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医内科学重点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医内科学重点 .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名词解释:气臌 :腹部膨隆,嗳气或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血证 :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悬饮: 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痨病史,属饮流胁下噎嗝: 是指吞咽食物不顺,饮食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患。噎即噎塞,指吞咽之时哽噎不顺;膈为各句,指饮食不下。厥证: 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洁净府: “净府”是指膀胱,洁净府即小便之意。关格: 以脾胃虚衰,气化不利,浊邪壅塞三焦,而致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临床特征的危重病证。肺胀: 是多种肺系慢性疾患反复发作,
2、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其病症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严重者可出现神昏、痉厥、出血、喘脱等危重症候。嘈杂: 是指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的病症。真心痛: 是胸痹进一步发展的严重病症,其特点为剧烈而持续的胸骨后疼痛,伴心悸, 水肿,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瘿病: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古籍中有称瘿、 瘿气、瘿瘤、瘿囊、影袋等名者支饮: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平卧,其形如肿,属饮邪支撑胸肺胸痹 :
3、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 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哮病: 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急黄: 为阳黄之主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黄疸 :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主要特征。消渴: 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痹症: 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阻痹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并在四肢
4、关节肌肉,重者可內舍于脏中风 :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癃闭: 以小便量少,排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以小便不通,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癃闭都指排尿困难,二者只是在程度上有差异,因此多合称癃闭。肺痈: 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症,属内痈之一,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咳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痢疾: 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为主症,是夏秋季常见的传染病梅核气: 是指咽喉中有异常感觉,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的病症,
5、如梅核塞于咽喉, 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特征的咽喉疾病。该病多发于壮年人,以女性居多鼓胀: 是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症,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极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故名鼓胀喘证: 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搧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症。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郁证: 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
6、或咽中有异物梗塞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肾着: 即是寒湿腰痛,表现为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口僻 :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但常伴耳后疼痛,口角流涎,言语不清,而无半身不遂或神志障碍等表现。多因正气不足, 风邪入脉络, 气血痹阻所致, 不同年龄均可罹患。大题脾约: 便秘的一种,指由胃热过盛、脾阴不足,胃强脾弱,脾之功能位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肠液干燥所致大便干燥,便秘不下的病症。简答:中风病中经络和中脏腑的不同中经络病位较浅,病势亦轻,一般无神志改变,中经络仅表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中脏腑病位较深,
7、病情较重,主要表现为神志不清或猝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失语。二者鉴别要点为有无神志昏迷。简述阳水阴水的区别阳水病因多为风邪、疮毒、 水湿,发病较急, 每成于数日之间, 肿多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极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建有寒热等表证,表实,一般病程较短。阴水病因为多饮食劳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损,发病缓慢,肿多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继及全身, 肿处皮肤松弛, 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至按之如泥, 属里属虚或虚实夹杂,病程较长。各种淋证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小便频急,淋漓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饮腰腹,为诸淋的证候特征,特殊表现有:1 热淋:起病多急骤,或伴
8、有发热,小便灼热,溲时灼痛,腰痛拒按2 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3 气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4 血淋:溺血而痛5 膏淋:小便混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膏脂6 劳淋: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血淋漓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中风病发病的病机可概括为哪六个方面虚(阴虚、气虚)火(肝火、风火)痰(风痰、滞痰)风(肝风)气(气逆)血(血瘀)简述阳黄湿重于热证的症状、治法和代表方药症状:身目俱黄,黄色不及前者鲜明,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塘垢,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治法: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代表方:茵陈五
9、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简述黄疸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大法应以阴阳为纲, 阳黄以湿热疫毒为主,其中有热重于湿,湿重于热,胆腑郁热与疫毒炽盛的不同。阴黄以脾虚寒湿为主,注意有无血瘀。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结合病史、症状,区别阴黄与阳黄。黄疸的治疗大法,主要为化湿邪,利小便。化湿可以退黄,如属湿热,当清热化湿,必要时还应通利腑气,以使湿热下泻;如属寒湿,应予健脾温化。利小便,主要是通过淡渗利湿,达到退黄的目的。正如金匮要略所说,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至于急黄热毒炽盛,邪入心营者,又当以清热解毒,凉营开窍为主;阴黄脾虚湿滞者,治以健脾利血,利湿退黄。痹症的治疗原则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10、-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痹症以风寒湿热痰瘀痹阻气血为基本病机,其治疗应以祛邪通络为基本原则,根据邪气的偏盛,分别予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行瘀,兼顾“宣痹通络”。痹症的治疗还宜重视养血活血,即所谓“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治寒宜结合温阳补火,即所谓“阳气并则阴凝散,治湿宜结合健脾益气,即所谓“脾旺能胜湿,气足无顽麻”,久痹生虚者,应重视扶正,补肝肾、益气血是常用之法。痹症的临床分型和各自特征?行痹、痛
11、痹、着痹。行痹者,疼痛游走不定; 痛痹者,疼痛剧烈,遇寒则甚,得热则缓;着痹者,疼痛、重着肿胀麻木痹症和痿证的鉴别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症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症是因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症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阴黄和阳黄的鉴别要点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并结合症状、病史予以鉴别。阳黄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常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急黄为阳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阴黄黄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常伴纳少、乏力
12、、舌淡、脉沉迟或细缓胃痛治疗以通为要,如何理解叶天士所谓“通字须究气血阴阳”通则不痛是治疗各种痛证的常用法则。胃痛发生的基本病机在于“不通则痛”,所以治疗以以“通”为基本原则,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审证求因,辩证施治。邪胜以驱邪为急,正虚以扶正为先,虚实夹杂者,当驱邪扶正并举。虽有“通则不痛”之说,但绝不能局限于狭义的“通”法,要从广义上理解和运用“通”法,正如叶天士所谓“通字须究阴阳”。属于胃寒者,散寒即为通;属于食停者,消食即所谓通;属于气滞者,理气即所谓通;属于热郁者,泄热即所谓通;属于血瘀者,化瘀即所谓通;属于阴虚者,益胃养阴即所谓通;属于阳虚者,温运脾阳即所谓通。根据不同病机而采取相应治
13、法,才能善用“通”法。简述胸痹的病因病机病因: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常、劳倦内伤、年迈体衰。病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肝脾肺肾,本虚标实:本虚有气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标实有寒凝、痰浊、气滞、 血瘀,且可相兼为病简述咳嗽之痰湿蕴肺证症状、治法、方药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着,痰多,因痰而咳,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进甘甜厚腻则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苔白腻脉濡滑。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药:二陈平胃散(半夏、茯苓、陈皮、甘草、厚朴、苍术)合三子养亲汤(白芥子、苏子、莱菔子)减咳嗽的病机和治则基本病机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外
14、感咳嗽为六淫邪气侵袭肺系,壅遏肺气, 其发生在于肺;内伤咳嗽多为邪实正虚,标实为主者,应祛邪止咳;本虚为主者,应扶正补虚。同时除直接治肺外,应该从整体出发,治脾、治肝、治肾消渴病病机病机:阴津亏虚,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消渴病日久则易,阴损及阳,阴阳俱虚,病久入络,血脉瘀滞消渴病日久,容易发生的病变一是阴损及阳,阴阳俱虚。消渴虽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由于阴阳互根,阳生阴长,若病程日久,阴损及阳,则致阴阳俱虚。其中以肾阳虚和脾阳虚较为多见。二是病久入络,血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15、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脉瘀滞。 消渴病是一种病及多个脏腑的疾病,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且阴虚内热, 耗津灼液,亦使血行不畅而致血脉瘀滞。消渴的证治分型、治法和代表方上消:肺热津伤证-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消渴方;中消:胃热炽盛证- 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气阴亏虚证-益气健脾, 脾失健运 - 七味白术散;下消:肾阴亏虚证 - 滋阴固肾 -六味地黄丸,阴阳两虚证- 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金匮肾气丸消渴的并发症有哪些?简述其病机肺失滋养,日久可并发肺痨;
16、肾阴亏虚,肝失濡养,肝肾阴血不能上承于耳目,则可并发白内障、雀目、耳聋;燥热内结,营阴被灼,脉络瘀阻,蕴毒成脓,则发为疮疖痈疽;阴虚燥热,炼液成痰, 以及血脉瘀滞, 痰瘀阻络, 脑脉遇阻或血溢脉外,发为中风偏瘫; 阴损及阳,脾肾衰败,水湿潴留,泛溢肌肤则发为水肿。简述消渴的治疗原则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中胃肾,下肾肺。还应活血化瘀,健脾益气,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等治法根据具体病情。痢疾的症状、治法、方药症状: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治法: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者清温并
17、用,虚实夹杂者攻补兼施。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方药湿热痢:芍药汤加减,疫毒痢: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寒湿痢:不换金正气散加减,阴虚痢: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加减,虚寒痢: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休息痢:连理汤加减治疗痢疾的主要原则?主要原则根据暴痢和久痢的不同,分别采用通调、补涩的方法。实证暴痢以通调为主,结合清汤化湿,以虚证为主的久痢,当以补涩为主,结合调理脾胃。泄泻与与痢疾的鉴别要点共有症状为排便次数增多,且病变部位都在肠间,但泄泻以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 甚至如水样为主证; 而痢疾的主症是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粘液。 泄泻的腹痛与肠鸣多同时出现,便后痛减;而痢疾的腹痛是与里急后
18、重同时出现,其痛便后不减。寒包热哮证的证机概要,治法,代表方概要: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代表方: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简述胸痹的诊断依据(1)胸痹以胸部闷痛为主症,患者多见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通彻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肩内侧等部位。(2)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严重者可见胸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可发生猝死。(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多饮暴食或气候变化而诱发,以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惊悸和怔忡的区别要点惊悸多与情绪有关,可由惊恐, 忧思恼怒, 悲哀过极而诱发, 多为阵发性, 病来迅速,
19、 病轻,实证多,可自解,不发如常人。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因素亦可发生,多虚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病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惊悸不愈,亦可形成怔忡。咳血和吐血如何鉴别咳血与吐血血液均从口出,但两者截然不同。咳血是血由肺来,经气道随咳嗽而出,血色多为鲜红,常混有痰液,咳血之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状。大量咳血后,可见痰中带血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
20、习资料数天,大便一般不呈黑色。吐血是血自胃中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前常有胃脘不适及胃痛,恶心等症状,吐血之后无痰中带血,大便多呈黑色不寐痰热内扰证的临床表现,治法及代表方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从治本、治标两个方面简述肺胀的治疗原则治疗应抓住治标、治本两个方面,祛邪与扶正共施,依其标本缓急,有所侧重。标实者,根据病邪的性质,分别采取祛邪宣肺,降气化痰,温阳利水,甚或开窍、熄风、止血等法。本虚者,当以补养心肺、 益肾健脾为主, 或气阴兼调, 或阴阳两顾。 正气欲脱时则应扶正
21、固脱,救阴回阳。呕吐食滞内停证的临床表现、治法及主方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大便或溏或结,舌苔厚腻,脉滑实。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主方:保和丸加减简述如何根据头痛的部位来辨明相关经络前额及眉间:阳明经,两侧:少阳经,巅顶:厥阴经,后脑:太阳经血证的病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在火热之中,又有实火和虚火之分,外感风热燥火,湿热内蕴,肝郁化火等,均属实火,而阴虚火旺之火,则属虚火。气虚之中,又有仅见气虚,和气损及阳,阳气亦虚之别。从证候的虚实来说,由阴盛火旺及气虚不摄所致者属于虚证, 由气血亢盛所致者属于实证。实证和虚证虽有不同的病因病机,但在疾病发展变化的过程中,
22、又常发生实证向虚证的转化。如开始为火盛气逆,迫血妄行,但在反复出血之后则会导致阴血亏虚,虚火内生;或因出血过多,血去气伤,以致气虚阳衰,不能摄血,因此, 在有的情况下,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既是引起出血的病例因素,又是出血所导致的结果。血证的治疗原则治气、治火、治血(1)治火:火热熏灼损伤脉络是血证最常见的病机,根据虚实不同,实火当以清热泻火为主,虚火当以滋阴降火为主(2)治气:气为血帅,气能统血,血与气休戚相关,实证当以清气降气,虚证当以补气益气。(3)治血:根据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选用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活血止血的方药胃痛辨证中如何辨脏腑胃痛主要病变脏腑在胃,但由于胃与肝脾在生理病理上的联
23、系,所以在辨证时应弄清与胃痛相关病变脏腑的关系。如肝气犯胃, 肝胃郁热, 则常兼见胸胁胀满,心烦易怒, 嗳气频作,发病与情志有关等肝气郁滞的表现。如脾气虚弱,中阳不振,则兼见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四肢不温,食少纳呆等脾胃虚寒之征象。另外,有时亦与胆肾等脏腑有关,随证辨之。论述:试述“无痰不作眩”和“无虚不作眩”的含义无痰不作眩出于丹溪心法,是由于过食肥甘,劳倦太过,伤于脾胃,脾失健运,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蔽清窍所致。证以眩晕而头重如蒙为特征,属本虚标实之证,并提出以治痰为先的方法。“无虚不作眩”出于景岳全书,主要是指先天不足,久病伤肾,气血亏虚,房劳伤精
24、,以及老年肾亏等原因造成体内精气血的亏虚, 以致髓海不足清窍失养而形成的眩晕病症。证以眩晕动则加剧,劳则即发为特点,属虚证,补虚为主试述消渴的辨证要点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1 辨病位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中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下消。2 辨标本:本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两者互为因果,常因病情长短及病情
25、轻重不同,而阴虚和燥热之表现各有侧重。一般初病多以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燥热互见,日久阴虚为主,由于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俱虚。 3 辨本证与并发症: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为本证的基本临床表现,易发诸多并发症为另一特点, 多数患者先见本证再见并发症,少数相反, 如少数中老年患者,本证不明显,常因心脑病症等为线索,最后确诊本病。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的辨证当以肺之病变为首要,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对肺气宣降活动的影响,以及肺病久咳不愈并发它脏疾患的情况。肝火犯肺者,每件气火练液为痰,灼伤肺津。痰湿犯肺者,多因湿困中焦,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而聚生痰浊,上干于肺,久延则肺脾气虚,气不化津
26、,痰浊更易滋生,甚至病及于肺肾,以致肺虚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由咳致喘。试述消渴日久容易发生的病变易发生以下两种病变:1 阴损及阳,阴阳俱虚,消渴虽与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由于阴阳互根,阳生阴长,若病程日久,阴伤气耗,阴损及阳,则致阴阳俱虚,其中以肾阳虚及脾阳虚较为多见。 严重者可因阴液极度耗伤,虚阳浮越, 而见烦躁、 头痛、呕恶、呼吸深快等证,甚则出现昏迷、肢厥、脉细欲绝等阴竭阳亡危象。二是病久入络,血脉瘀滞。消渴病是一种病及多个脏腑的疾病,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并阴虚内热,耗伤津液,亦使血行不畅而致血脉瘀滞。试述狭义痰饮的证治狭义痰饮是指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昔肥今瘦,
27、属饮停胃肠。A脾阳虚弱证, 胸胁支满, 心下痞闷, 胃中有振水音, 脘腹喜温畏冷, 犯吐清水痰涎, 饮入易吐,口渴不欲饮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食少,大便或溏,形体逐渐消瘦,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治法:温脾化饮。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B饮留胃肠证,心下坚满或痛,自利,利后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或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腹满,便秘,口舌干燥,舌苔腻,色白或黄,脉沉弦或伏。治法:攻下逐饮。代表方: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加减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论述痰饮治疗原则“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指治疗痰饮当以温化为原则,因饮为阴邪,遇寒则聚,得温则行,通过温病化气,可杜绝水饮之生成。借温药
28、以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饮邪壅盛,其证属实,可根据停积位置不同,发汗、攻逐、分利。阳虚而饮邪不甚之微饮,则以健脾温肾为主。如属邪实正虚,则当消补兼施,饮热相杂者,又当温清并用。内伤头痛与肝脾肾三脏的关系脑为髓海, 依赖于肝肾精血和脾胃精微物质的充养,故内伤头痛之病机多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肝主疏泄,性喜调达。头痛因于肝者,或因肝失疏泄,气郁化火,阳亢火盛,上扰头窍而致;或因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而致。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头痛因于肾者,多因房劳过度,或禀赋不足,使肾精久亏,无以生髓,髓海空虚,发为头痛。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头窍有赖于精微物质的滋养。头痛因于脾者, 或因脾虚化
29、源不足,气血亏虚,清阳不升,头窍失养而致头痛。虚劳的治则以补益为基本原则。在进行补益的时候,一是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阴、 温阳的治疗方药;二是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不同而选方用药,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在应用补益这个基本原则治疗虚劳的时候,应注意以下三点:重视补益脾肾在治疗虚劳中的作用。以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方能得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 - - - - - - - - - 学习资料
30、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到滋养。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为生命的本元,重视补益脾肾,先后天之本不散,则能促进各脏虚损的恢复。对于虚中夹实以及兼感外邪者,当补中有泻,扶正祛邪。从辨证的关系看, 祛邪亦可起到固护正气的作用,防止邪气伤正。虚劳的病程较长,影响因素较多,要将药物治疗与饮食及生活密切结合方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叶天士论喘“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喘证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类,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而宣降不利;虚喘当责之肺肾两脏,因精气不足,气阴亏耗而致肺肾出纳失常,尤以气虚为主。 病情错杂者,每可下虚上实病见,或正邪虚实,虚实夹杂。但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虚实之间有
31、所侧重,或互相转化。 若肺虚不能生气,出现气短难续。 若肺病及脾, 子盗母气, 则脾气亦虚,脾虚失运,聚湿生痰,上溃于肺,肺气壅滞,气津失布,血行不利,可形成痰浊淤血,此时病机以邪实为主,或邪实正虚互见。若迁延不愈,累及于肾,其病机则呈现肾失纳摄,痰瘀伏肺之肾虚肺实之候。若阳气虚衰,水无所主,水邪泛滥,又可上凌心肺。故叶天士之言实为气机升降出纳失其常态所致。简述郁证的病机演变郁证成因主要为七情所伤,情志不遂, 或郁怒伤肝, 导致肝气郁结而为病,故病位主要在肝,蛋壳涉及心脾肾。肝喜条达而主疏泄,长期肝郁不舒,情怀不畅,肝失疏泄,可引起五脏气血失调。 肝气郁结, 横逆乘上, 则出现肝脾失和之证。肝
32、郁化火, 可致心火偏亢。 忧思伤脾,思则气结, 既可导致气郁生痰,又可因生化无源,气血不足, 而形成心脾两虚或心神失养之证。更有甚者,肝郁化火,火郁伤阴,心失所养,肾阴被耗,还可出现阴虚火旺或心肾阴虚之证。试述内伤头痛与肝脾肾三脏的关系头痛因于肝者,或因肝失疏泄,气郁化火,阳亢火盛,上扰头窍所致,或因肝阴虚,肝阳偏亢所致。 - 肾,多因房劳过度,或禀赋不足,使肾精久亏,无以生髓,髓海空虚,发为头痛。- 脾,脾虚化源不足,气血亏虚,清阳不升,头窍失养而致头痛,或因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阻塞气机,浊阴不降,清窍被蒙。病案分析:男 40 岁水肿诊断:水肿症候名称:肾阳衰微证症候分析:脾肾阳衰,水寒内聚
33、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附子 3 肉桂 3 巴戟肉 6仙灵脾 6 白术 9 茯苓 9 泽泻 9车前子 6 牛膝 6 男 49 岁头晕目眩半天诊断:眩晕证型:痰湿中阻证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9白术 18 天麻 6 茯苓 6 甘草 3 陈皮 6 生姜 3 片大枣 2 枚,水煎服田某, 55 岁,左侧肢体不遂3 月诊断:中风证型:气虚瘀络证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9 页 -
34、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赤芍5 川芎 3 归尾 6 地龙 3 黄芪 20 桃仁 3 红花 3,水煎服,日一剂,久服方可有效,愈后应继续服用。李某, 50 岁,工人,胃痛诊断:胃痛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炒白芍生姜大枣饴糖杜某, 22 岁 男,水肿诊断:水肿风水相搏病机分析:因外出感受风寒,风邪外袭,內舍于肺,肺失宣降,水道不通,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溢肌肤,发为水肿。风邪袭表,卫表失和,故见微恶风寒,肢体酸楚,发热;风寒化热,上攻咽喉,故见咽痛;邪热伤津,故见口渴、便秘;邪热扰神,则见心烦;邪热趋于下
35、焦,热伤胞络,故见小便红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均为邪热在表、水湿内停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炙甘草10 生石膏 10 杏仁 10 茯苓皮 15 大腹皮 10 生姜皮 9 桑白皮10 泽泻 10 赤小豆 15 浮萍 10 小蓟 30 白茅根 15 白术 10 甘草 6 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麦某, 21 男,胃痛诊断:胃痛辨证:胃阴亏虚病机分析:胃为燥土,其性喜润,患者自幼喜好辛辣之品,日久耗伤胃阴,胃阴不足,失其濡养,故胃脘胀痛反复不愈。胃阴不足,虚火内生,故嘈杂易饥,得食则减。阴虚津少,无以上承, 则口干口渴, 喜喝冷饮。 阴虚液耗, 无以下溉, 肠道失
36、润而大便干结,三五日一行。阴虚火旺,上扰心神,则少寐多梦。舌质红,苔少,脉细数乃阴虚内热之证。养阴益胃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沙参 15 麦冬 15 生地黄 12 枸杞子 12 当归 12 川楝子 15 白芍 15 甘草 9 水煎服,日一剂男 63 岁,中风中风 - 中经络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扶正祛邪补阳还五汤黄芪 30-60 ,地龙 6-9 ,当归 10-12 ,川芎 10-12 ,赤芍 10-12 ,红花 10-12 ,桃仁 10-12 ,水煎服,日一剂男 65 咳嗽痰热郁肺证痰热蕴肺,肺失宣降,故咳黄脓痰,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之象清热肃肺,豁痰止咳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
37、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清金化痰汤加减黄芩 15 山栀 12 知母 15 桑白皮 12 杏仁 9 贝母 12 瓜蒌 15 海蛤壳 12 竹沥 12 半夏 9 射干 9 水煎服,日一剂,注意饮食起居,注意劳逸结合病名:鼓胀证候:气滞湿阻证、水湿困脾证、水热蕴结证、瘀结水留证、阳虚水盛证、阴虚水停证患者症见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 胸腹胀满, 得热稍舒, 周身困重, 怯寒肢肿, 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苔白腻水
38、滑,脉弦迟。诊断 :鼓胀寒湿困脾证治法 : 温阳散寒,化湿醒脾。方药 :实脾饮。药物 : 附子 6g 干姜 9g 白术 12g 木瓜 12g 槟榔 10g 茯苓 15g 厚朴 12g 木香 10g 草果12g 甘草 3g 生姜 3 片大枣 10枚鼓胀1)气滞湿阻:疏理肝气、行湿散满柴胡疏肝散胃苓汤泽泻15 白术 9 猪苓 9 茯苓 9 桂枝 6 厚朴 9 陈皮 9 苍术 15 甘草 6 2)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白茯苓6 白术 6 木瓜 6 甘草 3 木香 6 大腹子 6 草果仁 6 附子干姜6 厚朴 6 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茵陈金钱草山栀黄柏苍术厚朴砂仁 大黄猪苓泽泻车前子滑石4)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甘草9 人参 9 白术 9干姜 9 附子 9 五苓散泽泻15 白术 9 猪苓 9 茯苓 9 桂枝 6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