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的亮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的亮点.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的亮点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教学 有利性 广泛性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学科中有效地创新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增加阅读量、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信息技术以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正逐步走进课堂,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显示出语文教育改革的美好前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时,强调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
2、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和重点。在科技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的今天,创新精神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落实培养创新精神,普遍突出抓课堂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启动,多媒体计算机已成为优化课堂过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语文的人文精神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让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得到碰撞,使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在固有的教学基础上达到最优化。它打破了以往一支粉笔一本书的
3、僵硬局面,构建了一种活泼、新颖、重方法、促思维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建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已成为众多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为21世纪的教师,应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现代科技的教学手段,勇于钻研实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她必将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她必将推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欣欣向荣。 一、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的使用便改变了这种乏味的现状。计算机让课堂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从而激发了学
4、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地讲,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荒岛余生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荒岛上的生活艰辛,我们可以找来电影荒岛余生,并播放了片段让学生观赏,这样不仅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皇帝的新装本来就是一篇活泼的童话,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让学生根据连环画叙述故事,这样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学生也更乐于参与。又如在教学春这篇抒情散文时,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在课中向学生展示了春草图、春
5、花图、春雨图、春风图、迎春图,即将下课时又在教室内响起欢快轻松的春的乐曲春天在哪里,这样不仅,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享受了视觉、听觉上的美。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绪从上课伊始到结束都持续高涨,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又如月亮上的足迹,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有许多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也能让抽象的描述变得更为直观。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就下载了“神州五号”的发射过程,以及阿姆斯特朗等利用仪器在月球上拍摄的图片,这些资源的展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因此,对于美文、说明文等某些课文而言,多媒体的直观手段确实是一种成功的
6、帮助,它的出现解决了学生缺乏实际的现场感,难以把握抽象理论这一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它展现出来的生动直观的课堂教学实例远比教师口头描述精彩、完整,大大便利了学生学习,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因此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包括对教学倾注的热情,对教学内容的体验,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以及教师心情的愉悦、兴奋等。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参与,还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
7、课堂中就会毫无反应,对学习内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整个课堂就会如一潭死水。这就必然影响学习的效果。“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就需要调动自身情绪,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感氛围中,仿佛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角色之中。在激发情感方面,多媒体教学设施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如学习贝多芬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提示学生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反复倾听的过程中,他们听出了这位伟大
8、的音乐家的忧伤、孤独与痛苦,也听出了当命运之灾降临时,他内心汹涌的波涛声,那是他对艺术执着的热爱与追求,旋律中回荡着这位音乐巨人要与命运抗争的决心与誓言。良好的多媒体音响效果,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使他们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当课文内容涉及到孩子们比较陌生的事物时,多媒体课件也显示出其直观展示的长处。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先连续播放粗犷豪放的演出画面,让学生看到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擂鼓狂舞”,感受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旺盛活力,体会腰鼓的火爆热烈风格,一边引导他们倾听鼓声,那能“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的鼓声,确
9、是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学生的情绪迅速升温,激动、兴奋起来之后,再来朗诵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例如在春的教学中,我从网上下载了这一课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清屏后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五幅小画可做按钮使用,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的段落,也可用键盘上的数
10、字键1、2、3、4、5来选择。每段都可重复播放多次。每段的播放形式为屏幕左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春草图,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像、视频、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映现该段文字,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在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配乐朗诵,然后再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
11、易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多媒体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交流、操作和评价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实践,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良好品质。同时促进了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多媒体的技术应用的同时也大大的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的授课一节课紧紧巴巴,一篇课文至少要两节课才能完成,长一些的深一些的甚至要讲一个星期。多媒体在此则显示了其优越性,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
12、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课的容量自然加大,长课短讲成为可能。教学传统篇目社戏,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我制作的课件,学生津津有味的看,热火朝天的谈感受,江南的小桥流水、月下行船、水乡社戏、夜航偷豆等历历在目,那淳朴的乡情、可爱的伙伴、那带着露珠的罗汉豆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自然突飞猛进,结果往常三节课讲完的内容两节课甚至一节课就完成了。这时的多媒体就像是在学生和课文间架起的一条快速道、一座立交桥。 五、有利用于增加学生阅读量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的特殊学科,天文地理,
13、无不涉及,而单靠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完全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利用网络来弥补不足,网络也恰恰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 在课余,教师可以推荐和课文有关的网站,让学生利用搜索网站进行网上观看。如在初中课本中名家名作占很大比例,像鲁迅的作品,到初二上半学期为止学生就已经学过两篇他的文章,学生对他的了解比较多,但这都是表面的,要想深入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思想,了解他在文坛上的重要地位,还需要进一步阅读他的作品,感受他的人格魅力。此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百渡等搜索网站查找有关他的生平资料、阅读他的小说、散文、杂文,及一些人对鲁迅的评价等文章。 通过了解作家及相关的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
14、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网上阅读,既节省了金钱,又节约了时间,而且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是一般书籍所无法与之相比的。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在语文学科课程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我们完全相信,在轰轰烈烈的语文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将以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已逐步走进课堂,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将会广泛运用于其它学科。 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人的思维和内部心理活动是联想式、跳跃式的,一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
15、思考以后再内省一下,常常有考虑了很多的问题和一个问题考虑了很多方面的感觉。多媒体及网络对信息资源的组织,具有超文本(或说超媒体)特性,是按立体网状结构来组织信息的,信息的提取者根据需要选择切入点进入了信息库,那么这个切入点将与其他一切相关的信息点建立关联,计算机就能最快、最全、最新、最方便地为你提供信息。这个特性如同人脑的思维方式,是很人性化的。这个特性应用于语文教学,将显著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如我校陈志平老师上优质课只有一个地球时,指导学生能过IE5浏览器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保护地球、环境污染的资料。一个学生在搜索引擎中键入关键词“环境污染”,马上就搜索到130多个相关的网站,学生自由选取网
16、站进行查阅,当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时就把它下载到自己预设的文件夹中,然后与学习小组的成员一起研究、讨论。当老师提问时,该小组的同学回答得十分翔实,赢得在座听课老师的赞许之声。计算机网络把多个终端连在一起,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甚至每一台机都可以完全使用另一台或多台机的磁盘、操作系统及全部应用软件。这种一体化的特性使语文教学既可以实施个别化教学的策略,也可以实施协作式教学策略。其中协和式教学策略要求为每位同学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可采用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形式。经过协作学习,最后互相补充,集思广益,对同一个问题得出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这样的协作
17、式语文教学,使得每一位同学都要积极参与学习小组,都要有自己的观点、建议并与其他同学能随时进行交流,同时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吸纳或认同其他人的可取之处,对有疑义的地方坦率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国际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也是一种获取资源、推广资源、交流信息的最好的工具。这种工具具有开放性,人人都可以对它创造性地使用;具有发散性,能以一点对无数点;具有最大的可塑性,网络技术和网络带宽发展很快,网络资源成几何级数增长。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驾驭互联网这个工具,熟练地使用网上的语文教学资源,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能最有效地培养学生搜索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有了互联
18、网这个工具,学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交流自己的作文,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如人物、名胜、作品等),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这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的思维的发展和信息能力的提高,其好处不可估量。不停留于吸收,创新更为重要网络的确能够提供大量的即时信息,但如果只停留在吸收信息上,那么创造的源泉终究会枯竭,信息的大量吸收有助于人脑的右半球形象思维的开发,却会导致左半球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消亡。因此,面对大量的信息,不仅学生要学会进行创新,教师也要进行创新。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把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和编排,围绕教学重点,摒弃一些无关的、不重要的信息,争取教学的最优化,同时也要让学生加强基本技能的练习,
19、培养独创性人才。当然,学生也要学会创新,从正确的拼音、简单的单词拼写和算术运算开始,将盲目接受信息转变为有选择地接受信息,甚至对信息进行批判和补充,发展抽象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毋庸置疑,网络教学把教学带入的一个新的天地里,学生阅读的不是印刷出物,而是磁盘、图文电视以及其他数字传输技术所提供的信息,它们融“图、文、声、像”四位于一体,可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但我们的现代教育也要有忧患意识,基础教育是学习的源头,提倡终生教育也是以基础教育为基础的,基础教育不搞好,是不可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的,因此在网络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出创造教育的气氛,构建网络环境中的创造教育体系。没有创造性思维,就不可能站在科
20、学的最高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因此网络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与培养创新能力的冲突已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以上是个人的一点认识,还有许多未探索到的方面,在以后还继续探求,以完善这个问题。 在课前,教师不仅要做好有关课本上的备课工作,还应在电脑上预先准备好一定的共享资源。包括统一在授课内容之内的网页,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网址链接等等。这样,学生在上网时有章可循,避免了在庞大的数据库中大浪淘沙般地搜索,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如教授赤壁之战这一课。网上有关三国的资料不少,而且中间还夹杂着不少并不是与三国密切相关的游戏动画等。这时,教师建立一个共享资源库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共享资源库里
21、,教师可准备以下两类资料。一是与课文密切相关的资料。如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周瑜、黄盖、曹操的简介、图片;古战场的地形图;当时背景的文字介绍等等。另一项是网址的链接,起到拓展学生知识层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用的,就可以是三国原著、三国小故事、三国诗词、三国战役等网页的网址,这一类的网址学生可通过直接点击进入。这样,层次分明,一目了然,既能辅助教学,又实现了从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华北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崔允淳博士认为,课程即“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并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与增加体验的过程。”语文课程应是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人文素养得到有机统一的过程。“获得知识”和“参与活动与增加体验”被列入
22、课程的最终目标,“参与活动与增加体验”也正是个体求得自身语文素养充分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程也应以这个“最终目标”为归宿,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均可在网络与课程的有机统一下进行:听:听师生的读、说与听网上的朗读解说、听所配的相关音乐,可以有机整合;说:说文本的议题、说课程动态生成的问题与说网上讨论的问题是相统一的,当然电脑的输入不能代替口语交际的表达。读:可读文本,读网上资料,读相关链接的美文佳作,既可朗读,又可默读、浏览、诵读,网络为丰富学生的可读资源善莫大焉。写:传统课堂教学,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训练,常有“君子动口不动手”之喻。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图文并茂的网上信息为学生的写提供了更多的素材,网上讨论、E-mail互发、聊天室对话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书面表达的机会。当然,网上打字网上写作不能代替传统的“写字”教学,因此,这也是网络与课程互补兼容的明证。总之,要使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取得最优化的效果,就让我们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谨记语文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与网络的辅助功能,共创网络时代的语文新天地。【精品文档】第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