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家用电器项目申请报告_参考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家用电器项目申请报告_参考模板.docx(1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安徽家用电器项目申请报告报告说明洗衣机作为普及率极高的家电之一,已经逐步从普及期开始步入更新换代期。我国洗衣机行业在经历2007年以前的快速发展期和2008年至2011年的高速增长期后,目前已进入平稳增长阶段。2008年-2011年,我国洗衣机产量由4,231.16万台增长至6,671.2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为16.40%,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2012年-2020年,我国洗衣机从2012年的6,741.50万台增长至2020年的8,041.9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为2.23%,增速逐渐放缓。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5188.6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4917.68万元,占项目总投
2、资的77.27%;建设期利息453.5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0%;流动资金9817.4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73%。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948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75806.51万元,净利润13898.5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3.45%,财务净现值15530.15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40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综上所述,该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的项目,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客观,项目的投产将改善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
3、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8一、 行业的技术特点8二、 冰箱行业发展情况8三、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10四、 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11第二章 市场预测12一、 行业市场化程度12二、 行业上下游关系12三、 洗衣机行业发展情况13第三章 项目概况15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15二、 项目承办单位15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17四、 报告编制说明18五、 项目建设选址20六、 项目生产规模20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20八、 环境影响20九、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20十、 资金筹措方案21十一、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21十二、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22主要经
4、济指标一览表22第四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25一、 项目选址原则25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5三、 坚定下好创新先手棋,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30四、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34五、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5第五章 产品方案分析37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37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37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37第六章 发展规划39一、 公司发展规划39二、 保障措施43第七章 SWOT分析46一、 优势分析(S)46二、 劣势分析(W)48三、 机会分析(O)48四、 威胁分析(T)49第八章 法人治理55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5二、 董事62三、 高级管理人员67四、
5、 监事69第九章 组织机构管理71一、 人力资源配置71劳动定员一览表71二、 员工技能培训71第十章 技术方案分析73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73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76三、 质量管理77四、 设备选型方案78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79第十一章 原辅材料分析80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80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80第十二章 安全生产81一、 编制依据81二、 防范措施82三、 预期效果评价88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89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89二、 建设投资估算89建设投资估算表91三、 建设期利息9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2四、 流动资金93流动资金估算表93五、 项目总投资
6、9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4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6第十四章 经济效益分析98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98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9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2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0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4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06五、 偿债能力分析10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7六、 经济评价结论108第十五章 风险风险及应对措施109一、 项目风险分析109二、 项目风险对策111第十六章 招标、投标114一、 项目招标依据114二、 项目招标范围114三、 招标要求114四、 招标组织方
7、式116五、 招标信息发布118第十七章 项目综合评价119第十八章 附表附录12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21建设投资估算表12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23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24流动资金估算表12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29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3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3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3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33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34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35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36能耗分析一览表136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一、 行业的技术特点近年
8、来,我国冰洗产业围绕智能化、高端化、健康化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技术革新较快,技术迭代明显。在冰箱领域,由定频到变频,由风冷、直冷到风直冷,在洗衣机领域,由波轮到滚筒,由洗衣机到洗烘一体机,新技术的出现不断给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目前,冰箱和洗衣机都在向大容量、低能耗、除菌健康等方向发展,冰洗产品与互联网、硬科技、音视频等技术进一步紧密结合将成为冰洗行业发展的关键。关注与聚焦技术创新,强化产品功能的提升,能够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智能生活整体解决方案的冰洗公司将在未来行业竞争中更多地受益。二、 冰箱行业发展情况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冰箱行业快速发展,经历了需求普及期(2006-20
9、10年)更新换代期(2011-2014年)结构升级+更新换代期(2015年至今)三个阶段。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国内冰箱生产企业已从当初的单纯引进和仿制为主转变为依靠自主研发、注重创新为主,冰箱产品在品种、规格、技术、性能、质量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与发展,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不断凸显。作为家庭食材存储和管理的核心家电,冰箱的消费需求较为刚性,使得冰箱产品在复杂环境下,其销售稳定性相对较强。同时,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冰箱产能对中国市场依赖度显著提高,助推我国冰箱产量与销量呈持续增长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冰箱产量从2005年的3,105.58万台增长至2020年的9,014.7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为7
10、.36%,冰箱销量从2005年的2,665.05万台增长至8,446.9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为8.00%。2020年受疫情影响,海外市场供需关系严重失衡,海外需求订单转移至国内,海外订单暴涨带动国内生产形势积极向好,2020年冰箱产量累计达到9,014.70万台,同比增长14.05%,2020年冰箱销售累计达到8,446.90万台,同比增长9.17%。从零售额方面看,2015年以后,我国冰箱行业零售额增速放缓,进入结构升级与更新换代的稳定发展阶段,2015年-2020年冰箱零售额稳定在900-950亿元左右。2020年,在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我国家电市场零售额同比下降11.3%,但冰箱市场
11、零售额同比仅下降1.4%,零售额为899亿元,整体表现仍然不俗。从出口方面看,国外市场已成为我国冰箱产品重要市场。2008年至2020年,我国冰箱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出口量从2008年的2,485.00万台增长至2020年的6,954.0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为8.95%。未来,随着全球经济水平的发展,冰箱在发展中国家的普及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国冰箱出口数量仍将保持稳步增加的态势。从产品结构上看,线上、线下市场需求均向大容积、多温区冰箱倾斜,其中线下市场,对开门冰箱销量较为平稳,十字等多温区产品结构扩张较为迅速;线上市场,对开门冰箱销量占据绝对优势,十字等多温区产品结构增长突出,销售额仅次于对开
12、门产品,成为线上第二大细分市场。三、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深化“四督四保”“三个走”“集中开工”等项目工作机制,推行“容缺受理+承诺”,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支持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重大科研设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公共卫生应急保障、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西电东送、沿江交通和跨省交通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
13、项目建设。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用足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领域,在交通、能源等领域推出一批示范项目,建立项目推介长效机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四、 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打造支撑高质量供给的节点,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促进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推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产业融入全国产业循环,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打造支撑高效率流通的节点,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瓶颈制约,多措并举降低各领域各环节交易成本。打造支撑高标准市场的节点,健全扩大内需的政策体系,打造多层次多元化区域市场,联通强大国内市场,促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
14、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第二章 市场预测一、 行业市场化程度冰洗行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居民收入的增长、城镇化比率的提高、消费习惯的改变和消费理念的提升,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和发展,冰洗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在此期间,冰洗行业经历较为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后,才逐渐形成当前的市场格局。随着国家刺激政策的退出及经济周期等的影响,冰洗行业增速逐步放缓,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同时,随着居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及消费需求的改变,消费者对产品的设计和品质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使行业内企业不断向产品智能化、高端化、互联互通等方向进行创新和探索,用
15、差异化的产品满足用户的新需求。其中,少数能及时应对客户需求变化的冰洗企业将脱颖而出,逐渐形成较为明显的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为整个冰洗行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二、 行业上下游关系1、上游行业情况冰洗行业的上游主要为钢板、铜管、铝箔、塑胶等原材料的生产企业,以及压缩机、电机、电控组件与离合器等模式化零部件的供应商。原材料成本在冰洗产品中的占比很高,故原材料价格对冰洗企业的成本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相较原材料成本,零部件行业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激烈的竞争使冰洗整机制造商对零部件的采购有较好的议价权。2、下游行业情况冰洗行业的下游主要为电商、经销门店、工程渠道等销售平台以及家电品牌企业,受市场整体消费水平及
16、需求影响较大。线下经销门店是冰洗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此同时,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家电品牌的兴起,使得线上电商渠道及ODM/OEM模式增长迅速,并逐渐成为冰洗企业重要的销售渠道。三、 洗衣机行业发展情况洗衣机作为普及率极高的家电之一,已经逐步从普及期开始步入更新换代期。我国洗衣机行业在经历2007年以前的快速发展期和2008年至2011年的高速增长期后,目前已进入平稳增长阶段。2008年-2011年,我国洗衣机产量由4,231.16万台增长至6,671.2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为16.40%,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2012年-2020年,我国洗衣机从2012年的6,741.50万台增长
17、至2020年的8,041.9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为2.23%,增速逐渐放缓。从零售额方面看,2011年以后,我国洗衣机行业零售额增速明显放缓,增速下滑至个位数。2020年,在疫情因素冲击下,洗衣机市场零售额仅714亿元,同比下降6.2%,所受冲击较大,但依旧低于家电市场零售额同比11.3%的下降幅度,表现出较好的抗冲击性。从出口方面看,与冰箱一样,国外市场也已成为我国洗衣机产品重要市场。2008年至2020年,除少数年份外,我国洗衣机出口整体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出口量从2008年的1,481.00万台增长至2020年的2,154.0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为3.17%。未来,随着疫情冲击的减弱及全
18、球经济水平的发展,洗衣机在发展中国家的普及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国洗衣机出口数量预计仍将保持稳步增加的态势。从产品结构上看,无论是线上渠道还是线下渠道,滚筒的销量和金额都高于波轮,市占率逐年提升,且滚筒销量优势在线下市场更为明显。此外,洗烘一体机的市占率也大为提升,产品高端化趋势明显。第三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安徽家用电器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扩建项目二、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有限责任公司(二)项目联系人贺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服
19、务、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及服务。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始终坚持 “服务为先、品质为本、创新为魄、共赢为道”的经营理念,遵循“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高端精品战略,提高最高的服务价值”的服务理念,奉行“唯才是用,唯德重用”的人才理念,致力于为客户量身定制出完美解决方案,满足高端市场高品质的需求。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
20、的发展目标。 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21、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公司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升级趋势近年来也较为明显,消费者对功能性冰洗产品的需求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消费者对于冰箱和洗衣机的品质与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冰箱的节能、保鲜功能、储物空间和对洗衣机分类洗涤、衣物护理、噪音能耗和智能交互等因素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使得主打高端、智能
22、、健康的冰洗产品更加受到消费者欢迎,由此不断加速现有冰洗市场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品类升级,进一步拓展冰洗市场的增量空间。展望二三五年,我省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二二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八个中心区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省份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新提升,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安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建成创新型文化强省和教育
23、强省、人才强省、体育强省、健康安徽,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面绿色转型树立新样板,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机制高效运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全面实现,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和现代流通体系基本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协调发展实现新跨越,城市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百分之七十,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与长三角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平安安徽建设达到新水平,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
24、理共同体;人民美好生活谱写新篇章,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四、 报告编制说明(一)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和地方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政策决定;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4、项目建设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5、其他相关资料。(二)报告编制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观,采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建设原则。2、根据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合理制定生产纲领和技术方案。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根据行业的现有格局和未来发展方向,优化设备选型和工艺方案,使企业的建设与未来的市场需求相吻合。4、贯彻技术进步原则,产品及工艺设备选型达到目前国内
25、领先水平。同时合理使用项目资金,将先进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做到投入少、产出多,效益最大化。5、严格遵守“三同时”设计原则,对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二) 报告主要内容本报告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及概况、市场需求预测和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工程技术方案、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劳动定员、项目实施计划、环境保护与消防安全、项目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为有关部门对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和准确的依据。五、 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占地面积约94.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
26、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六、 项目生产规模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x台家用电器的生产能力。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本期项目建筑面积113095.57,其中:生产工程76433.70,仓储工程17546.76,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8797.61,公共工程10317.50。八、 环境影响本项目选址合理,符合相关规划和产业政策,通过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可做到达标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可承受范围内,因此,在切实落实评价提出的污染控制措施和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的基础上,从环境影响的角度,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九、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
27、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5188.6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4917.6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27%;建设期利息453.5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0%;流动资金9817.4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73%。(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4917.68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31082.84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113.19万元,预备费721.65万元。十、 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45188.69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18511.57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十一、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
28、)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948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75806.51万元。3、净利润(NP):13898.54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5.40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23.45%。3、财务净现值:15530.15万元。十二、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十四、项目综合评价此项目建设条件良好,可利用当地丰富的水、电资源以及便利的生产、生活辅助设施,项目投资省、见效快;此项目贯彻“先进适用、稳妥可靠、经济合理、低耗优质”的原则,技术先进
29、,成熟可靠,投产后可保证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62667.00约94.00亩1.1总建筑面积113095.571.2基底面积35093.521.3投资强度万元/亩364.442总投资万元45188.692.1建设投资万元34917.682.1.1工程费用万元31082.842.1.2其他费用万元3113.192.1.3预备费万元721.652.2建设期利息万元453.532.3流动资金万元9817.483资金筹措万元45188.693.1自筹资金万元26677.123.2银行贷款万元18511.574营业收入万元948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
30、费用万元75806.516利润总额万元18531.397净利润万元13898.548所得税万元4632.859增值税万元3850.8010税金及附加万元462.1011纳税总额万元8945.7512工业增加值万元30248.0013盈亏平衡点万元33774.53产值14回收期年5.4015内部收益率23.45%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5530.15所得税后第四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安徽,简称“皖”,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
31、字合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合肥。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国华东地区,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东连江苏,西接河南、湖北,东南接浙江,南邻江西,北靠山东,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安徽濒江近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南北兼容。安徽省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
32、然的联系。安徽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截至2020年7月,安徽省下辖16个省辖市,有9个县级市,50个县,45个市辖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高质量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奋发有为推进全省各项事业发展,预计二二年地区生产总值接近四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六万元左右,发展格局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提升为“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经济结构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创新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四个一
33、”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建设立柱架梁,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以托卡马克、同步辐射、稳态强磁场等为代表的大科学装置集群初步形成,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快速涌现,安徽创新馆等“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科技大市场启动建设,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新兴产业形成体系、以新型“铜墙铁壁”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融会观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大智移云”为牵引的数字经济蓬勃兴起。协调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一圈五区”区域发展布局基本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百分
34、之五十七,引江济淮、商合杭高铁、芜湖长江公路二桥等标志性工程顺利实施,成为全国第二个“市市通高铁”省份。绿色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淮河(安徽)生态经济带、环巢湖生态示范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合肥骆岗生态公园建设全面推进。开放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全省域纳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范围,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重大合作事项破题推进,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成功举办,合肥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影响力扩大。共享发
35、展实现历史性进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33项民生工程精准实施,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镇新增就业超过三百万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国家安全全面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平安安徽建设连续九年进入全国前列,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历史性进步,生态补偿、林长制、编制周转池、“放管服”、“全创改”、国资国企、农业农村、公共资源交易、医药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实现历史性进步,人大及其常委
36、会立法主导作用充分彰显,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有效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法治安徽建设取得新进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历史性进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深化,十届省委以来先后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和“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个以案”系列警示教育,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创新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谈话,中央巡视、中央专项巡视及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一体推进,风清气
37、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完善。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安徽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发展是解决安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经济总量跻身全国第一方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上升,涌现更多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强市、强县(市、区)。我省进入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
38、新发展阶段。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安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省发展面临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机遇,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我省发挥区位交通、市场腹地、人力资源、生态环境优势,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激发内需潜力,打造商品和要素循环畅通的巨大引力场;面临重大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的新机遇,国家大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加快
39、崛起,有利于我省发挥左右逢源双优势,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中提升发展位势;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新机遇,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塑造新的经济形态,有利于我省发挥科教资源集聚、重大创新平台集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世界科技竞争中抢占新的制高点;面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重构的新机遇,全球生产网络更为倚重供应链基地和大规模消费市场中心,有利于我省依托多层次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吸引国内外资本和新兴产业布局,扩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投入,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面临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持续彰显的新机遇,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制度型开放向纵深推进,有利于我省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
40、中心、国家实验室、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改革创新平台,加快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只手”作用,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时,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工业“四基”水平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竞争力总体不强,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短板较多,社会治理还有弱项。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带来的新方位新机遇,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
41、,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办好安徽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三、 坚定下好创新先手棋,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四个面向”,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安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皖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实验室为内核、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基石、以合肥滨湖科学城为载体、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外延,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建设为网络,打造“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升级版,加快建设“高原”“高峰”相得益
42、彰、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的科技强省。(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落实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支持量子科学、磁约束核聚变科学、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生命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等战略性前沿基础研究,探索建立颠覆性技术发现资助机制,形成更多“高峰技术”。实施国家实验室建设专项推进行动,创新管理体制和科研组织机制,增强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建立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机制,为提升国家科技基础能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当好开路先锋。支持建设量子信息创新成果策源地和产业发展集聚区,在技术源头、技术溢出和产业孵化、产业扩增等环节加快形成量子信息产业创新链,打造具有
43、全球影响力的“量子中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辐射带动全省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巩固扩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促进科技开放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大院大所在皖设立分支机构,争创一批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实施一批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构建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二)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扩容升级科技创新“攻尖”计划,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先进结构材料等重点领域,瞄准工业“四基”瓶颈制约,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省重大创新工程攻关等计划,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采取“定向
44、委托”“揭榜挂帅”“竞争赛马”等方式,打造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试验田”。加强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应用的扶持。组建省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支持合肥、芜湖创建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三)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建设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和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实施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支持创新型中
45、小微企业成长为技术创新重要发源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制定实施新阶段江淮人才政策,深入推进江淮英才计划,深化编制周转池、首席科学家、股权期权激励、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基金等制度建设,制定海外引才工作新机制,加大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对顶尖人才引进“一事一议”,建立吸引高素质年轻人流入留住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加强创新型、应用型、
46、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培育“江淮工匠”,支持有条件的大学发展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加强学风建设,坚守学术诚信。(五)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建立第三方科技项目选择和评价机制,试点推行科研管理“绿色通道”、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财务报销责任告知和信用承诺制,优化科技奖励项目。加快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建立完善高校院所增加科技投入的激励政策和机制。引导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健全基础前沿研究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坚持“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依托安徽创新馆等建设科技大市场,培养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构建重大科研成果技术熟化、产业孵化、企业对接、成果落地全链条转化机制。支持合芜蚌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鼓励银行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开展投贷联动试点,支持保险机构拓展科技保险险种范围,引导省级种子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集中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金融资本要素对接创新成果转化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