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理念之我见.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2784154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幼儿教育理念之我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幼儿教育理念之我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幼儿教育理念之我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幼儿教育理念之我见.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谈幼儿教育理念之我见浅谈幼儿教育理念之我见 【摘 要】俗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此可见教育对于人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幼儿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犹如大厦之地基,大厦能否历经风雨而依然不倒,就取决于地基是否打得好;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人是否收到良好的幼儿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好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想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或价值取向能够有效的指导我们的幼儿教育,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理念 一、幼儿教育概述 上世纪初以来,我国的很多思想理念都有欧美的色彩并影响至今,包括幼儿教育在内的教育理念很

2、大一部分也是承袭欧美,这些幼儿教育理念的最大特点便是强调对人的智力或智能的培训,但这个特点恰恰也是它的致命弱点。因为一个完整的人除了要拥有智力之外,还要有很多非智力的东西(比如情感),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会出现人格的分裂或人的异化。这些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领域运行至今,已经逐渐显现出危机:第一,关于智慧和知识的关系处理。幼儿教育应包含知识和发展智慧两个方面,君子不器,这是孔子说的,所以,幼儿教育应主要侧重于智慧的养成而不应过早地涉及知识或素质的培养。但在各地幼儿教育的实践中,则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知识代替智力的现象,各类名目繁多的幼儿教育培训多如牛毛而我们的家长们也对此兴致极大,这个现状便是时下我

3、国幼教的明证;第二,德育工作过于概念化和形式化。我国关于人才的定义是“又红又专”,而实践中,我们对品德教育的效果关心不够,以致不少幼儿缺乏做人的基本要素爱心。同时,我们的品德教育不是先从教育幼儿如何做人开始,而是授予一些空洞的爱祖国、爱家乡的概念,幼儿品德教育,无疑成了空中楼阁;第三,父母既过分宠爱又过多管制。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螺旋式的过程,这就意味着人在幼儿阶段必然有很多必过的坎坷和困难,一如唐僧西天取经必经八十一难才能修成正果。但一些家庭过度宠爱孩子,凡事包办代替,生活上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其结果便可能是:过于溺爱的孩子不懂得分享,不懂得爱,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往

4、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将来很难适应社会;同时,有很多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一切都是父母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甚至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缺点看得很重,总是挑毛病,而对优点却视而不见,极少表扬,甚至经常打骂孩子,其结果便可能是:这样的孩子自卑感很强,做事缺乏信心,逆反心理很强。 二、幼儿教育误区之根源 造成幼儿教育如此现状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的定位出现了偏差。我们应该明白,社会生活正是因为个体的多元性而显得精彩,而教育理念特别是幼儿教育理念是属于人文学科范畴而不是自然科学范畴,它必须包涵和丰富人的个性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作为人文科学范畴的幼儿教

5、育理论,其研究的对象并不是与主体无关,主体也不是与客体分离,而且,往往正是主体对客体的参与才使得其对象能被认识,其真理能被理解。 但问题是,包括很多教师在内的流行观念认为,名和利就代表着成功,所谓“成功人士”就是赚了钱,出了名的人,所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学生的分数越高,老师就越认为他是好学生。这种观念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老师教育学生的目的不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是追求学生成绩。 自从自然科学诞生以来,以其精确性而风靡全球。不论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是以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作为研究进路。但对幼儿教育理论带来的最根本弊端是造成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割裂。 三、幼儿教育观之重建 马克思

6、指出,全面发展的个人也就是能够适应极其不同的劳动需求并且在交替变换的职能中,使自己先天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个人。就幼儿教育而言,就是要“以人为本”并以此要求社会、家庭、学校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遵循人成长的规律,以人的成长为教育价值取向,让学生具有完整的人格和健康的精神品格,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获得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能力以培养他的幸福感并由此让他幸福的生活着。不管教育有何种功用和贡献,有一个很世俗的事实是: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所谓人才是先成人后成材,成不了人就成不了材,即使他拥有超强的技艺,也同样会被社会边缘化。而“成人”指的是具有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身心条件,诸如形成良好的

7、品德、崇高的责任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正常的智力水平等,这是作为一个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无论对从事何种工作的人来讲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成人是成才的基础,后者只有在前者的基础上才有意义并延续前者。所以,正确的教育理念或价值取向是人的成长而长成,通过教育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教育的精髓不是要學生学很多东西,而是要让他们头脑中获得完全正确的和清楚的观念。知识是绝对的,社会是不停变迁的,人是能动的,通过教育让学生具备了正确和清楚的观念,他就能够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挖掘自己的潜能并加以完善,使他成为他自己。卢梭关于幼儿教育是社会人的教育理念是具有

8、优越性并值得人们采纳吸收的。 因为,卢梭提出了最好的解决之道:“从我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也就是说,对幼儿教师来说,在教育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在思想观念中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未来的社会人看待而不能把学生当作栋梁对待;“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成为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因为,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指出,人的心灵起初如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印记,没有任何偏见和观念,人们的一切知识观念都建立在经验上。对学生的教育主要不在于教学生认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灵沾染上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误。 因为,根据冯哈耶克的

9、观点,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个人不仅不能知道所有一切的事情,甚至连别人已知的那一点事情他也不可能完全都知道。一个人的无知没有什么坏处,但谬误却是极其有意害的。 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由于他自认为知。正是由于幼儿涉世不深,对人对事大体是处于一种无知状态,所以幼儿没有犯错的能力。对于任何一个幼儿而言,其所有一切本能的活动首先是为了保持其生存和幸福,所以,在评价所有一切自然的物和人造的东西时,他所根据的是它们对他的用处以及它的安全,生存和舒适的显而易见的关系。他的话语都忠于他的思想,他的行为完全是出于他自己的心意,是否需要是幼儿作出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行为是否会给他人造成损害以及造成什么样的损害,幼儿是不会加以考虑地,也没有能力加以注意,所以教育者必须具备这样一个常识:幼儿没有判断能力,其行为的作出是以其喜好和需要为动力和出发点,教育者在评价幼儿的行为时就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教育者在对幼儿作出评价性行为时应以为是否有利于其成长而不是以是否有利于自己管理为标准,与此同时,教育者还应该采用大禹治水的疏导方式来矫正幼儿的行为。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