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审计目标、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审计目标、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ppt课件.pptx(9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章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 与审计工作底稿A会计师事务所ABC建筑公司连续四年审计背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问题ABC将未动工的项目按照完工百分比确认收入,事件披露后公司股价大幅度下跌CPA认为没必要去施工现场核查该工程实际上的完工进度,仅依靠ABC公司提供的采购的物料等相关资源推算出完工进度,然后使用完工百分比法来计算成本和收益。引例:注册会计师必须牢记审计目标! 对于任何一项审计业务约定,审计人员首先必须确定其审计目标。而针对确定的审计目标,审计人员必须实施一系列的审计程序来收集相应的审计证据,并对所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进行评价,判断收集的审计证据是否支持所确定的审计目标,据此发表恰当
2、的审计意见并将这一过程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之中。 本章将结合相应的审计程序介绍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启示引例和篇首语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目录审计目标、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目标1 审计过程实质上就是围绕着审计目标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并据以发表审计意见的过程。审计审计目标目标审计审计证据证据审计审计意见意见收集整理评价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审计目标的两个层次:(1)总体审计目标(2)具体审计目标总体审计目标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规定,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是: (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
3、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鉴证业务注册会计师执行的业务分为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两类。 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包括:审计、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 相关服务包括税务代理、代编财务报表、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鉴证业务的保护程度 鉴证业务的保证程度分为合理保证和有限保证。 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的目标:在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下,以积极方式对财
4、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提供高水平的保证。 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的目标:在可接受的审阅风险下,以消极方式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阅意见,提供有意义水平的保证。该保证水平低于审计业务的保证水平。证据收集程序合理保证(财务报表审计)积极方式有限保证(财务报表审阅)提出方式消极方式通过一个不断修正的、系统化的执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证据收集程序包括: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通过一个不断修正的、系统化的执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证据收集程序受到有意识的限制,主要采用询问和分析程序获取证据合理保证(财务报表审计)有限保证(财务报表审阅)所需证
5、据数量财务报表可信性检查风险较多较低较低较高较高较少审计业务的合理保证 审计的目标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其原因有: 审计人员要侦查欺诈性财务报表是极其困难的,尤其是当管理当局之间存在共谋时,更是如此。 审计证据主要来源于对总体样本的测试,而测试必然存在不能发现重大错报的风险; 会计所包含的各种估计会受到未来事项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所以审计人员所依赖的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认定 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对各类交易、相关账户和披露作出的暗示性或明示性的陈述。 认定可分为三大类: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2)与期末账户余额
6、相关的认定; (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1.2.3.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4.5.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1.2.3.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
7、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1.2.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具体审计目标 根据审计的总体目标和管理层认定,可将具体审计目标分为三类: (1)与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 (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发生:根据发生认定推导,以审核已入账的交易与事项是否已实际发生;1.与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具体审计目
8、标如:将一项没有发生的一笔销售交易记录在当期的销售明细账当中。高估完整性:根据完整性认定推导,以审核所有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是否都已记录;2.与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如:如果发生了一笔销售交易,但却没有在销售明细账和总账中记录这笔交易。低估准确性:根据准确性认定推导,以审核对交易和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所产生的信息的准确性;3.与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如:对销售交易而言,发出商品的数量与账单上的数量不符、开账单时使用了错误的销售价格、账单中的乘积或加总有误、在销售明细账中记录了错误的金额等。与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如:将本期收到并验收的存货记录在了下期的财务报表上。4.截止:根据截止
9、认定推导,以审核交易和事项是否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与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5.分类:根据分类认定推导,以审核每个项目是否被记录在正确的账户之内。如:将现销记录为赊销、将出售经营性固定资产所得的收入记录为营业收入。存在:根据存在认定推导,以审核资产负债表上表述的各项资产、负债和权益账户的余额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1.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如:在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中存在某客户的应收账款,但实际并不存在,就违反了存在认定的目标。权利和义务:根据权利与义务认定推导,以审核财务报表上的资产是否确实属于被审计单位(权利),负债是否确实应当由被审计单位偿还(义务);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
10、关的具体审计目标如:将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计入账内,就违反了权利目标;而将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负债计入账内,就违反了义务目标。完整性:根据完整性认定推导,!以审核所有应当列入的金额是否均已列入;3.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如:存在对某客户的应付账款,但在应付账款明细表中却没有记录对该客户的应付账款。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4.估价和分摊:根据计价与分摊认定推导,以审核财务报表中各个项目所记录的金额是否恰当。如:固定资产折旧、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的计提。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根据发生及权利和义务认定推导,以审核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交易和事项是否已经发生,并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1.与列报和披
11、露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如:被审计单位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了对某客户的应付票据,则审计人员应该确定该应付票据是否确实存在,并且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完整性:根据完整性认定推导,以审核所有应当披露在财务报表中的信息是否都已披露;2.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如:被审计单位存在关联方和关联交易,但在财务报表中却没有对此进行披露,就违反了这一目标。分类和可理解性:根据分类和可理解性认定推导,以审核财务信息是否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如: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是否分开列示;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的分类是否恰当。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4.准确性和计价
12、:根据准确性和估价认定推导,以审核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是否已被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如:财务报表附注中是否对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了恰当的说明。审计证据2审计证据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规定: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获取审计证据的目的获取审计证据的目的审计证据的构成审计证据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其他信息审计证据的来源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内部生成
13、其他渠道生成:原始凭证等记账凭证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财务报表对财务报表的其他调整等审计证据的特征审计证据的特征充分性适当性审计证据数量的要求审计证据质量的要求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要求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审计意见的形成。 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充分性的判断通常基于以下三个因素:1.重要性。2.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3.成本效益原则。1.充分性的三个因素重要性 对于重要的账户余额和交易类别,一旦判断出错,就会影响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整体的判断,从而导致错误的审计意见。因此,对于越重要的账户余额和交易类别,审计人员就需要收集越多的审计证据。2.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内
14、部控制系统越有效,其生成的会计数据就越可靠,审计人员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就越少;相反,审计人员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就越多。充分性的三个因素3.成本效益原则 在确定审计证据数量规模时,审计人员也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如果增加时间和成本后,未能带来相应的效益,就应考虑采取其它的替代程序来收集审计证据。充分性的三个因素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数量必须足够,必须达到最低数量要求。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需要注意一下两点:1.审计证据的数量必须足够,而不是越多越好。2.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
15、和可靠性。2.3.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必须与特定的审计目标和管理层认定相关。在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审计人员应当考虑: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有关某一特定认定的审计证据,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可能与同一认定相关。1.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的可信赖程度,通常受审计证据来源和性质的影响,并取决于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环境。在确定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时,审计人员应当考虑以下因素:(1)证据的类型 书面文件形式的证据比经由有关人员口头询问得来的口头证据更为可靠。(2)证据的来源 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的审计证
16、据更为可靠,从外部独立获得的审计审计证据比其他来源的审计证据更为可靠可靠性(3)证据的时效 对于资产负债表账户来说,越是临近资产负债表日收集的证据,其可靠性越高;对于损益表帐户来说,从整个会计期间内选取的样本中所得到的证据比从部分时间段内选取的样本中所得到的证据更为可靠。可靠性(4)证据间的相互印证性 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之间能相互印证时,审计证据就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反之,若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之间出现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时,则审计证据的可靠性较弱。(5)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内控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控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为可靠。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 审计人员所需
17、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也会受到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但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则仅仅依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是难以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因此,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是具有证明力的。图4.1 审计证据的特征审计证据的种类审计证据实物证据询证证据文件证据数学证据口头证据分析性证据审计证据的种类 实物证据:用以确定某些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存在的证据。例如,可以利用实物证据核实库存现金、有价证券、存货和固定资产的存在性和数量。 实物证据提供了证明资产存在性的初步证据,但存在以下缺陷: (1)只能证明实物资产的存在性,而不能
18、保证资产的所有权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2)可以证明实物资产的数量,但难以确保实物资产的质量。询证证据 询证证据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向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第三方发出询证函而取得的一种审计证据。询证函主要针对的是与特定账户余额及其项目相关的认定,但不仅限于账户余额。审计证据的种类文件证据 文件证据是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内部获取的各种以书面文件为形式的一类证据,它由会计记录、支持这些会计记录的原始凭证以及其它诸如会议记录、合同书等重要文件组成。 文件证据提供了交易最初的证明,是审计证据中最大量、最基本的证据,在大多数审计项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审计证据的种类数学证据 数学证据是审计人员在实施计算、重新计算
19、和对账等审计程序时所产生的证据。它是审计人员直接进行数据计算的结果,因此是一种直接形式的审计证据。 其目的是要证明估价或分摊认定,所以数学证据涉及的审计项目大多数都是有关估价或分摊的应计项目。审计证据的种类分析性证据 分析性证据是审计人员通过分析程序所获得的证据。通过获取分析性证据,审计人员可以发现一些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查的重要领域。 审计证据的种类例如,在审计计划阶段获取的分析性证据,可以帮助审计人员识别高风险的审计领域,以确定是否要在这些领域分配更多的审计资源,执行更加详细的实质性测试。口头证据 口头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的员工或其他有关人员对审计人员的询问所做出的口头答复而形成的一类证据。它可
20、以用于每一类认定的评价过程,但由于其证明力较弱,在通过询问获得口头证据后,审计人员还必须通过获取其他类型的证据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确证。审计证据的种类 检查记录或文件 检查有形资产观察1.2.3.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重新执行重新计算分析程序函证询问8.7.6.5.4.审计程序检查记录或文件 检查记录或文件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形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检查的过程。 审计人员对于记录或文件的检查主要有两种方法: (1)追查或顺查 (2)核实或逆查1. 追查(顺查) 核实(逆查)按照一笔交易或事项在会计记录上的顺序,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再到分类账依次检查相应的记录
21、是否正确,最终确定这笔交易或事项是否被正确地反映在财务报表上。方法目的证明完整性认定,即检验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入账是否正确。从分类账开始,检查与其相关的记账凭证,并核实所附的原始凭证,最终确定某一账户所反映的交易或事项是否真实。证明发生认定,即检验已入账的交易或事项是否属实。追查和核实的区别审计程序检查有形资产 检查有形资产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现金、存货等资产实物进行审查,其主要方式是监盘。 监盘是指审计人员在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对各种实物资产及现金、有价证券等的盘点,并进行适当的抽查。监盘可检查资产是否真实存在并与账面数量相符,是否存在短缺、毁损、贪污和盗窃等问题。2.审计程序观
22、察 观察是审计人员查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实施的程序。观察可以获取执行有关程序或过程的审计证据,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观察所提供的审计证据仅限于观察发生的时点,而被观察人员的行为也可能因被观察而受到影响。3.审计程序询问 询问是审计人员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各种信息,并对其答复作出评价的过程,它是获取口头证据的重要方式。 由于通过询问获取口头证据后,审计人员还必须通过获取其他类型的证据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确证。因此,询问程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应和其他的审计程序结合起来使用。4.审计程序函证 函证是指审计人员直接从第三方获取书面答复以作为审计证据的过程。
23、函证的对象主要包括:(1)银行存款、借款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2)应收账款;(3)其他相关内容,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应付账款、预收账款、或有事项、保证、抵押或质押、重大或异常交易等。函证有积极式函证和消极式函证两种方式。6.函证的分类 积极式函证 消极式函证要求被询证者在所有情况下必须回函并确认询证函所列示的信息是否正确,或填列询证函要求的信息。特点优缺点由于需要被询证者作出回复,回函率可能较低,进而导致注册会计师需要执行其他替代程序。只有在所函证的金额不符时才要求债务人回函。被询证者不回函是因为他已核对了询证单及所附账单,并对其列示的信息表示了同意。但在实务中也可能存在导致被询证
24、者不回函的其他情况,因此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函证的分类 积极式函证 消极式函证适用范围同时存在下列情况的情形:1.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低水平;2.涉及大量余额较小的账户;3.预期不存在大量的错误;4.没有理由不相信被询证者不认真对待函证个别账户的欠款金额较大、有理由相信欠款可能会存在争议或重大差异的情况。审计程序重新计算 重新计算是指审计人员通过手工方式或电子方式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核对。 例如,加总明细账和日记账、计算存货总额、检查折旧费用的计算等。重新执行 重新执行是指审计人员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例如,根据被审计单位的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
25、重新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与被审计单位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对比。6.7.审计程序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以及在必要时调查已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期望值差异较大的波动。 分析程序在审计计划阶段和完成审计阶段要求必须使用,但在审计实施阶段则是任意选择的。8.分析程序的作用在审计计划阶段 分析程序可作为风险评估程序,帮助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通过执行分析程序,审计人员可以发现财务报表的异常变化,或者预期应该发生而未发生的变化以识别存在潜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同时分析程序也可以帮助
26、审计人员发现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发生变化的信息和征兆,从而识别出一些表明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的事项。分析程序的作用在审计实施阶段 如果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则分析程序可用作实质性程序单独或结合细节测试开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分析程序可以减少工作量、节约审计成本,同时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分析程序的作用在完成审计阶段 审计人员可以运用分析程序来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此时实施分析程序,有助于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合理性进行把关,评价财务报表中仍存在重大风险而未被发现的可能性。审计工作底稿3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审
27、计人员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记录了整个审计过程所进行的工作及所获取的资料。 因此,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报告的基础;审计工作底稿是考核审计质量的依据,是控制与监督审计质量的手段;审计工作底稿是连接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1.2.3.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审计工作底稿对后续审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4.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要求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规定,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1)按照审
28、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2)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3)审计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在得出结论时作出的重大职业判断。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要求 在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时,审计人员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2)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3)识别出的重大错报风险;(4)已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要求 在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时,审计人员应当考虑下列因素:(5)识别出的例外事项的性质和范围;(6)当从已执行的审计工作或获取审计证据的记录中不易确定审计结论或结论的基础时,记
29、录审计结论或结论基础的必要性;(7)审计方法和使用的工具。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要求 在记录已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审计人员应当记录:(1)测试的具体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2)审计工作的执行人员及完成审计工作的日期;(3)审计工作的复核人员及复核的日期和范围。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要求(1)遇到的例外情况;(2)实施的新的或追加的审计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的结论以及对审计报告的影响;(3)对审计工作底稿作出相应变动的时间和人员以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 在某些例外情况下,如果在审计报告日后实施了新的或追加的审计程序,或者得出了新的结论,审计人员应当记录: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要求 审计工
30、作底稿的形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取得,另一种是审计人员亲自编制。通常应包括下列全部或部分要素:(1)审计工作底稿的标题;(2)审计过程记录;(3)审计结论;(4)审计标识及其说明;(5)索引号及编号;(6)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7)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8)其他应说明事项。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与管理 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工作结束后,对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筛选和汇集并予以归档保管,归档后的审计工作底稿即成为审计档案,它是审计组织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历史资料。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与管理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第十七条规定: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
31、为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中止后60天内。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例外情况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新的或追加审计程序,或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新的结论需要变动审计工作底稿的情形注册会计师已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取得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得到了恰当的审计结论,但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不够充分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的变动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时间和人员以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变动审计工作底稿时的记录要求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理由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的变动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 对于连续审计的情况,当期归整的审计档案可能包括以前年度获取的资料,甚至是10年以前
32、获取的资料。对于这类档案,注册会计师应视为当期取得并保存10年,如果这些资,料在某一个审计期间被替换!被替换资料应当从被替换年度起至少保存10年。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业务中止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 在完成最终审计档案的归整工作后,注册会计师不应在规定的保存期届满前删除或废弃任何性质的审计工作底稿。特殊情况本章小结: 审计作为一个人造系统,它的运行有自已的目标。为了达到目标,审计人员必须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而所有的审计证据都必须通过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而获得,并将其记录于审计工作
33、底稿之中。 审计的总体目标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并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本章小结: 审计的具体目标则是根据审计的总体目标,在交易和事项、期末账户余额以及列报和披露的具体内容上使用认定,从而为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以及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奠定基础。 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对各类交易、相关账户和披露作出的暗示性或明示性的陈述,包括与所审计期间的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及与列报和披露
34、相关的认定。本章小结: 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审计证据应具备两方面的特征:充分性和适当性。审计证据可分为六类:实物证据、询证证据、文件证据、数学证据、分析性证据和口头证据。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有: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 本章小结: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有:(1)是审计报告的
35、基础;(2)是考核审计质量的依据,控制与监督审计质量的手段;(3)是连接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4)对后续审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章小结: 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人员应对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汇集和筛选,并予以归档保管。归档后的审计工作底稿即成为审计档案,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间为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练习题1.CPA对A公司2015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时,发现A公司可能存在下列导致错误的情况:(1)以列入存货的委托B公司代销的商品可能并不存在;(2)期末存货的盘点可能存在较大差错;(3)当年对应收账款所提的坏账
36、准备可能不正确;(4)可能存在未入账的应付账款;(5)长期借款中可能有一年内将要到期的部分。要求:为了证实上述问题,CPA执行了相应的审计程序,CPA用以证实上述认定所能实现的具体审计目标是什么? 要实现上述目标所获取的相应的审计证据属于哪一类(按审计证据的形式分类)?思考题1.审计目标的含义是什么?不同的审计阶段审计人员的目标分别是什么?2.何为管理层认定?认定分为几类?它与审计目标有何关系?3.审计证据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各自的证明力如何?4.为获得各种不同类型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需要执行哪些相应的审计程序?思考题5.审计目标、审计证据与审计程序之间存在怎样的逻辑关系?6.什么是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有什么作用?7.如何进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有哪些要求? 8.审计工作底稿如何进行存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