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庆电大汉语言文学《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平时作业答案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33340565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重庆电大汉语言文学《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平时作业答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重庆电大汉语言文学《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平时作业答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重庆电大汉语言文学《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平时作业答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重庆电大汉语言文学《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平时作业答案 .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 10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3请于唐宋词人温庭筠、李煜、冯延巳、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秦观、苏轼、李清照中选取一家,以其令词作品为研究对象,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小论文,论文字数不少于1200字。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 年-975 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 年) 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

2、古词帝”。浅谈李煜词的宗教色彩南唐后主李煜用他的词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同时也为自己编造了一个苦苦寻求灵魂的精神世界。因而每阅读一遍李煜的词,都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宗教。的确,如同死亡和爱情题材一样,宗教也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但是文学和宗教的联系,却远远不止于在内容上选取宗教题材,而在于一种深刻的内在契合。美国著名的宗教案家蒂利希认为:宗教就最广泛、最根本的意义而言,是一种终极关切。“人有种种关切和追求,但人不同于世间万物,因为人有精神性的,超乎自然和超越自我的关切和追求;人不但有自我的意识,有探索人生意义的愿望,而且有对终极存在或宇宙本原的意识,有探索它并同它和谐一致的愿望。”

3、因此,正是在对人类、对宇宙的终极关切上,在探讨生命的永恒与自由时,文学艺术与宗教找到了共伺点。对终极的关切,构成了人类一切精神活动最深层、最内在和最本质的东西。终极价值的迷失,使人类精神四处漂泊流浪,无处依归;而终极价值的复归,则也标志着人类精神的回归。本文所讨论的李煜词的宗教色彩,便是一种非宗教教义的广泛的精神现象,是一种真诚地面对自己的灵魂,执着于探索生命的永恒与自由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对人生、对世界的终极关切。也正是由于这种态度,使得李煜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享有独特的价值。一、对自己灵魂的仟悔李后主用他的词,向世人展示了他那深层的苦难,然而在这深层的苦难之中,饱含了一种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和仟

4、悔意识。他用自己的血泪之作,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了深深的仟悔。这一点,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是很少见的。仔细考察一下中国的古代文化,发现其中往往缺乏一种因灵魂的折磨而带来的情感的痛苦和悲剧意识。无论是宗教还是文学,往往被作为一种逃避现实人生的心灵避难所。中国古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0 页2 / 10 代的诗人是较早面对大自然的,其中那清淡闲适的田园生活,恬静悠远的自然风光,清江明月的宇宙之思,确实具有美感,常常令人留连忘返。然而,古代诗人面对大自然,却往往是因为仕途之路堵塞或时代正临衰世,心中常常带着一番无可奈何的委

5、屈,在面对大自然时,“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诗人们净化了自身的情感,也忘却了痛苦,可同样也失去了与社会抗争的勇气。中国古代文人也喜欢吟咏前贤,在历史的反思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位置,但往往只是借此排遣自己心中的愤怒和不满。“古来圣贤皆寂寞”,圣贤寂寞,“我”也寂寞,于是心中的忧患与不满也得到了慰藉。然而,在众多的古代诗人之中,我觉得李煜是一个例外。由于他那特殊的经历,由于他那赤子的心灵,由于他那大起大落的巨大的生活落差,他的词,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面目。要么,全身心地去拥抱欢乐,企图寻找理想中那一片安宁而又平静的精神家园;要么,时时拷问着自己的灵魂,用他深层的苦难对人生展开一番彻底的追究。四十年来家

6、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这是李煜亡国之后的反思之作破阵子,不仅展示了后主亡国之时的悲苦情怀,而且追悔了自己当年的安逸生活,饱含着一种沉痛的悔恨之情。词的开头便追述了南唐先王所创下的宏伟基业,“四十年”、“家国”、“三千里”、“山河”、“凤阁龙楼”、“玉树琼枝”,祖先留下的这些大好河山,本应是物阜民丰、国柞绵长,代代兴旺发达下去。可是谁料想,一个好端端的国家,竞轻而易举地断送在自己的手中。此时李后主以沉痛的心情,追悔自已往日的生活,为什么当时的“我”就不能想到会有战争这回事呢?“几曾识

7、干戈”,这一短短的五字句,饱含了他心中多少深层的悔恨和懊恼。可是悔又何用?恨又如何 ?到如今也只能无奈地在这令人揪心的短歌声中“仓皇辞庙”“泪对宫娥”。当然,李后主那深深的仟悔之情,不仅仅表现在对家园沦亡的悔恨之上,还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对世事的反省和对人生的自责。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首浪淘沙是首感慨人生的凄婉之作。也包含了对世事人生的自责和反省;五更梦醒,帘外雨声漏漏,春意将尽,这是现实的凄然之景。然而“我”在这样凄婉的梦中,却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囚徒之身,依然去寻往日的快乐生活。至此,词

8、人的心中不免有些自责伤怀,并由自责伤怀引出对江山故国的感慨,那无限的江山啊,今生都已无法再见,就是那过去的一切也如那流水落花,一去不返。这种愤慨、反省、自责之情,已经成为一种无以囊括的悲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0 页3 / 10 李煜就是这样,真诚地面对自己的灵魂,在展示自己苦难的同时,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了深层的反省,他没有掩饰什么,真诚地把自己心中的泪水、自责和那份深深的仟悔,毫无保留地袒露给世人看。这与宗教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灵魂作深层的反省有何差异?而在中国众多的诗人中,除了李后主,还有谁能够真正去面对自己

9、的灵魂?二、对命运人生的关注与探索作为悲剧人物的李煜,在经历了极盛之荣与绝悲之辱之后,失去了生活的自由,生命遭压抑、围困,毁灭的痛苦时时吞噬他的生命,他的灵魂倍受煎熬,他在绝望中苦苦地挣扎。那国破家亡的深悲巨痛,抚今思昔的无穷悔恨,身陷囹圄的忧惧,遭受玩弄的屈辱,忍辱负重的凄凉,以及在痛苦绝望中对人生的思索、对生命的思考、对前途的迷茫,使得他在词中频频回望故土,环思宇内,力图找到一份人生的答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李煜的一首名作虞美人,也是他的绝命之词。词中的李煜,由于南唐的亡国,由

10、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他失去了欢乐,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他对人生已经绝望,于是对那本来美好的“春花秋月”也产生了厌恶,厌恶它的无穷无尽。为什么会厌恶它的无穷无尽呢?这是因为他的命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安定不变,而是无法把握。而故国的那些雕栏玉砌、凤阁龙楼,那些玉树琼枝、春花秋月,都已经从他的生活中永远地逝去。纵使那些春花秋月、玉砌雕栏应该还在吧,但他却再也不能拥有,再也没有机会与它们相伴相依,而自己的生命也在那无穷无尽的春花秋月的变更中渐渐地枯萎、老去。因而他厌恶那无尽无休的春花秋月,感叹自己那变幻无常的生命将随着世间的每一度花谢月缺而长逝不返。这是

11、一种怎样的哀愁呢?他渴望安定永恒的生活而偏偏不能,这是为什么呢?他怎样也弄不明白。于是,他质问那岁岁如是的春花秋月要到何时才能停止、了结。他时时都在思考着:人生为什么这样变幻无常?生命为什么这样短暂而又无法把握,然而他却无法得到回答。这些疑问,这些悲愁和哀怨,时时困扰着他,使得他不堪重负,只得在那月明星稀的夜晚,独倚小楼,向那寂静悲愤地喊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深沉慨叹。就这样,李煜在对故土的频频回望中,环思宇内,对生命展开思考,对人生展开探索,孜孜以求,悲苦而又执着。我们再看他的另一首名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

12、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4 / 10 这是李煜的名作乌夜啼,虽然作于他被沦为囚徒之后,其中也包含了家国之恨,但是这其中所包含的绝不仅仅是家国之恨,而是一种由对自己人生的反省、思索,继而扩大为对人类命运的一种思索,一种对人生的寻根究底。词的开头便借“林花”、“春红”这两种美的事物,以此象征人生和自然的美好。而美无论是对于自然或对于人生,总是转瞬即逝的。因而词人深深地叹惋:“太匆匆”。然而不仅如此,美的悲哀不仅在于匆匆地逝去,更难堪的是,当生命十分美好的时候却倍受摧残。“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自然界与人世

13、间的无情摧残毁灭了多少美好的生命。然而,无论自然界,还是人世间,总是希求美的存在和永恒。“烟脂”这美好的颜色,无论是指代“林花”、“春红”,还是象征红颜、青春,尽管饱含着热泪,却依然不肯离去。“留人醉”是绝望之中的希望,是一种对美的深深的挽留。然而“几时重”又是当头一棒,给词人留下的仍然是深深的绝望。至此,词人才恍然大悟:生命原本短暂,而人生所追求并为之沉醉的美丽其实只是一种凄艳,就像那混合着泪水的烟脂一样,更何况这种凄美也是弹指即逝。而人生终究是痛苦的,那么人生的慰藉何在?人生的归依何在 ?在这痛苦的思索中,词人悲痛地喊出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样无可奈何的怅叹。诸如此类的词还有“深院静,

14、小庭空,继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栈! ”这首捣练子,虽然是围绕着人世间的离愁别绪来展开。院静庭空,寒风阵阵,砧声断续,月照帘栊。主人公置身在这样一个孤寂的氛围中,独立小楼,长夜不寐,他究竟被一种怎样的情感所困扰 ? 由此可见,词人经过苦难的熏染,个人之愁已升华为人生之愁。那无奈的人生、悲惨的现实使他执着的个性备受拷打,却又愈益坚实。他在辗转反侧的挣扎中俯仰天地,纵观古今。那漫漫无际的哀愁和苦恨汇成了他精神上一道解不开的结,同时也成了他灵感滚滚而来的源头。在萦绕着往事烟尘的苍凉凄婉的哀歌中,他的精神情结升华成普遍的情结,他的痛苦沉淀成人生的痛苦,他的忧伤转化成生命的忧伤,从而

15、显示出对人生毁灭的挽歌式的情调,并形成了一种关注宇宙人生的普遍悲苦情怀。在李煜词中,时不时都表现出他对生命的思索,对人生的探索,为什么美好的生命总会受到无情的摧残毁灭而显得那样的短暂?他热烈渴求生命的永恒与存在,这一点与宗教追求人生的永恒也有着相同之处。三、对精神家园的寻觅与追求为什么李煜的词给我们留下的是这样一位“满鬃清霜残雪思难任”的末代帝王形象?是一位如此孤独寂寞的精神流浪者?为什么充斥于李煜词中的是这样一种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他究竟有着一种怎样的人生重负?这还得从他做帝王开始说起。李煜当帝王,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他本是那个时代的一位艺术天才。“聪颖敏慧精选学习资料 - - - -

16、-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5 / 10 嗜书成性,善诗文,兼通书画,更妙于音律”。因此,他花很多时间去填词弄曲,饮酒赋诗。他的才能和素质及其理想和目标都与帝王身份相去甚远。且生性率直,敏锐善感。但就是这样一位敏锐善感、率直耽溺的风流才子却偏偏被推上了乱世之时的君主宝座。当然,如果说李煜完全不想做皇帝也不符合历史,而且他是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按理说帝位怎么也轮不到他。而他的长相也与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天生一副帝王相。只“因他生有奇表,广额丰颊,风神洒落,故从小就遭其长兄文献太子弘冀的忌恨”。于是,李煜为了避祸,便自号钟隐,别号莲峰

17、居士、钟山隐士,一心只想邀游在自然与艺术的天地里,无心参与政事。但人生常常就是如此,渴望安宁与和谐,可安宁与和谐却往往被急风暴雨所打破;希望在自然与艺术的天地里驰骋,可他偏偏却被推上了王位。在后主“23 岁时,文献太子卒,他才徒封为吴王,并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于东宫,后因弘冀以下的四位兄长皆相继早亡,25 岁时,嗣位于金陵”。而等到他嗣承王位以后,本来也想振作一番,可是此时的南唐已国微兵弱。“南唐在五代十国中本来是一个历史较久,领土较广,实力较厚的国家,无奈李煜之父中主李璟只好学能诗,天性儒儒,素昧威武,因而错过了大好时运。”而李煜又生性软弱,没有治国安邦的政治素质、振作之举,终于无济于事。于是在

18、强大宋室的威压之下,他深感不安,对未来充满了忧惧,却又无可奈何。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向宋室纳贡称臣,屈求一份太平安宁的日子,然而这一份安宁最后也随着宋师的南渡而破灭了。就这样,李煜从身为皇子遭人忌恨,到身为皇帝被人欺凌,他依然没有政治和人身的自由,甚至没有生存的安全感,伤恨、忧愁、无奈的情绪塞满了他的肺腑。而他那纤弱敏感的神经又使他比别人感受更快,体验也更深。常常是一叶落而悲秋,见飞花便伤春,寒砧阵阵催他失眠,垂柳依依引他相思,总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再因那离愁别恨的困扰,内忧外患的打击,国破家亡的痛楚,使他常悲盛筵不常,叹人生短暂。因此在这样沉重的人生重压下,他总是愁恨满怀却又无以排遣,他渴

19、望得到欢乐,他渴望得到安宁。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依有几人。一棹春风一个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酝,万顷波中得自由。这两首渔父词,是李煜在遭受长兄弘冀的忌恨之时所写的。他在词中描绘了自己理想的生活图景。他希望自己寄身渔樵,渴望过那种举酒垂钓、逍遥自在的生活。他厌倦尘世的烦扰,追求超逸的佛仙之境,盼望那“万倾波中得自由”的无拘无束。然而这理想的图景却总是被现实所打破,他渴望安宁自由的生活总是不能实现。他又怎能不愁呢?可愁又何用 ?从皇子遭人忌恨到皇帝被人欺凌,再到囚徒充满恐惧,命运变幻无常,无法把握,谁也不能知道自己的明天会是怎样。于是,词人带着一种深深的

20、忧愤与疑问,带着一种无法解脱的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0 页6 / 10 苦和哀愁,带着自己理想破灭的绝望与哀怨,去纵情生活,及时行乐。他甚至颓唐地说:“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鸟夜啼 ) 。人生世事有如转烛飘蓬,到头来只剩得“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 开元乐 )。因而阅读李煜的词,我极为强烈地感觉到在那深深的悲愁后面,在那颗骚动不安的灵魂之下,李后主有一种强烈的内在需求。希望在纷坛陆离、变化万端的短暂人生和冥冥的大自然之中,寻找到一块永恒的绿洲,以便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让漂泊流浪的心灵有一个

21、真正的归宿。是的,人需要归宿,需要一种寄托,因为这种寄托可以为人们解释那些无法解释的一切。而这个寄托,就是宗教,就是作为人的精神形态和生命依托的宗教。李煜就是这样,不断地追怀往事,感情在不断地挣扎;他也不断地反省人生,反省自己,心情矛盾抑塞。也正是由于他的仟悔和反省,以及对人生的彻底的追究,对自身存在的关注与自救,才使得他的词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也使得他在那深层的苦难中不断地拷打着自己的灵魂。尽管李后主的苦难有着自己不可推脱的责任,但在他的苦难中却体现了人类为寻求灵魂而展开的上下求索,这种苦难是与作为生命形态和精神现象的宗教同在的苦难,因而特别提出来加以论述。浅谈李煜词中“愁”的艺术魅力

22、摘要:李煜在我国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通过白描手法写“愁”情;以“梦境”表现“愁”;李后主词中的“愁”是自身生活体验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愁白描手法花间派樊篱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出词人。他人生经历的不平凡和天赋敏感的纯真性情,对艺术的倾情造就了他的词的无穷魅力,在我国词史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的词,无论前期还是后期,都能以真挚的态度面对人生,表达出生命个体赤足踏过人生长河时的心灵感受。他的欢乐、他的忧伤,当他面对清纯人生的天真与惬意,当他被激流冲刷时的惶惑与悲哀,词人的这些感受,在他的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使人们从这些词中感受到一颗真诚的心的跳动,给人们一份欣喜、一份

23、沉思、一份美的感悟。他提升了词的艺术品质,深化了词的情感内涵,丰富了词的表现技巧。因此,他被誉为“一代词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0 页7 / 10 李煜以他独具风格的词章名垂青史,流芳千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以“画屏金鹧鸪”形容温庭筠的词品,以“弦上黄莺语”形容韦庄的词品。“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即李煜)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在他之前,词章风格绮丽幽怨、温丽婉约,而后主的词,则有了“四十年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广大蕴涵,有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磅礴气势

24、,更有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沉人生寓意。生命之感,故国之悲生发成为主要的情感内涵。在这位乱世弱主凄凉哀怨的亡国之音中,寄寓着由于阅世不深而表露的真情。于是,词不再只是表达艳情相思与闲情逸致,而是传达了广泛意义上的人类性情。这又更新了词的艺术风貌。所以李后主在词史上的贡献是:不但完善了婉约派的技巧,还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众所周知,后主的词所以达到这样高的艺术境界,除了他在亡国后苦痛生活的深刻体验外,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才华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李煜善于构词炼句,语言形象鲜明,结构缜密,有沉痛的失落感而没有文人的书卷气,也没有宫廷的脂粉气。以极其高超的技巧深刻地表现出那最普通又是最抽

25、象的离愁别恨,写尽了难以说清的家国之痛,人生变幻莫测给人带来的深沉哀愁,引起后代人强烈的共鸣,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愁”是一种微妙得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情感活动。历来是文学家们描写的重要内容之一,离愁别恨,新仇旧恨,在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可要真实的写出却不是易事,李煜通过各种具体、生动的景物,运用白描手法(白描,是中国画技之一,指纯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后应用到文学创作上是指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不加渲染和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准确细腻地写出了万缕愁思,表达了感伤的情绪。李煜后期的词已冲破了花间派的樊篱,以清新、明朗的风格在词坛上独树一帜,大胆广泛地运用白描手法,特别

26、是在写愁绪时,多用白描手法直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如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这首词用白描手法抓住了深夜难寐者在夜阑人静之际对周围环境的独特心境。“砧声”、“风声”引人闻声断肠。触目伤怀的景物缭绕着不眠之人,宁静的庭院,寂静的小楼,黯淡的月色,这样一个死一般沉寂的环境不着痕迹地描绘,突出各种声像对不眠人的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0 页8 / 10 断侵袭,使离愁的深度和怀人之思的强度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同时,这种寂寥、冷清的环境与主人公的寂寞、凄清的情怀互为

27、映衬。环境与人物的相互烘托,表达了绵长的离愁和哀怨。可见,白描手法不仅能塑造出动人的形象,而且能创造深远的艺术境界。白描手法在塑造形象方面要求以简练的笔墨描写鲜明的艺术形象,因此,表现这些形象要求明净、精炼,切忌浓墨重彩的雕饰,其中虞美人就以不着痕迹的描述让人感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是李煜亡国降宋后的作品,抒发了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所感受到的屈辱、辛酸和痛楚。全是浅显的文字,可它在词人强烈的思想感情的支配下却组成寓意深刻、境界恢弘阔大的意蕴。借了大量接近口语的词句直抒胸臆,如

28、“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春水”等,其中以设问开头,引起一串串随情而至的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一江春水比喻愁,连绵不尽、奔腾汹涌而又永无休止。这两句之所以千古传诵,正是它把词人那种深邃澎湃、无穷无尽的愁情以自然界中非常普通的事物形象地、恰当的表现出来,而这深邃的内涵又是通过浅白的词语表达出来的。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看不出一点锤炼的痕迹,但它却足以把天底下各种各样的离愁别绪都囊括殆尽,词人那种充当亡国之君的耻辱,每日以泪洗脸的囚徒生活最痛彻,最悲哀的情感。通过这些白描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李煜词中出现得最多的字眼,一个是“愁”,另一个是“梦”。在“梦境”中表现“愁”情。

29、梦里的欢乐与现实的愁苦相互交织、缠绕着他敏锐的心灵。文人都喜欢写梦,因为,只有梦境可以寄托他们的幻想,只有梦境才可以解脱他们的忧伤,于是有周庄梦蝶、江淹梦笔、李煜则梦国。梦境虽然是虚幻的,但它是人生实境的反映。现实中已经失去的,梦中可以复得;存在中缺陷的,梦境可以修复而圆满。如在浪淘沙中“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 梦里不知身是客 , 一晌贪欢 .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身为“俘虏”的李煜,身陷囹圄,国破家亡,其惨痛之情自不待说,个中滋味可想而知,然而更可悲的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不识趣的梦境里却还是昔日的玩乐的江南美景

30、。无奈在五更春寒中一梦醒来,听着窗外潺潺的雨声,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0 页9 / 10 受着春意将尽的惆怅,直到感叹“落花春水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一贯穿全词的伤春,悲春的愁苦情绪,不仅仅感伤春天的流逝,感伤生命的凋谢,更是感伤故国的沦亡,由伤故国,进而生出自责的心理。“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以平常语说出来,而有无限的酸楚包涵其中,因为贪欢是人之常情,何况在梦中!然而身为俘虏,却依然沉溺于以前的君王的享乐生活,在梦醒之后,这是怎样一种令人尴尬而伤怀的情景啊!可梦醒了就必须承受清醒者的悲哀,故国远在重重

31、的关山之外,欲归无路,而此时窗外五更时连续不断的恼人春雨,室内孑然一身,形影相吊,衣单被薄,寒气侵人,其境况是多么黯淡凄凉。现实的凄清与梦境之温馨形成强烈对比,情之伤痛更令人肝肠寸断。假若凭阑眺望,只能徒然增添无穷的烦恼,所以下阕“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二句最为沉痛。词人身遭幽禁的压力怨楚、伤感绝望的情绪,在这九个字中包含无余了。李后主词中的“愁”是自身生活体验中提炼出来的。是特定环境的特定情感,无丝毫的雕琢痕迹。情感的真实宣泄中又具有丰富充实的内涵,这种蕴藉含蓄,意味深长的词流传千古,在历史长河的洗刷中仍然闪耀着光华。如相见欢的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是李煜归

32、宋后所作,词中写的是一种可想可感的离愁,抒写的是强烈的生命的孤独感,借闺怨抒发亡国丧家之痛,亲人一个个撒手人寰,国土在自己手中沦亡,爱妃蒙受耻辱却无力保护,这种种的愁和恨,愁之乱,也就非一般的男女离愁,而是失掉故国的深愁长恨。是对人生苦恨的哀嚎。一般人的离愁是可以抛掉的:“心中得胜暂抛愁”;可以洗掉:“一曲清歌一杯酒为君洗去古今愁”;可以割掉:“梁国歌舞是风流,美酒如刀割断愁。”而李后主的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比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的愁更深,恨更长。而心中的滋味,该是什么样的呢?“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是由至高无上的君王变为阶下囚的特殊滋味,不同一般的滋味,凡人未能尝试,只有自己领略,是酸、是甜、是苦、是辣、是烦恼、是悔恨,说不清,道不明,这种无言之哀胜过流涕痛哭之哀。后主词中的哀伤也是人生缺陷的一个投影。人生的每一痛苦,每一感触都存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使人悲伤、哭泣,不能成眠,后主把它写了出来,如此真实,如此平易,如此绵长!他词中的“愁”的魅力将永远闪耀着迷人的光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0 页10 / 10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