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32861093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优秀教案欢迎下载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 通过抓住关键字、借助书下注释、生活积累等方法理解诗中的词句, 体会诗人的心境,感悟诗的意境,理解诗中富有哲理的诗句。3. 通过学习题西林壁 , 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并加以运用。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五课是古诗两首,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过去我们是按照怎样的步骤学习古诗的? 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2解题:同学们,当我们写了精美的文章,想跟人分享习作的愉悦时,我们把文章发表于报纸杂志、广播网络上。但是在古代,印刷

2、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把诗写在墙壁上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 (板书:题壁)这种类型的诗叫做题壁诗,这样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可以传播开来,(板书补写:西林)“题”是什么意思?(书、写)你懂得题目的意思了吗?找学生回答(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对,本诗就是宋朝诗人苏轼游览庐山后,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3了解背景及作者我们都知道这首诗是苏轼写的,谁能通过自己搜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介绍作者?生介绍,教师补充。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

3、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二、正确朗读古诗。1自己轻声把这首诗读两遍,第一遍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念得字正腔圆;第二遍注意诗的停顿。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 优秀教案欢迎下载2指名读题西林壁,师生进行评价,强调:朗读古诗,不仅要的的准确,还要读得有节奏,要读得有板有眼。3师范读,学生根据要求练习朗读。要求:读诗不但要正确、有节奏, 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4. 齐读三、抓住重

4、点字,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句蕴含的人生哲理。在没到庐山之前苏轼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话:“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意思是说要想认识庐山,就得要常来常往,于是,在此后的十几天里,他“往来庐山南北十余日”那么在这十余天里他所看到的庐山是怎么样的呢?1齐读第一句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句诗的意思吗?横看成岭侧成峰:从正面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却变成了一座山峰,高峻雄伟。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1)这句诗中藏着几个方位词,你能找出来吗?(板书:横侧远近高低)重点强调横和侧,横即正面,侧即侧面。可在黑板上画出一座山,让学生们标出横着看是怎么看?侧看是怎么看

5、?(2)作者在这十来天里是不是真的就是从正面、侧面、远处、近处、高处、低处这6 处地方观赏庐山美景的?这些方位词在诗中起什么作用?(板书:角度不同)(3)角度不同 , 景色怎么样呢?从诗中找证据。( 远近高低各不同 ) (板书:景色不同)(4)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这么多变化呢?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从诗中“远、近、高、低”四个字我们就不难感觉到作者所站位置的变化。大家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吗?谁能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 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 其实”我”画的并没有错 , 因

6、为从不同的角度看上去 , 杨桃就是不一样的。所以同学们 , 你们现在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了吗 ?是因为作者的角度发生了变化 , 所以庐山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景象。(5)请同学们想象在远处,近处,高处,低处都会看到什么不同的景象呢?远: 隐天蔽日;近: 危崖险岩;高处俯瞰 : 深沟幽壑;山下仰望 : 重峦叠嶂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 - - - - - - - - - 优秀教案欢迎下载小结: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可大

7、文豪苏轼仅仅用了14字就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景物就完全不一样。(6)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前两句。(7)指名有感情的朗读。2. “往来庐山南北十余日”作者每天看到不一样的美景,怎么也不认识庐山的真面目,这是什么原因呢?(1)齐读第二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2) “哪个字”是“因为”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书下注释)同学们一定要关注书下重点字的注释,能帮助我们很好的理解诗意。(3)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不止一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4)同学们 , 现在请你们想一想 , 这首诗仅仅

8、是在描写庐山的不同景色吗?从这首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5)同学们有没有碰到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情况?举例说一说。(6)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题西林壁这首诗。三、总结全文 , 升华1同学们 , 常见的诗歌题材大家知道有什么吗? (写景诗 , 怀古诗 , 咏物言志诗 , 田园诗 , 哲理诗 ) 2你知道题西林壁属于哪种题材吗? ( 既是写景诗也是哲理诗 ) (看板书总结)这是一首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写作者看到的景色,(板书:所见)后两句是作者由景

9、所悟出的道理。(板书:所感)3作者借欣赏庐山的感受,告诉我们无论看人、看事、看问题都要多角度,多侧面地去观察、去体会,这样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全面、公正的评价。题西林壁这首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古诗佳句。同学们愿意把这首诗背诵积累下来吗?(1)配乐指名朗读,读后同学评价(2)学生齐读(3)熟读成诵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10、4 页 - - - - - - - - - 优秀教案欢迎下载四、积累延伸 , 拓展运用1同学们,我们刚才按照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的步骤学习了题西林壁,这首古诗,请大家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诗题,明诗意的呢?抓住关键字、书下注释、联系生活积累、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在今后的古诗学习中,要进一步巩固运用。2对比阅读王安石登飞来峰(打印)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游览过庐山、赞美过庐山,但他们大都是赞美庐山的美景, 如李白望庐山瀑布,谁会背?(可以齐背)但本诗作者苏轼却另辟蹊径,由自己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景象完全不同得出“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人生哲理

11、。这是作者的巧妙之处,使这句诗成为千古绝唱。王安石曾写过一首登飞来峰和它有异曲同工之处。请你读一读这首古诗,试着用刚才总结的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1) 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2)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怕浮云遮挡我的视线,因为我站在飞来峰最高的山顶上。浅层理解:站得高看得远,深层理解: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板书设计:题西林壁 ( 苏轼) 横 侧 远 近 高 低角度( 不同) 景观( 不同) 所见不识只缘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感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