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33267501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4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解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读一读,你们能读出什么?(有不舍、嘱托、思念) 2.今天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去品味诗中的韵味。板书课题,强调“芙蓉”的写法。 3.齐读课题,从题目来看,在哪里送别?谁送别谁?(芙蓉楼,故址在今

2、江苏镇江北。王昌龄送别辛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洛(lu)阳 玉壶(h)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芙、蓉、洛、壶”,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芙”“蓉”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不要漏写。 “洛”的右边是“各”,第六笔是捺。“壶”的上面是“士”,第二横短。)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抽生读诗,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结合解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

3、感受? 回到诗中,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呢? 让我们默读古诗,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 2.交流反馈。 (1)寒:结合学过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寒”点明秋冬季节。“寒雨”,这寒冷的雨,透着萧瑟和悲凉,渲染出离别的伤感。 (2)结合解释理解第一句诗,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悲凉之感。 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上。 (3)孤:孤独,孤寂,孤零零。楚山孤,还有谁是孤独的?送别友人的。 (4)夜、平明:表示时间的词语。平明,天刚亮。补充诗句,指名读。 3.再来读这两句诗,站在芙蓉楼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描述“吴江夜雨图”:

4、寒气笼罩的江面上,纷纷扬扬的夜雨连绵 引导:此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感觉到怎样的情绪?(雨滴打落在身上,一股凉意泛起,朋友即将离我而去,孤独之感油然而生。) 此情此景,夜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饮酒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你读出了什么情绪?(不舍,忧愁,凄凉)带着这样的情绪再读前两句诗。 4.走近,品读感悟:送别辛渐的王昌龄从寒冷的夜雨、浩渺的江面、孤寂的楚山着墨描写,你是否能读出他的孤独和悲凉呢?他又为何会有此心境呢?(出示资料,屡次被贬)师领诵,师生诵读古诗。 5.送别友人,请友人带去书信,亲友可能会问什么?(为什么不回来?过得好吗?为什么会被贬?)他的回话是什么?(“一片冰心在玉壶。”从“冰”

5、“玉”体会到纯洁、无暇。)诗人想表达什么?倘若你离家多年未归,会给亲友带去什么口信?(报平安) 6.为什么王昌龄不是通常的报平安,而是传达自己冰清玉洁的信念呢?(更能表达他对亲友的深情。)你还读过王昌龄的什么诗?(边塞诗出塞从军行)这样一个忧国忧民、满怀壮志的王昌龄,在屡次被贬后,仍不改壮志雄心,这期间也有友人作诗表达对他的同情和安慰,比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补充诗句,指名读)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王昌龄仍然“一片冰心在玉壶”。 7.送别友人,触景生情,情蕴景中,不仅烘托出送别的凄寒孤寂,更展现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让我们站在“芙蓉楼”,看苍茫江雨,诵读这首诗。 四、关注有新鲜

6、感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诗人孤寂的心情、高洁的情操) 3.诵读积累。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这首诗里读出了的孤寂,其实表达这种情绪的诗,我们还读过很多,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王维的使至塞上、张继的枫桥夜泊、柳宗元的江雪。“烟雨迷蒙吴江寒,孤傲寂寥望楚山”,人有悲欢离合,离别的哀愁诉说不尽,送别诗便成了传递情意、诉说衷情的常见方式,你还记得哪些送别诗?(桃花潭水深千尺孤帆远影碧空尽劝君更尽一杯酒莫愁前路无知己)这是诗歌的魅力

7、,是经典的魅力,是中华文化的力量。让我们吟诵起这些千古名句吧!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 山孤 (孤寂) 冰心 玉壶 (高洁) - 第二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芙蓉楼送辛渐,感悟了王昌龄在送别诗里的悲凄孤寂和冰心在玉壶的高洁情操。今天让我们随唐代诗人卢纶,走进他笔下的边塞诗,领略一个扣人心弦的追击场面,感受边防将士的英勇无畏!(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单(chn)于 遁(dn)逃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雁”,并

8、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两个“亻”,别漏写;“隹”的右边是四道横。)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诗的节奏。抽生读诗,男女赛读,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的时候,用过哪些学习方法?(结合课文解释、借助工具书、联系看图、联系上下文。)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不懂的地方做好标注,结合解释,理解大体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四人一组,互助学习,互动交流,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3.小组交流汇报。 (1)了解:(交流资料,出示PPT)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河中浑元帅府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丰富,风格

9、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2)读懂诗意:读懂了哪句诗?是怎么弄懂这句诗的意思的?交流意思,学习方法。 (3)结合意思,讲故事,悟诗情。 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师讲故事,生诵读诗句。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很高。(“月黑雁飞高”)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夜遁逃”)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欲将轻骑逐”) 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落满了弓箭和弯刀。(“大雪满弓刀”) 4.品析鉴赏: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此时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

10、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被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逃。“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寂静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5.

11、拓展:诵读塞下曲(其二)。 其实,卢纶写的塞下曲共六首,本文选的是第三首,我们再来吟诵一下第二首: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你读出了将军什么样的形象?从哪句看出来的?(勇敢,“将军夜引弓”;力大无穷,“没在石棱中”。)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诵读古诗。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背诵积累。 五、课堂小结。 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

12、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诗歌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唯有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龙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让我们再次吟诵这首边塞诗塞下曲。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第三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墨梅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梅花相关的诗,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墨”的写法,上“黑”下“土”。 2.理解“墨梅”。墨梅就是用

13、水墨画成的梅花。这首诗就是题在墨梅图上的,我们叫它“题画诗”。 3.了解。是著名的书画家,他叫王冕。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王冕,走进他笔下的墨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洗砚(yn)池 乾坤(qin kn)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砚、乾、坤”,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砚”是左右结构,右边是“见”,注意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乾”右边的“乞”,不要写成“气”。“坤”是左右结构,右边“丨”出头。)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抽生读诗,小组赛读

14、,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同学们,古诗是凝练的,寥寥数语常常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请你自由朗读这首诗,想想这梅长在哪里,又是什么样子的。 2.同桌互相交流,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颜色很淡,梅花开得茂盛,朴素淡雅。) 3.质疑:你在读诗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好颜色”是怎样的颜色?(鲜艳的色彩,枣红,玫红)“清气”是怎样的?(淡淡的,清幽的,清淡,清雅) 4.说说这是一株怎样的梅。(色淡气清) 5.你觉得王冕只是在写梅吗?还在写什么?(借物喻人)我们来了解一下王冕这个人,他出身贫寒,自学成才,被称为“画梅圣手”。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作画,有官员和大财主亲自下乡见他时,他还躲起来

15、。你觉得王冕是怎样的一个人?(淡泊名利,清高,不虚荣)那么,王冕就像这梅花一样不追名逐利,孤芳自赏,一身正气。他把名利看得“淡”,洁身自好,有骨气。 此时此刻,你眼中的“清气”还仅仅是梅花的香气吗?(气节,气度,骨气) “清气”是怎样的气节?(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这首诗表面写的是墨梅,实际上在讲述自己的志趣、志向。让我们咏起这首诗的后两句。 6.拓展:诵读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从这首诗的哪一句,你体会到了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气节?(“不同桃李混芳尘”)配乐,吟诵。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

16、语。 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背诵积累。 五、课堂小结。 像墨梅这种托物言志的诗还有很多,比如竹石青松。让我们吟诵起这些千古名句,体会诗人的精神品格。 墨梅 王冕 题画诗 色淡 淡泊名利 气清 洁身自好 本课叩开诗歌的大门,步入古诗的殿堂,欣赏送别诗、边塞诗和题画诗,领略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从知诗人、释题目、诵古诗、悟诗意、品诗情、拓展读几个环节,诵读感悟。 (1)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引导点拨,进行学法迁移。 (2)通过联系背景、了解诗人,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领略诗歌的魅力。 四年级下

17、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2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2.学习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习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生字、生词卡片。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习27课。(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学生: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老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学生之

18、间的争议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 上一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篇课文,现在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是什么? (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残疾青年,他每个星期天都来这里画金鱼。鱼游到了纸上意思是说这位青年画的金鱼十分形象生动,像活的那样在纸上游动。学生可以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只要大致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行了。) 2.你是怎么知道这位青年是聋哑人?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从来不说一句话没有任何反应,和他胸前佩戴的福利工厂的厂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聋哑青年。如果是会说话的人,不可能从来不说一句话;如果是听得见的人,那么在众人的赞叹、议论声中,不可能没有任

19、何反应;福利工厂一般是专为残疾人开办的工厂。)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 2.轻声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3.指名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学生讨论。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第三段(58自然段)讲我通过看这位青年画金鱼,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第四段(913自然段)讲我对这位青年产生了敬佩之情。 4.出示生字生词卡片,用指名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致是翘舌音,聋是后鼻音。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和停顿不恰当的地方。

20、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第一、二段 二、提问 1.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在玉泉观鱼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赏心悦目的意思是指因欣赏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因为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样美好的情景看在眼里自然觉得心情舒畅愉快。) 2.想想第一段的哪句话引出下文?(十几缸金鱼。) 3.举止的意思是什么?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举止,动作、神态。我是在金鱼缸边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特别的地方就是爱鱼爱到了忘我

21、的境界。即爱鱼达到了忘掉自己的程度。) 三、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二、三、四段,思考问题:这位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2.学生讨论思考题。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有时有时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太阳快下山了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为了画好金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等) 3.提问: (1)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青年画的鱼仿佛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引起了人们围观和赞叹。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画得非常像。) (2)融为一体的意思是

22、什么?说明了什么? (融合在一起的意思。他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也成了金鱼,这正是达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现。说明这位青年画鱼非常勤奋、专注。) (3)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青年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的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反复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练习有感

23、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2.学习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注意读出不同人物在不同场合所表达的语气。 2.教师范读课文。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讨论下面问题: 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与那位青年只是碰到过几次,却发现了他的特别之处,对那位青年爱鱼爱到忘我境界的准确描写以及发现那位青年是聋哑人,都能体会出观察的细致入微。正因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所以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2.聋哑青年又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一看就是一整天等,说明他观察事物十分专注

24、、刻苦。从有时有时可以看出他观察时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因此,画出的金鱼才能做到仿佛在纸上游动。) 3.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教师可从两方面加以引导,一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并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二是谈谈如何学习那位聋哑青年的勤奋、刻苦的精神。) 三、布置作业 抄写生词两遍,提示难点:聚、聋、哑。 先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词语的意思: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 附:板书 27鱼游到了纸上 聋哑青年 举止特别(忘我)游到纸上 先游到心理 我 认识 了解 敬佩 教后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学习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一

25、、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默读课文,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坚韧的品质和对土地的热爱。 二、教学过程 1.教学时,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说说本课的阅读要求。然后按照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做记号和批注,要把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画出来,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并把小组里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2.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开垦菜园的?课文就这个问题有清楚的说明,父亲是在新修的公路使我家失去了菜园的情况下决定开垦新的菜园的。他又是怎样开垦菜园的?课文就这个问题讲了四点:(1)在我家后面的山坡上,选择了一块相对平缓的坡地,作为菜园的基地;(2)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高高的石墙,再从山脚下

26、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些可怖的岩石。(3)当菜园长出了一片绿绿的豌豆的时候,父亲却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去肥土。(4)四处拾粪,伺候这块菜园。 3.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中体会到父亲勤劳、坚韧的品质是教学的重点。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来体会,然后说说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做适当梳理。 (1)决定开荒。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荒!(勤劳) (2)开垦荒地。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勤劳、吃苦) (3)垒上石块。父亲没有气馁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坚忍不拔) (4)种上豌豆。当我问能否长出豌豆,父亲信心十足地说:

27、当然能!(对土地的信赖) (5)豌豆肥田。父亲说:肥土吧。(对土地的保护、热爱) (6)拾粪肥田。有时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亲也要我跑到菜地里去撒。(节俭、对土地的热爱)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 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 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词语。 5. 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 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 成语故

28、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醉如痴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上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小组交流 1. 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 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任务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 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 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

29、说得最生动具体的同学。 5. 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全班交流 1. 各组代表轮流说,劝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得内容是否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浑厚。 2.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建议,重说某一部分,也可以椐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 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报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 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

30、愤怒学习的人,这节棵课,让我们把这些任务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要求,通过任务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精彩回顾 1. 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 回忆在全班交流是,被老师和同学们称赞的同学是怎么说的。 习作 1.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 按照要求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评议 1. 把自己认为好的地方做上记号。 2. 与组内同学互相习作,写几句评语。 3. 再次修改后在组内朗读欣赏,推选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

31、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誊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 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 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3. 翻阅类似的课文找出类似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 想想课外的读物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日积月累 1、 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 你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3. 自选一个成语说说它的意思。 4. 开展读的竞赛,熟记这些成语。 阅读 1. 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 指名朗读

32、。 3. 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练习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借助旁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过程,感受壮观的发射场面,体会人们期待、紧张、激动、幸福等心理活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了解背景,感知内容 1、交流资料:你知道哪些关于飞天的故事呢?(神话、前苏联、美国) 2、引入课题:我们中华民族也实现了飞天梦,是哪一天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板书课题。 3、检查预习,字词认读,注意“沸”字的读音。 4、初读。 二、理清脉络,直奔重点 1、自读勾画:默读课文,用

33、“”把你感到激动的地方标出来,大声读一读。 2、讨论交流:哪些地方让你激动?从15日凌晨4时到16日6时54分长达21个小时的时间里,写了哪几个时刻呢?在这些时刻里,你觉得最让你激动的又是什么时刻呢?(从倒计时开始到火箭升空) 三、切入重点,自读自悟 1、根据旁批提示默读4、5、6段,边读边想,标出让你感动的词句,读一读,反复体会。 2、根据学生反馈,相机引导重点词句的学习。 3、第四段。 (1)10秒倒计时。引读10秒倒计时,抽读,出示“神舟”五号高耸在发射架上的图片,引导想象。想想人们会想些什么。再读。 (2)火箭点火升空瞬间。配乐播放火箭升空录像,再现场景。朗读表现火箭升空场景的重点句(

34、抽读、评议自读齐读为录像配解说词) 4、第五段。飞船在天空中的变化。同桌对读,闭眼想象,互提意见。抽一学生读,其余学生闭眼想象。理解“银练”。自读,齐读。 四、总结全文 1、引读最后一段。 2、师生共同总结本文的写作顺序。 五、汇报资料,拓展视野 1、展示“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后举国欢庆的场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嫦娥奔月”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你还知道哪些梦想成真的事例,给大家说一说。 3、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嫦娥一号”绕月卫星的情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4 教学要求 1、 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2、 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会默写赠汪伦;理解古诗句,了解

35、诗句所描写的朋友之间离别的情景和诗人还乡时的所见、所感。 3、 结合课文解释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诗句,体会诗句的含义;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赠汪伦。 难点 1、体会表达的感情。 2、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赠汪伦 1、 解题:题目中的“赠”是什么意思?赠了什么给汪伦? 2、 自己读读这首诗,再看看后面的解释。 3、 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诗句的意思。 4、 在全班发言,(老师贴出诗句,请同学讲解) 5、 练习背诵这首诗。 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 导入新课 2、 解题:题目中的“之”是

36、去,往的意思;“广陵”是今江苏扬州,在黄鹤楼李白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3、 学习生字。 4、 自己读读这首诗,再看解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思。 5、 小组内讨论诗句的意思。 6、 同学发言(老师贴出诗句,同学讲解) 7、 背诵这首诗。 三、作业练习: 1、 背诵两诗古诗。 2、 写出下面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回乡偶书 1、 解题:这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贺知章辞官回家后,感概很深,于是出于偶然写了这首诗,写了自己还乡时的感触。 2、 学习生字。 3、 自己读读这首诗,再看解释或查字典。 4、 在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5、 在全班发言。 6、 朗读、背诵这首诗。 7、 试

37、着把这首诗编个故事,参考下面的图,练习表演。 二、背诵本课的三首诗(个人背、小组背、全班背) 三、练习默写赠汪伦,互相批改 四、作业 1、 背诵回乡偶书 2、 从诗中摘录两组反义词。 3、 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26 桂花雨 教学要求 1、 体会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 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3、 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感情。 2、 想像课文描写怕情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有关桂花的挂图 一、引出新课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思考: 1、 课

38、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问题。 三、理解词语 四、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的? (1)小组内讨论。 (2)全班发言。 2、 学习第1、2自然段:读了这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 学习第36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的词句读一读,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学习第7、8自然段。 你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上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 5、 请大家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27 她是我的朋友 教学要求 1、

39、 学习小男孩在误以为献血后自己就会死去的情况下仍坚持献血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2、 学习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解“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表现的思想品质。 3、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练习运用“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 抓住描写小男孩献花血时神情、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内心活动的变化。 难点: 1、 理解“啜泣、呜咽、哭泣、抽泣”几个近义词的细微的差别。 2、 理解“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表现的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课

40、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朋友”是大家多么熟悉的称呼,多么亲切的称呼。可是,你知道什么是朋友吗?(同学们自由发言,各抒已见)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这是一篇写战争时期的故事的课文,读了以后,我们会对“朋友”有更深的认识,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她是我的朋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思考:1、题目中的“她”是谁?“我”又是谁?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1、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2、标出全文共几个自然段,想想每段写了什么。 3、画出不懂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出示卡片) 2、理解词语。 3、检查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 1

41、、请同学读第14自然段。 思考:(1)课文讲的事的起因是什么? (2)从哪看出当时情很严峻?在书上画出。 2、共同讨论。 六、作业 1、看拼音写汉字。 2、在括号填上合适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1、细读第511自然段,找出描写小男孩动作表情的语句,体会他的心理活动情况。(全班讨论,自由发言) 3、 请同学读第1214自然段。 重点体会男孩回答医生的问题时说的话“她是我的朋友” 阮恒以为会把他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这样他就会死去,但即使是这样,他仍愿意献血,原因是“她是我的朋友”。这话说得多么轻松,但从这朴实的话里,可以看出“朋友”一词在阮恒心中的位置和分量,它比自己的生命更为重要,从中看出阮恒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联系实际,谈谈你学了这课有什么收获?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词填空(抢救、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