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32874427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8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2年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pdf(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优秀教案欢迎下载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说明:本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遵循二年级学生生理心理规律,智利基础,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习惯, 为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打造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设置了基本习惯培养, 书写能力,朗读能力培养等课程,并且和地方课程有机的融合起来。课程设置:17 课,34 个学时,书法艺术与诗歌朗读相结合。第一课教学内容:学习儿歌小学生学习习惯儿歌教学重点:识记儿歌,指导习惯养成。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小学生学习习惯儿歌小学生,爱学习,养成习惯终受益;早晨起,不懒睡,背着书包上学去;见同学,问声好,

2、讲究礼貌要做到;见老师,行个礼,尊师重教讲礼仪;课堂上,专心听,基础打牢成绩好;勤于思,善动脑,积极发言才聪明;不唯书,不唯上,超越文本当自强;做笔记,细整理,积少成多能进步;写作业,用心记,炼就本领比高低;课堂外,多自习,博览群书采信息;天文晓,地理知,人见人爱有志气;好习惯,我第一,健康向上有活力。第二课时:一:理解儿歌本身,联系生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1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二: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习惯。课后记:学生对本课的形式较为喜爱, 琅琅上口的儿歌语言相当贴近他们的生活,而且做到了记忆, 更

3、有利于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去照这样做,来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第二课教学内容:学习儿歌好习惯,金不换教学重点:识记儿歌,指导习惯养成。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好习惯,金不换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小学生,勿怠慢,习性成,从小管。德智体,齐发展,有作为,靠习惯。品格正,皆欢喜,习惯好,事事安。学习时,不贪玩,讲方法,用心钻。身体好,勤锻炼,有规律,不间断。生活上,重勤俭,勿挑剔,成自然。待他人,心胸宽,敬童叟,言行善。寸有长,尺有短,以人长,补已短。身坐直,腿放平,三个亿,记心中。第二课时:一:理解儿歌本身,联系生活。二:让诗歌指导学生形

4、成正确的习惯。课后记 :类似于第一课,学生也是喜欢三字经的形式,背起来很容易,我在这节课还给学生示范了什么是正确的习惯,什么是错误的习惯, 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三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1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教学内容:学习儿歌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教学重点:识记儿歌,指导学生了解中华书法艺术渊源。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河南安阳处中原,华夏文明是摇篮。殷墟出土甲骨文,独一无二世界传。书法艺术是瑰宝,源远流长最古老。传统文化要继承,培养成

5、材在从小。中国汉字魅力大,来华求学遍天下。炎黄子孙多自豪,博大精深在华夏。书法艺术要精到,基础知识最重要。勤学苦练意志坚,持之以恒见功效。第二课时:一:理解儿歌本身,联系学习书法本身。二: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情感。课后记 :学生对于写字时比较熟悉的, 但之于上升到书法艺术的层面上就比较的陌生,所以在上学期的基础上, 我们重新对书法艺术的古老渊源进行了讲述,并且有其提出了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出土在我们的家乡河南,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 从内心中去热爱书法艺术, 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了动力资源。第四课教学内容:学习儿歌 养成书写好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儿歌,指导学

6、生了解什么是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1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第一课时: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养成书写好习惯习惯养成最重要,正确坐姿最重要。体形优美视力好,写字才能见成效。头正,身直,臂开,足平。第二课时:一:理解儿歌本身,联系学习书法本身。二: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情感。三:练习如何做到: 头正,身直,臂开,足平。课后记 :良好的书写习惯之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正确与否的书写习惯会影响他们终生,所以这节课我对学生的坐姿进行了反复的训练,并且

7、通过其他的多种比赛形式进行强化。第五课教学内容:学习儿歌 执笔歌 教学重点:识记儿歌,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良好的执笔习惯。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执笔歌拇指食指捏笔杆,指离笔尖一寸远。总之在下托住笔,其余指曲要自然。笔尖对着左前方,掌跟小指放桌上。笔杆稍斜别平直,仅仅靠在右后方。第二课时:一:理解儿歌本身,联系学习书法本身。二: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情感。三:练习如何做到: 一尺、一拳、一寸。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1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课后记 : 学生掌握得很快, 但是遗

8、忘的也很快, 生活中早已养成的握笔习惯、写字习惯会伴随着平时的养成而忘记上课所学的内容,所以我在今后的课程中,要对浙个要求进行反复的强化, 直到成为他们自己真正的习惯, 拿笔就是练字时。第六课教学内容:学习诗歌 风教学重点:识记诗歌风,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诵读诗歌,并识记诗歌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第二课时:一:理解诗歌本身,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二:分析,解释: 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二月:早春,农历二月。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

9、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三:识记诗歌 。课后记 :这首诗很短小精悍, 意境不多, 学生在简单的几次朗读中就能理解他的意义,所以老师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去分析讲解,只是对个别的自此进行重点讲解,并且对诗人做以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一点课外知识, 促进对中华文化的热爱。第七课教学内容:学习诗歌 咏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1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教学重点:识记诗歌咏柳,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诵读诗歌,并识记诗歌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

10、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第二课时:一:理解诗歌本身,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二:分析,解释: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 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

11、风。 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 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 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 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三:识记诗歌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1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课后记 : 这首诗学生在学前大多数都做过背诵, 所以掌握起来也比较的容易,但是本诗涉及到一些修辞, 象征,需要对学生进行点明, 但仅仅是点明而不做过多要求,理解即可。第八课教学内容:学习诗歌 回乡偶书 教学重点:识记诗歌回乡偶书,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12、第一课时:诵读诗歌,并识记诗歌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第二课时:一:理解诗歌本身,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贺知章在天宝三载( 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二:分析,解释: 第一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

13、一路迤逦行来, 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i 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 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三四句从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1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

14、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重重的一击, 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 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三:识记诗歌 。课后记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外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 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 诗人到家以后, 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

15、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 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 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仅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 无不包孕其中。 唯其不胜枚举, 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三四句笔墨荡开, 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 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 一种“物

16、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中句,仿佛闲闲道来, 不着边际, 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 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 “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 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 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也亲朋介

17、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第九课教学内容:学习儿歌横和竖教学重点:识记儿歌,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横和竖。教学安排:两课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1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长横:写长横,不能平。两头中,带拱形。短横:短横右上扬,用力一样强。悬针竖 :落笔轻轻顿,垂直向下行。中间不许弯,手臂轻轻提。垂露竖 :落笔轻轻吨,垂直向下行。中间不许弯,手臂轻轻按。第二课时:一:理解儿歌本身,联系学习书法本身。二: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情感。三:练习如

18、何写:横和竖 。四:练习有 横和竖的字。课后记 :诗歌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强化训练,找出很多含有这些笔画的字让学生去联系掌握。第十课教学内容:学习儿歌撇和捺教学重点:识记儿歌,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撇和捺。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撇和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1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撇画用笔都一样,长短弯斜要适当。收笔都要撇出尖,仔细观察写漂亮。斜捺滑梯样,平捺像波浪。轻起右下行,捺脚像大刀。第二课时:一:理解儿歌本身,联系学习书法本身。二: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

19、正确的情感。三:练习如何写:撇和捺。四:练习有 撇和捺的字。课后记:老师和学生先在黑板上书空,让学生有初步的概念, 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书写,老师组织多种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书写积极性,并让学生组织自评,对自己有正确地认识。第十一课教学内容:学习儿歌点和提教学重点:识记儿歌,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点和提。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点和提头上都有尖, 脚下都是圆。 总是斜着站, 身体稍带弯。 起笔向上挑,用力逐渐小。长短要适当,斜平掌握好。第二课时:一:理解儿歌本身,联系学习书法本身。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20、第 10 页,共 21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二: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情感。三:练习如何写:点和提。四:练习有 点和提的字。课后记 :点和提对于学生属于不容易掌握的笔画,所以在学习中要进行反复的多种形式的训练,强化学生写好这两个笔画。第十二课教学内容:学习诗歌 春江花月夜 教学重点:识记诗歌春江花月夜,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诵读诗歌,并识记诗歌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

21、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第二课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1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一:理解诗歌本身, 了解诗人, 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 张若虚

22、,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 )人。曾任兖州兵曹。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 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二:分析,解释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诗人入手擒题, 一开篇便就题生

23、发, 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 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

24、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1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

25、游子, 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 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三:识记诗歌 。课后记: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

26、去考索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第十三课教学内容:学习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重点:识记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了解词人,背景以及词本身的意义。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1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第一课时:诵读诗歌,并识记宋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

27、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第二课时:一:理解宋词本身,了解词人,背景以及词本身的意义。了解苏轼:苏轼 (1037 年1101 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二:分析,解释: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 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悲哀,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故垒西边, 人道是周郎赤壁”: 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

28、赤壁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苏东坡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对此,东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处点出“周郎赤壁”在西。此句在文中作用极大,既拍合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1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 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 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

29、的奇险境界, 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总束上文,带起下片。前文为我们描绘的精彩画卷不由不使人发出“江山如画”的赞叹;锦绣河山,地杰人灵,如画江山必生光耀千古的英雄豪杰, 三国时候正是英雄云涌、 奇才辈出的年代: 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上片立足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遥想公瑾当年灰飞烟灭”: 在三国这个历史舞台上, 英雄人物风云际会,而最令东坡向往的是周瑜,以“遥想”领起五句集中写青年帅才周公瑾,既然是作者的向往,必然要挑选最能表现人物的素材。史载,建安三年,孙策亲迎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建威中郎将”的官职,并同

30、他一起攻取皖城。周瑜取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 而后十年他才指挥了赤壁之战。 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 忽插入这一细节, 以美人衬英雄, (西施、范蠡泛舟湖上)接下来从容貌仪态上写周瑜儒将风流姿态,大敌当前,谈笑自若,指挥镇定,强敌瞬间瓦解。“故国神游华发”:这里边有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同黑暗的政治现实和横遭贬谪的坎坷处境大相抵牾,思绪深沉、感慨顿生,仕途蹭蹬、壮怀莫酬,词人自感苍老,同年方气盛卓有建树的周公瑾恰成对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1 页优秀教

31、案欢迎下载“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历史现实交相震撼, 词人于天地之中顿生达悟,既然人生如梦,何不放怀一笑,驰骋于山林、江河、清风、明月之中,洒脱情怀于此略见一般。三:识记宋词 。课后记:本词极雄丽之至,大起大落,横绝今古。既认知人生如梦,又极写人生之辉煌, 使人难辨其究竟消极还是积极,人生功业虽辉煌而终归于梦,但纵使如梦毕竟曾经辉煌, 也许如梦的辉煌人生更值得珍惜,更惹人向往。 古往与今来,哲理与人生, 在雄长豪宕壮丽恢弘之中, 隐然一种低徊婉转深隐幽微的情思绵绵不尽。章法:上阙:高起然后低徊,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至极,雄风浩荡,热烈奔放;下阙:抖笔荡开,长音袅袅,渐紧渐烈,沉郁过后,复

32、归于沉静,旷远。音韵:入声韵,短促有力。诗歌是韵文, 讲究节奏之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仙境出现时由原来的七字句换为四字句,使意外、突变更强烈。另如“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垒垒高山,滚滚长江。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诉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这雄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 慷慨雄浑,激烈悲壮。第十四课教学内容:学习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重点:识记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了解词人,背景以及词本身的意义。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21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

33、第一课时:诵读诗歌,并识记宋词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第二课时:一:理解宋词本身,了解词人,背景以及词本身的意义。二:分析,解释: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 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 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 鬓边白发有如微霜, 这又有何妨! 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

34、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三:识记宋词 。课后记:这首词比较拗口, 学生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有很多的意境学生不容易理解, 所以我们就一定要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的记忆才会深刻。第十五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21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教学内容:学习儿歌 勾和折 教学重点:识记儿歌,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勾和折。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勾和折竖勾重落直下行,行至出勾处,挑勾左上行。斜勾轻落弯下行,出勾对起笔,挑勾左上行。横折写横至折处,折笔再写竖。有些又有

35、直,都是垂露竖。竖折竖折先写竖,行至折笔处。笔尖稍左移,写横才结束。第二课时:一:理解儿歌本身,联系学习书法本身。二: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情感。三:练习如何写: 勾和折。四:练习有勾和折的字。课后记:勾和折这两个笔画变化多端,比较复杂,尤其是折,又有横折竖折等不同的情况,让学生分类联系掌握记忆,效果比较显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21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第十六课教学内容:学习儿歌 弯教学重点:识记儿歌,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弯。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竖弯先竖向右转,弯圆右伸短。竖弯

36、钩先竖右弯转,长伸不宜短。下部船底形,勾尖向上行。横折弯钩折处顿,弯圆转。有勾右伸长,无勾右伸短。第二课时:一:理解儿歌本身,联系学习书法本身。二: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情感。三:练习如何写: 弯。四:练习有弯的字。课后记:学生对横折弯钩和横折斜勾区分不够,很多地方不清楚, 所以把这些字分类,不仅能把字写好,而且还能够促进他们极易学过的生字。第十七课教学内容:学习宋词水调歌头教学重点:识记宋词水调歌头,了解词人,背景以及词本身的意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21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

37、时:诵读诗歌,并识记宋词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第二课时:一: 理解宋词本身,了解词人,背景以及词本身的意义。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这词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 年)中秋,苏轼四十一岁, 时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 太守。题说“兼怀子由”,当时苏

38、轼与其弟子由已经六七年不见了。二:分析,解释:词的上片主要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开头“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两句,是从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两句脱化而来。同时点明饮酒赏月。接下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面上好像是赞美月夜;也有当今朝廷上情况不知怎样的含意。诗经中“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并非问今天是什么日子,而是赞美的语气:“今天是多么好的日子啊!”的意思。下面“我欲乘风归去”三句, 表面是说“我本来是神仙境界中来的, 现在想随风回到天上神仙住的琼楼玉宇中去,但是又怕经受不住天上的寒冷”。这几句也是指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

39、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21 页优秀教案欢迎下载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末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是说,既然天上回不去, 还不如在人间好, 这里所谓“人间”,即指作地方官而言, 只要奋发有为,做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 这样想通了,他仰望明月,不禁婆娑起舞,表现出积极的乐观的情绪。下片开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转朱阁”,谓月光移照华美的楼阁。“低绮户”,谓月光照着有离愁别恨的人,使其不得安眠。“朱阁”“绮户”,与上片“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光,也写月下的人。这样就自然过渡到个人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去。“不应有

40、恨”两句是用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正是“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意思。下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转为安慰的语气;既然月有圆缺,人有离合,自古皆然, 那是没有什么可悲伤的了。 惟愿兄弟俩彼此珍重, 在远别时光里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蝉娟”,月色美好的样子。此句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句蜕变而来。理解到远别的人可以“千里共婵娟”,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以美好境界结束全词,与上片结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一方面是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三:识记宋词水调歌头。课后记 :这首词琅琅上口,虽然比较长,但是却比较容易理解,而且还有一首这样的歌,所以我不是先急着让学生去读词,而是让他们先听这首动听的歌,让他们喜欢上这首歌, 从而激发他们愿意去唱这首歌,进一步去记住歌词, 这样这首词就很容易背诵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 页,共 2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