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doc(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5、完成“练习五”第3题。提问:除法算式是根据什么找到家的?计算除法时可以怎样想?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6题。(1)指导学生先算出一边算式的商,再把高与另一边的数进行大小比较。(2)学生练习。2、完成“练习五”第5题。在规定和时间内完成,注意对班级准确率、速度的记录。四、解决问题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8题。(1)出示挂图,学生看图。想一想:题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什么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怎样列式?(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说说各自的想法,并说说列式的理由。2、完成“练习五”第9题。方法、步骤同上。3、小结。第二课时:用口诀求商
2、(二)目标使学生能进一步根据乘、除法的含义解决相关问题。过程一、基本训练1、口算。105= 62= 43= 46=153= 55= 123= 23=36= 55= 35= 122=63= 186= 84= 305=学生口算,并说说其中几题的计算过程。2、口答。(1)3个6是多少?(2)把3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3)18里面有几个3?二、解决问题的相关练习1、揭示课题。根据乘法除法的含义。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完成“练习五”第10题。(1)出示第10题挂图。请学生们说说题意。(2)独立解决、指名板演。(3)集体订正。A、你是用什么样的算式解决的?为什么用除法?B、说说在算式中各数
3、所表示的意思。 C、比较:一个小朋友要把15盆花平均排成3行,另一个小朋友要把15盆花平均排成5行,结果每行排的一样多吗?D、组织学生讨论:排的行数多,每行盆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完成“练习五第11题。(1)出示第11题,请学生说说题意。(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3)集体订正。A、说说是用什么样的算式来解答的,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呢?B、说说算式中各个数表示的意思。C、比较,想一想:每次抬的个数与抬的次数有关吗?什么样的关系?4、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有多少或者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而且平均分时,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的个数就越少。每
4、几个分一份时,每一份的个数越多,分的份数就越少。三、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12题。(1)出示第12题插图。提问:商店都卖了哪几种食品?每种食品多少钱?(2)依次完成第(1)、(2)、(3)题,并说说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3)小结:通过这3题,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解决,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除法来解决。(4)完成第(4)题。2、完成“练习五”第13题。(1)请学生按要求,用12个圆片摆一摆。可以同桌互相配合,完成摆一摆和表格。(2)观察表格,四人一小组讨论:从表中摆的结果来看,你发现了什么?六、 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第一课时:认识线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观察体会线段产生的全
5、过程。2、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线段的特征。3、学生能与已有的知识相贯通,会数线段。会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线段,会使用不同的工具画线段。4、培养学生初步动手操作能力,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情绪,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教学重点:感受线段的产生,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在实际的操作中体会线段的产生,体会线段与直线的关系,理解线段只是直线的一部分。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引进新课。1、小朋友,你们喜欢念儿歌吗?谁愿意念给大家听听?今天老师也带来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喜欢吗?一起大声念念看。2、仔细观察儿歌里的两行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桌子上的毛线是什么样子的?能
6、把它变直吗?试试看。(学生操作)3、师:把线拉直,这两手间的一段在数学上还有个名字呢,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二、直观感受,认识线段。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5、这是刚才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现在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辨
7、别线段)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8、师小结过渡.三、回归生活,体验线段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5、全班交流。四、实践操作,感悟画法。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
8、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6、师: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五、多种方法,深化认识。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3、几条方向
9、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欣赏)8、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六、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线段有哪些特点?第二课时:学画、量线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懂
10、得了线段有长有短之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学画、量线段师:请大家猜猜:要量、画线段应该用到什么工具?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刻度尺”。教师检查全班同学是否准备了刻度尺。 二、探索新知1、学习量物体的长度。(1)观察、初步感知。出示课本第51页例题“量一量”的教学情境图。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说一说( )里应填什么数,然后教师强调:A、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这个物体的一端要对准“0刻度线”。B、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哪一条刻度线,如铅笔刀的另一端对准刻度线“7”,所以,这只铅笔刀长是7厘米,图中的线段是5厘米。(2)演示,直观感知。为了让学生看得清楚,教师可在黑板上示范,让学生详细了
11、解测量铅笔刀的长和线段的长的过程。(3)操作、亲自体验。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数学课本和长度。2、学习画指定长度的线段。(1)观察,初步感知。出示课本第51页例题的“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教学情境图。先让学生认识观察上图,再让学生议一议:画指定长度的线段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通过全班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从尺的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刻度4的地方。(2)演示,直观感知。为了学生看更清楚,教师可演示。师强调:在画线段时,一定要在线段的两端表示出端点。(3)操作,亲身体验。让学生画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画完后与同桌的同学互相看一看,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
12、行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1页“想想做做”中的第13题。1、“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题中测量方法的正误,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2、“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量一量,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3、“想想做做”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指出:今后遇到量线段或物体的边的长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时,就可以用“大约”来表明长度。四、全课总结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的?第三课时:认识厘米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2、使学生进
13、一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教学过程一、复习什么是线段?二、新授1、引入新课。(1)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课桌的宽。提问:你们觉得这条边有多长?现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2)提问: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3)小结:为了更加准确,我们在一般情况下用尺子来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说明了:量比较短的东西,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2、认识厘米(1)观察尺上“厘米”的刻度。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
14、0”,说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2)看刻度尺回答:A、“0”在哪儿?B、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这么长是几厘米?从0到10呢?(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大概有多长。(4)请每位学生观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3、找一找。让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152页“想想做做”第16题。1、“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2、“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
15、师组织学生共同核对。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5、“想想做做”第5题。做题时,可利用已有的各种表象作为参照来估计,估计的长度与实际长度有差距是正常的不要因此而否定学生的估计。6、“想想做做”第6题。让学生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画完后,同桌之间互相看一看,再相互量一量对方所画的线段的长。第四课时:认识米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量比较短、小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但要量教室、操场这些大的物体,还用厘米作单位,这就太麻烦了,这时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
16、米。(板书课题)二、新授1、认识长度单位“米”。说明: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通常用米做单位。(1)出示米尺。介绍:这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2)请学生将一米长的绳子去量一量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进一步加深1米的实际长度。(3)出示米尺,观察刻度。A、数一数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B、提问:1米是多少厘米?C、说明: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D、学生齐读两遍。2、教学课本第53页“试一试”。(1)出示“试一试”第1题。 (2)请学生用米尺去量一量黑板的长,注意在量的时候:应从物体的端点开始,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尺子要摆平,这样才能量出长度。
17、(3)量一量教室的长。(4)出示“试一试”第2题,先估计,再量一量。A、先请学生估计它们的长度是多少米。B、再请学生量一量,检查自己所估计的是否正确。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请学生张开双臂,比划一下。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填写。(2)集体订正,对于有错的题目与实际事物相联系说明。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学生填写,提醒:看清单位名称。(2)集体订正。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分小组分别完成下面的活动。(2)提醒注意测量的方法。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1)口答,并说明原因,(2)提问:如果这辆车高5米,能通过吗?为什么?如果一座桥高3米,而一
18、艘轮船高4米,能顺利通过吗?为什么?四、总结今天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用双手比划一下,在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米做单位。2、实践活动:量一量教学目标通过对常用尺的认识到以及一系列的测量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初步感知长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认识尺1、请学生来介绍一下自己在课前准备的一种尺。2、着重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二、用学生尺量1、用学生尺量一量一张长方形纸。(1)学生用学生尺量一量长方形纸,并填在书上。提醒:在量时应先找到什么?(0刻度)(2)反馈测量的数据。(3)组织讨论:通过测
19、量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4)小结。2、将这张长方形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用学生尺量一量折痕大约长多少厘米。学生量后,汇报各自测量的结果。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是多少厘米?3、想一想,这么一张长方形纸,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为什么?说明:根据所要测量的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三、用各种尺量1、提问:如果要量一量一拃有多长,你觉得用什么尺来量?如果要量一步、一庹呢?2、学生们分组合作测量,汇报测量方法的结果。3、介绍:根据所测量的量一拃、一步、一庹的长度,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4、组织学生估测一下数学书的长是多少?先请学生一拃一
20、拃地量,再说出估测的结果。四、想办法量1、学校的篮球场很大,如果要测量出它的长,你觉得用哪种尺量比较好?为什么? 2、如果给你一根3米长的绳子,你会用绳子量篮球场的长吗?小组讨论:具体的测量方案。按方案到球场上去实地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评选出最佳测量方案。3、想一想如何能在球架下面就量出球架的高?4、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的测量工具,还可以量出球场上的哪些线段的长度?学生测量后说说所选用的工具、所测量的长度。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确定位置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2. 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
21、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4. 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教学重难点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过程一、旧知导入,感受约定的重要1、一天早上,小动物们在排队做操。老师最喜欢的一个小动物排在第2个,你能猜出来他是谁吗?2、他说是小猫,他说是小猪。怎么回事呀?哦,原来是老师没说清楚怎么数的,看来我们要说第几个要先规定从哪边数起?(板书:第()个,规定)。现在我们规定从左边数起,第二个就是()?确定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的知识:确定位置。二、 认识第几排第几个1、小动物们都出来做操了,听听哪个小动物在说话。播放录音:(1)我
22、在左边数起第二个。谁呀?你认为呢?你呢?到底是谁呢?能确定吗?大家说的都对,他们都是左边数起的第二个,到底是谁我们还是不能确定。那怎么办呢?指出:看来确定位置不仅要知道第几个还要知道第几排。(板书:第()排)2、播放录音:原来它在第二排的第二个。谁呀?1、(小狗)你怎么数的?数给大家看一下。(指名数,引导:从哪边数起第一排?)有不同意见吗?2、(小猪)你来指一指。你怎么数的?哦,大家数的方法不同,所以找到的小动物也不一样。看来光规定从哪边起数第几个还不能确定位置,还要规定从哪边起数第几排。3、听听小动物是从哪边起数第一排的。播放录音:我在第一排第一个。是从哪边开始数的。哦,小动物们是从前面起数
23、第几排的。那哪里是第一排4、指出:现在我们知道小动物是从前面起数第一排,从左边起数第一个的。按照小动物的规定,第2排第2个是谁呀?确定吗?第3排第2个呢?这里还有只小猪,它在第几排第几个?这只小兔它在。你喜欢的小动物在第几排第几个?现在说给你们小组中的另外三个小朋友听,看谁最先猜出来。(指名说,同桌互说)三、第几层低几号(本)1、过渡:放学了,小动物们都回家了。小猴很热情,他请我们去做客。小猴说它住在( )(板书:第()层第()号)2、提问:小动物们是怎么规定第几层第几号的?3、提问:(1)按照这样的规定,小青蛙住在第几层第几号?小熊呢?第2层第3号是谁?(2)提问:那么你家住在哪儿呢?(引导
24、学生把门牌和第几层第几号进行联系)新课 标第 一网4、谈话:说几零几比第几层第几号简洁多了,我们帮小动物们装个门牌吧。小青蛙是几零几?小猴呢?你想给谁装门牌?5、过渡:(出示书架)小动物们有了自己的门牌非常高兴,为了感谢大家,他们买了很多书要送给大家。辣椒老师告诉我们:(板书:第()层第()本)第1层第2本是新华词典。这儿是怎么规定第几层第几本的?6、提问:按照这样的规定,成语词典放在第几层第几本?第2层第9本是什么书?你喜欢看的书在第几层第几本?四、 结合生活举例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确定位置。在确定位置时,先规定数的方法,然后根据规定的方法推想出是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或者第几层第
25、几本。生活中还有很多说法也可以用来确定位置。现在请小朋友想想看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哪些地方也需要确定位置的? 五、认识第几组第几个1、我们小朋友坐在教室里也需要确定位置。你坐的位置是什么?(指名说)2、按照这位同学的规定,第一组第一个是谁?班长坐在哪儿?提问:根据这样的规定,你在第几组第几个?(指名说,同桌互说)3、提问:班里有你的好朋友吗?请你说说他在第几组第几个,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说给你的同桌猜一猜。(指名说,同桌互说)五、认识电影院的座位1、提问:同学们去过电影院吗?看,这是电影院座位的一部分。电影院的座位是怎么安排的?(第一排在哪里?)2、出示:电影票5排8座。提问:5排8座在哪儿?(请
26、学生上台指一下)你是怎么找的?六、找宝藏。课件出示55的方格,让学生说出正确位置。第二课时:认识东、南、西、北(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二、新知:1、早晨,
27、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出示例1挂图:*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完成“做一做”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2题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3、小组讨论:你
28、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南宁市的东西南北方向?(琅东、西乡塘、江南区、城北区)5、背儿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四、小结。课外作业:认方向。 第三课时:认识东、南、西、北(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过程:一、复习: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3、玩“认方向”的游戏。二、新课:(一)例2: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
29、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2、学生同桌合作画。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二)例3: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4、同桌互相说: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三、巩固练习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
30、挂图)2、做一做: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完成问题。四、总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八、乘法口决和口决求商(二)第一课时:7的乘法口决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决的来源和意义,熟记7的乘法口决,并能运用7的乘法口决求积。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决?你还记得吗?请学生把6的乘法口决背一背。.com2、口算。34 35 44 6356 24 53 523、利用乘法口决,可以很快算出乘法算式的积。二、新授。1、老师演示拼小船。(1)提问:用了几个三角形
31、,拼成了什么? (2)提问:摆这样1只小船要用了7个三角形,也就是说这里有几个7?可以怎样列式表示?口决怎样编?(板书)(3)提问:摆1只小船用了几个三角形?摆了这样的2只小船又要用几个小三角形?(同时出示第2只小船)(4)提问:14是几个7?学生列式,并编出口决?(板书)(5)提问:二七十四表示什么意思?八、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1、7的乘法口诀和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第一课时:7的乘法口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3、在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继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2、,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4、5、6题。教学重难点:推导并掌握7的乘法口诀。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创设情境,铺垫孕伏1、你们能用三角形摆一只这样的小船吗?学生动手操作。2、提问:摆一只小船你用了几个三角形?如果摆2只、3只、4只、7只小船各需要多少个三角形?请你填在表格里。3、指名汇报,同时把表格板书完整。二、自主探索,总结规律1、提问:一只小船用了7只三角形,是几个几呢?2只三角形用了14个三角形,是几个7呢?1个7 是几?乘法算式怎么写呢?(板书:71=7)谁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板书:一七得七)2、学生自编7的乘法口诀。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33、。3、总结规律,记住口诀。(1)齐读口诀,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讨论:哪句口诀比较难记?你用什么办法来记?然后全班交流。(3)练习记口诀。读口诀。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同桌互相检查口诀的情况。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完成“想一想”,指名说说各用哪一句口诀。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完成后比较一下,从每组上下三题中你发现了什么?左右观察下,你又发现了什么?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同桌互相进行出卡片游戏:根据一句口诀说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四、全课总结五、完成课堂作业,完成后集体交流。作业反馈及补缺第二课时:乘法竖式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的乘法。2、继
34、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第一行。教学重难点:掌握乘法竖式的写法和计算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每天中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会在教室里阅读图书,你们看!(出示图)这里已经有两组小朋友在看书,每组有4人,已经有多少人在看书?2、学生根据图意说出乘法算式并口算出积。板书:42=8(本)3、你能说出这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4、指出:加、减法可以用竖式计算,乘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感悟方法1、教学42的竖式。尝试:你会列竖式计算42吗?每人试一试,
35、指名板演。对学生中写对的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让他们说说怎样想到这样写竖式的。指名说出乘法竖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在竖式旁画虚线标注。 三、比比做做33 244 32895 68 42335 2448 3282独立完成,同桌讨论:一组三题有什么关系?然后交流。四、巩固练习1、练习: 639 = 1642=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49= 3249=2、卡片:练习,其中一、两题说说过程。3、游戏:夺红旗指名俩个人比评出优胜者同桌比赛。五、全课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怎样计算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六、布置作业看情况定6、实践活动:算“24点”教学目标3张或4张牌数选择运算方法计算出24,不仅加强加
36、减通过实践活动根据乘除的口算练习,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难点:根据3张或4张牌数选择运算方法计算出24。教学过程一、三张牌1、介绍牌:每人准备19张牌,A看做1。2、介绍方法:出示7、6、3张牌,根据3张牌上数字,选择加、减、乘、或除进行计算,每个数只能算一次,算出的得数是24同桌讨论,然后交流。学生自己随意拿3张怎样算,得数也是24?然后交流。二、四张牌1、如果拿4张牌,按照刚才的方法,会算吗?出示:1、2、5、82、交流有哪几种方法?3、一组四人每人出一张,怎样算?如果实在算不出就重新换牌(在草稿上算)然后交流,(多进行几次)三、比一比四人为一组,选一名组长,看谁最快,谁就获奖,再重新比四、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这个游戏可以回去和朋友爸爸妈妈一起玩,人数不限,看谁算得快,谁的方法多。九、时、分、秒第一课时:认识时、分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大格、60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分。2、初步建立 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3、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教学难点:看钟表准确地说出经过的时间。教具、学具准备:实物钟、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