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知识讲解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知识讲解 .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 (以下简称实验教材)经修订后形成的一套新教材。实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 )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以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实验教材从2001 年秋季开始使用,经过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实验使用证明,这是一套我国城乡广大地区普遍适用的小学数学教材。从2
2、011 年 7 月开始,实验教材的编写者根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版) (以下简称标准(2011) )对实验教材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修订,形成了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 ,于 2013 年 3 月全部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查,并已于2012 年秋季开始陆续替换实验教材。这套教材的实验教材是以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以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在使用十年后,2012 年在总结10 年实验与使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标准(2011) 提出的新要求,广泛听取并吸收小学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的意见和建
3、议,对实验教材进行了系统、细致的修订。通过教材的修订, 我们期望使本套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体现数学的价值,体现时代精神与科技进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教材结构更为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和会用数学的信心,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初步形成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使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严谨性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使教材的
4、版面设计清爽美观,图文并茂配合切当,装帧精美,文字准确并适合于小学生阅读。修订后的教材,既具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1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小数四则计算在实际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教材安排了小学乘法和小数除法。这两部分内容的计算教学,知识容量大,具体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所以它们既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这次修订,教材的编排结构变化不大,但在编排思想上更加注意体现标准(2011) 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主要有这样一些特点。(1)淡化小数乘、
5、除法意义的教学。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入手,按理小数乘除法应在分数乘除法的基础上教学。但由于分数乘法的算理较难理解,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材一般是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 且小数乘法是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的, 其计算方法的推导与小数乘法的意义联系不大,而小数除法的意义可以按整数除法的意义来理解。故此, 教材淡化了小数乘、除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2)结合“十进制”的计量单位,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小数乘法是利用积的变化规律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的,小数除法是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为基础,把除数
6、是小数的除法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的。也就是说, 小数乘除法在计算时,都需要将小数转化为整数,而小数与整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借助“十进制”计量单位,可以将小数转化为整数。因此在教学小数乘、除数时,教材利用人民币、 长度单位, 同时结合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小数的意义,沟通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7 页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的联系,为学生理
7、解算理提供感性支撑。例如,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通过解决“蝴蝶风筝每个 3.5 元,买 3 个多少钱”的问题,在探索如何计算3.53 的过程中 ,着重说明可以将元转化为角 ,把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来计算,为后面利用因数的变化规律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提供了依据。再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教材利用长度单位千米、米之间的关系, 同时结合小数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探索“商的小数点” 的定位方法。(3)重视计算法则的概括总结。计算法则是对计算步骤的提炼和概括。表述准确、规范、 精炼的法则, 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计算法则的内涵,掌握计算方法。 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法则的呈现会更有利
8、于他们自主复习,逐步领悟计算方法和算理。因此,与整数乘除法教学相同,小数乘、除法,也是在学生理解了算理,并用自己的语言对算法进行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逐步完成对运算程序与步骤的文本概括的。 2. 简易方程的教学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渗透代数思维的培养。本册教材在 “简易方程” 单元正式教学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从算术到代数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认识的一次飞跃,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突破。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习一些代数初步知识,学习用代数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同时可以促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到
9、一个新的水平。具体在编排上,体现出以下一些特点。(1)重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教学。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即根据数量关系的陈述写出代数式,这是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本技能。对小学生来说,受以往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的影响起初会有一些困惑。因此,为了突破难点, 保证基础,教材加强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除了原有的两个例题之外,还增加了两个例题,学习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如,a-bx、ax+bx 等,相应地还增加了一个练习。同时,还加强了代入求值的教学,使学生不断看到,用含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量,当用一个合适的数代替字母并求值,就得到了一个具体的数。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感悟、适应字母
10、代数的特点。(2)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过去, 在小学阶段教学简易方程,方程变形的主要依据是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这样的教学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因而易于理解, 但却不易于与中学代数教学的衔接,这种思路及其算法掌握的越牢固,对中学代数起步教学的负迁移就越明显。根据标准(2011) 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不仅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而且有利于学生代数思维习惯的培养。(3)突显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势。引进等式基本性质作为解简易方程的依据后,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越性变显现出来了。例如,
11、解形如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减去与加上,得与;解形如与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 等式两边除以与乘上,得与。 这样解决方程显然比原来依据逆运算关系解方程,思路更为统一。(4)加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适当分散难点。原实验教材将解方程的教学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结合在一起编排,这样处理, 虽然有利于让学生感受从数学抽象到数学应用的完整过程,但容易出现难点集中的弊端。这一弊端已在实践中有所显现。因此, 为了便于学与教,这次修订, 在“解方程” 这部分内容中,方程没有刻意一一从现实情境引出;而且解方程的过程,充分借助实物直观、几何直观,发挥数形结合的优势, 帮助学生理解方程变形、求解的
12、过程。 待学生有了一定的解方程基础后,在“实际问题与方程”这部分内容中, 再由实际问题引入前面没有出现过的方程。这样处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7 页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两部分内容各有侧重,既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又关注了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切实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3提供丰富的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13、。 本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面利用因数的变化规律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提供了依据。再如, 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教材利用长度单位千米、米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小数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探索“商的小数点”的定位方法。(3)重视计算法则的概括总结。计算法则是对计算步骤的提炼和概括。表述准确、规范、 精炼的法则, 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计算法则的内涵,掌握计算方法。 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法则的呈现会更有利于他们自主复习,逐步领悟计算方法和算理。因此,与整数乘除法教学相同,小数乘、除法,也是在学生理解了算理,并用自己的语言对算法进行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逐步完
14、成对运算程序与步骤的文本概括的。 2. 简易方程的教学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渗透代数思维的培养。本册教材在 “简易方程” 单元正式教学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从算术到代数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认识的一次飞跃,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突破。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习一些代数初步知识,学习用代数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同时可以促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具体在编排上,体现出以下一些特点。(1)重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教学。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即根据数量关系的陈述写出代数式,这是进一步学习代
15、数知识的基本技能。对小学生来说,受以往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的影响起初会有一些困惑。因此,为了突破难点, 保证基础,教材加强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除了原有的两个例题之外,还增加了两个例题,学习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如,a-bx、ax+bx 等,相应地还增加了一个练习。同时,还加强了代入求值的教学,使学生不断看到,用含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量,当用一个合适的数代替字母并求值,就得到了一个具体的数。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感悟、适应字母代数的特点。(2)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过去, 在小学阶段教学简易方程,方程变形的主要依据是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
16、数。这样的教学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因而易于理解, 但却不易于与中学代数教学的衔接,这种思路及其算法掌握的越牢固,对中学代数起步教学的负迁移就越明显。根据标准(2011) 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不仅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而且有利于学生代数思维习惯的培养。(3)突显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势。引进等式基本性质作为解简易方程的依据后,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越性变显现出来了。例如,解形如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减去与加上,得与;解形如与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 等式两边除以与乘上,得与。 这样解决方程显然比原来依据逆运算关系解方
17、程,思路更为统一。(4)加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适当分散难点。原实验教材将解方程的教学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结合在一起编排,这样处理, 虽然有利于让学生感受从数学抽象到数学应用的完整过程,但容易出现难点集中的弊端。这一弊端已在实践中有所显现。因此, 为了便于学与教,这次修订, 在“解方程” 这部分内容中,方程没有刻意一一从现实情境引出;而且解方程的过程,充分借助实物直观、几何直观,发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7 页 - - - - -
18、-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挥数形结合的优势, 帮助学生理解方程变形、求解的过程。 待学生有了一定的解方程基础后,在“实际问题与方程”这部分内容中, 再由实际问题引入前面没有出现过的方程。这样处理,两部分内容各有侧重,既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又关注了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切实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3提供丰富的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本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 “位置”对于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他们已经能用“第几”“第几排第几个”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册教
19、材主要是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基础上,教学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 “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好基础。教材在编排时,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学习新知。如,结合学生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的经验,引入新知,及时将学生已有的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进行提升,将具体经验数学化, 帮助学生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还注意提供丰富的生活情境和活动素材,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材一方面呈现丰富的生活情境和现实素材,巩固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如提供中药房里中药呈放的情境、国际象
20、棋,让学生练习确定物体的位置;还在“生活中的数学”中介绍了在围棋盘上用19 条横线和19 条纵线确定棋子位置, 以及在地球上用经线和纬线确定地点位置等确定位置方法的实际应用,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 在练习中,注意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如练习一的第7 题,让学生用数对确定图形平移后顶点所在的位置;第8 题联系方位的知识,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数据描述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及行走路线。帮助 学生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用数对确定位置方法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空间相像能力。“多边形面积”单元,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在编排上有这样一些特点
21、。(1)运用转化思想,根据图形间的内在联系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在教学面积计算公式时,是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间内在联系为线索, 以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基本方法进行推导。如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则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这样根据转化前后两种图形的内在联系, 由已知图形的面积公式导出未知图形的面积公式。这样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探索并体会了所学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图形之间的转化, 还体验了图形的平移、旋转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使空间观念得到进
22、一步发展。(2)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首先,每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教学,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到。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是先借助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图形, 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其次, 按照知识学习的先后顺序,逐步提高探索的难度和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就直接让学生试着转化为已学的图形推导出计算公式。到梯形面积计算时,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第三,研究每一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材均没给出推导过程,以便于学生从多种途径探索,自己得出结论,从而给教师和学生都留以较大的探索空间。(
23、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估测意识、策略。在生活实际中, 经常会接触到不规则图形,它们的面积无法直接用面积公式计算。那么如何估测它们的面积呢?教材安排了借助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树叶) 面积的内容, 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估测的过程中,体会到:一,估测最重要的是要确定一个适合的测量标准,然后利用这个测量标准去估计。比如,估计学校到家的路程,可以借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7 页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
24、,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助步长、 单位时间走的距离或者自己熟悉的一个长度等作为参照来估计。这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算, 同样也要找到一个度量的标准,根据树叶的大小,教材选择了每个小方格面积为1cm2 的方格纸, 引导学生借助方格纸估计树叶的面积。二,根据图形的不同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估计策略。 如这里既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还可以将不规则图形近似看作为规则图形来估计面积。4提供丰富的素材,促进学生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可能性”原实验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上册,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但实践表明, 低年级学生对不确定
25、现象理解有困难,教学设计与实施有很大难度。鉴于此,这次修订,根据标准(2011) 对这部分内容的调整,教材将可能性的教学移到第二学段本册,同时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如“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让学生体验不确定现象,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摸棋子试验活动(例2、例 3) ,使学生初步了解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逐步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如果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因此,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涂色、抛硬币、掷骰子等。通过
26、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 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经历形成新的观念、理解新的知识的过程。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并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作用。本册“数学广角” 主要是通过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让学生体会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 如化繁为简, 数形结合、 模型思想等, 同时学习用这样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编排时,教材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来帮助学生学习方法,体会思想。如除了研究直线上的植树问题外,教材还新增了封闭曲线上的植树问题。同时在“做一做” 和练习中增加了“每两棵梧桐树中间栽一棵银杏树”“马拉松比
27、赛设置饮水点”“项链上的水晶”等实际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这些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所涉及一些思想方法,同时感受这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建立数学模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位置,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其中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二)图形与几何 第二单元位置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三)统计与概率第四单元可能性 (四)数学思想方法第七单元数学
28、广角植树问题(五)综合与实践掷一掷下面按教材的顺序就每一单元的内容做一个简要的介绍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一、教学内容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积的近似值。3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4解决问题。和原实验教材相比,变化有:一是,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例3 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给出不完整的计算法则文本。二是,不再安排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运算例题, 直。接迁移应用到小数四则运算。三是,增加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
29、,共 17 页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分别是估算和分步计费的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和验算。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小数)的近似值。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让学生在解决有关小数乘法的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意义, 初步形成估算意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和解释算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三、编排特点1选择“
30、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 “吨、千克、克” “米、分米、厘米”是他们熟悉的计量单位。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 “刷油漆”(与米、分米和千克、克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学习背景,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常见的计量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已有的认知系统中。2应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所以, 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
31、 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教材在例3 的“做一做”后,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教学例3 和“做一做” 之后, 在让学生讨论、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有序地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材以记录讨论结果的形式, 呈现不完全的计算法则的文本,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叙述或填写法则的关键词。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计算法则的来源,理解其含义,防止死记硬背法则条文,又起到促进学生对具体计算案例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
32、、抽象、概括的作用,获得对小数乘法的意义的体会和理解,教给学生探索、总结规律的数学学习方法。突破小数乘法中的难点问题。例教学小数乘法中的难点问题:所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 补足,再点小数点。四、具体内容(一)小数乘整数1例 1:结合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为什么要结合具体量呢?一方面,因为结合具体量(人民币单位),可以利用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另一方面,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教材这里呈现来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重点要说明的是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使学生明确是把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来计算。教学时, 可引导学生提出买风筝计算钱数的问题
33、。然后先解决书上女孩想要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在此基础上, 解决其他买风筝的问题。2例 2:脱离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17 页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有了例 1 的感性经验, 这里脱离具体量, 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教材通过图示呈现转化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原来转
34、化的过程中是说扩大到它的多少倍,缩小到它的多少分之一。本次教材修订在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中,是利用乘几除以几进行说明,到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中说明:乘几就是扩大到它的几倍,除以几就是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因此, 教材这里根据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转化时,采用的是用乘几除以几的方式。当然老师教学中也可以用扩大缩小来说明。)最后说明如果积的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这里的“0”可去掉。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例中的计算经验,特别是将“元”转化为“角”的经验来学习例2。先提出0.72 元 5 你会计算吗?再去掉元,提出0.725 该怎么计算。然后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整数乘法经
35、验自主计算“0.725” ,列出竖式,并尝试对过程做出合理的解释。最后应引导学生小结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要点:(1)按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2)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3)算出积以后,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二)小数乘小数 1例 3:小数乘小数。有了例 2 的计算经验, 这里学生容易想到把第二个因数也转化为整数,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故教材直接给出转化和计算的过程。在“做一做”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为后面总结计算法则作准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乘法算式,然后
36、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2.40.8,再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它的竖式算法及算理。让学生将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出来,并简述其道理。 可能有学生将“米”化为“分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也可能学生按书上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应引导学生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以帮助学生理解“2.40.8”的算理。2总结计算法则。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概括总结出计算法则。这是教材新的变化,在提示让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以记录讨论结果的形式呈现不完全的计算法则文本,让学生补充完整。帮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算法。3例 4:难点问题。教学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难点问题。利用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
37、要在前面用0 补足,再点小数点。这样,通过循序渐近的方式让学生扎实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算理算法。例 1,结合具体量,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感受其转化的合理性。例 2,脱离具体量,引导学生根据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转化为整数乘法。例 3,教学小数乘小数,同样是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结合做一做的练习观察,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例 4,突破小数乘法的难点问题。层层递进,各有重点,让学生逐渐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4例 5:小数倍。通过“非洲野狗追赶鸵鸟”有趣情境引出, 使学生知道利用小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名师资料总结
38、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17 页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数关系。并且领会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然后再计算。接下来, 由检验计算是否正确,提出验算要求, 培养验算习惯。 对于验算方法不作统一规定,教材呈现了三种,一种是“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二是“用计算器验算。 ”三是观察法,借助前面的学习经验,因为第二个因数大于1,所以积一定大于第一个因数,所以答案 7.2
39、8 是错的。这里学生只要会用合适的方法验算就行。教学时,结合本例让学生领悟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 可请学生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 倍”中“ 1.3 倍”的含义。验算的引入,既可直接由检验书上女孩的计算引出,也可由检查自己的计算引出。教材对如何验算不作统一要求。(三)积的近似值1例 6:取积的近似值。创设一个“狗帮助人们抓坏蛋”的情境,通过计算使学生认识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需要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实际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求积的近似数所用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完全相同。因此, 本例教学前, 可组织
40、学生做适当的练习,让他们回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为自主求积的近似数作好准备。(四)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推广。原来安排有例题专门教学小数乘法的两步运算来说明运算顺序。事实上, 运算顺序跟数域无关,不管是整数也好,小数也好,包括后面学习的分数,运算顺序都是一样的。所以,教材这里直接说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一样,让学生直接进行知识的迁移类推。教材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分两个层次编排:给出三组算式,让学生观察、计算,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用归纳的方法类推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通过这两个层次的活动,逐步培
41、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 2例 7: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材通过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一方面, 让学生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体会运算的简便性。另一方面,进一步加深对运算定律的理解。教学中, 注意在复习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因为整数计算中学生已有了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基础,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类推。同时注意加强对乘法分配律应用的教学。因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有正方两个方面,学生容易出错。如,练习第4 题“1.5105”和“ 1.22.50.82.5”都要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1.5105”是乘法分配律正向应用,而在“1.22.50.82.5”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五)解
42、决问题教材新增两个解决问题的例题,分别是估算和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一方面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另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例 8:估算。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通过适合的问题背景,体会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教学中注意两点:一是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当信息和数据比较多时,借助表格来整理,可以使信息和数据更清晰、直观,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数量关系。二是培养学生估算意识,体会估算的不同策略。让学生根据数据和问题灵活选择算法,像这类够不够的问题,可以用估算解决。估算时,要根据实际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比如,第一个问题,是通过把钱数估大,发现都不超过100 元来判断够
43、的。第二个问题,是通过把钱数估小,发现都已经超过 100 元来判断不够的。2例 9: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17 页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这里要解决“要付多少钱”,就必须知道行驶里程和收费标准。而收费标准重点要让学生理解两点:一是分段计费;一是3 千米以上,不足1千米按 1 千米计算(也就是按“进一法”取整数)。教学时,可
44、以采用摘录条件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如下图 )。同时,分段计费的问题就是分段函数的问题。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一一对应思想和函数思想。如填好价格表后,引导学生观察, 思考行驶里程与出租车费之间的联系及它的变化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借助图示进一步体会分段计费问题的特点。需要注意地是,画图时不能直接在方格纸上描点连线,因为行驶的里程数要取整数来计算。五、教学建议: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如,例2 教学“ 0.725”时,引导学生思考: “能不能转化为整数来计算?” 引导学生经历将未
45、知转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 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重点是引导学生从积与因数的关系出发,强调转化的思想、方法。如,例 3 教学“2.40.8”时,应引导学生说出将因数2.4 和 0.8 转化成整数,因数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 倍,相应的积192 就扩大到原来的100 倍,所以要缩小到原来的,也就是 1.92。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会正确表
46、述,能正确计算。3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本单元教材重视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在组织学生自主总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时, 要特别突出两点。一是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算;二是小数点的处理,也就是利用因数和积的大小关系来确定小数点的位置。第二单元位置一、教学内容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内容由原六年级上册移来。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能用数对(正整数)表示物体的位置。 2. 让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3让学生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的点存在对应关系。三、编排特点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是在学生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
47、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 编排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实际情境出发,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能用“第几”描述物体的位置,还经历了类似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找到物体的位置,如教室里的座位、电影院的座位等,初步具有用数表示位置的经验。教材充分利用并及时提升了学生的这些已有经验。例 1 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情境,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并帮助学生理
48、解如何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知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和方法。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或方格纸上用抽象的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初步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17 页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感知直角坐标系的思想,为后面“图形与坐标”的学习作好铺垫。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49、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共 17 页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1 页,共 17 页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word 可编辑解方程的过程实际上是一连串依据等式性质的演绎推理过程,最终将原方程转化为与其等价的“ x?”的形式。 “x?”是方程变形的目标。教学时,应要求学生做得对、说得清,从而
50、在理解变形依据、过程的基础上掌握所学方程的解法。列方程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特定关系的过程,也就是数学建模过程。教学时,应启发学生学习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语言等价地转化为数学语言,得到方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3.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数量关系的分析,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比较直接、简明,能使某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化难为易。让学生体会列方程的优越性。同时, 引导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还要注意引导他们逐步学会根据问题特点,灵活选择便于思考的简便解法,进而丰富解题策略,发展思维的灵活性。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一、教学内容1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