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分类模拟题项目质量管理.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2891478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分类模拟题项目质量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分类模拟题项目质量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分类模拟题项目质量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分类模拟题项目质量管理.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项目质量管理 (1)利用缺陷分布评估来指导纠错行动,这是 (1) 的要求。 A趋势分析 B项目检查 C项目控制 D帕累托分析(Pareto) 答案 (1)D 分析 通常,在质量管理中广泛应用的直方图、控制图、因果图、排列图、散点图、核对表和趋势分析等,此外在项目质量管理中,还用到检查、统计分析等方法。 帕累托分析是确认造成系统质量问题的诸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几个因素的分析方法,一般借助帕累托图来完成分析。帕累托图来自于帕累托定律,该定律认为绝大多数的问题或缺陷产生丁相对有限的原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80/20定律,即20%的原因造成80%的问题。 帕

2、累托图又叫排列图,是一种柱状图,按事件发生的频率排序而成。它显示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缺陷数量或不一致的排列顺序,是找出影响项目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土要因素的方法。只有找出影响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即项目组应该首先解决引起更多缺陷的问题,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帕累托图表是历史数据图表。按照频度排序,显示识别出现的原因引起了哪些结果。项目小组应该首先处理造成最大缺陷的问题。帕累托图表与帕累托法则有概念上的联系,认为小数量的原因可以引起大量的问题。 趋势分析是指运用数字技巧,依据过去的成果预测将来的产品。趋势分析常用来监测以下问题。 (1)技术上的绩效:有多少错误和缺陷已被指出,有多少仍未纠正。 (2)成

3、本和进度绩效:每个阶段有多少活动的完成有明显的变动。 (2)质量控制非常重要,但是进行质量控制也需要定的成本, (2) 可以降低质量控制的成本。 A进行过程分析 B使用抽样统计 C对全程进行监督 D进行质量审计 答案 (2) B 分析 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工具和技术有直方图、控制表、因果图、排列图和趋势分析,以及检验、统计分析等方法。前5种方法都是分析方法,而后两种则是经常采用的质量控制手段。 抽样统计包括抽取总体中的一个部分进行检验(例如,从一份包括75个源程序的清单中随机抽取10个)。适当的抽样调查往往能降低质量控制成本。 检验包括测量、检查和测试等活动,目的是确定项目成果是否与要求相一致。

4、检验可以在任何管理层次中开展(例如,一个单项活动的结果和整个项目的最后成果都可以检验)。检验有各种名称,如复查、产品复查、审查,以及评审等。 控制表是根据时间推移对程序运行结果的一种图表展示。常用于判断程序是否在控制中进行(例如,程序运行结果中的差异是否因随机变量所产生,是否必须对突发事件的原因查清并纠正等)。当一个程序在控制之中时,不应对它进行凋整。这个程序可能为了得到改进而有所变动,但只要它在控制范围之中,就不应人为地去调整它。控制表可以用来监控各种类型的变量的输出。尽管控制表常被用于跟踪重复性的活动,诸如生产事务,它还可以用于监控成本和进度的变动、容量和范围变化的频率,项目文件中的错误,

5、或者其他管理结果,以便判断项目管理程序是否在控制之中。 排列图是一种直方图,由事件发生的频率组织而成,用以显示多少成果是产生于已确定的各种类型的原因的。等级序列是用来指导纠错行动的,项目小组应首先采取措施去解决导致最多缺陷的问题。 因果图又称Ishikawa图、因果分析图、石川图或鱼骨图,用于说明各种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与所产生的潜在问题和影响之间的关系。因果图法是全球广泛采用的一项技术。该技术首先确定结果(质量问题),然后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每个分支都代表着可能的差错原因,用于查明质量问题可能所在和设立相应检验点。它可以帮助项目班子事先估计可能会发生哪些质量问题,然后,帮助制定解决这些问题

6、的途径和方法。 (3)在项目质量管理中,质量计划编制阶段的输出结果包括 (3) 。 A质量管理计划、质量度量指标、建议的预防措施、质量检查单、过程改进计划 B质量管理计划、质量度量指标、质量检查单、过程改进计划、更新的项目管理计划 C质量度量指标、质量检查单、过程改进计划、项目管理计划 D质量管理计划、质量度量指标、建议的预防措施、过程改进计划、更新的项目管理计划 答案 (3)B 分析 项目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计划编制、项目质量保证和项目质量控制三个过程。质量计划编制判断哪些质量标准与本项目相关,并决定应如何达到这些质量标准。项目质量保证过程定期评估项目总体绩效,建立项目能达到相关质量标准的信心。

7、项目质量控制过程监测项目的总体结果,判断它们是否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并找出消除不合格绩效的方法。 在项目质量的训划编制过程中,重要的是确定每个独特信息系统项目的相关质量标准,把质量计划到项目产品和管理项目所涉及的过程之中。质量计划编制还包括以一种能理解的、完整的形式传达为确保质量而采取的纠正措施。在项目的质量计划编制中,描述能够直接促成满足顾客需求的关键因素是很重要的。关于质量的组织政策、特定的项目范围说明书和产品描述,以及相关标准和准则都是质量计划编制过程的重要输入。质量计划编制的重要输出是,质量管理计划和为确保整个项目生命周期质量的各种检查表。 质量计划编制的输出包括以下内容。 (1)质量管

8、理计划:是整个项目管理计划的一部分,它描述了项目的质量策略,并为项目提出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提高和项目持续过程改进方面的措施。它提供质量保证行为、评估。设计评审、质量核查和代码检查。 (2)质量度量指标:应用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过程中。为了进行质量度量,必须事先进行操作定义,操作定义是用非常专业化的术语来描述各项操作规程的含义,以及如何通过质量控制程序对它们进行检测。 (3)质量检查单:是一种组织管理手段,通常是正业或者专门活动中的管理手段,用以证明需要执行的一系列步骤已经得到贯彻实施,在系统集成行业就是常用的测试手册。 (4)过程改进计划:是项目管理计划的补充。过程改进计划详细描述了分析

9、过程,可以很容易地辨别浪费时间和无价值的活动,可以增加对客户的价值。 (5)项目管理计划(更新):包括辅助的质量管理计划和过程改进计划。项目管理计划和其辅助计划的变更请求(增加,修改,修订)要通过综合变更控制进行处理。 (4)某ERP系统投入使用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系统变慢,进行了初步检测之后,要找出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最好采用 (4) 方法。 A质量审计 B散点图 C因果分析图 D统计抽样 答案 (4)C 分析 有关选项的意义,请读者参考(2)题节的分析。 在本题中,某ERP系统投入使用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系统变慢,进行了初步检测之后、要找出造成该问题的原因,适合采用因果分析图,将各类问题

10、列出,并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 (5) (5) 是质量计划编制过程常用的工具和技术。 A因果分析 B基准分析 C质量检查单 D蒙特卡罗分析 答案 (5)B 分析 在进行质量计划编制的时候,可以使用的方法有成本/效益分析、基准分析、实验设计、质量成本等。 基准分析是将实际实施过程或计划之中的项目做法与其他类似项目的实际做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来改善与提高目前项目的质量管理,以达到项目预期的质量或其他目标。其他项目可以是执行组织内部的项目,也可以是外部的项目,可以是同一个应用领域的项目,也可以是其他应用领域的项目。 因果分析、质量检查单是质量控制所使用的工具和技术,蒙特卡罗分析技术一般用于风险定量分析

11、。 (6)关于项目质量管理的叙述, (6) 是错误的。 A项目质量管理必须针对项目的管理过程和项目产品 B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包括质量计划编制,建立质量体系,执行质量保证 C质量保证是一项管理职能,包括所有为保证项目能够满足相关的质量而建立的有计划的、系统的活动 D变更请求也是质量保证的输入之一 答案 (6)B 分析 项目质量管理针对项目的管理过程和项目产品,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包括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三个过程。 (7)关于常用质量术语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7) 。 A预防是把错误排除在过程之前 B检查是把错误排除在产品交付之前 C随机原因是指异常事件 D如果过程状态超出了控制限度,则应

12、调整过程 答案 (7)C 分析 随机原因引起正常过程偏差,特殊原因引起异常事件。 评价软件的质量通常可以从产品运行、产品修改和产品转移二个不同角度来进行。除了软件应满足产品规格说明的正确性和保证运行效率以外, (8) 和 (9) 也是产品运行期间影响软件质量的两个质量因素,其中 (8) 是指在遇到意外时系统能做出适应反应的程度。可维护性是影响产品修改的一个质量因素,它主要包括可理解性、可修改性和 (10) 。一般认为, (11) 是影响产品转移的一个质量因素。为了保证软件质量,在开发过程的各阶段进行 (12) 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8)A灵活性 B可重用性 C适应性 D健壮性 (9)A适应性

13、B健壮性 C可理解性 D可用性 (10)A可测试性 B可移植性 C适应性 D健壮性 (11)A灵活性 B可重用性 C完整性 D安全性 (12)A验收测试 B用户培训 C软件评审 D文件修改 答案 (8)D (9)D (10)A (11)B (12)C 分析 软件质量保证是指为保证软件系统或软件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要求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其目的是生产高质量的软件。有多种软件质量模型来描述软件质量特性,著名的有ISO/IEC9126软件质量模型和McCall软件质量模型。 软件系统主要的软件质量属性有: (1)性能(Performance)。系统的响应能力,即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对某个事

14、件做山响应,或者在某段时间内系统所能处理事件的个数。经常用单位时间内所处理事务的数量或系统完成某个事务处理所需的时间来对性能进行定量的表示。性能测试经常要使用基准测试程序。 (2)可靠性(Reliability)。软件系统在应用或系统错误面前,在意外或错误使用的情况下维持软件系统功能特性的基本能力。可靠性通常用平均失效等待时间MTTF (Mean Time To Failure)和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来衡量。 可靠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容错性(Fault-Tolerant)和健壮性(Robustness)。 容错性是在错误发生时确保系统正

15、确的行为,并进行内部“修复”。例如,在一个分布式软件系统中失去了一个与远程构件的连接,接下来恢复了连接。在修复这样的错误之后,软件系统可以重新或重复执行进程间的操作直到错误再次发生。 健壮性是指保护应用程序不受错误使用和错误输入的影响,在遇到意外错误事件时确保应用系统处于已经定义好的状态。与容错性相比,健壮性并不是说在,错误发生时软件可以继续运行,它只能保证软件按照某种已经定义好的方式终止执行。 (3)有效性(Availability)。系统能够止常运行的时间比例。经常用两次故障之间的时间长度或在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够恢复正常的速度来表示。 (4)安全性(Security)。指系统在向合法用户提供

16、服务的同时能够阻止授权用户使用的企图或拒绝服务的能力。安全性是根据系统可能受到安全威胁的类型来分类的。安全性又可划分为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及可控性等特性。 机密性:保证信息不泄露给未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 完整性:保证信息的完整和准确,防止信息被非法修改; 可控性:保证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的能力,防止为非法者所用。 (5)可修改性(Modifiability)。指能够快速地以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对系统进行变更的能力。通常以某些具体的变更为基准,通过考察这些变更的代价衡量可修改性。可修改性包含4个方面: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结构重组、可移植性。 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

17、。表明在软什中纠正一个缺陷或做一次更改的难易程度。主要体现在问题的修复上,即在错误发生后“修复”软件系统。 可扩展性(Extendibility)。关注的是使用新特性来扩展软件系统,以及使用改进版本来替换构件并删除不需要或不必要的特性和构件。为厂实现可扩展性,软件系统需要松散耦合的构件。其目标是实现一种体系结构,它能使开发人员在不影响构件客户的情况下替换构件。支持把新构件集成到现有的体系结构中也是必要的。 结构重组(Reassemble)。重新组织软件系统的构件及构件间的关系。例如,通过将构件移动到一个不同的子系统而改变它的位置。为了支持结构重组,软件系统需要精心设计构件之间的关系。在理想情况

18、下,它们允许开发人员在不影响实现主体部分的情况下灵活地配置构件。 可移植性(Portability)。把软件系统从一个系统平台移到另一个平台的难易程度。 (6)功能性(Functionality)。系统完成所期望工作的能力。一项任务的完成需要系统中许多或大多数构件的相互协作。 (7)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指系统能与其他系统协作的程度。 软件质量保证环节包括的主要功能有:制定和展开质量方针;制定质量保证方针和质量保证标准:建立和管理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各阶段的质量保证业务;坚持各阶段的质量评审;确保设计质量:提出与分析重要的质量问题;总结实现阶段的质量保证活动;整理面向用户

19、的文档、说明书等;鉴定产品质量,鉴定质量保证体系;收集、分析和整理质量信息。 根据ISO/IEC 9126,软件质量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是质量特性,第二层是质量子特性,第三层是度量指标。 质量属性分为功能性、可靠性、可维护性、效率、易使用性和可移植性6个属性和 21个质量子特性。 功能性:包括适合性、准确性、互用性、依从性、安全性; 可靠性:包括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 易使用性:包括易理解性、易学性、易操作性; 效率:包括时间特性、资源特性: 可维护性:包括易分析性、易改变性、稳定性、易测试性: 可移植性:包括适应性、易安装性、一致性、易替换性。 软件质量特性度量有两类:预测度量和验收度

20、量。预测度量是利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估算软件质量的评价值,以得到软件质量比较精确的估算值。验收度量是在软件开发各阶段的检查点,对开发过程中的预测进行评价得到软件的要求和质量进行确认性检查的具体评价值。 预测度量有两种,第一种叫做尺度度量,这是种定量度量。它适用于一些能够直接度量的特性,例如,出错率定义为:错误数/KLOC/单位时间。第二种叫做二元度量,这是一种定性度量。它适用于一些只能间接度量的特性,例如,可使用性、灵活性等。 评价软件的质量通常可以从产品运行、产品修改和产品转移三个不同角度来进行,如图9-1所示。 软件的可维护性通常包括可理解性、可修改性和可测试性。为了保证软件质量,在开发过

21、程的各阶段进行软件评审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13)关于可靠性,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13) 。 A延长MTBF以及缩短MTTR,对于提高设备的有效使用率是有效的 B缩短MTTR对于延KMTBF是有效的 C设备的MTBF是在设备出厂时决定的。此后,MTBF保持不变,用户为了提高可靠性,只能努力缩短MTTR D如果设备各个部分的故障率都是a,则该设备的故障率就是a 答案 (13)A 分析 有效性是指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比例。经常用两次故障之间的时间长度或在山现故障时系统能够恢复正常的速度来表示。有效性的计算公式如下。 有效性=MTTF/(MTTF+MTTR)100% 其中MTTF指平均失效等待时

22、间,MTTR指失效平均修复时间。试题中MTBF指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BF,在这三者之间,有如下公式成立。 MTBF=MTTF+MTTR 由此可见,如果缩短MTTR,也就缩短了MTBF。而延长MTBF和缩短MTTR,都可延长MTTF,再根据有效性的计算公式,这样可以提高有效性。 随着系统零部件的老化,其MTBF将越来越短,可见答案C是错误的。同时,根据零部件的组合方式不一样(串联或并联),设备的故障率不一定等于各部件的故障率。 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检验软件是否满足用户需求的测试称为 (14) 。 (15) 是维护中常用的方法,其目的是检验修改所引起的副作用。黑盒测试法主要根据

23、 (16) 来设计测试用例。 (14)A确认测试 B有效性测试 C系统测试 D集成测试 (15)A回归测试 B模块测试 C功能测试 D结构测试 (16)A程序数据结构B程序流程图 C程序内部逻辑D程序外部功能 答案 (14)A (15)A (16)D 分析 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在将软件交付给客户之前所必须完成的步骤。软件测试的目的就是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产品 (主要是指程序)中的错误和缺陷。 从测试阶段划分,可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 (1)单元测试。也称模块测试,通常可放在编程阶段,由程序员对自己编写的模块自行测试,检查模块是否实现了详

24、细设计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和算法。单元测试主要发现编程和详细设计中产生的错误,单元测试计划应该在详细设计阶段制定。单元测试期间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模块进行测试:模块接门:局部数据结构;重要的执行通路;出错处理通路;边界条件等。 (2)集成测试。也称组装测试,它是对由各模块组装而成的程序进行测试,主要目标是发现模块间的接口和通信问题。集成测试主要发现设计阶段产生的错误,集成测试计划应该在概要设计阶段制定。集成的方式可分为非渐增式和渐增式,渐增式集成又可分为自顶向下集成和自底向上集成。 (3)确认测试。主要依据软件需求说明书检查软件的功能、性能及其他特征是否与用户的需求一致。确认测试计划应该在需求分

25、析阶段制定。 软件配置复查是确认测试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复查的目的是保证软件配置的所有成分都已齐全,质量符合要求,文档与程序完全一致,具有完成软件维护所必需的细节。 如果一个软件是为某个客户定制的,最后还要由该客户来实施验收测试,以便确认其所有需求是否都已得到满足。由于软件系统的复杂性,在实际上:作中,验收测试可能会持续到用户实际使用该软件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如果一个软件是作为产品被许多客户使用的,不可能也没必要由每个客户进行验收测试。绝大多数软件开发商都使用被称为测试和试的过程来发现那些看起来只有最终用户才能发现的错误。 测试由用户在开发者的场所进行,并且在开发者的指导下进行测试。开发者

26、负责记录发现的错误和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说,测试是在“受控的”环境中进行的。 测试是在一个或多个用户的现场由该软件的最终用户实施的,开发者通常不在现场,用户负责记录发现的错误和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报告给开发者。 经过确认测试之后的软件通常就可以交付使用了。 从测试方法划分,可分为白盒测试、黑盒测试。 (1)自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主要用于单元测试阶段。它的前提是可以把程序看成装在一个透明的白盒子里,测试者完全知道程序的结构和处理算法。这种方法按照程序内部逻辑设计测试用例,检测程序中的主要执行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 白盒测试常用的技术是逻辑覆盖,即考查用测试数据运行被测程序

27、时对程序逻辑的覆盖程度。主要的覆盖标准有6种: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组合条件覆盖和路径覆盖。 (2)黑盒测试。又称功能测试,主要用于集成测试和确认测试阶段。它把软件看做一个不透明的黑盒子,完全不考虑(或不了解)软件的内部结构和处理算法,它只检,查软件功能是否能按照软件需求说明书的要求正常使用,软件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并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软件运行过程中能否保持外部信息(例如,文件和数据库)的完整性等。 常用的黑盒测试技术包括等价类划分、边值分析、错误推测和因果图等。 在实际应用中,一旦纠正了程序中的错误后,还应选择部分或全部原先已测试过的测试用例,对修改后的程序重新

28、测试,这种测试称为回归测试。 (17)质量管理计划描述下面所有的项,除了 (17) 。 A执行质量政策的方法 B项目质量系统 C执行项目质量管理所需要的组织结构、责任、程序、过程和资源 D用于贯彻成本、进度和质量的平衡分析的程序 答案 (17)D 分析 作为项目整体计划的一部分,质量管理计划应该考虑质量管理在项目中执行的所有方面,而不只是局限于一两个特定领域的不断改进。同样,平衡分析并不是包含在质量管理计划中的常规步骤。 (18)戴明管理理论分为14个要点,其核心思想是 (18) 。 A目标不变、持续改善和知识积累 B适用性 C质量源于预防 D全面质量管理 答案 (18)A 分析 戴明博士主要

29、因其对日本有关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而闻名。“二战”后,统计学家和纽约大学前教授戴明应日本政府的邀请,到日本从事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帮助日本企业提高生产率和质量。戴明认为“高质量意味着更高的生产率和更低的成本”。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由于对质量方面重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戴明管理理论分为14个要点,其核心思想是“目标不变、持续改善和知识积累”,归纳其基本观点如下。 (1)持续改进:即最高管理层要从追求短期目标的迷途中回到长远建设的方向上来,把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永恒的目标,永不间断地改进生产及服务系统,持续不断地改进质量。 (2)把质量管理全过程划分为计划(Plan)实施(Do)检验(Check)纠正(Action)4个阶段,建立PDCA的循环(戴明环)。 (3)严格把关:即绝对不容忍粗劣的原料、不良的操作、有瑕疵的产品和松散的服务。 (4)预防胜于检验:检验其实是等于准备有次品,检验出来已经太迟了,而且成本高、效益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改良生产过程。【精品文档】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