从正面看, 朝顺时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3 页 - - - - - - - - - 针方向缠绕,不得将生料带混入阀内,生料带缠绕时,应预留1 个

14、螺牙。6.5 气管布置要整齐、 美观,尽量不要交叉布置, 转弯处应采用 90弯头,气管固定时不要使接头处受到额外的应力,否则会引起漏气。6.6 电磁阀连接时,要注意阀上各气口编号的作用:P:总进气; A:出气 1;B:出气 2;R(EA ) :与 A对应的排气; S(EB ) :与 B对应的排气。6.7 气缸装配时,活塞杆的轴线与负载移动的方向应保持一致。6.8 使用节流阀时,应注意节流阀的类型,一般而言,以阀体上标识的大箭头加以区分,大箭头指向螺纹端的为气缸使用;大箭头指向管端的为电磁阀使用。7 液压元件的装配7.1 安装前元件进行质量检查,所有元件在安装前不得拆封。7.2 安装前应将自动控

15、制仪表(压力计、液位计等)进行检查,确保性能符合要求。7.3 液压泵与原动机之间安装轴必须对正,同轴度应控制在 0.1mm以内。注意油泵、 马达的进口、出口和旋转方向,不得接反,马达泄油口应直接接回油箱。7.4 液压油管路密封必须可靠,不得漏气。7.5 液压油箱的安装前应仔细清洗,用压缩空气干燥后再用煤油检查焊缝质量。7.6 液压阀的安装方式应符合制造厂规定。要注意阀块的机能要符合设计要求;P:进油;T:回油A:出油 1;B:出油 2;机能形式如下:7.8 阀有联接螺栓的性能等级必须符合制造厂的要求,不得随意换。7.9 液压缸安装应牢固可靠,安装面和活塞杆的滑动面应保持足够的平行度和垂直度。8

16、、装配螺栓8.1 紧固时,宜采用呆扳手,不得使用打击法和超过螺栓许用应力。每个螺母下面不得使用1 个以上相同的垫圈,沉头螺钉拧紧后, 钉头应埋入机件内 , 不得外露。8.2 螺栓头、螺母与被连接件的接触应紧密,对接触面积和接触间隙有特殊要求的,尚应按技术规定要求进行检验。8.3 有预紧力要求的连接应按装配规定的预紧力进行预紧,可选用机械、液压拉伸法和加热法;钢制螺栓加热温度不得超过400。8.4 一般情况下,螺纹连接应有防松弹簧垫圈,对称多个螺栓拧紧方法应采用对称顺序逐步拧紧,条形连接件应从中间向两方向对称逐步拧紧。8.5 有锁紧要求的,拧紧后应按其技术规定锁紧;用双螺母锁紧时,薄螺母应装在厚

17、螺母之下;每个螺母下面不得用2 个相同垫圈。8.6 螺栓与螺母拧紧后 , 螺栓应露出螺母 1-2 个螺距;螺钉在紧固运动装置或维护时无须拆卸部件的场合,装配前螺丝上应加涂螺纹胶。8.7 紧定联接 : 锥端紧定螺丝的锥端和坑眼应均为90,紧定螺丝应对准坑眼拧紧。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3 页 - - - - - - - - - 8.8 不锈钢、铜、铝等材质的螺栓装配时,应在螺纹部分涂抹润滑剂。8.9 有预紧力要求的螺栓连接,其预紧力可采用下列方法测

18、定:8.9.1 、应利用专门装配工具中的扭力扳手、电动或气动扳手等,直接测得数值。8.9.2 测量螺栓拧紧后伸长的长度Lm (图 1)应按下式计算:Lm=Ls+P0/CL式中 Lm 螺栓伸长后的长度( mm ) ; Ls 螺栓与被连接间隙为零时的原始长度(mm ) ; P0 预紧力为设计或技术文件中要求的值(N ) CL 螺栓刚度,可按 本规范附录十四的规定计算。图 1 伸长后的螺栓8.10 装配精制螺栓和高强度螺栓前,应按设计要求检验螺孔直径的尺寸和加工精度。8.11 高强螺栓在装配前,应按设计要求检查和处理被连接件的结合面;装配时,结合面应干燥,不得在雨中装配。8.12 高强螺栓及其紧固件

19、应配套使用。旋紧时,应分两次拧紧,初拧扭距值不得小于终拧扭距值的 30% ;终拧扭距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下式计算:M=K(P+ P)d 式中 M 终拧扭距值( Nm ) ; P设计预拉力( KN ) ;P预紧力损失值,宜为预拉力值的5% 10% (KN ) ; K扭距系数,可取0.11 0.15 ; d螺栓公称直径( mm )9 键的装配9.1 键的表面应无裂纹、浮锈、凹痕、条痕及毛刺,键和键槽的表面粗糙度、平面度和尺寸在装配前均应检验。9.2 普通平键、 导向键、薄型平键和半圆键, 两个侧面与键槽应紧密接触, 与轮毂键槽底面不接触。9.3 普通楔键和钩头楔键的上、 下面应与轴和轮毂的键槽底

20、面紧密接触。装配后其接触面积应不小于工作面积的 70% ,且不接触部分不得集中于一处;外露部分的长度应为斜面长度的10%-15% 。9.4 间隙配合的键(或花键)装配后,相对运动的零件沿着轴向移动时,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9.5 现场配制的各种类型的键,均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装配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的尺寸和精度。键用型钢的抗拉强度不应小于588N/mm2。10 销的装配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3 页 - - - - - - - - - 10.1 检查销的型

21、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及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10.2 有关连接机件及其几何精度经调整符合要求后,方可装销。10.3 装配销时不宜使销承受载荷,根据销的性质,宜选择相应的方法装入;销孔的位置应正确。10.4 对定位精度要求高的销和销孔,装配前检查其接触面积,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宜采用其总接触面积的50% 75% 。10.5 装配中,当发现销和销孔不符合要求时,应铰孔,另配新销;对定位精度要求高的,应在设备的几何精度符合要求或空运转实验合格后进行。10.6 定位销的端面一般应略高出零件表面,带螺尾的锥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大端应沉入孔内。10.7 开口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尾部应分开6

22、0-90。11 铆接装配11.1 铆接的材料和规格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铆钉孔的加工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11.2 铆接时不得破坏被铆接零件的表面,也不得使被铆接零件的表面变形。11.3 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铆接后不得出现松动现象,铆钉的头部必须与被铆接零件紧密接触,并应光滑圆整。12 胀套装配 : 在胀套涂上润滑油脂, 将胀套放入装配的毂孔中, 套入安装轴后调整好装配位置,然后拧紧螺栓。拧紧的次序以开缝为界,左右交叉对称依次先后拧紧,确保达到额定力矩值。13 联轴器装配13.1 凸缘联轴器(图 2) 装配时, 两个半联轴器端面应紧密接触, 两轴心的径向位移不应大于0.03mm 。图 2 凸缘联

23、轴器13.2 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图3)装配时,两轴心径向位移、两轴线倾斜和端面间隙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1 的规定。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13 页 - - - - - - - - - 图 3 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弹性套柱销联轴器装配允许偏差表 1 联轴器外形最大尺寸D (mm )两轴心径向位移( mm )两轴线倾斜端面间隙 s(mm )71 0.04 0.2/1000 24 80 95 106 130 0.05 35 160 190 224 46 25

24、0 315 13.3 弹性柱销联轴器 (图 4)装配时,两轴心径向位移、 两轴线倾斜和端面间隙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2 规定。图 4 弹性柱销联轴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13 页 - - - - - - - - - 弹性柱销联轴器装配允许偏差表 2 联轴器外形最大直径D (mm )两轴心径向位移( mm )两轴线倾斜端面间隙 s(mm )90160 0.05 0.2/1000 23 195200 2.5 4 280320 0.08 35 36041

25、0 46 13.4 弹性销轴齿式联轴器 (图 5)装配时,两轴心径向位移、 两轴线倾斜和端面间隙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3 的规定。图 5 弹性柱销目齿式联轴器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装配允许偏差表 3 联轴器外形最大直径D(mm )两轴心径向位移( mm )两轴线倾斜端面间隙 s (mm )78118 0.08 0.5/1000 2.5 158260 0.1 45 300515 0.15 68 13.5 齿式联轴器(图6)装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3.5.1 装配时两轴心径向位移、两轴线倾斜和端面间隙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 规定。13.5.2联轴器的内、外齿的啮合应良好,并在油浴内工作,其中小扭距、低转速

26、的应选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锂基润滑脂 的 ZL4 润滑脂, 大扭距、高转速的应选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齿轮油的 HL20 、HL30润滑油,并不得有漏油现象。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13 页 - - - - - - - - - 图 6 齿式联轴器齿式联轴器装配允许偏差表 4 联轴器外形最大直径D (mm )两轴心径向位移( mm )两轴线倾斜端面间隙 s(mm )170185 0.3 0.5/1000 24 220250 0.45 290430 0.6

27、5 1.0/1000 57 13.6 梅花形弹性联轴器(图7 装配时,两轴心径向位移、两轴线倾斜和端面间隙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5 的规定。图 7 梅花形弹性联轴器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装配允许偏差表 5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13 页 - - - - - - - - - 联轴器外形最大直径D (mm ) 两轴心径向位移( mm )两轴线倾斜端面间隙 s(mm )50 0.1 1/1000 24 70105 0.15 125170 0.2 36 2002

28、30 0.3 260 0.3 68 14 密封件装配14.1 使用密封胶时,应将结合面上的油污、水分、铁锈及其他污物清除干净。14.2 压装填料密封件时, 应将填料圈的接口切成45的剖口,相邻两圈的接口, 应错开大于 90。填料圈不宜压的过紧,压盖的压力,应沿圆周均匀分布。14.3 油封装配时,油封唇部应无损伤,应在油封唇部和轴表面涂以润滑剂;油封装配方向,应使介质工作压力把密封唇部紧压在主轴上(图8) ,不得装反。油封在壳体内应可靠地固定,不得有轴向移动或转动现象。图 8 油封结构 1主轴; 2密封唇部; 3拉紧弹簧; 4金属骨加; 5橡胶皮碗14.4 装配“O ”形密封圈时,密封圈不得有扭

29、曲和损伤,并正确选择预压量。当橡胶密封圈用于固定密封和法兰密封时,其预压量宜为橡胶圈直径的20% 25% ;当用于动密封时,其预压量宜为橡胶圈直径的 10% 15% 。14.5 装配 V、U、Y 形密封圈时,支承环、密封环和压环应组装正确,且不宜压得过紧;凹槽应对着压力高的一侧,唇边不得损伤。14.6 机械密封(图 9)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规定: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共 13 页 - - - - - - - - - 图 9 机械密封结构 1防转销; 2

30、静环密封圈; 3静环; 4动环; 5弹簧14.6.1 机械密封零件不应有损坏、变形;密封面不得有裂纹、擦痕等缺陷。14.6.2 装配过程中应保持零件的清洁,不得有锈蚀;主轴密封装置动、静环端面及密封圈表面等,应无异物、灰尘。14.6.3 机械密封的压缩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规定。14.6.4 装配后用手盘动转子应转动灵活。14.6.5 动、静环与相配合的元件间,不得发生连续的相对转动,不得有泄漏。14.6.6 机械密封的冲洗及密封系统,应保持清洁无异物。15 装配后检查工作15.1 每完成一个部件的装配,都要按以下的项目检查,如发现装配问题应及时分析处理。15.1.1 装配工作的 完整性 ,核对

31、装配图纸,检查有无漏装的零件。15.1.2 各零件安装位置的 准确性 ,核对装配图纸或如上规范所述要求进行检查。15.1.3各联接部分的 可靠性 ,各紧固螺丝是否达到装配要求的扭力,特殊的紧固件是否达到防止松脱要求。15.1.4活动件运动的 灵活性 ,如输送辊、带轮、导轨等手动旋转或移动时,是否有卡滞或别滞现象,是否有偏心或弯曲现象等。15.2 总装完毕主要检查各装配部件之间的联接,检查内容按16.1 中规定的“四性”作为衡量标准。15.3 总装完毕应清理机器各部分的铁屑、杂物、灰尘等,确保各传动部分没有障碍物存在。15.4 试机时,认真做好启动过程的监视工作,机器启动后, 应立即观察主要工作

32、参数和运动件是否正常运动。15.5 主要工作参数包括运动的速度、运动的平稳性、各传动轴旋转情况、温度、振动和噪声等。16 试运转16.1 设备试运转前应具备下列条件:16.1.1设备及其附属装置、管路等均应全部施工完毕,施工记录及资料应齐全。润滑、液压、冷却、水、气(汽)、电气(仪器)控制等附属装置均应按系统检验完毕,并应符合试运转的要求。16.1.2需要的能源、介质、材料、工具、检测仪器、安全防护设施及用具等,均应符合试运转的要求。16.1.3参加试运转人员,应熟悉设备的构造、性能、设备技术文件,并应掌握操作规程及试运转操作。16.1.4 设备及周围环境应清扫干净,设备附近不得进行有粉尘的或

33、噪音较大的作业。16.2 设备试运转应包括下列内容和步骤: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1 页,共 13 页 - - - - - - - - - 16.2.1 电气(仪器)操纵控制系统及仪表的调整实验。16.2.2 润滑、液压、气(汽)动、冷却和加热系统的检查和调整试验。16.2.3 机械和各系统联合调整试验。16.2.4 空负荷试运转,应在上述1 至 3 项调整试验合格后进行。16.3 电气及操作控制系统调整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6.3.1 按电气原理图和安装接

34、线图进行,设备内部接线和外部接线应正确无误。16.3.2按电源的类型、等级和容量,检查或调试其断流容量、熔断器容量、过压、欠压、过流保护等,检查或调试内容均应符合其规定值。16.3.3 按设备使用说明书有关电气系统调整方法和调试要求,用模拟操作检查其工艺动作、指示、讯号和联锁装置应正确、灵敏和可靠。16.3.4 经上述 1 至 3 项检查或调整后,方可进行机械与各系统的联合调整试验。16.4 润滑系统调试应符合下列要求:16.4.1 系统清洗后,其清洁度经检查应符合规定。15.4.2按润滑油(剂)性质及供给方式,对需要润滑的部位加注润滑剂;油(剂)性能、规格和数量均应符合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35、16.5 液压系统调试应符合下列要求:16.5.1 系统在充液前,其清洁度应符合规定。 加油过滤精度不低于30 微米, 吸油过滤精度为70-150微米( 100-200 目) 。16.5.2所充液压油(液)的规格、品种及特性等均应符合图纸和说明书的规定;充液时应进行多次开启排气口,把空气排除干净。16.5.3系统应进行压力试验,系统的油马达、比例阀、压力传感器、压力继电器和蓄能器等,均不得参与试压。试压时应先缓慢升压到表12 的规定值,保持压力10min,然后降至公称压力,检查焊缝、接口和密封处等,均不得有渗漏现象。液压试验压力表 12 系统公称压力 P (Mpa )16 1631.5 31.

36、5 试验压力1.5P 1.25P 1.15P 16.5.4 启动液压泵,进油(液)压力应符合说明书的规定;泵进口油温不得大于60,且不得低于 15 ;过滤器不得吸入空气,调整溢流阀(或调压阀)应使压力逐渐升高到工作压力为止。16.5.5应按说明书规定调整节流阀、压力表开关、种类换向阀阀、蓄能器和溢流阀等液压元件,其工作性能应符合规定,且动作正确、灵敏和可靠。16.5.6液压系统的油缸等驱动件,在规定的行程和速度范围内,不应有振动、爬行和停滞现象;换向和卸压不得有不正常的冲击现象。16.5.7 系统的油(液)路应通畅。经上述调试后方可进行空负荷试运转。16.6 整机调试应符合下列要求:名师资料总

37、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2 页,共 13 页 - - - - - - - - - 16.6.1设备及其润滑、液压、气(汽)动、冷却、加热和电气及控制等系统,均应单独调试检查并符合要求。16.6.2 整机调试应按说明书和生产操作程序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6.6.2.1各转动和移动部分,用手盘动,应灵活,无卡滞现象。16.6.2.2安全装置(安全联锁) 、紧急停机和制动、报警讯号等经试验应正确、灵敏、可靠。16.6.2.3各种手柄操作位置、按扭、控制显示和讯号等,应于

38、实际动作及其运动方向相符;压力、温度、流量等仪表、仪器指示均应正确、灵敏、可靠。16.6.2.4应按有关规定调整往复运动部件的行程、变速和限位;在整个行程上其运动应平稳,不应有振动、爬行和停滞现象;换向不得有不正常的声响。16.6.2.5发动机、各类油马达均应进行各级速度(低、中、高)的运转试验。其启动、运转、停止和制动,在手控和自动化控制下,均应正确、可靠、无异常现象。16.7 设备空负荷试验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16.7.1 应按本规范第 16.6 条规定机械与各系统调试合格后, 方可进行空负荷试运转 . 16.7.2应按说明书及有关规定的空负荷试验的工作规范和操作程序,试验各运动机构的启动

39、,其中对大功率机组,不得频繁启动,启动时间间隔应按有关规定执行;变速、换向、停机、制动和安全连锁等动作,均应正确、灵敏、可靠。其中连续运转时间和断续运转时间无规定时,应按各类设备安装验收规范的规定执行。16.7.3 空负荷试运转中,应进行下列各项检查,并应作实测记录:16.7.3.1技术文件要求测量的轴承振动和轴的窜动不应超过规定。16.7.3.2齿轮副,链条与链轮啮合平稳,无不正常的噪声和磨损。16.7.3.3传动皮带不应打滑,平皮带跑偏量不应超过规定。16.7.3.4一般滑动轴承温升不应超过35,最高温度不应超过80;导轨温升不应超过15,最高温度不应超过 100。16.7.3.5油箱油温

40、最高不得超过60。16.7.3.6润滑、液压、气(汽)动等各辅助系统的工作应正常,无渗漏现象。16.7.3.7各种仪表应正常工作。16.7.3.8有必要和条件时,可进行噪声测量,并应符合规定。16.8 空负荷试运转结束后,应立即作下列工作:16.8.1 切断电源和其他动力来源。16.8.2 进行必要的放气、排水或排污及必要的防锈涂油。16.8.3 对蓄能器和设备内有余压的部分进行卸压。16.8.4 对设备几何精度进行必要的复查;紧固部分进行复紧。16.8.5 设对润滑剂的清洁度进行检查,清洗过滤器;需要时可更换新油。16.8.6 清理现场及整理试运转的各项记录。机械事业部2012.07.23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3 页,共 13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