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找骆驼》教案.docx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33263941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找骆驼》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找骆驼》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找骆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找骆驼》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语文找骆驼教案 1学会围绕课题、同学的回答和课文内容的省略处提出问题,并通过反复读课文,与学习伙伴讨论,解决问题。 2通过比较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走失”“详细”“不紧不慢”“指点”等词语的意思;学习用“是不是”提问;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3读懂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老人是如何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 1制作幻灯片课件:(1)课题,配背景;(2)“学习提示”上的两个问题。 2橡皮泥两团。 一、课前游戏 师:老师这里有两团

2、橡皮泥。请甲同学来按左边这团橡皮泥,请你轻轻按。请乙同学来按右边这团橡皮泥,请你用力按。 (甲、乙两名学生分别轻轻、有力地按压橡皮泥) 师:请同学们猜猜,刚才他们各按了一个手指印,那么左右两团橡皮泥上的指印是不是一样深?为什么? (生答:不一样深) 师:如果要让左右两边的指印一样深,该怎么做? (生回答)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看来,今天的课一定能上得很好! 二、谈话揭题,整体感知,明确学习要点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找骆驼。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该怎样学? (一)初读课文 师:这是一则读后会让人变得更聪明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读完一遍之后请站起来

3、读第二遍,读到第三遍的时候请用手势表示一下。 (通过手势,让学生的学习进程外显化,一方面能起到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同时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节教学活动,一举两得)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预设教师点拨,教师一边引导一边板书) (二)明确学习要点 师:为了帮助我们学习,编书的叔叔、阿姨在课文前面作了提示,谁来读一读? (生读提示) 师:学习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 (问题一:骆驼有什么特点?问题二: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三、根据学习提示,练读课文对话,解决问题一分页标题#e# 师:现

4、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读一读老人和商人谈骆驼特点的对话,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请标上记号。 (生自读并标注) 师:老人说出了走失骆驼的几个特点? (生答:三个) 师:商人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心情如何?(生答:心里高兴)从哪儿看出他心里高兴? 师:现在老师来扮演老人,谁来扮演商人?(指名某学生扮演)我们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指导加上动作) 师:再读对话,你们发现老人的发问有什么特点没有? (生答:都用到了同一个词语“是不是”,这个问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师:老人说的骆驼的特点具体、全面,然而又说骆驼去哪儿了他也不知道,难怪商人会忿忿地指责老人。请大家读一读商人说

5、的话。 四、根据学习提示,细读老人的话,解决问题二 师: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吧?现在我们该研究什么了?问题二的答案在课文的哪部分? 师:好,我们来读老人说的那段话。这段话该怎么读?什么叫“不紧不慢”? (指导朗读) 师:老人看见了什么? (生画下相关内容) 师:老人看见了这些现象,他又知道了什么? (生用另一种符号画下相关内容) 师:我想要知道你们画得对不对,该怎么办?请男同学读“看见”的内容,女同学读“知道”的内容。 (男生、女生分别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学习运用“是不是”发问。商人以为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所以忿忿不平。当老人不紧不慢地说出原因之后,他才恍然大悟。现在,老师要请你们来做一回聪明的

6、商人。当你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能不能用上“是不是”来问一问老人?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示范:请问,您是不是看见了,所以知道) 师:同学们会问吗?自己试着问一问老人。 (生自由练习) 师:谁能够连起来问一问? (同桌互相说,然后群体表演,扮演老人的学生也要表现得越听越高兴,为商人的聪明感到高兴) 五、深入理解,解读推理过程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有个问题。看见了路上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怎么就能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儿跛呢?老人当时是怎么想的呢?(请学生结合课前的游戏回答)能不能反过来说,要是骆驼的左脚是不跛的,那么 (生答:两只脚印应该一样深浅) 师:很好。谁能来讲一讲老人看见路的左

7、边有蜜、右边有米,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分页标题#e# 师:老人看见树叶上骆驼留下的牙印,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你们能不能画一画,缺了一颗牙的骆驼留下的牙印应该是怎样的? (生试画投影展示进行比较判断) 师:对,老人在树叶上看到的就是这样的牙印,所以他想:要是这骆驼谁能接下去说? (师指名学生回答)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 六、自由质疑,理解寓意 师:课文中的老人请商人顺着脚印去找。读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问问题:为什么要顺着脚印去找?) 师:是啊,为什么要让商人顺着骆驼脚印去找呢?我们来讨论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 师: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

8、骆驼。同学们觉得故事中的老人是怎样的一位老人? 七、回顾全文,积累语言 师:故事很有趣,读了课文大家肯定受到很多启发。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全文。同学们喜欢怎样读,齐读还是分角色读?大家要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的哪些词语或写法给自己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生读课文并交流) 师:相信这些好词好句会随同找骆驼这个故事,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一、促进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共同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发展学生语言,也要重视思维训练,努力把语言发展与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思维和语言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在找骆驼这篇课文中,老人说出了商人走失的骆驼的三个特点。但是,在课文中并没有展开描写老人的思维过程,课

9、文留白处为学生思维发展预留了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的特点的,再用自己的话说出老人思维的过程,用课前游戏和课中画图为学生的思考作铺垫,引导学生可以从正面推理,也可以反向推理。这一过程,既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让语文教学更有语文味 要在课堂上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让语文课有浓浓的语文味。 在找骆驼这课的教学中,如果只重视让学生弄明白老人知道了骆驼的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三个特点这两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堂教授中年级学生的语文课,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有所感悟,有所积累,有所提升,这才是语文课语文性的体

10、现与落实。 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抓住老人向商人发问时用上的“是不是”这个句式,让学生学习发问,发问的内容则是展示老人是怎样知道骆驼特点的思维过程。如此一来,就把课文内容和语言文字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怎么教略读课,一直是教师们很关注的问题。如果将略读课仅仅当做一篇阅读材料,上不挂单元学习专题的要求,下不连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至于语言学习,更不在思考之列,读过了事这是对略读课文资源的一种浪费。但要是将略读课文当做精读课文一样来教,那又走向了另一极端,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没法得到锻炼这就辜负了教材编者安排这一类课文的良苦用心。陆虹老师教授找骆驼一课的教学设计,为我们研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别是研究如

11、何用足略读课文这一教材资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找骆驼这篇课文位于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组,全组课文围绕“观察中的发现”这一专题组合。众所周知,观察中要有发现,极为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提出问题。因此,构思这一组课文的教学,从语言文字学习的角度着眼,需要加强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能力(即掌握提问的表达形式)的培养。陆虹老师正是从落实单元专题的内容及形式这两方面的要求出发,来制定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可圈可点之处不少。比如:课前按橡皮泥游戏的安排,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突破学习难点(理解老人没见到骆驼,怎么会知道骆驼的右脚有点跛的问题)作好了

12、铺垫;整个教学设计以课文前“学习提示”中体现阅读方法指导的两大问题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以及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为主线展开,重点明确,思路清晰;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缺了一颗牙的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留下的牙齿印,形象地展现了中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和过程;等等。然而,我个人觉得特别值得称道的还当属“是不是”这一语言形式从发现到运用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本课第二板块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朗读来推进的。在读了老人和商人的对话后,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老人的发问有什么特点,让“是不是”这样一种带有猜测、比较委婉的问法在学生心中留下印象。然后又在第三板块中利用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转换成商人的角色,尝试运用“是不是”这一形式来向老人发问。这一设计非常巧妙,它没有离开课文,去搞外加的、为运用而运用的提问形式练习,而是融课文内容理解、语言形式运用和思维发展于一体,尝试用“是不是”发问,练得很自然、很落实,使语文学科的本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相信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是不是”这一使用频率很高的提问形式,会在学生头脑里留下深刻印象,且自然融入学生的生活语言。 当然,这样教学对于略读课文来说,会不会太细了一点儿,特别是教师的提问是不是多了一点儿,能不能将线条搞粗疏一些,以留出更多的时空让学生读读书,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我们可以再研究。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