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第一部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第一部分.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第一部分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 黄帝内经。2、 (多选)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辩证论治。3、一般而言,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的特性 ;而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灰暗的皆属于阴的特点 。4、五行的特性:木的特性 : “木曰曲直”,木具有能屈能伸、向上向外伸长舒展的特性,用来形容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和性质的事物及现象。火的特性 : “火曰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的特性。具有温热、升腾作用和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土的特性 : “土爰稼穑”,土具有
2、播种和收获的特性,是孕育、长养、承载万物的基础,因此,凡具有生化、承载、收纳的作用和特征的事物和现象。金的特征 : “金曰从革”,金具有坚劲、清肃、收杀的特性。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水的特性 : “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万物,向下流行的特性。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作用或性质的事物。5、什么是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用来总结医学知识的理论。阴阳学说是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说明相互关联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面性。五行学说着重以“五”2 为基数来归纳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并用生克制化理论来说明其相互联系及其运动变化。6、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7、气的生理功能
3、: 推动作用 、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 、固摄作用 、气化作用 。8、气的分类来源作用元气( “原气” 、 “真气” ) (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根源于肾,由肾中精气所化生,以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为基础,又赖后天水谷精气的培育而成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 调节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宗气( “大气” )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食物中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在胸中结合而成上出喉咙,有促进肺司呼吸的作用;贯通心脉,以推动气血的运行营气( “荣气” )主要是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是血脉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气,是脏
4、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必须的物质基础卫气( “卫阳” )主要是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 由水谷精气中活力最强、卫外最有力的部分组成护卫肌表,抵御外邪;温煦脏腑,润泽皮毛;调节肌腠的开合, 控制汗液的排泄,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9、血的生理功能 :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濡养脏腑、经络、形体官窃(形) :脏腑组织面色的红润、肌肉丰满、皮毛润泽、运动自如、耳聪目明。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 :血液充盈神志清晰、精神充沛、感觉灵敏。10、气与血的关系 :气为血帅 :气能生血 、气能行血 、气能摄血 ;血为气母 :血能载气 、血能养气 。气与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5、。血与津液的关系:都来源于水谷精气,二者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津液渗注于脉中,即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血的一部分渗于脉外,又化为津液,故称为“津血同源” 。11、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根据生理功能特点不同,分为五脏(心、3 肺、脾、肝、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和齐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三类。从功能上看 ,五脏是主“ 藏精气” ,即生化和贮藏气血、津液、精气等精微物质,主持复杂的生命活动。所以, 素问五脏别论说:“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是主“传化物”,即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主要是对饮食物起消化、吸收、输送、排泄的作用。所以,
6、素问五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12、五脏生理功能与体窍志液等的关系心(主脉)主血脉(主心和主脉,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 ;主神志在体合脉;在窍为舌; 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其华在面肺(皮毛)主气、司呼吸、主声音;主宣发肃降,调通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在体合皮;在窍为鼻; 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其华在毛脾(肌肉和四肢)主运化:运化水谷、运化水液;主升清;主统血在体合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其华在唇肝(经)主疏泄:调畅气机、调节情志、促进消化、疏通水道、调理冲任;主藏血(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在体合筋;在窍为目; 在
7、志为怒;在液为泪;其华在爪肾(主骨)主藏精(是指肾对精气有摄纳、贮存、封藏的生理功能);主水(是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功能);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之清气而行调节呼吸的功能)在体合骨;在窍为耳和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其华在发13、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14、六淫性质及致病特点风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主动,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易兼诸邪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4 暑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暑易夹湿湿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易阻气机;
8、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燥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火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性燔灼,易伤津耗气;火性急迫,易生风动血;火毒结聚,易致肿疡15、正气不足 是疾病发生的 内在依据 ;邪气入侵则是疾病发生的重要依据;正邪斗争的结果,决定是否发病。16、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主要变现为:阴阳偏盛 、阴阳偏衰 、阴阳互损 、阴阳格拒 、阴阳亡失 5 个方面。17、失神又称无神, 是精亏气损神衰的表现(饮食减少,或不欲食) ;假神,是指危重病人精神出现暂时“好转”的假象,并非佳兆,俗称为“回光返照” 、 “残灯复明”(本不能食,而突然食欲增强) 。18、八纲辨证 是以阴阳 、表里、寒热、虚实 8 个纲领辨别疾病
9、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的辨证方法。 (表里辨证特点:发热恶寒)19、心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心的病变主要表现 在心脉和神志异常两方面,常见症有心悸、怔忡、心痛、脉结或代;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甚至神昏、谵妄、癫狂等。20、肝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故肝的病变主要变现 为肝失疏泄及肝不藏血两方面,常见症状有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胸肋少腹胀痛,眩晕,肢体震颤,手足抽搐,以及目疾,月经不调,睾丸疼痛等。21、治未病主要包括 未病先防 和既病防变 两个方面。22、中药性能主要有 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和毒性 等内容。23、四气是指 寒、热、温、凉 4 种药性,是 反映药物影响人体寒热
10、病理变化以及阴阳盛衰的作用性质。5 24、五味作用特点辛具“散” 、 “行”特性,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甘具“补” 、 “和” 、 “缓”特性,有补虚、中和、缓急止痛、缓和药性或调和药味等作用酸(涩) 具“敛” 、 “涩”特性,有收敛、固涩等作用苦具“泄” 、 “燥”特性“泄” :指有降泄、通泄、清泄作用; (降泄,既包含降泄肺气、止咳平喘的苦杏仁、葶苈子等,又包括降泄胃气以止呕的赭石、枇杷叶等;通泄,指通泄大肠以泻下通便,如大黄、芦荟等;清泄与寒性结合,有清泄热邪作用,如栀子、夏枯草等)“涩” :指燥湿,结合药性,有苦寒燥湿作用(清热燥湿药黄连、黄芩等);苦温燥湿作用(芳香化湿药草果、苍术
11、等)咸具“软坚”特性,有软坚散结或软坚泻下作用25、中药品种来源正确与否、产地是否道地、采集时节是否恰当、炮制及贮存是否合理,均对中药材的内在质量产生重要影响。“道地药材”,是指历史悠久,品种优良,栽培(养殖)加工合理,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且质量优于其他产地的中药材。判断道地药材的重要依据是临床疗效。 (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川贝母;江苏的薄荷、苍术;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甘肃的当归,河南的地黄,山东的阿胶,山西的党参,宁夏的枸杞子,广西的肉桂等均是著名的道地药材。 )26、中药的炮制 :目的:增效: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增效) ,是中药炮制的主要目的。在具体炮制
12、过程中,加入一些辅助药料(如酒、醋、姜、蜜等具有药效的液体辅料)拌和,以增强某方面的疗效。减毒: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以保证用药安全。纠性:改变药性的性能功效,使其适应病情或扩大应用。矫臭味 :矫臭娇味,便于服用。净药材、改性状 :改变药材性状,便于贮存制剂;纯净药材,以保证质量和称量准确。6 方法: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法 、其他制法 。27、用药禁忌主要包括 配伍禁忌 、妊娠禁忌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及病症药食禁忌 等内容。十八反:即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芫花、甘遂;藜芦反人参、丹参、沙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九畏 :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赤石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