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巾帼妇女先进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巾帼妇女先进事迹材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农村巾帼妇女先进事迹材料农村巾帼妇女先进事迹材料1 “90”后巾帼展风采,基层抗疫勇担当 张凤,女,汉族,1994年出生,2022年参加工作,现任安居区白马镇镇妇联主席。白马镇是她事业的起点,作为一名外地人,不仅快速的融入新环境,在面对农村工作繁杂、群众工作经验不足时,通过下村入户实地操作,逐渐成长为白马镇青年中层骨干。 甘于奉献,战“疫”一线的急先锋 2022年,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本温暖祥和的春节。面对严峻的形势,张凤冲锋在前,主动提出值守场镇卡口。白天她在卡口排查路过车辆,检测行人体温,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晚上收集整理全镇返乡人员体温监测表,坚持一人
2、一册,经常加班到深夜,夜以继日工作了2个月。未值守场镇卡口的时候,她也没有闲下来,在其所驻的村全覆盖排查,累计排查外地返乡人员158人,做到户户底数清、情况明;张贴防疫通告1200余张;协助村两委对返乡人员做好居家隔离,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凝聚力量,战“疫”一线的排头兵 2022年2月初,防疫物资紧张,医用口罩对农村群众来说一“罩”难求,她另辟蹊径,在口罩稀缺的情况下发动镇妇女干部用棉布、挂绳、婴儿用品、消毒酒精等简易工具为原材料,自制防护口罩320余个,在场镇上分发给需要帮助的群众,并积极倡导在家妇女自制口罩,保护自己及家人。一线战士对防护服的需求十分迫切,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为战士尽一份
3、心。她通过镇级妇女微信群、广播等方式寻找裁剪巾帼志愿者2名,在区疾控中心的指导下,拿着防护服的样衣,记录制作防护服的尺寸、材料等各方面的要求,在市场采购材料,组织巾帼志愿者加班加点制作防护服132件。 坚守使命,战“疫”一线的红旗手 她坚守巾帼使命,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救助“两癌”妇女12人,调解家庭纠纷2起,为2人提供维权咨询,在“儿童之家”常态化开展教育活动,参与儿童达800余人次她组织镇妇女干部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飞艳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推荐的中医治疗方案,以苍术、陈皮、甘草等方剂为基础,在镇卫生院的指导下用镇政府食堂的大锅分三次熬制30副中药,在场镇卡点处分发给过路群众,为群众送
4、去一片温暖一份安康。群众无小事,她承担了5户居家隔离人员的物质采购工作,切实保障他们的生活。 张凤积极作为,勇挑重担,无私奉献,成为白马镇抗疫战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农村巾帼妇女先进事迹材料2 胡娇,女,30岁,是一名普通的高新区金家沟社区工,主要负责社区文书档案、社区网格工作。2022年6月,胡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虽然只是一名预备党员,但她时刻以一个正式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22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她义无反顾投入了疫情防控,主动请战负责流动人口最多的企业片区,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疫情发生时,胡娇负责对55号网格远成物流园里的243家企业工作人员
5、进行排查摸底,管控留观从疫区及其他外出返回人员,每天进行体温检测,并做好被管控留观人员的服务工作,对一些故意找麻烦的管控留观人员一次又一次的做好服务工作,在这期间她既是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又是一名快递员,每天天还没亮就开始工作,对辖区值班企业有无从外地返回新增人员进行排查,并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工作虽然特累但快乐。 疫情发生防控期间,胡娇除了负责55号网格的疫情排查、人员管控、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外,还负责每日报送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数据,为了数据的准确性,她每天都要反复核对整理资料,有时工作至晚上2点多。 企业复工复产之处,胡娇负责的55号网格内企业人员陆续返岗,每天除对企业留观人员做好管控服务外
6、,还需对返岗人员进行排查登记外,对辖区200多家申报复工复产企业进行登记,对企业防控工作进行核查,以及企业从业人员的籍贯、现居住地、身体状况、近期去向等基础信息进行核对登记,有效避免了因企业复工复产带来的疫情防控风险。 除去企业人员的排查管控,数据报送和企业复工复产外,胡娇还要同时做好远成物流园的巡逻和疫情防控劝导工作。远成物流园事关遂宁高新区的快递投放点,是疫情防控的主战场,稍有不慎,广大群众每天的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保供就会出问题。胡娇深知远成物流园事关遂宁高新区疫情阻击战的大局,每天都在物流园区巡逻,一走就是一天,每天微信运动数据都接近30000步,占据朋友圈榜首。胡娇一边巡逻一边提醒身
7、边的同事和自己,简单的路线不是重复而是责任。工作中,面对市场人员流动性大,群众佩戴口罩意识不强、园区内货物搬运工人戴口罩呼吸不畅等难题,胡娇不间断巡逻,反复提醒。同样的话语“请把口罩戴上”每天可以说几百上千次。防范疫情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抵抗病毒需要我们万众一心。 农村巾帼妇女先进事迹材料3 “将花生卖给郑学玲、价格高、不赊账。”“到郑学玲的公司打工工资高。”每当听到这些话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但同时,也有些许酸楚我经历了多次不平常的创业历程,走到今天可不易啊! 顺河镇王滩、谢圩两村紧邻淠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天然的“菜园地”,非常适合种植辣椒。2022年,王滩村被裕安区政府定为“绿
8、色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还为王滩辣椒注册了商标,王滩辣椒随之在全省都有了名气。开始时,种植辣椒的农户并不多,收获的辣椒被当地小商贩运到六安、合肥等邻近城市销售一空,价格也相当高,农户和商贩都赚了。这时,我也加入了销售辣椒的行列。此前,我和爱人是靠拉着架子车卖大馍养家的,虽赚不了大钱,但每天的收入还不错。由于我爱人不识字、没文化,辣椒的买、卖只能靠我一人负责。虽然累得够呛,可也为家庭带来了是收益。 价格高、销路好,刺激了农户种植辣椒的积极性。2022年,王滩、谢圩两村辣椒种植面积不足百亩,到2022年,猛增到1200亩,产量从当初的约70吨,猛增到1000多吨。一下子有这么多辣椒让农户和商贩们措手
9、不及。周边城市的辣椒市场已经饱和,农户的辣椒滞销了。连续一周,两村的 农户没卖出去一车辣椒,这让他们欲哭无泪。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难道让农户的投入就这样打水漂了?我是在这块土地上长大的,是这块土地养育了我,是这块土地赐予了我财富,现在我能为她做点什么吗?我大胆地决定:联合其他收购商,大量收购辣椒,运往外省。开始,没有一个人同意。他们认为运往外省路途遥远,辣椒不易保存,怕颠簸,还不知销量如何。更有甚者,说:“一个女人家,会做什么生意”。我是个不服输的人,也是个有责任心的人,难道就眼睁睁看着老百姓惨遭损失?后来在我的再三劝说下,他们才勉强同意尝试一趟。经过商讨,我高价收了一车辣椒去了上海。这一趟
10、,给了我当头一棒。辣椒运到上海后,我租了两间民房,刚卸下货,雨就哗哗的下了起来。过了整整一天,没卖出一斤辣椒。我纳闷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我不了解行情:上海人是不吃辣椒的。我看着满屋已腐烂的辣椒,哭笑不得。仅这一趟,血本无归,赔了整整一万五千元,这在03年可是个不小的数目。回来后,我泄气了。但当看到农户满地的辣椒时,我不忍心让他们绝望,于是,收购,继续收购。连续二十天,农户们终于卖光了辣椒,可我却亏了15万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为此,我赢得了农户们的信任,也赢得了外省的销售市场。在此后几年的销售中,我想农户所想,急农户所急,农户提高了收入,我也逐渐成为了当地的销售大户。 淠河两岸,拥有面积
11、巨大的沙土地,虽不肥沃,却是种植花生的好地方。这特有的资源为生长在这块土地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收益。从2022年起,我充分利用辣椒的销售市场,做起了花生的销售。为了有稳定的资源,我采取了“订单”模式,以保护价收购农户手中的花生,让种植户无后顾之忧。他们说:“将花生卖给郑学玲,价格高,还从不赊账,真是我们的保护神,我们的财神”。听了这话,我觉得我有责任这么做,有责任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花生不比辣椒,它易储存。当销路不畅时,我将花生储存起来,进行精选加工再择机销售。这几年,外出务工的浪潮汹涌,年轻人都外出了,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了。小孩子上学了,老人们干什么呢?精选花生,他们就有了用武之地。我的用工
12、广告一出,他们就蜂拥而至。年轻小的50多岁,大的70多岁,七八十人,好不热闹。他们在谈笑中挣取了生活费、零花钱,他们不再向子女伸手要钱了,也不用再看不孝子女的脸色了,也不再去打牌赌钱了,他们的脸上时时洋溢着笑容。虽然我的成本提高了,却能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出份力,做点贡献,不亦乐乎! 通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也经历了不平常的创业历程,虽然历经艰辛,但也得到了较丰厚的回报,既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也使我在商业上站稳了脚跟,谁说女子不如男! 农村巾帼妇女先进事迹材料4 “巾帼英雄”吴嫂 吴嫂,女,1962年3月出生,天河区人,1981年3月参加工作,1986年调入公司,高级技工,自1992年开始一
13、直从事公交车驾驶,现在公交十三路开车。20年来,她用奉献诠释着人生的真谛,把汗水洒在车厢。她所在的车组是公司“青年文明号”车组,她连年被评为公司先进,2022年被区妇联评为“巾帼英雄”, 一爱岗敬业,技能超群 同事们把吴嫂比喻成一块煤炭,它燃烧了自己,温暖了别人。这确实是对吴嫂的生动概括。20年来,她总是把工作和乘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乘客、车厢的事再小也是大,自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不管老父和小女儿是生病还是遇到其他任何家庭生活困难,她没请过一天假,没有因家中的困难缺过一个班,晚过一次点,总是满勤满趟尽职尽责,加班加点不计报酬。 整天穿梭于车海人流中,公交驾驶员是一个平凡而辛苦的岗位,早披星星,晚
14、戴月亮,夏顶烈日,冬冒寒霜。尤其夏天,驾驶位置上的温度平均都在40多摄氏度,司机就像从烤箱里出来一样,一天干下来浑身瘫软。虽然工作环境艰苦,且总是在单一的线路上重复着紧张的工作,但是吴嫂没有选择退却,她以出色的工作收获快乐,以服务和帮助乘客去感受快乐。 吴嫂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利用各种机会为自己“加油充电”,不断提高文化水平和业务技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努力学习驾驶、维修、乘务心理学等多种业务书籍和法律法规知识。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节能降耗,她虚心向老师傅学习驾驶本领、修理技术和节能决窍。常常像男同志一样,在车下爬进爬出,弄得一身油污一身泥。她坚持在修理师傅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排除车辆油电路故障
15、。 吴嫂从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做起,做节油模范。平时,她会做好车辆在发车前、行驶中、收车后的检查工作,对车辆进行油路、气路、电路、冷却水、轮胎气压的检查,发现车辆有故障马上到车间进行维修,确保车辆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每次一上车,她首先调整好情绪,把心情调整到最佳状态,轻踩油门,平稳起步。她对自己要求严格,在行车中做到不踩多一脚油门,不踩错一脚刹车。经过红绿灯时,她都会根据信号灯的转换规律,判断红绿灯切换的时间,控制好车速和时间将被动转为主动,驾车平稳通过,避免急刹车造成燃油浪费。 吴嫂在迎来送往的公共汽车上度过了20个春秋。从称为一名公交司机那一天起,她就把这平凡的岗位当作事业的舞台,在十米车厢
16、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她永远记得给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标:岗位尽职责,工作创一流,做乘客满意的公交驾驶员。 二、安全驾驶,铸就平安 吴嫂常说:“安全是一个驾驶员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她始终坚持安全生产、预防在先的原则,养成了爱车、护车,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车的良好习惯。她每天都提前20分钟上班,搞好车厢卫生,仔细检查车况,尤其是影响安全的机件(如:灯光、转向、制动等),做好出车前的例行保养,保证车辆有一个洁净明亮的环境和良好的运行状况,决不开病车上线路运行,也从不将毛病遗留给接班司机。 行车途中,她给自己约法三章:不开赌气车、不开英雄车、不病车上路;集中精力,谨慎驾驶,不抢点、不压点、不违章,始终
17、坚持安全操作。 为了使车辆运行保持在最佳的状态,吴嫂做到“眼勤、手勤、嘴勤”。 “三勤”:即眼勤多观察、手勤多记录、嘴勤多沟通,充当好“医生”和“美容师”的双重角色。由于多年的职业磨炼,她的车上备有工具箱和行车日志。车子的故障往往都是一些小毛病导致而成。因此只要有时间,她就习惯性地观察检修车况,紧紧螺丝、调试刹车,可是这些工作都离不开那个工具箱。有时车子在线路上出现故障需要工具时也能及时提供给修理工,既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别人。行车日志,就是记录着每天车子的情况,什么时候保养、换油、检修等,掌握每天的行车情况,出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同时行车日志也给车队提供信息,更好地便于管理。遇车辆保养或机件维
18、护她都随车同行,将车辆运行中的一些动态情况和现象及时反馈给修理师傅,让修理师傅能更快更好地修车。20年来,她所驾驶的汽车从未发生机损故障或行车责任事故。 吴嫂经常挤出时间,手把手教练新驾驶员如何安全行车、规范操作,满腔热情地向同事们传授安全知识、驾驶经验,为公司安全生产奉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向她多多学习,以她为榜样。 农村巾帼妇女先进事迹材料5 1971年高中毕业后,返回本村务农,同年担任村里的妇女主任,她作为妇女主任,看到村里学校缺老师,就兼起了本村小学的代课教师,这一代就是16年。在这16年里,她总是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用慈母般的胸怀呵护着每一名学生。由于肯吃苦、善钻研,她所带的班级成绩
19、年年是全校第一,而且在南唐乡名列前茅。然而,1988年,公公得了痴呆症,神志不清,每天走出去不知道回家,有时甚至裸体满街跑,她不得不随时去找,公公一病就是整整十年,在公公去世后,还没等到这个家恢复元气,婆婆又患上了高血压、脑梗塞,再加上腿脚不便的母亲,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繁重的家务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坚持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收拾老人的房间,帮她们洗脸、梳头,然后做好早餐,照顾她们吃过后,再去学校。 丈夫突发心脏病,死在南唐乡东下坪学校里。面对丈夫的突然离去,一家老小,白天哭,晚上哭,全家上下,哭成了一堆。不久婆婆因儿子的早逝,悲伤过度,病倒在床。一对正在读书的儿女,看到家里
20、悲惨的景象,要退学回家帮妈妈干活。得知后强打精神,到亲朋家借钱给婆婆看病;凑齐学费,打发儿女上学。 婆婆的病稍有好转,为了能多挣点钱,又再次到邻村的小学任教。她每天骑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白天忙于教学,晚上回来照顾两位老人,奔波忙碌了一年多。然而,好景不长,一个意外的事情又发生了。 农历10月初2,婆婆突发脑梗塞,送到医院,昏迷不醒。医生推辞让她回家准备后事,但坚持日夜守护,擦身按摩,耐心伺候,昏迷七天的婆婆竟然奇迹般的苏醒了!但终因年事已高,加上严重的心脏病,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吃饭要靠人喂。农历8月初5,在本村娘家无人照料的母亲因高血压下炕摔断右大腿,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虽花去6000多元
21、,还是落了个不能独自行走。出院她只好把母亲接到家里,同时照料两位瘫痪老人,整天忙得不可开交。随后的几年里,两位老人一遇大病要住院,为了省住院费,她就早上把两位老人用小平车拉到医院治疗,下午再拉回家,第二天再去。时间长了,她还学会了打针、输液,一般病医生看后,她在家里就操作了。 春去冬来,花开花落。转眼间,婆婆和母亲这两位已经80多岁的老人,已瘫倒在床六年多了。作为她们唯一的亲人,每天重复着给她们洗脸、梳头、喂饭、喂药、打针、擦屎端尿等一成不变的事情。天气好的时候,背上她们坐上小平车,拉上她们到外边散散步,晒晒太阳;春天来了,老人们想吃香椿了,她就不顾自己已是50多岁的年龄,搭上梯子爬上树去掰香椿;到了冬天,婆婆患有腰疼背凉病,她从不嫌弃老人,就和老人睡一个被窝,给老人暖暖腿、脚,暖暖背。给老人翻两次身;经常,老人一个喷嚏,把饭喷她一脸,她总是微笑着,擦一把脸,继续喂直到今天,老人身上无一处褥疮,老人房间无一点异味。村民们都称赞说:“不愧是天底下最好的媳妇!”第 20 页 共 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