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 第十单元是总复习部分。复习,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是指为了恢复或强化头脑里已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学习。这种重复学习并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进行更高层次的再学习。小学数学总复习,不是知识的重复讲解,单纯的补缺补差,而是通过复习,把教材中的各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达到巩固提高、融会贯通的目的。小学数学总复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担负如此重要的任务,因此,要切实做好这一单元的教学。 一、特点分析 总复习是分两部分安排的,一部分是对知识的整理,另一部分是供练习用的习题。新教材与旧教材在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
2、下相同的特点: 1复习的内容集中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了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并且在编排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数的概念、计算和用数学分别集中起来进行复习,这样便于学生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复习的线索清晰 本单元的复习用醒目的黑体字,以标题的形式,明确指出了复习的五部分内容。这样以标题作为整理知识的线索,一方面学生根据这些线索全面再现所学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根据这些线索将分散的知识综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总复习的
3、编排上有以下不同: 1复习的导向不同 复习的导向关系全局,只有把路引对,才能避免总复习的盲目性。原教材中有一个标题是“应用题”(小华买了一颗纽扣用了6角钱,买了一根针用了3角钱,他买东西用了几角钱?),它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新教材将“应用题”改为“用数学”,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具体实际问题,作为“用数学”的问题,是以现实情境图示的方式呈现的。如121页12题,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呈现的,知道了他昨天看了9页,今天看了8页,一共看了多少页?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
4、 2复习的目标不同 原教材的总复习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新教材不仅停留在巩固的基础上,而且在知识领域中进行了延伸。表现在以下两个复习中: (1)在“认识钟表”的复习中,引导学生会看接近整时的钟面。在此复习中,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知识:认识了钟面,知道整时和半时(如117页第6题),另一方面,通过练习会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如120页第9题,说一说,大约是几时)。 (2)在“用数学”的复习中,引导学生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源。 通过前九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图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本单元的复习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形象图
5、以外的资源。如117页第7题,画面是一个停车场上已经停放了9辆汽车,同时还有几辆车正开进停车场,但有的汽车没有画全。如果只看画面,很难说出又开来了几辆汽车,题目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说明“又开来了6辆”。要解决“现在几辆车”的问题,只数出画面上的汽车是不够的,必须利用“又开来了6辆车”这个信息,从而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又如,121页11题,画面上画的是9个小朋友正在雪地上堆雪人,同时又跑来几个小朋友。如果只看画面,无法确认又跑来几个小朋友,于是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源,知道“又来了9人”,利用这个信息,从而解决了“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二、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
6、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含义及数的组成。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3能准确地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四种平面图形。 4会看整时和半时以及接近整时的钟面。 5能合理地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 6能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二)过程与方法 1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
7、良好习惯。 三、教学理念 本单元教学要充分体现新理念: (一)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再现真实的问题情境,把抽象的复习知识生活化,要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把静态的复习知识动态化。 (二)数学学习要及时反思 反思,简单地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数学学习反思包括过去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心理行为方式。对学生主体而言,学习是一种经历,只有当经历提升为经验时,学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经过反思后,我们就能从经历中提炼出经验来。可见,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地学习。因此,复习时要通过回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三)数学学习要主动建
8、构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课程应侧重于“学科的结构”。他指出:无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重视教授和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认为有四个目的:第一,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加理解”;第二,有助于对数学知识的记忆,“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美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第三,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迁移。他认为,“领会基本原理的观念,看来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第四,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间的差距。数学知识本身是有结构的,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都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方式联系着,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结构,这是教材的知
9、识结构。这个结构是系统的,有条理的。 认知结构是指个体已经形成的应付与处理学习情境或问题情境的内在知识系统。认知结构包括两方面:一是信息经验系统,也就是知识结构,它是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二是心智操作系统,也就是已有的智力活动方式或认知操作方式,它是获得新知识的操作基础。学生在复习数学知识之前,数学知识内容及智力活动方式在学生头脑中按照一定关系或联系形成一个紧密的系统,这就是学生该学科的认知结构,这时候的认知结构是零散的,复习教学就是要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这一认知结构。 要优化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整理的方法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整理的结果也
10、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给学生,这个建构过程他人是不能代替的,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地加以建构才能获得。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四)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1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传统的课程,
11、过于关注知识和技能,而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他价值成为附属,可有可无。这样教学,虽然强化了知识,但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鲜明地提出了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强调既要获取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注意三维目标的全面,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 2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人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发展也是有差异的,我们必须认识和
12、承认这种差异。从生命意义上讲,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认知方式,有自己的选择能力,有自己的人格特征。我们也不是复印机,启动按钮,即可出现数张一模一样的内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整理知识。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整理的结果也不相同,不能千篇一律。也许整理的结果在教师的眼中有优劣之分,但在孩子的整理过程中并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有理有据,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3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在原有基础上一种可持续发展,无终点。为了自身的发展,人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健全自我人格,不断地
13、开发自我潜能,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这便需要有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领会复习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 复习课难上,这是所有数学教师的共识,如何上好复习课,这也是所有数学教师的盲点。对于教师来说,复习的内容多,复习的时间短,不知从何下手。对于学生来说,复习的内容已学过,听不听无所谓。我们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复习课真没劲儿,都是过去讲过的”,“老做题,我都做糊涂了”。学生的上述反映说明了复习课存在的两大误区:一是复习的内容是“老调重弹”,把复习课看成了补课,二是复习的方法是“题海战术”,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呢?
14、(一)回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回忆,是上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忆”是独立完成的过程,“忆”是一个有序的过程。通过回忆,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1借助目录进行全册知识的回忆。 目录是教材的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整理学习内容,提纲挈领地掌握知识要点。本册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设计了新颖的目录。因此,可借助目录引导学生自主地复习。如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你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学生借助目录可知所学九个单元的内容: (1)数一数 (2)比一比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图形 (5)分类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7)1120各数的认识
15、(8)认识钟表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借助课题进行单元知识的回忆。 看目录所列的课题,回忆课题里面的知识内容。如看目录第三单元的课题是:15的认识和加减法。可知,这个单元包括15数的概念和计算两部分。看小课题是:比大小、第几、几和几。可知,数的概念复习的重点包括数的顺序、序数的含义和数的组成。 (二)梳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能力和意识是在经历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 1自主梳理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头脑中已储存了大量的知识,但有些知识无条理性,堆积得越多,越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应用时无法
16、提取。当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以一种层次网络的方式进行排列时,就很容易提取出来。因此,要引导学生将平日所学的零散的知识梳理为系统的知识,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梳理,是复习课的重点,就是将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相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二是把不同的知识点分开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其思考的方法主要是“分类“,分类是儿童学习数学时使用的重要方法,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知识分化。因此,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学生自己找出分类的标准,按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重新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如在全册教材的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学习内容可以怎样进行分类? 有的同学
17、分为五类: 1数一数、比一比 2.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3.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 5分类; 有的同学分为四类: 1数一数、比一比 2、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 4分类。 有的同学不知如何分类,可以引导学生看总复习进行分类,使学生自己感悟到复习数学知识的方法。 又如在“认识图形”单元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怎样分类?学生整理知识的标准和方法不尽相同,有的同学可能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分类整理,有的同学可能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正方体的面
18、、长方体的面、圆柱的两个平面各是什么形状的)分类整理。这样,抓准知识的连接点,剖析知识的分化点,求同存异,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主动建构。 梳理之后,如何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需要经历主动建构的过程。 捕捉联系,画图建构 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图形学具进行整理,有的同学整理成如下的网络结构。这一结构能清楚地反映哪些是立体图形,哪些是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有的同学整理成树状结构。这种结构能清晰地反映知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图形,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从图形这一棵树上“生长”出立体
19、图形和平面图形两个“大枝权”,然后从立体图形这一“枝权”上生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个小“枝权”,从平面图形这一“枝权”上长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四个小“枝权”,形象清晰,不易遗忘。 相互比较,列表建构 有的同学列表进行比较,使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立体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平面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 这样,学生亲自理一理,试着串一串,在“做”中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了学生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的能力。 (三)应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掌握所学的知识、构建认知结构是复习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应用。通过应用,能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提
20、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复习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简单应用,夯实基础;第二层次,综合应用,解决问题。因此,要精心设计习题,通过有效地练习切实提高复习课效率。 要现实性。要冲破传统的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束缚,挖掘社会生活的数学教育资源,精心设计一系列开放、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如在“认识图形”复习中,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对这些图形表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具体现实情境中能辨认这些图形。可以出示情境图,图中有许多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又如,用课件演示家庭布置图,看一看,在我们家
21、中有许多物体,你能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吗?(冰箱、彩电、电视柜、书、写字台的抽屉是长方体,落地灯的灯柱、笔筒是圆柱,台灯和足球是球。)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让学生亲身经历生活情境。要有开放性。在练习的内容和要求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使学生各得其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复习课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选择条件开放、问题开放、结论开放、解题策略开放的习题供练习时使用。教师出示学生课间活动的情境图,图中有的学生荡秋千,有的玩翘翘板,有的玩滑梯,有的跳绳。图中还有花、树、鸟等。要有综合性。复习的面要广,要关注全册教材的知识点。如上面的一道题,涉及到数的概念、计算和用数学三方面的内容。 要有实践性。“纸
22、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的数学素质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要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案例: “认识钟表”复习课教学设计及评析 (一)自我反思,回忆知识 (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个孩子问:“妈妈,我想看动画片,到6点了吗?”) 师:图中的小妹妹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图中的小妹妹想看动画片,但不知道几点了。 师:你会怎么告诉她呢? 生:我会说,你自己看吧。 生:我会告诉她,到6点了。 师:你学会了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钟表的知识,学生看书独立思考,用钟表进行演示,再互相说一说,拨一拨。) 生:我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长针是分针,短针
23、是时针。 生: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生演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是4时) 生:分针指向6时,时针指向7和8中间,表示7时半。(生演示) 师:你认为你拨的准确吗? (学生对自己的拨珠过程进行反思,这样不仅关注了拨珠的结果,而且关注了拨珠的过程。) 师: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教师予以提醒)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整时和半时,激活了学生头脑里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自己分类,梳理知识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拨出来的时间写在黑板上。 (板书:11:00 3时 5:30 9:00 6时半 1:30 4:30) 师:你能把这些时
24、间进行分类吗? 生:我分两类,一类是表示几时,一类是表示几时三十分。 生:我按时间的表示方法进行分类,也分两类。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时间,用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进行分类,学生是复习的主人。 (三)贴近生活,应用知识 (教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人手中拿着一张车票,票上写着:从松原到扶余8:00开车,此时钟表时刻是7:30。)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车票知道的,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是8时。 生:我看时钟知道了当时的时间是7时30分。 以“生活“为依托,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构建了鲜活的数学课堂。 (四)自主
25、探索,延伸知识 教师出示三个钟面图,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正好是8时,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是不到8时,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是8时刚过一点。 师:看下面三个钟面,哪个钟面上的时刻指的是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学生指出第一个钟面) 师:观察这三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留给了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同桌。(学生互相交流)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汇报,分享发现的快乐。) 生:三个钟面的时针都指着8,第一个钟面的分针正好指着12,第二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1和12的中间,第三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2和1的中间。 生:不对,第一个钟面的时针正好指着8
26、,后两个钟面的时针差不多指着8,不是正好指着8。 (这个孩子会倾听他人的发言,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认真倾听了,听懂了,从而积极响应;二是耐心倾听了,当同学发言有错误时,等同学说完了才指出不足。) 师:因为第二个钟面的分针差一点到12,时针肯定差一点到8,第三个钟面的分针刚过12一点,时针肯定也刚过8一点。 师:也就是后两个钟面的时针都是大约指着8。 师:每一个钟面的时间是多少呢?(讨论) 生:第一个钟面是8时,第二个钟面是不到8时,第三个钟面是8时刚过一点。 师:像这样,差一点不到8时或8时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8时。 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数学问题情
27、境,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空。在学生充分观察、对比三个钟面的异同点,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中领悟到判断大约几时的方法。 总之,在本节课中,教师构建了一个“回忆梳理应用” 的复习课教学模式。通过回忆激活了学生头脑里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根据对知识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有关的知识按一定标准进行梳理,再应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复习分数四则运算、倒数、比的概念和计算。 复习要求: 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数乘、除法、倒数、比的意义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法则、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四则运算和比 1
28、、复习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1)口答(课本第118页复习第1题)。 (2)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 4 4 40.75 4 (3)课本第132页练习二十七第2题中的1、2题。 2、复习倒数的意义。 (1)口答(课本第121页第3题。) (2)下面各题做得对不对?若不对,请说明理由。 = ( ) 3的倒数是 ( ) 1的倒数是 ( ) 的倒数是4( ) 0的倒数是0( ) (3)讨论: 什么叫倒数?0为什么没有倒数? 3、复习比的意义。 (1) 什么叫比?比的意义是什么? (2) 求比值(课本第118页总复习第2题。) (3) 思考:怎样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怎样化简比? (4) 化简比(课本第122页
29、练习二十七第4题。) (5) 讨论: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复习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1、复习分数四则计算。 怎样计算 + 怎样计算0.5+ , -0.15 怎样计算 怎样计算 ,20 2、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互化。 问题:百分数、分数、小数之间的互化是什么? 3、练一练。 课本第122页第5、6题。 4、小结。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3 复习内容: 简便算法 复习目的: 能够利用运算定律是计算简便。 复习过程: 一、复习运算定律 1、乘法结合律:(ab)c=a(bc) 2、乘法交换律:ab=ba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4、加法交换律:a+b=b+a 5、加法
30、结合律:(a+b)+c=a+(b+c) 二、复习简便运算: 1、出示题目 + + + + 0.841.252.5 组织学生讨论:每题最简便的方法是什么?应用哪一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的。 三、基本练习 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 + + + 2- - + 2、怎样简便怎样算 4.183.8+4.185.2+4.18 164+23 + 四、小结: 解题前要认真观察题目的特点,包括数字特点和运算符号特点,进行简便计算。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复习分数应用题 复习要求: 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数三种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和解题规律,并能熟练地掌握。 复习步骤: 一、基本训练 1、下面的生句话中,哪
31、个量为单位“1”,另一个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 (1) 实际用电量是计划的 。 (计划用电量是单位“1”,实际用电量相当于计划用电量的 ) (2)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 。 (第一次用量是单位“1”,第二次用量比第一次多的部分是第一次的 ) (3)一本书看了 。(一本书的总页数为单位“1”,已经看的页数相当于这本书的 。) (4)一桶油,用了一部分后还剩下这桶油的 。(一桶油为单位“1”,用去后剩下的油的 。) (5)一根木料,截去一段后又截去余下的 。(一根木料第一次截去后余下部分为单位“1”,第二次又截去的木料相当于余下部分的 ) 2、说出线段图图意后再列式。 求150的 是多少,算式
32、是150 求150的(1- )是多少,算式是150(1- ) 求一个数的 是150,这个数是多少?算式是150 一个数的(1+ )是150,这个数是多少?算式是150(1+ ) 二、复习分数应用题 1、解答下列三道题。 课本第118页总复习第3、4、5题的。 2、学生解答后教师提问: (1) 这三道题都是什么应用题? (2)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 (3)这三种应用题在应用题结构上有什么规律?在解题上有什么规律?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3、小结: 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要抓住题目中的问题部分进行判断,找出谁是另一个数,谁是一个数。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
3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种分数应用题都要先判断谁是单位“1”。再确定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解答,解答时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数量与分率是否对应。 4、练习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自行车厂今年生产女式自行车7200辆 (2)相当于去年产量的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3)比去年少生产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4)去年产量是今年的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5)比去年多生产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6)去年比今年少生产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7)去年比今年多生产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提问:第3、5、6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为什么第3题右以直接乘
34、,而5、6两题不能直接乘? 为什么第1、2、4题用除法计算? 为什么第1题可以直接除,而2、4两题不能直接除 小结: 这6道题都是求“去年生产多少辆自行车”,但由于各题中所给的数量和分率不一样,单位“1”对应情况也不一样,所以解题方法,列式也不一样,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认真审题,根据具体题目,准确判断单位“1”,找准对应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七3-8题。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百分率的应用题。 复习要求: 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是基本一致的,能熟练解答百分数三种应用题。 复习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
35、熟练掌握百分数应用题。 复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下面的每句话中,哪个量为单位“1”,另一量相当于单位“1”的百分之几? (1)上半月完成了月计划产量的58%。 (2)今年耕地面积比去年大20%。 (3)经检验,这批产品的合格率是99.8%。 2画出线段图。 一 本书已看了80页,还剩全书的40%没有看。 3.下面的句子中,哪些数能用百分数表示的化成百分数,哪些不能用百数表示,为什么? (1) 一块花布长 米。 (2)另一块红布长0.6米。 (3)花布长度是红布长度的 倍。 (4)红布长度是花布的 。 二、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百分率的应用题。 1、把下面的应用题补充完整后再
36、列出算式。 一本书,已看了25页,还有20页没有看。求XX百分之几? 可以做下列补充: (1)已看的页数是未看的百分之几? (2)未看的页数是已看的百分之几? (3)已看的页数比未看的多百分之几? (4)未看的页数比已看的少百分之几? (5)已看的面数是全书的百分之几? (6)未看的页数是全书的百分之几? 2、提问: 这几道题都是哪一种应用题?它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哪一种应用题是相同的?解题的思路、方法是什么?它与这种应用题又有什么不同? 3、小结: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是相同的。解题时都要抓住问题部分,弄清谁是标准量,谁是比
37、较量,用比较量标准量。但是,这两种应用题结果的表示形式不一样,求几分之几的用分数表示,求百分之几的用百分数表示。 4、用3020千克的油菜籽可以榨油1208千克,油菜籽的出油率是多少? (学生解答后提问:求百分率的应用题是哪一种应用题。) 5、 小结:求百分率应用题实际上也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但是求百分率应用题在书写格式上有它的特点即在列式的后面添上“100%”。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复习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复习要求: 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是基本一致的,能熟练解答百分数三种应用题。 复习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百分数应用题
38、。 三、复习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1、根据条件与问题的关系,选择正确的算式。 学校九月份办公费开支是1200元。 (1)十月份办工费用是九月份的80%,十月份是多少元? (2)是十月份办公费用的80%,十月份是多少元? (3)九月份比十月份多开支80%,十月份多少元? (4)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开支80%元? (5)九月份比十月份节约开支,十月份多少元? (6)十月份比九月份多开支80%,十月份多少元? (要求学生选择算式后说明选择的理由。) 2、提问: 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一样吗?它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什么? 3、小结: 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一样
39、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一样的,都要用乘法计算。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也可以用方程解答。解答时要先判断谁是单位“1”是量,单位“1”的量是已知数,还是未知数,再确定解题方法。 4、练习。 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了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5%。 (1)两天共看了如指掌50页,全书共有多少? (2)还剩下140页未看,全书共有多少? (3)第一天比第二天少看30页,全书共多少? (5)940未看的比已看的多60页,全书共多少页? (6)第二天看了90页,第一天看了多少页? 练习后比较这5道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为什么列式又不同? 四、
40、 作业 1、119页6、7题。 2、124页13-15题。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复习圆和轴对称图形 复习要求: 学生进一步弄清概念,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解答问题。 复习步骤: 一、基本练习 口答: 1、分别说出从19的值。 2、求1的平方15的平方分别等于多少? 二、概念 1、圆、圆心、半径、直径。 2、圆周率、圆的周长。 3、圆的面积。 4、环形。 三、弧、圆心角、扇形。 熟记: (1)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2)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打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打对称轴。 (3)圆的画法。 (4)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四、公式 1、求圆的半径
41、r (1)已知直径d,求半径r (2)已知周长C,求半径r 2、求圆的直径d (1)已知半径r,求直径d (2)已知周长C,求直径d 3、求圆的周长。 (1)已知半径r,求周长C (2)已知直径d,求周长C 4、求圆的面积。 (1)已知半径r,求圆面积S (2)已知直径d,求圆面积S (3)已知周长C,求圆面积S 5、求环形的面积 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五、作业: 课本第120页9、10题。 课本第123页1112题。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8 复习内容: 复习位置关系和统计。 复习目标 1、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2、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复习过程: 一、总复习119页第8题。 1、先小组讨论而后指名口答。 2、 练习二十七第1题。 (1)自己做。 (2)订正。 二、复习统计: 1、扇形统计图的意义。 2、练习: 120页第一题。125页16、17题。 三、复习三种统计图的区别。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课本第158页总复习(五)第2531题;作业本p82. 教学目标: 牢固掌握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