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的经济教案.docx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33256802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汉的经济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两汉的经济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汉的经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汉的经济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两汉的经济教案两汉的经济教案1 一、教材分析: (一) 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两汉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本课主要从经济的角度反映这一初步发展时期的特征。本课之前,学过两汉的主要统治政策,它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本课之后,将要学习两汉的民族关系、对外交流、文化情况,而这些都深深受到经济的影响。所以学好本课可以更好地理解前面的内容,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 本课的内容和结构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重农抑商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以及豪强地主的田庄。本课以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为主线索。以经济为核心,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的。(1)经济发展的政治上一个重

2、要原因:即两汉的经济指导思想:重农抑商政策;(2)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的发展;人们社会生活中物质生活的变化渗透在这一部分。(3)经济发展对政治的一个重要影响:豪强地主势力大大发展。 (三)教学目标 1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重农抑商政策;以犁壁、耧车、二牛抬杠法、温室栽培、水排、提花机危代表的新技术;水利的兴修;小麦、水稻和桑麻的种植情况;冶铜、冶铁、纺织业,长安和洛阳的繁荣;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 2从思想上认识: 重农抑商政策对两汉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后世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两汉时期世界领先的技术发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同时还要使学生认识这些新

3、技术是当时人们对前人成果继承和发展的结果,培养创新意识; 认识我国封建社会发展早期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 3能力培养: 通过阅读图片资料,培养学生在读图和讨论中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引导分析两汉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方法。 通过“我国领先于世界的技术有哪些?”讨论回答,培养综合归纳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两汉农业的新成就;手工业的兴盛 教学难点:重农抑商政策;农业技术的革新 二、教法和学法: 我国的20xx年远景目标纲要里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所以在教学中要以挖掘历史的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启迪学生的

4、思维为核心。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我主要采取多媒体演示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图片等资料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要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提高授课效率;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就是要采用多媒体演示的直观教学来创设历史情境,拉近历史与学生生活的距离,顺利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演示、讲解过程中,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并积极地进行讨论。师生平等的交流,就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化解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在本课,还要较多地运用比较法,比如在讲到犁壁、二牛抬杠等问题时。 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的学法指导主要是: 1联想记忆法:让学生联想农耕过程主要是耕地、播

5、种、灌溉,从而全面掌握农业的成就; 2总结我国两汉时期领先于世界的技术成就,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归纳方法,并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启发了学生怎样继承和创新; 3引导学生分析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认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从整体上把握时代特征; 4引导学生观察有关的考古发掘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学习如何从考古资料中获取信息,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时间安排: 1导入新课:约3分钟 2讲授新课:约37分钟 3小结及布置作业,约5分钟 (二)、导入设计: 以问题“汉初,将相出行时坐什么车?反映了什么社会状况?”做铺垫开始引导。

6、学生回答后,出示金缕玉衣图,简单讲解它的制作材料,指出这是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死后所穿的,接着提问学生:“这又反映了什么社会状况?”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认识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比汉初丰富了,进而认识到两汉经济的发展了,导入新课。以这样直观的图片、强烈的对比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授课设计: 1重农抑商政策。 结合文帝的诏书和课本有关的一段小字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重农抑商政策。然后从重视农业的作用以及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重农抑商政策对两汉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后世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见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对后世的影响只让学生形成初步认识,在以后的学习

7、中再不断加深。 两汉的经济:我将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2农业的新成就 : 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首先启发学生想象从事农耕都要做些什么,耕、种、灌等,然后围绕农业新成就进行技术革新、兴修水利、农作物三个内容的教学。 (1)农业技术的革新 生产工具及技术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我会首先进行农业技术革新的教学。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依据:从整体到局部、从耕地到播种,依次是的二牛抬杠、犁壁、耧车的教学,最后是温室栽培技术。 其中我对二牛抬杠、犁壁、耧车的教学处理相似。分别结合东汉牛耕图、犁壁、耧车等图片,讲解各个新技术或工具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新技术或工具都节省了人力、时

8、间,提高了劳动效率,为了加深认识,还要运用对比法,二牛抬杠对比三人两牛耕作;犁壁不但对比战国的犁,还要对比欧洲,欧洲比我国晚近1000年才用到这一工具。温室栽培作为一项革新的技术,提到这里来讲。对比指出欧洲人到了1000多年后才能享受反季节的新鲜蔬菜,从而让学生认识这一技术的先进性,及技术革新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运用演示、讲解、对比,使学生从技术革新的角度认识农业的新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兴修水利 主要从治黄和修渠两个方面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两汉水利事业的新成就,其中治黄是这一小目的重点。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学生对其有一定的认识。首先

9、我会启发学生以两汉为例,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思考治黄的原因?学生讨论、回答后,师生一起总结:治黄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的稳定等原因,从而使认识治黄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所在。接着引导认识武帝时的治黄和汉明帝时派王景治黄两件事。 为了增强学生对汉代治黄伟大成就的认识,在这里补充资料: 材料一: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的2500多年黄河共发生了1590多次决口,平均每三年就有两次,而大的改道就有26次之多,平均每100年就会改道一次。每次灾难都夺取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 材料二:汉武帝时治理黄河使其80多年未曾发生大的水灾,王景的治理使黄河800多年没有改道。 启发学生思考两段材料说

10、明什么?学生从直观的数据中首先认识到汉代治理黄河的伟大成就;其次会认识治理黄河依然是艰巨的任务,这就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结合关中水利图进行修渠内容的教学,并指出井渠的作用和地位。 (3)农作物 我将从粮食、蔬菜、经济作物三个方面进行农作物的教学。其中粮食的教学中,我将结合地理中土壤、气候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北方种植小麦,南方种植水稻,使学生有这样的学科联系的思想。而桑和麻的种植,引导学生对比春秋战国,认识两汉时的种植规模和对纺织业的促进发展。使学生形成农业的发展会促进手工业发展的认识。顺利地进入下面手工业的教学。 3手工业的兴盛(板书暂时只写“手工业”三个字) 这

11、又是一个重点,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对手工业的兴盛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由面到线到点的认识。 出示两幅地图战国手工业分布图和两汉手工业分布图,学生在对比中感性地认识手工业发展了。(补充板书“的兴盛”三个字)接着要探究兴盛的具体表现及原因。请学生带着“手工业兴盛表现在哪些部门?”和“为什么兴盛”两个问题阅读课本。问题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阅读后,请一位基础较弱的学生回答表现。主要是在冶铁、冶铜、丝织、和漆器这四个行业反映出两汉手工业的兴盛,接着启发学生联系前面的知识等思考兴盛的原因。随后,师生共同总结:农业对手工业的促进作用,以及技术革新两个主要的原因,为后面的小结做铺垫。接着帮助学生整理

12、各个知识点。 水排作为又一项领先欧洲千年的技术,在这里要着重进行介绍。为了发展学生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我打算让学生对照汉代水排冶铁图来描述水排冶铁的工作流程,老师在学生描述中给以适时的纠正和补充。通过描述,学生就会更好地理解水排这项新发明的价值。 另一个在要突出的是“冶铜”的教学。出示铜车马铜奔马、长信宫灯、博山炉等图片,让学生先感受这些艺术品的精美。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铜奔马,我将请学生对照图片描述它的形态,体会其矫健的美,在描述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在丝织业中简单讲解提花机,主要是为了突出劳动人民的创造性;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为例,并联系汉代的丝绸之路和恺撒穿着丝绸衣轰动

13、罗马的事件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丝织业的繁荣和技术的高超加深认识。 4阶段小结 以问题“两汉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技术有哪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继承前人的成果,不断积累经验,才有了这些技术革新。从而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多动眼、耳、脑、手。进行创新精神和个性品质的培养。 5商业发展及城市繁荣: 结合汉长安城平面图,以及与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罗马的对比认识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情况下,商业发展城市繁荣。指出繁荣的城市还主要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6阶段小结 (1)在这里出示汉代手工业分布图让学生

14、思考“手工业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培养其看图获得信息的能力。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小结:冶铁分布多,说明冶铁业发达,这是就可以指出技术革新的重要性;手工业繁荣在黄河流域。老师再总结两汉经济发展的情况,然后指出我国古代早期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为两晋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学习做铺垫。 (2)引导学生认识本课渗透在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更加丰富了。 7豪强地主的田庄 豪强地主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在这里我就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简单引导学生认识豪强地主的势力大大发展的原因,突出经济的原因,使学生理解它是两汉经济发展的一个影响。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的小字,以及田庄图等,总

15、结豪强地主田庄的四个特点即:规模很大;经济自给自足;拥有武装;依附农民。 在这里,也可以指出盛世是相对的,在封建社会,农民处在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生活悲惨,所以才会有了汉末的农民起义。而豪强地主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实力不断壮大,最终出现分裂割据。渗透联系看问题的方法。 人们的社会生活丰富。 商业 手工业 农业 经济的发展 (三)小结及作业设计: (1) 统治者调整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豪强地主势力大大发展。 技术革新 兴修水利 这主要是对本课的一个再加工和深化的过程,其中加线的以及方框里的是要引导学生一起填写的,也起到了课堂练习的作用。学生还虽然没有系统地学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关系等问题,但我已经开

16、始渗透这一方面的教学。以具体的内容体现出来。通过这一小结设计,我还可以教育学生认识技术革新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这个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通过经济对生活的影响,还可以使学生对我国基本路线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定的正确性的认识。 (2) 引导学生认识本课了解两汉的经济不但是从文字资料中而且很多都是从考古发掘的图片及实物资料中,然后,出示三幅图:东汉牛耕图、农业收获图、田庄的舂米作坊图。这三幅图都是汉墓的画像石、画像砖画,又刚好呈现出一幅耕作、收获、农产品加工的场景,比较有趣,那么让学生在感受画像石简单的画面时就会体会出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从而认识到考古资料对于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17、并懂得从各种资料中去认识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及巩固基础知识为原则,做课后题即可。 (四) 板书设计:以简明、直观,使学生容易掌握为原则,板书如下: 第16课两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一、经济指导思想:重农抑商政策 二、两汉的经济: (一)农业的新成就: 二牛抬杠法 1农业技术革新犁壁(早欧近1000年) 耧车 温室栽培技术(早欧1000多年) 治黄 2兴修水利修渠 井渠(世界首创) 粮食:北-小麦;南-水稻 3农作物蔬菜: 经济作物:桑、麻 两汉的经济教案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归纳

18、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 过程与方法 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重点和难点 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 地图册、汉武帝相关多媒体 授课过程 1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2讲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

19、为三个方面讲解: 一、农业成就: 1、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二、丝织业:汉朝丝织品已使用提花机。 三冶铁: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对于这些,学生由于接触太少,不易理解,教师可借助于计算机、录像片、投影仪、挂图或模型进行讲解,增强直观性,启发学生的想像力。 3、经济措施:1、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关于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重点介绍汉武帝时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0、。关于两汉商业的繁荣情况,可将重点放在介绍长安、洛阳的繁盛,包括城市的规模、布局、商业活动等方面。可结合本课的活动与探究进行讲解。 4讲完全课,教师可对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制作图表展示。对两汉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对于程度较好班级,可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回答,对于程度较差的班级,教师应提示、启发,引导其回答,最后进行小结。 5、作业:课后习题 两汉的经济教案3 目标 1、掌握两汉时期水利兴修;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及商业繁荣的表现。 2、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这是值得骄傲

21、的;这与两汉长期的政治统一是分不开的。主备人李秀荣老师的问题: 1、通过学习,你如何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关系?你能用简单的图示表示出来吗?(小组内讨论 2、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试分析一下。 (三)拓展延伸 1、黄河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害河”,两汉时期曾治理黄河取得很大成效;你认为我们今天应如何有效地治理黄河,使它造福与人类? 2、看教材84页西汉长安平面图,联系你所在城市,比较一下,有什么明显区别?为什么? (四)系统总结 类别成就 农业兴修水利汉武帝时期治理黄河;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生产工具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发明播种用的耧车 耕作技术牛耕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22、农作物南北方分别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桑麻广泛种植 手工业丝织品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冶铁业南阳太守杜诗发明鼓风冶铁的工具水排 商业、城市长安洛阳规模宏大,称东西二京,专门商业区叫市 (五)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官员背柴草,堵塞决口的皇帝是() 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文帝D.汉景帝 2、东汉时发明的水排,属于() A.农业生产工具B.灌溉工具C.冶铁工具D.纺织工具 3、两汉时期领先世界的技术有水排钢材制作方法瓷器的发明发明铁农具() A.B.C.D. (六)完成同步训练 (七)预习14课 执教人 审核人 重点 1、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2、丝织和冶铁技术的进

23、步。 备课时间20xx.11、26 难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上课时间20xx.11、30 学习过程二次备课 一、课前准备 小组检查预习案的完成情况,记录分数。 教师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作为二次备课的依据。 二、导入新课: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三、自学指导: 阅读课81-84本完成以下内容 1.汉朝下令治理黄河的皇帝是_和_。 2.东汉明帝时负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_。 3.发明水排的是_的_。 4.我国古代,铁制兵器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是在_。 5.汉武帝规定全国统一铸造_。 6.西汉的都城_和东汉的都城_,规模宏大,人称东西二京。 7.西汉长安城里专门的商业区叫_。 8.列举两汉时期两项提

24、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 (二)合作探究 学生解决的问题 1、农业的进步: 两汉时期是怎样对黄河进行治理的?在当时有何意义? 2、手工业的发展: 农业进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两汉手工业的兴盛主要体现在哪些行业上,又有哪些世界领先的成就? 3、商业的繁荣: (1)汉武帝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 (2)结合课本内容简要叙述一下汉代东西二京的情况。(组内讨论) 教后记: 两汉的经济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回答犁壁、耧车、水排对生产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生产工具对生产的巨大促进作用。 引导学生观察书中东汉牛耕图、耧车,分析两种工具的功能,锻炼学生识图能力同时意识到 历史文物的价值。 2通

25、过学生自己填写“战国秦汉经济发展简表”认识到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并培养学生归纳能力。通过了解“两汉农业和手工业有哪些新的成就”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3两汉是我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手工业有很大发展,涌现出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我们应该为之骄傲和自豪。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农业的新成就、手工业的兴盛。 教学难点:农具的改进、手工业技术的提高。 教学思想: 充分利用书上的内容和补充的资料吸引学生的兴趣,设计恰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掌握汉朝农业、手工业的新成就“新”在哪里。 教学手段: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

26、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农业、手工业的新成就,商业和都市的新气象。 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新成就 1兴修水利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建设。两汉重视农田水利的兴修。汉武帝和汉明帝时,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出示关中水利图) 汉初,黄河屡次决堤,造成严重的水灾。汉武帝征调几万民工前去修治,并亲自巡视黄河工地,命随从文官武将都去背柴,堵塞决口。此后黄河在80年间没有发生大的水灾。东汉时,黄河河道南移,黄河下游泛滥成灾,淹没了几十个县,“百姓怨叹”,汉明帝时,在著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下,黄河流域的几十万劳动

27、人民用了多种方法,经过一年时间,消除了水患,稳定了河道,使泛区广大土地重新得到耕种,并引黄灌溉大片土地,为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此后800年间,黄河没有改道,水灾也减少了。 2改进农耕技术和农具 汉朝的农具有很大改进。 (1)犁壁 (展示犁壁图)西汉以前的耕犁没有犁壁,安装了犁壁之后,便于翻土、碎土、起垅亩,提高了耕作效率,因此犁壁的发明是犁耕的改革中一个重大发展,这比欧洲早了近1000年。 (2)耧车 (指导学生看书中耧车图) 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请同学们想一想种子是怎样通过耧车播到地里去的?它为什么有三个脚?人们是如何操纵它的?这种三脚耧车能同时播种三行。漏斗存放种籽,耧脚末端装有小铁铧

28、,起开沟作用,一人扶犁,一个牵牛,一次可把开沟、下种、覆盖任务全部完成。这种耧车一天能播种一顷地。 (3)牛耕技术 (指导学生看东汉牛耕图)西汉中期,牛耕得到大规模推广。那时普遍使用二人三牛的耕作方法,还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 3粮食作物的种植 汉朝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小麦的推广,汉朝时候,小麦在北方普遍种植,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 4蔬菜的栽培 汉代蔬菜的品种增多了,今天我国人民常吃的萝卜、芹菜、芋头、韭菜、葱蒜等,汉朝时候都有了。那时人们已经利用温室栽培蔬菜,这项世界首创的新技术,比欧洲要早1000多年。西汉宫廷里有专门的温室,东汉时温室种的菜达2

29、0多种。 下面请同学分成小组,为汉朝人设计菜谱包括主食和菜。 5桑麻的种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汉代以前桑麻的种植只局限于某些地方,此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树,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桑麻的广泛种植,促进了丝麻织业的发展。 三、手工业的兴盛 西汉时期,农业迅速发展,铁器广泛使用,为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冶铁业的发展 那时候冶铁业发展很快,作坊多,规模大。考古发现许多汉代冶铁遗址。其中,在河南的西汉冶铁遗址中发现有煤和搀杂了泥土、草茎的煤饼,说明当时冶铁的燃料开始使用煤。 (指导学生看汉代手工业分布图)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汉代冶铁发达的地区。宛这个地方属

30、南阳郡,东汉时南阳有一位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水排是一种水力鼓风机械,用水力推动排扇来鼓风。东汉以前已经有了皮囊鼓风、畜力鼓风,而水排的发明和使用使鼓风技术又前进了一步,它的优点是供风稳定、供风的能量较大、节省劳动力。这是东汉冶铁技术上的重大成就之一,这比欧洲早1000多年,也是世界首创的技术。东汉的铁器制作精细,那时铁制兵器取代了青铜兵器。 2冶铜业 秦汉时,冶铜业仍然很兴盛,汉朝的铜器制作精美,马踏飞燕、长信宫灯等工艺之精、构思之巧,是世界罕见的(指导学生看课本插图,并简要介绍)。 3丝织业的进步 两汉的丝织业纺织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和襄邑(今河南睢县)的产品最为有名

31、。那里的丝织品产量大、种类多、工艺精,有名贵的锦、绢、纱等。当时已经使用提花机,汉代的纺织技术,处于世界前列。(指导学生观看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这件素纱衣用罗纱制成,薄如蝉翼,轻如鸿毛,衣长128厘米,折叠好可以握在手中,重量仅49克,可见当时织造水平之高。 四、繁荣的东、西二京 汉朝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兴盛,出现了繁华的大都市,最大的.是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人称东西二京。长安有人口50万左右,洛阳人口在百万以上,长安城规模之大超过罗马城三倍以上。长安城商业很繁荣,全城有九个专门的商业区叫“市”,那里商人云集,货物齐全。长安街道上,车马行人熙熙攘攘,一片繁华景象。 两汉

32、的经济教案5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 过程与方法 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 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 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重点和难点 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

33、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汉武帝相关多媒体 授课过程 1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2讲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为三个方面讲解: 一、农业成就: 1、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二、丝织业:汉朝丝织品已使用提花机。 三冶铁: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对于这些,学生由于接触太少,不易理解,教师可借助于计算机、 录像片、投影仪、挂图或模型进行讲解,增强直观性,启发学生的想像力。 3、经济措施:1、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

34、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关于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重点介绍汉武帝时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关于两汉商业的繁荣情况,可将重点放在介绍长安、洛阳的繁盛,包括城市的规模、布局、商业活动等方面。可结合本课的活动与探究进行讲解。 4讲完全课,教师可对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制作图表展示。对两汉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对于程度较好班级,可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回答,对于程度较差的班级,教师应提示、启发,引导其回答,最后进行小结。 5、作业:课后习题 附:板书设计 一、农业成就: 1、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二、丝织业:汉朝使用提

35、花机。 三冶铁:杜诗发明水排,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四、经济措施: 1、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铸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两汉的经济教案6 学习汉朝的经济,为实现祖国富强贡献力量! 1、知识目标:知道汉的经济发展、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2、能力目标: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本课,增强发展经济,强国富民的责任感!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一、复习提问,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课的学习。 二、速读全文,编织知识提纲。 三、精读教材,目标逐一达成。 1、生生互动,巩固记

36、忆:两汉治理黄河的史实及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概况。 2、对比记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四、交流展示,能力提升。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代表发言,精彩展示。 两汉的经济发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五、师生共同小结。 学习了本课,我的最大收获是: 我的问题空间是: 六、达标检测题。 两汉的经济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两汉时农业发展的表现:水利的兴修,农具的改进,农作物的种植。 2.掌握两汉时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丝织技术的提高和冶炼技术的进步。 3.掌握两汉时商业繁荣的表现;城市的兴盛,交通的发展,商业场所的出现(专门),商品种类的增多以及了解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2.能

37、力目标 1.通过思考和概括两汉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2.通过思考和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两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与手工业、商业发展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3.通过列表形式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济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通过对两汉的经济发展的学习,探索出终极的经济原因,总结一定的经济规律

38、。 2.两汉时期的大一统局面,促使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的稳定,民族间的密切交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汉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后世的经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4.以两汉时兴修水利和城市中的一些规定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5.两汉时的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这是值得骄傲的,这与两汉长期的政治统一是分不开的。 教学重点 1.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2.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重点突破 利用书中的地图、文字资料、图片及学生查找的补充资料,通过讲故事、再现历史场景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两汉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进步。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进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农业和

39、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兴胜。 教学难点 1.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2.重农抑商政策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辩证关系。 难点突破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两汉时期的经济成就,找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联系,从而归纳出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1.联系讲解法。对于黄河在两汉时常决口的原因要联系前面学过的内容讲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问题有一种追本溯源的精神。 2.图示讲解法。这一课涉及到一些农具名称、手工业生产工具名称。因时间久远,学生平时接触又不多,只能用投影或电脑注示,教师边演示边讲,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效果。 3.归纳法。对于两汉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可让学生用看书归纳的方

40、法,这样可使知识更系统、条理一些,有利于增强记忆效果。 4.讨论法。对于西汉盐铁官营和在城市里的一些规定,可采用讨论法。这样有利于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的理解。 教具准备 电脑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效果 导入: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请看导入框中的内容。“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黍禾,衣裳食京师,亿万之口。”这首歌谣是当年民间赞颂汉武帝接受白公建议开凿白渠,给百姓带来的好处。白渠在长安附近,长200里,引泾水注入渭水,灌溉田地45万亩。从这里不难看出,汉武帝重视兴修水利。两汉时除了白渠以外还有哪些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那时的手工业、商

41、业也很繁荣,城市兴旺。这节课将带你回到汉代,看看那时的繁荣景象。 导入语例示二 (教师挂“秦汉关中水利图”)同学们,我们现在来看这张“秦汉关中水利图”。图中连接泾水和渭水的这个水利工程叫白渠,是汉武帝时接受白公的建议开凿的,白渠在长安附近,长200里,灌溉田地达45万亩。对关中农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班固在汉书沟洫志里记载当时百姓得其利而歌其功曰:“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汉代,除了白渠以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水利工程建设,都为汉王朝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看本课的第一个问题,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板书第13课两汉经

42、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进步 1.水利的兴修 教师引导同学们,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母亲河,她一方面用她宽广的胸膛养育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一方面她又桀骜不驯,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决口、改道,给两岸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仅在汉朝,就多次决口,给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治理黄河、使黄河变害为利,就成了两汉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请同学们看书前两段的大字内容。看看两汉是怎样治理黄河的。看完之后,要求同学们要把主要内容复述一次。 教师过渡由此看来,两汉时大规模治理黄河有两次,一次是汉武帝时,一次是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 板书汉武帝时治理黄河 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 教师引导除了治理黄河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水利工程建设? 教师补充除了白渠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水利工程。如:漕渠、成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教师可指图讲解) 板书修建白渠等水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