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一、概述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易在老年人中发生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绝经后妇女发病率高达30%50%。其显著特点是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尤以髋部病理性骨折及其并发症对老年人的威胁最严重,其死亡率达20%、致残率达50%。如果能及时对骨质疏松做出论断并加以防治,骨折的发生率将会大大减少,并能防止进一步骨折。二、定义无论男女,一般从35岁开始,骨组织中的骨量退逐渐减少。这种非病理性的骨量减少称为骨贫或骨质缺乏。如果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骨量迅速丢失,导致全身骨量减少,骨皮质变薄,小梁骨减少、变形、变细、排列紊乱,骨骼缺钙,质地疏松
2、脆弱,出现骨痛等症状,且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即称骨质疏松症。三、分类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骨质疏松症、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和成人型骨质疏松症。其中成人型骨质疏松症又分为型(高转换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绝经70岁);型(低转换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由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胃肠道疾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引起,也可继发于某些药物和长期不活动(废用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女性多在绝经后20年以上,男性大多在60岁以上发生,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女:男约为21。骨丢失类型为
3、小梁骨和皮质骨,骨折多在脊椎(多发楔型)和髋骨(股骨颈、大粗隆)等部位发生。四、病因及发病机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与内分泌紊乱、钙摄入及吸收不足和运动负荷减少有关。骨质疏松症首先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成骨细胞的活性减弱,造成成骨小梁变细但不穿孔,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其次随着年龄增加,肾功能减退,肾脏25(OH)羟化酶活性原发性降低,维生素D受体合成减少,1,25(OH)2D3合成减少,造成肠钙吸收减少和血钙降低,刺激甲状旁腺素(PTH)分泌增加。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加速老年性骨丢失,参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又因老年人活动少,日晒不足,维生素D普遍缺乏。加之老年人摄入量减少,从而引起维生素和
4、微量元素的缺乏。随着年龄增加,甲状腺C细胞功能减退,使降钙素分泌减少,都会引起骨吸收和骨脆性增加及骨量减少。加之骨细胞功能衰退,降低了微小骨折的修复能力,因此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易于骨折(见图11-2)。五、临床表现(1)年龄在7075岁以上,男女的比例是1。(2)疼痛:以腰背疼痛为主占70%80%,由脊柱向两侧扩散,久坐或久立疼痛加重,仰卧或坐位疼痛减轻,有时为负重性疼痛。(3)身高缩短和驼背:正常人有24节椎体,每个椎体高度约2 cm左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每个椎体缩短2 mm,身长平均缩短36 cm(4)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骨折好发于脊柱的胸腰段、髋部和桡骨(如脊柱压缩
5、性骨折、髋骨骨折和桡骨骨折),常在变换体位、持物和轻微外伤时发生,有时根本不被病人所注意(图11-3)。六、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1.骨密度(BMD)检查主要采用的检查方法有:双能X线吸收测量(DEXA):最常用,能最好显示股骨颈的骨密度(常为金标准);定量计算机扫描(QCT):检测椎体骨小梁的骨密度,获得单位体积内的骨矿含量;定量超声(QUS):利用超声的穿透性,测量部位为跟骨、髌骨、胫骨和指骨。按照WHO规定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骨密度和骨矿含量低于同性别年龄人平均骨量2.5SD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约有30%50%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无明显骨痛,因此骨密度检测成为确定诊断的重要客观因素。2
6、.骨形态计量学检查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骨再建活性降低,夏骨细胞过早凋亡,骨吸收深度减少,骨形成的骨量亦减少,所以骨小梁的平均骨壁厚度(MWT)变薄。目前多数报告认为,随年龄增长,成骨细胞活性衰减,骨形成能力下降,所以骨重建单位(BRU)负平衡出现。骨小梁相对体积(TBV)是反映单位体积骨髓腔内骨体积的重要参数。MWT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女性下降更明显。平均骨小梁板厚度(MTPT)、平均骨小梁密度(MTPD)和平均骨小梁板间隙(MTPS)是反映骨小梁三维空间结构的几项参数,前两个参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MTPS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七、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又称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是生物衰老
7、在骨骼方面的特殊表现。其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表11-20)2.鉴别诊断(1)内分汔性骨质疏松症: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症、佝偻病或骨软化症。(2)血液系统疾病:如骨髓瘤。(3)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其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糖皮质激素大量使用。八、治疗及预防1.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骨峰值骨量和骨量丢失强度、起始时间、速度及持续时间有关。因此应争取在年轻时获得最佳骨峰值,减慢骨丢失速度,避免和消除各种危险因素等方法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如少吸烟,多运动(犍别是有规律的负重运动),不过度饮用咖啡,高钙饮食(1000 mg/d),肉类食物适量,多
8、食乳制品及绿色蔬菜,防止跌倒,避免用导致骨丢失的药物等。2.药物治疗(1)对症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如西乐葆200400 mg/d、莫比可7.515 mg/d)、固定及矫形、骨折治疗等。(2)钙剂及维生素D活性代谢物治疗:从儿童到青少年,充足的钙摄入是不可缺少的,绝经后的妇女适当补钙也是必要的。人体仅仅通过饮食不能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日光照射和补充维生素D是必需的。成人钙摄入8001000 mg/d,青年及怀孕妇女1200 mg/d,绝经后的妇女15002000 mg/d,同时给予维生素D,成人400 U/d,老年人可增加23倍。在冬季还可以服用骨化三醇(0.250.5 g/d)或阿法骨化醇(
9、0.51g/d),可服用36个月。老年人补钙要点:少量多次:老年人钙吸收能力仅为年轻人的1/4,应少量多次补钙,便秘者避免且碳酸钙;餐后服务:老年人胃酸低,利用餐后高胃酸帮助钙吸收;老人肾功能不全较多见,应尽量少选磷酸钙;合用活性维生素D,以加强钙吸收。在市售含钙药物中碳酸钙的元素钙含量最高。维生素D活性代谢物1-(OH)D3和1,25-(OH)2D3具有相同生物学效应。(3)雌激素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治疗:用药期间高度警惕雌激素的不良反应,定期做妇科和乳腺的检查,最好短期服用。对老年人不推荐使用。(4)降钙素治疗:对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有显著的止痛效果,但费用较贵,需长期反复注射,近年,有
10、鼻吸剂的应用。常用药物:密盖息(鲑鱼),益盖宁(鳗鱼)。作用机制:对肾脏的作用减少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尿钙、尿磷和尿镁的排除增加;对胃肠道的作用抑制胃酸、胃泌素的分泌,使食欲下降,摄取钙磷减少。注意事项:同时补钙、个体化及间隙应用。降钙素的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口干等;血管舒缩反应,如面潮、发热、心悸等;局部反应,如皮疹、疼痛等。(5)二膦酸盐治疗:具有抗骨吸收的能力,可使破骨细胞的数量减少、活性降低。常用药物:第一代:羟乙基二膦酸盐(etidronate依膦、邦得林)双氯二膦酸盐(clodronate骨膦)第二代:帕米双膦酸盐(pamidronate阿可达、博宁)第三代
11、:阿仑膦酸盐(alendronate固邦,福善美)目前主要用第三代的阿仑膦酸盐,如固邦10 mg/d,福善美70 mg/w,疗程6个月。二膦酸盐的使用注意事项:服用方法:空腹服药,200毫升清水送服,与食物、钙剂的摄入相隔时间至少30分钟,禁止与氨基苷类抗生素同时使用。因药物对食管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故服药后应保持站立或坐位至少30分钟,绝对不能平卧,一旦病人有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和胸骨后疼痛,应立即停药。服用二膦酸盐药物应加服钙剂(不同时服),以协助增加骨量,同量避免发生低血钙。轻-中度肾 功能不全可以按常规使用,但此类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重度肾功能不全不能使用。有低钙血症、食管病变禁止使用。孕妇、哺乳期妇女不使用。二磷酸盐治疗的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见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腹胀、腹痛、便秘等;部分患者偶有头痛、骨骼肌疼痛。不良反应往往随治疗的继续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