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高二物理会考知识点梳理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32871384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30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上海高二物理会考知识点梳理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2年上海高二物理会考知识点梳理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上海高二物理会考知识点梳理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上海高二物理会考知识点梳理 .pdf(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直线运动1.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把物体看作是一个有质量的点。它是运动物体的理想化模型。注意:质量不可忽略。哪些情况可以看做质点:1) 运动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都相同,那么它任何一点的运动都可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2) 物体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即可忽略形状和大小,而看做质点。(比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即可看成质点,而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看成质点) 2.位移和路程 : 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

2、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3.速度和速率平均速度 : 位移与时间之比,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而平均速率 : 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v=s/t 。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瞬时速度 :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4.加速度(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 : 速度的变化v 跟所用时间t 的比值,tvvtvat0,比值定义法。(3)方向 : 与速度变化v 的方向一致 . 但不

3、一定与v 的方向一致 .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 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 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5.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 :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 :a=0 ,v=恒量 . (3)位移公式 :s=vt. 6.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 :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 :a=恒量(3)公式:速度公式: v=v0+at 位移公式: s=v0t+21at2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s 平均速度

4、20tvvv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 ”值 . 7.初速度为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的应用:(一)时间连续等分1)在 T 、2T、3TnT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 n2;2)在第 1 个 T 内、第2 个 T 内、第 3个 T 内第N 个 T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N-1);3)在 T 末 、2T 末、 3T 末 nT 末的速度之比为1:2:3: n;(二)位移连续等分1)在第 1 个 S内、 第 2 个 S内、 第 3 个 S内第 n 个 S内的

5、时间之比为1:()21:(32): :)1(NN;8.重要结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S=Si+l -Si=aT2 = 恒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t2vvst0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02ttvvvv(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位移中点的瞬

6、时速度22202tvvvs(4)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都是22tsvv9.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注意“刹车陷井”假时间问题:先考虑减速至停的时间。10.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 :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2)性质 : 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3)公式 : ghvgthgtvtt2;21;2211.运动图像(1)位移图像(s-t图像) : 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

7、像) : 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 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第二章力 物体的平衡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2. 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8、.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 地球表面 G=mg ,离地面高h 处 G=mg,其中 g=R/ (R+h)2g 3)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4)重心 : 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 弹力1)产生原因 : 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 : 直接接触 ; 有弹性形变 . 3)弹力的方向 : 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绳的拉力

9、方向总是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 胡克定律 :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 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x 为形变量,单位是N/m. 4.摩擦力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19 页 - -

10、-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产生的条件 :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 接触面不光滑; 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假设法 : 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 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 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

11、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平衡法 :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 : 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滑动摩擦力大小: 利用公式f= F 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 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静摩擦力大小: 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 与 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 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

12、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 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 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6. 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 :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 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 :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 F2

13、)合力大小F 的取值范围为 :|F 1 -F 2| FF 1 +F 24)力的分解 :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 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7. 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 :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 :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 : Fx =0 ,Fy =0. 4)三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

14、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定在同一平面内,而且为共点力。 (作用线或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5)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 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15、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 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 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 惯性 :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

16、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 合 =ma (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合 =ma,F 合是力, 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 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F合 =ma, F合是矢量, ma也是矢量,且ma与 F 合的方

17、向总是一致的.F 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4)两种类型: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中间桥梁是加速度。4. 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叠加. 5. 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宏观低速的物体和在惯性系中. 6. 超重和失重(1)超重 : 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

18、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 ,即 N =mg+ma. (2)失重 : 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 ,即 N=mg-ma 。当 a=g 时, N =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

19、,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7、处理连接题问题: 通常是用整体法求加速度,用隔离法求力。第四章圆周运动1.匀速圆周运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的运动。2.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周期 T:转一圈所用的时间,单位:秒(s) ;转速(或频率) :每秒钟转过的圈数,单位:转秒(r/s)或赫兹( Hz)周期和频率的关系:fnT11线速度 : 大小:通过的弧长跟所用时间的比值rfTrtsv22方向:圆弧上该点的切线方向。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

20、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角速度:大小:半径转过的角度跟所用时间的比值fTt22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rv4.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是变加速曲线运动。5. 皮带传动问题解决方法:结论:1. 固定在同一根转轴上的物体转动的角速度相同。2. 传动装置的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第五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机械振动1.产生机械振动的条件:始终存在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2.简谐运动的模型之一:弹簧振子位移 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

21、矢量。回复力F: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回复力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是以效果命名的力。此模型中的回复力是由弹簧的弹力提供。加速度 a:因为 a=F合/m,此模型中的振子所受的合力就是弹簧的弹力,即回复力,所以a 的大小和方向与F 相同。速度 v: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所以,远离平衡位置的过程是加速度变大的减速运动,靠近平衡位置的过程是加速度变小的加速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3.描述振动的物理量周期 T(s)和频率 f(Hz) :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T=1/f。振幅 A(m):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全振

22、动:振动的质点从某位置出发再次回到该位置,并保持与出发时相同的运动方向的过程。振动物体在一次全振动中经过的路程为4 倍振幅。4.简谐运动: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力作用下的振动。受力特征:F=kx。5.简谐运动的图像意义 : 表示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注意振动图像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 特点 : 简谐运动的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应用: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周期 T 以及各时刻的位移x,判定回复力、加速度方向,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机械波1.机械波 :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波源介质

23、(2)机械波的分类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 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 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 纵波有密部和疏部. (3)机械波的特点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 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 2.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关系( 1)波长: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2)波速 : 波速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 B O

24、 C X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频率: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 (4)三者关系 :v=s/t=f 3.波动图像: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当波源作简谐运动时,它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波,其波动图像为正弦或余弦曲线. ( 1)由波的图像可获取的信息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振幅(注意单位). 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波长(注意单位).

25、 可求任一点在该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包括大小和方向)可以确定各质点振动的加速度方向(加速度总是指向平衡位置)在波速方向已知(或已知波源方位)时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判断方法:前带后,后跟前,口诀: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坡的质点振动向下,下坡的质点振动朝上。)4.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的比较:振动图象波动图象研究对象一个振动质点沿波传播方向所有的质点研究内容一个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某时刻所有质点的空间分布规律图象物理意义表示一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图象变化随时间推移图象延续,但已有形状不变随时间推移,图象沿传播方向平移一个完整曲线占横坐标距离表示一个周期表示一个波长

26、5.画波形图的两种方法:特殊质点振动法(学习评价P35/17 ) ,波形平移法(P36/20 ) 。6.波动问题多解性波的传播过程中时间上的周期性、空间上的周期性以及传播方向上的双向性是导致“波动问题多解性”的主要原因。若题目假设一定的条件,可使无限系列解转化为有限或惟一解第六章机械能1. 功(1)功的定义: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位移的乘积,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过程量。定义式: W=F scos ,其中 F 是力, s 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 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 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2)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利用动能定理。如果 P一定,可以根据W=P t ,计算一段时

27、间内平均做功. 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过来可求功. 用功的图示(Fs 图像)求。(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滑动摩擦力做功:W=fd (d 是两物体间的相对位移) ,且 W=Q (摩擦生热)2. 功率(1)功率的概念 : 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标量。求功率时一定要分清是求哪个力的功率,还要分清是求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2)功率的计算平均功率:P=W/t(定义式)表示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不管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都适用。瞬时功率: P=F vcos , 为两者间的夹角。v 若为平均速度,则求的是平均功率;v 若为瞬时速度,则求的是瞬时功率。(3)额

28、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6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额定功率 : 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实际功率: 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4)交通工具的启动问题通常说的机车的功率或发动机的功率实际是指其牵引力的功率. 以恒定功率P启动:机车的运动过程是先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以最大速度vm=P/f 作匀速直线运动。 v-t图像。以恒定牵引

29、力F 启动:机车先作匀加速运动,当功率增大到额定功率时速度为v1=P/F,而后开始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以最大速度vm=P/f 作匀速直线运动。 v-t图像。3. 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表达式kEW总(1)动能定理普遍适用,即不仅适用于恒力、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变力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 (2)功和动能都是标量,不能利用矢量法则分解,故动能定理无分量式. (3)应用动能定理只考虑初、末状态,没有守恒条件的限制,也不受力的性质和物理过程的变化的影响。所以,凡涉及力和位移,而不涉及力的作用时间的动力学问题,都可以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解答,而且一般都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机

30、械能守恒定律简捷. (4)当物体的运动是由几个物理过程所组成,又不需要研究过程的中间状态时,可以把这几个物理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而避开每个运动过程的具体细节,具有过程简明、 方法巧妙、 运算量小等优点. 4. 重力势能(1)定义:地球上的物体具有跟它的高度有关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EP=mgh. 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 重力势能的大小和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 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 ”之分 . (2)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只决定于初、末位置间的高度差,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WG =mgh. (3)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重力做功等于

31、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 WG =- EP5.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6. 机械能守恒定律(1)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E=Ek +E p(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2222112121mvmghmvmgh(4)系统机械能守恒的三种表示方式:系统初态的总机械能E1 等于末态的总机械能E2,即 E1 =E2 系统减少的总重力势能E P 减等于系统增加的总动能EK增,即 E P 减 = EK增若系统只有A、B两物体,

32、则A物体减少的机械能等于B物体增加的机械能,即E A减 = E B 增注意解题时究竟选取哪一种表达形式,应根据题意灵活选取。需注意的是:选用式时,必须规定零势能参考面,而选用式和式时,可以不规定零势能参考面,但必须分清能量的减少量和增加量。( 5)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用做功来判断:分析物体或物体受力情况(包括内力和外力),明确各力做功的情况,若对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没有其他力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机械能守恒。用能量转化来判定:若物体系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而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则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 7. 功能关系( 1)当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

33、,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7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2)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GpWE(势能定理)( 3)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总WEk(动能定理)( 4)除了重力(或弹簧弹力)之外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EWG除(功能原理机械能定理)第七章内能气体的性质一、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基本内容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油膜法测

34、定分子直径:先测出纯油酸体积V,再测出它在水面散开面积S,则单分子油膜的厚度即为分子直径:d=V/S ?分子直径大小的计算题:会利用公式计算一个分子的质量,体积。表示摩尔数)表示总分子数,表示密度,表示总体积,表示总质量,为分子体积,为分子质量,为气体摩尔体积,为摩尔质量,(此公式只适用于气体,(此公式只适用于气体(普遍适用),(普遍适用)nVMvmV()N*VV)vVNN*MMN*nNmolAmolAAmolAmolNMMVNmMNmolmolmolmolAb.分子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运动,且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运动叫热运动。?扩散现象说明:墨水的扩散实际上是墨水微粒在水中被水分子撞击而运

35、动的结果,反映了液体分子在作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被撞击的墨水微粒扩散越快。?布朗运动说明: (布朗运动中的花粉微粒不是分子)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对小颗粒碰撞时冲力不平衡引起的,间接反映了液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颗粒越小,不平衡性表现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反映了液体分子热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剧。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且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掌握分子力F 和分子间距r 的图象含义。理解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玻璃板实验和铅块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固体和液体难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水和

36、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两者原来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间隙。2.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m,分子质量的数量级10-26kg(要会计算 ,不要背答案)。阿伏伽德罗常数是连接宏观与微观的一个重要桥梁。3.物体的内能( 1)分子动能: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在热现象的研究中,单个分子的动能是无研究意义的,重要的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分子势能随着物体的体积变化而变化。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类比:弹

37、簧模型。 )( 3)物体的内能:物体里所有的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公式:物体的内能(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 *分子总数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1)做功:本质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热传递:本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8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38、但有本质的区别。5.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从一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上。6.能源的分类:常规能源:石油,煤,天然气。新能源:太阳能,核能,地热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等。7.如何合理利用能源:1)节能2)开发新能源二、气体的性质:1.气体的 3 个状态参量:体积、温度、压强。三个量中有两个发生了改变,或者三个都发生改变,我们就说气体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只有一个状态参量发生变化而其他两个状态参量都不变是不可能的。2.气体的体积:是指充满的容器的容积。?气体压强产生原因:大量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器壁产生的。气体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就是压强

39、。?气体的温度是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的量度。热力学温度T 和摄氏温度t 的关系: T t+273;?T?t;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K) 。3.气体压强的计算:重点是直玻璃管,U 形管,气缸活塞类三种模型。很重要。等温变化规律玻意耳定律(英国):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图像:如图。?DIS 实验:推拉活塞是应注意缓慢。各组同学实验的 pv 乘积不完全相同原因有:注射器中封闭的气体的质量不同。?分子动理论解释:玻意耳定律。4.等容变化规律查理定律(法国):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另一种表述 (压强 p 与摄氏温度t 的关系):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

40、不变的情况下,温度每变化1,变化的压强等于0压强的1273。图像:如图。对于 p-t 图像,知道图线反向延长与温度轴相交的含义:绝对零度,感悟外推方法的意义。会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查理定律。为什么绝对零度不能达到?在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物质会出现许多奇异的特性,超导体就是在这个条件下发现的。5.等压变化规律盖吕萨克定律(法国):一定质量气体在压强不变时,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另一种表述 (体积 V 与摄氏温度t 的关系):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每变化1,变化的体积等于0体积的1273。图像:如图。6.气体实验定律: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的条件下才成立。第八章电场电路恒量pV)

41、2731(0tVVt2211TPTP2211TVTV)2731(0tppt2211VpVpo o o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9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电场1. 两种电荷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2)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系统的电荷代数和不变。2. 元电荷: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著名的油滴

42、实验测定。e=1.6*10-19C;3. 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公式 :229221/109,CmNkrQQkF静电力恒量(3)适用条件 : 真空中的点电荷.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如果带电体本身的线度比相互作用的带电体之间的距离小得多,以致带电体的体积和形状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这种带电体就可以看成点电荷,但点电荷自身不一定很小,所带电荷量也不一定很少。4. 电场强度(1)电场 : 带电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媒体. 电场是客观存在的。(2

43、)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荷量的比值,比值定义法。适用于一切电场。定义式:E=F/q ,方向 : 正电荷在该点受力方向. (3) 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的公式:2rQkE, Q 表示场源电荷,r 表示电场中的某一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只适用于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计算。5、电场线 :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提出,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的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的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这些曲线叫做电场线. 1)电场线的性质: 电场线是起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处),终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处);电场线的疏密反映电场的强弱;电场线不相交;电场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44、是人们为了形象描述电场分布而假想的线;电场线不一定是电荷运动轨迹。2)几种典型电场线的画法: 孤立正电荷,孤立负电荷,等量异种电荷,等量同种电荷电场线分布。6、匀强电场:在电场中,如果各点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这样的电场叫匀强电场。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间距相等且互相平行的直线. 7、电场强度的叠加: 电场强度是矢量,当空间的电场是由几个点电荷共同激发的时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等于每个点电荷单独存在时所激发的电场在该点的场强的矢量和. 8、静电的利用和防范1.利用静电的原理3 种:1)第一种利用电场对带电微粒的吸引作用。实例:静电除尘原理。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复印的过程及原理(重点:带正

45、电的静电潜像,带负电的墨粉,带正电的白纸);2)第二种:利用静电产生的高压。实例:警棍、电蚊拍;3)第三种:利用尖端放电。实例:负离子发生器。2、防范静电的方法:消除静电荷的积累。实例:印染厂保持空气湿度。避雷针防止雷电危害。良好接地:起落架轮胎用导电橡胶制成。油罐车上的接地线作用。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0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9、重要题型:1)三个点电荷平衡问题(第一种:仅使放入的第三个

46、电荷平衡;第二种:使三个电荷都要平衡规律:两大夹小,两同夹异) :2)掌握等量同种、异种点电荷间的场强分布的规律,即电荷连线上及中垂线上电场强度的变化3)作图: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力的方向电路1.电流:(1)定义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流强度 : (1)定义 :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的比值,I=q/t (2)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1mA=10-3A,1 A=10-6A 3)电流强度的定义式中,如果是正、负离子同时定向移动,q 应为正负离子的电荷量和. 2.电阻(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中

47、的电流的比值叫导体的电阻. (2)定义式 :R=U/I ,单位 :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电流无关. (4)电阻定律:内容: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R 与它的长度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 . 公式:R=L/S. 3.电功和电热(1) 电功和电功率 : 电功 W=qU=UIt ,普遍适用。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叫电功率,P=W/t=UI ,普遍适用 . (2) 焦耳定律 :Q=I 2 Rt,式中 Q 表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单位是J。焦耳定律无论是对纯电阻电路还是对非纯电阻电路都是适用的. (3) 电功和电热的关系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电功和

48、电热是相等的.所以有 W=Q, UIt=I 2 Rt,U=IR (欧姆定律成立),非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另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所以有 WQ,UItI 2 Rt,UIR (欧姆定律不成立). 4.串并联电路电路串联电路 (P、 U与 R成正比 ) 并联电路 (P、I 与 R成反比 ) 电阻关系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结论:支路中任意一个电阻变大(变

49、小),则总电阻变大(变小)。5.多用电表:1)测电压和电流时,红黑表笔不能接反。测电阻时,红黑表笔接反对测量电阻没有影响。1.测电压时,红表笔接电势较高的一端,黑表笔接电势较低的一端。2.测电流时,让电流从红表笔流入,从黑表笔出。3.注意观察:测电阻时,多用电表欧姆档的原理图中,红表笔接的是内部电池的负极。只有测电阻时,才用到多用电表内部的电池。2)两种调零操作:1)定位螺钉的作用2)电阻调零旋钮的作用。3)多用电表欧姆档(又称欧姆表)1) 原理:利用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对应的规律2) 测电阻原理图:图要背出且理解。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50、-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1 页,共 19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 刻度特点: 1)反向 2)不均匀(左密右疏)3)测量范围: 0。4) 电阻阻值会读数(重点)4)测电阻的步骤及注意事项。1.测量电阻时,应把被测电阻与其它元件断开。2.换档需调零。3.指针偏转小,说明电阻较大,需换大倍率。指针偏转大,说明电阻较小,需换小倍率。4.电阻的阻值刻度值*倍率测量完,应把选择开关旋到“off”档或交流电压最高档。6.数字电路:1)三种门电路“与门” “或门”“非门”的特点和真值表,符号(尤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