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册《草原》语文教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册《草原》语文教案 .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册草原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那么那”“既又”造句。3.背诵课文第一段。4.初步掌握文章中描写事物与环境联系变化的关系。【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情景交融即事物与环境的相互联系。【教具准备】录音机一架、幻灯机一台、自录配乐朗读磁带一盒、幻灯片若干。【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学生自学课文,总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字词障碍。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你在图画里见到的草原是怎样的?草原上的牧民有什么风俗习惯?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者老舍访问内蒙时
2、,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情境之中,油然而生了特殊的感受,目睹了草原的蒙族人民接人待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了,让我们一起随着录音去参观访问。二、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三、学生自学课文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四、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节写发生了什么事,同时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第一节: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 勾勒 骏马 奇丽 柔美渲染 回味 茫茫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第二节:初入草原,快到
3、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 迂回 洒脱 襟飘带舞第三节: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四节: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 羞涩 鄂温克第五节:斜阳下的话别。天涯 斜阳五、质疑还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六、作业1.练习作业 第1题。2.熟读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学重点讲读第一、二自然段,初步了解事物与环境的联系。 一、讲读第一节1.默读、分层次。2.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看到的天空景色是怎样的?(板书:“那么清鲜,那么明朗”)3.“那么那么”表示什么意思?谁能够用上它说一句话?4.如果你置身于这样一种清鲜、辽阔的环境之中,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作者的感受又是怎样的?(板书:“总想高歌一曲”)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录音,
4、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听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想象回到作者的描写,板书)天底下 一碧千里平地 绿小丘 线条柔美翠色欲流羊群 白色的大花6.出示幻灯图景。重点理解“茫茫、翠色欲流、渲染、勾勒”同时进行朗读训练。7.如果你置身于这番美景之中,又会产生如何的感受呢?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板书:惊叹、舒服)8.作者为什么会“惊叹”?“既又”表示什么意思?谁能用“既又”说一句话?9.最后一句话写出谁的感受?为什么这样写?(骏马、大牛衬托景色的美丽)10.小结:这节写作者初到草原看到的景象,从天空写到地面,置身于美丽的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作者产生了特有的感受,情景交融。祖
5、国的草原是这么美丽,让我们看这图景,听着草原音乐,把课文内容回味一遍,争取背下来。(学生看图听音乐,教师随着音乐指点图景,即兴诵读)11.指名试背。 二、讲读第二节1.作者欣赏了草原美景,随汽车继续往前走,初入草原和快到公社时,作者分别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产生了怎样不同的感受?默读课文第二节并在练习题上填写表一,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填写。2.“马疾驰,襟飘带舞”是何意思?3.为什么说“象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4.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了一种兴旺、热
6、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三、作业 :1.背诵第一节。2.练习作业 第2题、第3题。第三课时教学重点讲读三、四、五自然段,领会中心,点明写作特色。一、复习检查1.听写课后词语。2.指名背诵第一小节。 二、讲读第三、四、五小节1.出示课后题(3)主客是怎样见面的?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我们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2.围绕以上问题,默读三至五小节,找出有关动词,填写在表(2)中,(指名将找到的动词填在黑板上。)3.主客见面,作者写出了热情洋溢的气氛,主客之间是怎样握手的?(引读)怎样笑的?(引读)怎样说的?(引读)。你
7、体会到此时大家的心情怎样?(高兴、欢乐、热情)有感情地朗读。4.主客之间就是这么握着、笑着、说着,不知不觉进入了蒙古包,在蒙古包里,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蒙汉人民的深厚情意?5.饭后,在草原上又举行了联欢告别仪式,让我们一起分享这蒙汉情深的欢乐吧。(出示幻灯图景,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6.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7.作者的诗句充分表达了这种心情。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诗意。8.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节。9.这三节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8、?三、总结全文1.从全文看,前面两节主要是写什么的?后面三节主要是写什么的?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3.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略) 四、作业课堂练习作业 第4题。一、抄写词语:柔( )( ) 奇丽( )( )骏马( )( ) 回味( )( )洒脱( )( ) 拘束( )( )绿毯( )( ) 斜阳( )( )一碧千里( )( ) 翠色欲流( )( )二、填空: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_,空气是_,天空是_,使我总想_,表示我的_。在天底下,_,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_,小丘也是_。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_绣上了_。那
9、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就像只用_,不用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轻轻流入云际。三、造句:1.那么那么2.既又 四、根据理解填空:1.课文前两小节主要赞美_课文后三小节主要赞美_2.解释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_评:草原一文是作家老舍先生访问内蒙古草原后写的一篇访问记。作者对祖国草原的美丽景色赞叹不已,同时又热情地赞颂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意。文章文句优美,语言流畅,不愧为语言大师、散文名家之大作。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事物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一段对草原美景的描述。关于这篇文章谈两点教学设计。首先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情境教学。学生对草原没有
10、什么直接的感受,因而对第一段的理解比较困难。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特点,我确定了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准备了自己录制的配乐朗诵磁带和幻灯图片。用表现草原风景的幻灯图片,学生所熟悉的草原音乐,教师的感情朗诵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这种形声效果,充分进行想象,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当学生所谈内容与课文描写大体相近时,说明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较好的认识,教师则在一旁稍加指点,使学生的认识与课文内容达到统一。采用这种方法教学,从情境到认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与“事物与环境”这一阅读训练重点的理解也是一致的,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
11、美的教育。其次,采用多种练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阅读训练。在课堂上要扎扎实实地给学生进行读、写、说的训练,实实在在地教给学生知识和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篇课文分三教时完成。第一教时着重是预习,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质疑问难;第二教时是讲读第一、二段,体会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和草原美景;第三教时讲读后面三段,进一步掌握了物与环境的联系,体会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感情。预习、讲读和作业 均在课堂内完成。草原美景的理解光靠情境渲染是不够的,情境创设只能给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要真正理解草原的美景,还要从理解字词入手,同时加强读和写的练习。默读、听录音朗读、引读、齐读、诵读贯串在教学过程 之中。讲读完了,用笔填写第一段中的重要词语,以巩固加深理解。在教学第二段的时候,根据阅读训练重点设计了表格让学生填写。这一练习有一定难度,学生通过认真自学、填写、可以增加对事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同时让全体学生得到了一次训练。整节课应把主要时间给学生进行读、说、写的训练。第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