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高考化学第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21.ppt

上传人:Sak****ara 文档编号:3324243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高考化学第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2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_高考化学第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2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高考化学第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2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高考化学第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21.ppt(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章 电离平衡 胶体 第一节电离平衡,复习目标展示,知识点1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问题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组概念的区别和 联系?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 里或 状态下能导电的 ; (2)非电解质:在 里和 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 。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够 的电解质,如 、 、 等。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 的电解质, 如 、 、少部分盐及H2O等。,水溶液,熔融,化合物,水溶液,熔融,化合物,全部电离,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只是部分电离,弱酸,弱碱,问题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规律?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用

2、“ ”,弱电解质用“ ”。 (2)多元弱酸 电离,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如碳 酸的电离方程式: (3)多元弱碱电离方程式 写成,如氢氧化铁电离方程式: 。,分步,【思维延伸】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的实质? 1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固体NaCl),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食 盐水、石墨)。 电解质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因为发生电离,能产生自由移动 的离子而导电,即电解质因电离而导电。,一步,H2CO3H 、 H +,Fe(OH)3,Fe33OH,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单位体积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 数目及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即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有 关,离子浓度大、离子所带电荷数多者,导电

3、能力强。 知识点2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问题3:电离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4电离平衡的建立弱 一定温度下,在水溶液中 的速率与 的速率 ,溶液中各分子和离子 的浓度都 时,达到电离平衡状态。 问题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及电离平衡移动的规律? 5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1)浓度:增大浓度电离平衡 移动,溶质分子的电离程 度 。,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不再改变,减小,相等,正向,【思维延伸】,(2)温度:弱电解质的电离一般是 过程。升高温度, 电离平衡 移动,电离程度 。,正向,增大,吸热,考点1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要点深化 电解质的强弱是由化合物本身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的。具体

4、的表现是 在一定条件下的电离程度,能完全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就是强电解 质,仅部分电离的化合物则是弱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 电能力强弱无必然关系。即强电解质溶液若很稀,导电能力也会很 差;弱电解质溶液若浓度大而形成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也会很 强。电解质的强弱与电解质的溶解性也无必然关系,溶解度大的不 一定为强电解质,溶解度小的也不一定是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 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 的高低。,【例1】醋酸是一种常见的弱酸,为了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某同学开 展了题为“醋酸是弱电解质的实验探究”的探究活动。该同学设计了如 下方案,其中错误的是 () A先配制一定量的0.

5、10 mol/L CH3COOH溶液,然后测溶液的pH, 若pH大于1,则可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 B先配制一定量0.01 mol/L和0.10 mol/L的CH3COOH,分别用pH计 测它们的pH,若两者的pH相差小于1个单位,则可证明醋酸是弱 电解质 C先测0.10 mol/L CH3COOH的pH,然后将其加热至100,再测 pH,如果pH变小,则可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 D 配制一定量的CH3COONa溶液,测其pH,若常温下pH大于7,则 可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解析:若是强酸,则0.1 mol/L的CH3COOH溶液的pH1, 0.01 mol/L的CH3COOH溶液的pH2,CH3COO

6、Na溶液的 pH7。那么0.1 mol/L的CH3COOH溶液的pH1;0.1 mol/L CH3COOH与0.01 mol/L CH3COOH溶液的pH1; CH3COONa溶液呈碱性均可说明CH3COOH是弱酸;C中将 溶液加热至100,pH一定变小,不对。 答案:C,1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 B100 mL 0.1 mol/L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C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 D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 解析: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二者浓度相同时电离出H 浓度不相同,A错;同

7、浓度、同体积的两酸中和氢氧化钠的 能力相同,B正确;pH3的两酸溶液稀释100倍时,盐酸pH5, 而醋酸pH5,因稀释时促进了醋酸的电离,C错;盐酸中加 入对应的钠盐(NaCl),c(H)不变,故D错。 答案:B,考点2 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 (1)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在稀释溶液时,电离平衡 向右移动,而离子浓度减小。 (2)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因电离是吸热反应,升温平 衡向吸热方向(电离方向)移动。 (3)同离子效应: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平衡左移,电离程 度减小,加入稀盐酸亦然。 (4)能反应的离子:醋酸溶液中加入NaOH,平衡右移

8、,电离程度 增大。,要点深化 外界条件的改变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以0.1 mol/L CH3COOH溶液 为例说明(注意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例2】 在0.1 molL1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 molL1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A选项中,溶液加水,平衡向微粒数增多的方向移动,即平 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选项中,溶液中加入NaOH后,溶液中H 浓度

9、减小,平衡向H增多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选 项中,溶液中加入HCl,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是平衡移动只 能减小H增加的趋势而不能抵消H的增加; D选项中,CH3COO 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B,变式练习 2某浓度的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NH3H2O OH,如 想增大 的浓度,而不增大OH的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 A适当升高温度 B加入NH4Cl固体 C通入NH3 D加入少量盐酸,解析:升温平衡向右移动,c( )、c(OH)都增大;加入NH4Cl 固体,相当于增大c( ),平衡向左移动;c(OH)减小,但c( ) 仍较原来增大,因平衡移动只能减小其增大的程度,而

10、不能完全 抵消它增大的部分;通入NH3平衡向右移动,c( )、c(OH)都 增大;加入少量盐酸,H与OH反应使c(OH)下降,平衡向右 移动,使c( )增大。 答案:BD,客观题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造成的离子浓度的改变,对这 种改变做出分析和判断是常考的题型,应重点关注,【考题一】 用H2O稀释0.1 molL1的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的 量增加而减小的是 () A. B. Cc(H)和c(OH)的乘积 DOH的物质的量 审题视点:(1)稀氨水的加水稀释为前提条件。 (2)注意选项中量的含义,分清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差别。 (3)注意变量相比后的变化趋势。 (4)所求:随水量增加而减小的

11、量。,思路点拨:在氨水中存在着如下电离平衡:NH3H2O OH,加H2O平衡正移,NH3H2O的物质的量减少,NH4和 OH的物质的量增加,同时由于体积增大,故NH3H2O、NH4、OH的浓度均变小,由于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所以H浓度增大。A、B选项中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以转化为物质的量之比,即A项比值增大,B项比值减小。 标准答案:B 高分解密 不能把处于同一溶液中的两种离子浓度之比转化为物质的量之比。 把氨水加水稀释后c(OH)减小,认为OH的物质的量减小,错选D。,主观题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性质综合比较判断,是本章知 识的基础,【考题二】 在一定温度下,有a.盐酸b硫酸c醋酸三种酸: (

12、1)当三种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中和NaOH的能力由 大到小的顺序是 。 (3)若三者c(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当三者c(H)相同且体积也相同时,分别放入足量的锌, 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bac,cab,cab,(5)当c(H)相同、体积相同时,同时加入形状、密度、质量完全相同的锌,若产生相同体积的H2(相同状况),则开始时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 。反应所需时间的长短关系是 。 (6)将c(H)相同的三种酸均加水稀释至原来的100倍后,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思

13、路点拨: (1)当三种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三种酸中c(H)由大到小顺序为bac。 (2)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中和NaOH的能力盐酸和醋酸相同,因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CH3COOH电离平衡右移,提供的氢离子和盐酸相同,而硫酸提供的H是它们的2倍,故bac。,abc,abc,cab,(3)c(H)相同时,醋酸溶液浓度最大,因醋酸为弱酸,电离程度小,硫酸浓度为盐酸的一半,故cab。 (4)当三者c(H)相同时,因HCl、H2SO4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H总的物质的量相同,故产生H2体积相同。CH3COOH为弱电解质,最终能提供的H最多,生成H2体积最大。故cab。 (5)

14、开始时由于三者c(H)相同,故在所给条件下开始生成氢气的速率相同。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HCl、H2SO4中的H不断减少,而CH3COOH能不断电离出H,故产生等量H2时,醋酸所需时间最短,即所需时间abc。,(6)由于HCl、H2SO4完全电离,加水稀释后,c(H)减小的程度较大,CH3COOH部分电离,随着水的加入,使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稀释相同的倍数,c(H)减小的程度较小,故cab。,高分解密 (1)酸的中和能力与提供H的总量有关,而与酸的强弱无关。 (2)产生等量H2所需时间与c(H)有关,而与酸的强弱无关。,规律支持 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比较 (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相

15、同时,(2)pH相同、体积相同时,1(5分)下列物质容易导电的是 () A熔融的氯化钠 B硝酸钾溶液 C硫酸铜晶体 D无水乙醇 解析:导电的微粒一是自由电子,二是自由的阴、阳离子。 硫酸铜晶体中固然有阴、阳离子,但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 答案:AB,2(5分)(2010西安期末)把0.05 mol 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 100 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 A自来水 B0.5 molL1盐酸 C0.5 molL1醋酸 D0.5 molL1NH4Cl溶液 解析: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除与外界条件有关外,主 要取决于离子浓度。B、D选项都是强电解质,加入NaOH后 仍是强电解

16、质,故变化不大;A、C中由于物质难电离,离子 浓度很小,当加入NaOH后,离子浓度显著增大,成为强电解 质溶液,故导电能力与原来相比变化很大。 答案:BD,3(5分)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CH3CH2COOH BCl2 CNH4NO3 DNH3 解析:CH3CH2COOH、NH4NO3是电解质;Cl2既不是电解 质也不是非电解质;NH3是非电解质,其水溶液导电是因为 生成了NH3H2O。 答案:D,4(5分)(2010东莞调研)下列实验事实不能证明醋酸是弱酸的是 () A常温下,测得醋酸钠溶液的pH7 B常温下,测得0.1 mol/L醋酸溶液的pH4 C常温下,将

17、pH1的醋酸溶液稀释1 000倍,测得pH4 D常温下,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等体积混合后恰好中和 解析:证明是弱电解质可以从电离和所对应的盐溶液是否水解 两种观点解题。A项是所对应的溶液发生水解,可以;B项是不 完全电离,可以;C项是加水促进醋酸的电离,可以;D项只能 证明醋酸是一元酸,不能证明其是弱酸。 答案:D,5(10分)(1)用简单的实验证明在氨水中存在NH3H2O OH的电离平衡(要求写出简单操作、现象及实验能 说明的问题。) (2)老师给某学生提供下列药品和必要的实验仪器,要求学 生设计实验证明醋酸是弱酸。药品为冰醋酸、蒸馏水和pH 试纸。此同学思考后认为:

18、 设计的理论依据是 实验的简要步骤是,在氨水中滴入酚酞试液变红,加入醋酸铵固体,振荡,溶液颜色明显变浅,说明c(OH)减小,是c( )增大平衡左移而造成的,由此证明氨水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弱电解质稀释10a倍,pH改变小于a,将一定浓度的醋酸释释到一定量(如100倍),后,测量稀释前后溶液的pH,需记录的现象和数据是 推断与分析:由于 说明, ,所以醋酸是弱酸。,解析:(1)用实验方式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需要进行一个简单操作,该操作能产生明显的变化,通过变化能说明是平衡移动造成的即可。 (2)依据题目所给的相关试剂,分析得出利用弱电解质溶液的稀释所引起离子浓度的变化进行证明。,稀释的倍数、释释前后溶液的pH,溶液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改变小于2,稀释过程中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点击进入 作业手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