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陋室铭-考点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陋室铭-考点 .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陋室铭考点主题: 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题目解释: 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表达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根据古文体的分类,铭是应用文。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孔子云:“ 何陋之有? ”1在:在乎、在于,动词。2名:名词作动词,著名。3灵:名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4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5惟:只有,只要,唯独。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德馨:品德高尚。馨,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 (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7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8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同“鸿”大,学识渊博。儒:旧指读书人。9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浅薄无知的人。10调 ti 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11金经:泛指佛经
3、。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 “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13乱耳:扰乱耳朵。乱,扰乱。14案牍 d:官府的公文。15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动用法,使劳累。16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1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芦,简陋的小屋子。18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
4、,助词,无实意,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全句意为“有何陋”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着“君子之居”的意思。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照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到达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说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19入:这里是“映入”的意思。20之:助词,定语“乱耳”后置的标志。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5、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 5.全文翻译: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会感到简陋了。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 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
6、陋呢” ?6.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于“ 陋室不陋 ” ,“ 惟吾德馨 ” 统领全篇。如借 “ 诸葛庐 ” 、“ 子云亭 ” 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 何陋之有 ?” 说明陋室 “ 不陋 ” ,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的用意: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诸葛亮与杨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说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
7、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假设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8.文末提出 “ 何陋之有 ” ,即陋室不陋,请说明理由:人品高尚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景色宜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恬静来人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生活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9.写作特色1托物言志的写法2反向立意的构思3对仗工整,押韵4采用类比的手法,让文章更生动5立意新颖,不落俗套6用典,引用名人语录。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7山水
8、起兴: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词类活用: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绿,名词作动词,变绿。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 草色入帘青,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道德美好高尚。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无案
9、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1.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宾语前置标志,不译:何陋之有2.往来: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 3.是:判断词,是:斯是陋室这个、那个:当是时 口技 4.名:著名: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 宾语前置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 , “之”宾语前置标志,无意。 8、填空: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说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 这里写山写水, 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
10、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非凡。陋室铭在写法上用了 类比的手法,先与“山”类比,原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中强调山能闻名天下的原因是“有仙则名”。然后与水类比,原句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强调了水能显示灵异的原因是“有龙则灵”。其中的“仙”和“龙”都暗喻了“德馨”的人。最后又将陋室与古代著名的居室“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相类比,表达了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意思,使文章境界突然上升, 而引出孔子的句子强调自己的观点,与前文“惟吾德馨” 句照应,把“陋”字彻底翻了过来,到达了最完美的思想境界。“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
11、家扬雄。运用类比 ,说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9、全文分三层。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 、交往人物 和日常生活 ,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11、用原文语句答复:1、能表达陋室 环境之雅 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表现陋室主人 交往之雅 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说明陋室主人 品行高尚 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具有 画龙点睛 的作用的句子是: 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相照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点明文章 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7、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8、说明陋室主人 以古代名贤自况 的句子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 9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1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0 中运用 对偶修辞 的一句话: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1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12 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13 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4 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5 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16 文中写 室内景物 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17、文中写 室外景物 的句子是: 草色入帘青十二、本文运用的修辞方法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比喻、比兴、类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4、对偶、拟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偶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反问十三、问答题。文章 开头运用了 什么写法 ,有什么 作用?答:以比喻起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文章开头以 山水起笔 ,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答:用山水作衬托引出“陋室不陋”。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起到了创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 类比什么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暗喻什么?答: 前二句 类比 陋室 ,后两句 暗喻自己 。你认为能 统领全篇
15、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3 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理由:本文作者要说的是“陋室不陋”,而不陋的原因则是室主人的品德高尚本文对陋室从 哪几方面 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答:对偶(拟人) ;“上”“入”二字 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陋室内外是什么 颜色?景色 美不美? 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 概括。答: 绿色,青色 ,美, 景色别致幽
16、雅 幽与作者交往的 人有何特点 ?答: 鸿儒 ,无白丁雅作者身居陋室的 生活是什么 ?有何特点?答: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适作者是 怎样写“陋室不陋 ”的?答:居室环境清幽雅致交往人物高雅脱俗日常生活清雅安适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答:用 反面虚写 手法来写的。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 的情感。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 - - - - - - - - - 作者既说“
17、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 ,为什么?答:不矛盾 。前者是指 生活情趣高雅 ,后者是说没有 俗务缠身 。意思对即可、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答:都具有 安贫乐道、淡薄名利 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为什么 要这样写?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说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说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文章以 孔子的话结尾 ,用意何在?答:这是全文的 画龙点睛 之笔,再次有力的 点明主题,同时说明了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
18、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作者明明是在称赞他自己的“陋室”的,为什么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呢?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说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说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答: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 。首尾句有何关系?答: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照应。21本文题目为 陋室铭 ,文章又说 何陋之有 ?这些不矛盾吗?答:不矛盾。题中之 陋 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 陋为鄙俗 之义,指屋中主人的 德
19、馨 不鄙俗。22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是一位有着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名士。23写交往人物、写室中生活都是运用了虚实结合 的手法,试具体说明。答:交往人物: 实写:谈笑有鸿儒 , 虚写:往来无白丁 . 室中生活: 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4本文写法新颖别致,采用了反向立意 的写法, 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扣住“陋室”的同时,将笔墨引向室主人,通过描写,表现“惟吾德馨”,以此说明“陋室不陋”充分突出主旨26找出本文你最喜欢的骈句。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
20、,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十三、拓展延伸发挥题: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答: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作者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你是否赞赏这种生活态度 ? 答: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 赞同。再谈一些理由。文中描写的陋室环境清静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答: 提示:喜欢 ,可从此环境对人思想品质身心健康有利来谈。本文作者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
21、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 - - - - - - - - - 答:提示: 正直、善良、上进等,对自己的成长有利。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 ,立意高远,巧妙运用 衬托和比喻 ;骈散相间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本文采用了 以花喻人、托物言志 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
22、贞的节操思想感情。四、成语与 名句。出淤泥而不染:从污泥中生出来,却不沾染污泥。比喻在污泥的环境里能保持纯洁,不受影响。不蔓不枝: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五、写作手法:一是巧用比喻,把菊花比为“隐士”,把牡丹比作“富贵人”,把莲花比喻成“君子”二是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全文三次用菊花、牡丹衬托莲花。第一次衬托说明自己的喜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表现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慨叹世上没有几个人和自己的爱好相同。七、填空题。作者开篇从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等各方面,赋予莲花以美好的品格。晋陶渊明独爱菊,结合所学,写出一句其描写菊花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们曾学过桃
23、花源记文中重在使用衬托的手法:众多可爱的花是一般衬托,菊和牡丹是重点衬托,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作者以莲花自况,表现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批判了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文章 前后照应 ,“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盛爱牡丹” 一句照应,“宜乎众矣”的“众”和“独”一词形成反照应。在文中找出一句 骈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本文的线索是以“爱”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
24、放在结尾的目的是:引人注意和思考 ,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批判了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品格高尚的人。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上寄予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的操守和情操。文中有一对 反义词是蕃和鲜。爱莲说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作用是开篇记叙引题,写世态炎凉;继而描写,突出形象;卒章议论,在于赞美。抒情贯穿全篇,意在明志牡丹, 作者把它比作富贵人,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鄙视”的情感。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赞美”的情感.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对偶和
25、比喻八、主题思想。爱莲说分段:第一段,写“我”爱莲的原因和莲的美好的品格。第二段,说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十、用原文答复下列问题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 - - - - - - - - - 全文的中心句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 咏莲 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公园花展,欣赏牡丹的人总比欣赏其它花的人多, 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
26、之爱,宜乎众矣。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描写莲 美好形象 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相比照,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写君子 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中用来比喻君子既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通达事理
27、, 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 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甚爱牡丹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同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微斯人,吾谁与归 ”意境相同一句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隐寓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语句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十一、问答题1、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莲”?答:因为菊花在秋天开放,不与百花争艳,是花中的隐士,而陶渊明也是一位隐士,菊与陶渊明的品格相似2、“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问题?答:揭示了自唐朝以来,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28、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4 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5、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答:“ 牡丹”比喻富贵的人。“莲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看法:对有
29、些拜金主义者的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行为表示鄙夷和厌恶,他们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造成世风日衰的祸根,这种“牡丹之爱”要受到批评和否认。6、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 ,有什么作用?答:喜爱哪一种花,说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说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7、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 ?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30、- - - - - 第 7 页,共 8 页 - - - - - - - - - 答:隐士。不愿意, 因为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却不赞赏,“惋惜”9、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慨句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陈述句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10、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既不与肮脏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
31、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意思对即可1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答: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的品德。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予独爱莲”的“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答:表达了作者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独字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1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答:这是一个反问句。 一方面照应上文 “予独爱莲” ,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慨,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1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
32、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这个感慨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挖苦。15、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答:叹惋菊花 ,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 :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 : 出淤泥而不染 ,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1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答:揭示了陶渊明以后的社会风气,对社会不满的隐士少了,与世同流合污的人多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