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20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202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202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味课文的意境。 2、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二、重点与难点: 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背诵积累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师生一起背诵学生曾经学习过的辛弃疾的两首词。 二、介绍词的常识、小序、作者及时代背景。(请学生介绍,了解预习情况) 1、词的常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大家看,写在最上面的“破阵子”是题目吗? 不是,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沁园春”、“卜算子”一样是词牌名;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才是题目。 2、“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结合注释1,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辛弃
2、疾赋闲时写给他的好朋友陈亮的。我们知道,要理解诗必须先要了解作者。那有谁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所涉及的辛弃疾和陈亮两个人?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他出生在北方。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同时,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 4、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
3、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三、整体感知 我们知道文章有“文眼”,诗有“诗眼”,就是那篇文章或诗歌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字词或句子。对与词来说,我们姑且称之为“词眼”。这首词的“词眼”就在题目里,谁能把它找出来? “壮”。这个字是本词的“文眼”,整首词都是围绕这个字来写的。大家能找出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壮”,这个“壮”字的含义又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我们梳理了课文后再来回答。 1、首先,先听一下录音,大家在书上注音; 然后我请几位同学试着为我们朗读一下。 2、学生朗读,理解这首词的含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回:醒。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
4、,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这时候作者回想梦中之事想到了下面的景象。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八百里:牛。(典故)。八百里分麾下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顺序为“分麾下八百里炙”的倒装,分给部下烤牛肉,以犒劳出征的士卒。 五十弦:瑟,泛指乐器(典故:以前都有50弦,因三皇之一的泰皇受不了它发出的悲哀之音,才下令改为25弦)。 翻:演奏。 “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字改为“弹”字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翻”字写出了战歌嘹亮,乐器轰鸣的热烈场面; 如用“弹”字代之,就表现不出这种气氛。 “秋”仅仅表示这时是秋天吗?不,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
5、的气氛。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北疆苍凉的乐曲。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这两句是宽泛对偶,这样看来与“如”字相对的“作”字是什么意思? 作:像。这个字古今词义不同要注意。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霹雳:弓弦的响声。 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君王的天下事是指什么?统一国家。 多想完成君主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可惜白发已现两鬓。 3、我们梳理了整首词后,大家能否找出文中表现“壮”的地方? 这些句子表现出来的“壮”的内涵是什么? 壮: 点
6、兵出征、飞驰敌阵壮观而激烈雄壮 统一国家、名垂青史雄心壮志 本词的文眼“壮”,仅仅是雄壮吗? 不是,最后一句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这里的“壮”还有为“悲壮”的含义。 作者化“雄壮”为“悲壮”,由理想回到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有抗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却只能在沉醉后的梦里驰骋沙场,心中有壮志未酬的悲情。 “壮词”意即激昂奋发的壮行言辞,有壮怀激烈之意。词中描绘的军营生活以及激昂奋进的战斗生活就是具体的体现。而末尾两句更为突出,它把描写大功告成后的喜悦,把收复中原,统一祖国与个人杀敌立功的心愿统一在一起,字里行间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4、作者为
7、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明确: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5、作者写这首词有什么用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首词托名为安慰朋友,实则是抒发词人自己对青年时代抗金的战斗生活的念念不忘之情,以及坚决恢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志,还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6、如何理解这首词? 明确:这首词是词人爱国词篇中的代表作之一,虽是为鼓舞爱国壮士、好友陈亮而作,但更是自己心志的流露。词人以早年战斗生活为基础,融梦境幻
8、觉为一体,描绘了一幅爱国将士驰骋沙场,雄伟壮阔的场面,全词内涵丰富,造语豪壮,结构谨严,构想奇特,以梦境贯穿上下片,自出机杼,情感雄奇高昂。末尾“可怜”一句将感情一落千丈:词人的功名只能是在醉里和梦中实现。理想和现实形成极大的反差,有力地突出了词人的悲愤。 7、齐读课文 四、小结全文 全词从想象着笔,描绘了理想中的抗金队伍和战斗场景。全词在感情基调上是雄壮高昂的,而结句又是悲凉低沉的。前后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种抑扬法赋予了本词特有的艺术魅力,有力地表现了词人满怀壮志而志不得伸的苦痛。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诗。 2、把读完该词后的感悟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六、板书设计 破阵子为陈同
9、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沙场秋点兵豪迈场面(志士热情) 可怜白发生冷酷现实(朝廷冷漠)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 案 一、接着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解题:“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 2、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其词有四篇收入到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八年级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九年级上)
10、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九年级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陈同甫是一个什么人? 陈同甫,即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1193年考取进士第一名。生平主张抗金最力。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二、反复诵读,理解词的内容 、扫清文字障碍,读出节奏。 读准字音 麾 炙 的卢 霹雳 试画出句中停顿。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集体朗读全词 2、结合注释或工具书,读懂大意。 请同学们读注释 挑灯 八百里 五十弦 秋 作 的卢 霹雳
11、集体朗读全词 3、 理清感情脉络,读出感情。 这首词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本词的思想感情呢? “壮”。 这首词是一首寄赠之作,辛弃疾处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穿始终。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要读出作者热切希望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豪情。 教师朗读全词 集体朗读全词。 4、 这首词里有的句子已广为流传,成为千古名句。试把它们找出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三、把握主旨 这首词抒写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抒写了词人想要力挽狂澜,热切希望恢复祖国山河的壮志豪情,表现了他深沉的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 四、拓展延伸 两首词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虞美人是婉约派的代表,破阵
12、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豪放派的代表。两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李煜的“愁”,是一个亡国之君独有的哀愁,刻骨铭心; 辛弃疾的“愁”,是一个臣子无法实现的理想。 作为读者的我们,大多还不知道“愁”的滋味,可谓“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壮志不言愁”,将来遇到“愁”的时候,你会选择哪一种人生呢? 李煜,“天资聪颖”,写绝命词,选择死亡。 辛弃疾“可怜白发生”,一直在努力,但壮志难酬,无可奈何!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苏轼“鬃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有理想有追求,不抛弃,不放弃,努力实现,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五、作业
13、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主备人:刘红艳辅备人:江克英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文学常识和本词的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感悟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力主抗金、收复中原、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一、导入: 文学常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于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
14、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背景: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解题:“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辞以寄之”表明这首词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同甫是陈亮的字。二人都是南宋著名词人,又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共同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赋壮词”,即创作一首表达雄心壮志的词。 二
15、、自主学习: 诵读:语速,语调,节奏理解诗意: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把牛肉分给部下,琴瑟演奏出悲壮粗犷的战歌。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准备出征。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般使人心惊。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生前乃至死后的英名。只可惜白发已现两鬓。 三、交流展示: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者为什么要“醉”?词人挑灯看剑,在梦中回到连营体现了什么?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所以借酒浇愁。 体现出作者强烈的杀敌报国、驰骋疆场的愿望。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气氛?“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的“
16、秋”字又什么表达效果?营造了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气氛。 “秋”字,即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3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翻译: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般使人心惊。 手法:运用夸张,比喻,对偶,用典的手法,从侧面衬托战士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情感:抒发作者爱国卫国之情。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是指什么事?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是哪个词?这个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可怜” 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四、探究点拨
17、1、辛弃疾为什么把破阵子称为“赋壮词”? 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非常勇猛、雄健; 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词人有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却又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从语言风格上看,本词壮丽豪放。所以叫做“赋壮词”。 五、课堂小结 主题归纳:这首词表现了作者醉里挑灯看剑所引发的关于战斗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位忠勇的将军形象,表现了词人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六、课堂反馈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回顾军旅生活画面的句子是:、。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出战斗之激烈和顺利的语
18、句是:、。 3、词中感情急转直下一落千丈从而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的语句是:、。 4对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上片描述军旅生活。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秋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羡慕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B下片前四句描述战斗场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达到此词的最强音,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C最后一句戛然而止,但遗音缭绕,余味无穷,充满了作者壮心未遂的抑郁与愤慨D此词之所以叫“赋壮词”,是因为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种种情境都极其勇猛、雄健; 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
19、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从语言风格上看婉约、纤巧。 5、背诵本词。 破阵子 班级: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姓名: 辛弃疾 主备人:刘红艳辅备人:江克英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文学常识和本词的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感悟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力主抗金、收复中原、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一、导入: 文学常识: 辛弃疾:(11401207)词人。字,号,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于
20、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背景: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解题:“破阵子”是。“为陈同甫赋壮辞以寄之”表明这首词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的。同甫是。二人都是南宋著名词人,又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共同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赋壮词”,即创作
21、一首表达雄心壮志的词。 二、自主学习: 诵读:语速,语调,节奏 理解诗意: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把牛肉分给部下,琴瑟演奏出悲壮粗犷的战歌。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准备出征。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般使人心惊。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生前乃至死后的英名。只可惜白发已现两鬓。 三、交流展示: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者为什么要“醉”?词人挑灯看剑,在梦中回到连营体现了什么?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气氛?“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的“秋”字又什么表达效果? 3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
22、雳弦惊”。 内容: 手法: 情感: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是指什么事?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是哪个词?这个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探究点拨 1、辛弃疾为什么把破阵子称为“赋壮词”? 五、课堂小结 主题归纳: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所引发的关于战斗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位忠勇的将军形象,表现了词人的宏大抱负和的悲愤。 六、课堂反馈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回顾军旅生活画面的句子是:、。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出战斗之激烈和顺利的语句是:、。 3、词中感情急转直下一落千丈从而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的语句是:、。 4对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
23、项( ) A上片描述军旅生活。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秋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羡慕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B下片前四句描述战斗场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达到此词的最强音,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C最后一句戛然而止,但遗音缭绕,余味无穷,充满了作者壮心未遂的抑郁与愤慨D此词之所以叫“赋壮词”,是因为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种种情境都极其勇猛、雄健; 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从语言风格上看婉约、纤巧。 5、背诵本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
24、解辛弃疾及其代表作品的风格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 3.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怆之情 教学过程: 导语:我们刚刚学过陈子昂,他因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喊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旷古的苍凉与寂寞。报国无门,是中国古典诗词一个常见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就是一首这样主题的悲壮诗篇。 一、文学常识: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
25、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于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背景: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但抗金计划后来全部落空。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二、读:语速,语调,节奏 三、赏析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者为什么要“醉”?为何要在梦中回到连营?闲居在家,没机会去战场,只能在梦中回到连营。
26、表现出诗人时刻不忘杀敌报国。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几句写了什么内容? 这几句写的是将士们的军营生活场面,壮观,豪迈。将士们竟然吃“八百里駮”这样的名牛肉只要是杀敌卫国,这又算得了什么?体现了将士的豪迈之情。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中出现了哪些事物?从哪些角度写了什么内容?描绘一下你从这两句诗中看到的场景。 对仗。破阵子这两句要求对仗。出现了“马”和“弓”,这是战场上使用的东西,这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激烈的战斗场面。马飞快,追杀之速; 弓如霹雳,杀敌之猛。让我们仿佛看到敌人狼狈溃逃,瞬间成为残兵败将,辛弃疾身先士卒
27、,奋勇追杀,敌人纷纷落马,宋军大获全胜。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不是说作者杀敌只是为了自己的“名”? 不是。“君王天下事”,作者看来就是收复中原,与自己的抗金思想是一致的。而通过自己的奋勇拼杀,能“了却”君王收复中原的大事,正是自己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赢得生前身后名”不过是“留取丹心照汗青”而已,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名。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在小重山词中也说“白首为功名”,这些都是指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政治理想。 5.“可怜白发生。”诗意在这里发生突然的急转。前九句和这一句是什么关系? 前九句一气贯注,密不可分,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梦中的
28、往事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6消失,回到现实,感情一落千丈,从豪情壮志跌落为深沉痛苦的悲叹。前九句实际上是为了最后一句画龙点睛之语衬托铺垫的。这种前后强烈的对比,更突出地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令人不能不为作者的不幸而悲愤,而叹息。 6.“可怜白发生。”诗人何处可怜?是可怜自己经老了吗? 第1,诗人毕生的杀敌报国的志向终未实现,可怜; 第2,诗人的杀敌之策不被统治者采纳,致使收复中原大业不成,可怜; 第3,诗人身已老迈,鬓已如霜,虽仍有杀敌报国之志,但仍赋闲在家,不得其用,壮志难酬,可怜。 第4,诗人只能以酒为伴,在醉梦中重温杀敌报国的情景,可怜。 诗人可怜的不是自己老了,而是自己
29、已经老了,但杀敌报国之志仍未实现。 7.词人形象: 五、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全诗 2.搜集辛弃疾的其他的诗,读给大家听 板书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其代表作品,积累豪放派宋词风格作品。 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背记默写全诗,体会词旨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3.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怆之情 重点难点: 1.读出这首词的豪放,背诵默写全词。 2.体会词旨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江西上饶的铅山县瓜山虎头门阳
30、原山腰,有一座朴素而又震撼人心灵的墓冢,800多年前的开禧三年,屡遭排斥打击,闲居数十年病逝的辛弃疾,长眠于此,墓道很短,有郭沫若撰并书之挽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上联是说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下联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 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的豪情壮志。 后世人云: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辛弃疾为何会受后人如此赞誉?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宋代词人的一首豪放词风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来读其词解其
31、人,读其人赏其词。 二读词1.指导学生朗读 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这首词应该读出什么特点?为什么?联系题目,请男生诵读。 体会豪放风格。 2.有感情齐读 三读词赏析,并提醒学生记笔记,随堂背记。 1.既然这是一首豪放词风的代表作,读整首词,感受哪些地方突出了这一点? 讨论后明确: 题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词牌名,本为唐教坊曲名,又名破阵乐,后用作词牌。在唐代为舞曲,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帜,威武壮观,有军队“破阵”之意,突出了一份豪壮。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标题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这几句写的是将士们的军营生活场面,将士们竟然吃“八百里駮
32、”这样的名牛肉只要是杀敌卫国,这又算得了什么?体现了将士的豪迈之情。壮观,豪迈。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这两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中出现了哪些事物?从哪些角度写了什么内容?描绘一下你从这两句诗中看到的场景。 连用两个比喻,这两句有实现了对仗。出现了“马”和“弓”,这是战场上使用的东 西,这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激烈的战斗场面。马飞快,追杀之速; 弓如霹雳,杀敌之猛。让我们仿佛看到敌人狼狈溃逃,瞬间成为残兵败将,辛弃疾身先士卒,奋勇追杀,敌人纷纷落马,宋军大获全胜。 壮烈雄壮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不是说作者杀敌只是为了自己的“名”? 不是。
33、 插入材料辅助理解词句。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君王天下事”,作者看来就是收复中原,与自己的抗金思想是一致的。而通过自己的奋勇拼杀,能“了却”君王收复中原的大事,正是自己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赢得生前身后名”不过是“留取丹心照汗青”而已,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名。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在
34、小重山词中也说“白首为功名”,这些都是指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政治理想。 豪壮雄心壮志 辛弃疾在与陈亮别后写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中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正是这种豪情壮志的写照。 2.辛弃疾的抱负实现了吗?从哪些诗句中读出来? 有人评价辛弃疾的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他的英雄的豪壮与绝望往往交织纽结。 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 作者为什么要“饮醉”?醉之后为何要“挑灯”? 为何要灯下看宝剑?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树立了一位壮士怀才不遇的形象。以酒浇愁而醉,在醉眼朦胧中,也不忘将灯拨亮,不是抚琴,不是唱歌,不是狂舞,
35、而是在灯下仔细端详心爱的宝剑。因为只有宝剑是自己曾经的戎马生涯的见证。 可见词人想驰骋疆场的愿望是多么强烈失意无奈回忆 辛弃疾的词往往大起大落,反差强烈,更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从开头起,一路写想象中练兵、杀敌的场景与气氛,痛快淋漓,雄壮无比。但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之后,突然接上末句“可怜白发生”, “可怜白发生。”诗意在这里发生突然的急转。前九句和这一句是什么关系? 点出那一切都是徒然的梦想,事实是白发无情,壮志成空,犹如一瓢冰水泼在猛火上,令人不由得惊栗震动。悲壮 前九句一气贯注,密不可分,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梦中的往事消失,回到现实,感情一落千丈,从豪
36、情壮志跌落为深沉痛苦的悲叹。前九句实际上是为了最后一句画龙点睛之语衬托铺垫的。这种前后强烈的对比,更突出地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令人不能不为作者的不幸而悲愤,而叹息。 “可怜白发生。”诗人何处可怜?是可怜自己经老了吗? 背景: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但抗金计划后来全 部落空。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第1,诗人毕生的杀敌报国的志向终未实现,可怜; 第2,诗人的杀敌之策不被统治者采纳,
37、致使收复中原大业不成,可怜; 第3,诗人身已老迈,鬓已如霜,虽仍有杀敌报国之志,但仍赋闲在家,不得其用,壮志难酬,可怜。 第4,诗人只能以酒为伴,在醉梦中重温杀敌报国的情景,可怜。 诗人可怜的不是自己老了,而是自己已经老了,但杀敌报国之志仍未实现。 “可怜白发生。”心情? 这一切,只是梦中的回想,现实中,仍然是壮志难酬,无奈空有报国志,又怎能抵挡得了岁月蹉跎,白发丛生! 何等悲愤!何等苍凉! 结句感情从刚才的豪壮中陡然跌落,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辛弃疾也信奉老庄,在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而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如“元龙老矣,不妨
38、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似颓废的句子,却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极高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 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3.读完整首词,你能理解“壮词”的含义了吗? 四小结。 同属于豪放雄阔的风格,苏轼词较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而辛词则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
39、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板书: 醉酒壮报 可志效悲壮梦回 怜难国家 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教案 执教时间:2021.12.20执教地点:紫阳中学八班执教教师:张丹丹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词意,学习诵读。 2、了解辛弃疾的情感与志向,感受词人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词意,学习诵读。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词义的分析与背景的结合,理解词人“可怜白发生”的悲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并破题
40、1、导入:我们已经学习过了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了解了 辛弃疾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愁”的不同体会,今天将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2、破题:本词的词牌名是“破阵子”,词题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你是怎 样理解这个词题的? 重点:”赋”的含义; “陈同甫”与辛弃疾的关系,思考他们俩为何如此相投结为挚友; 你如何理解这里的“壮词”? 正音,准确诵读 1、学生个别朗读,请大家正音,教师适当强调个别字的读音。 2、教师范读,同桌互听形式散读,全班齐读本词。 理解词义,读出情感 1、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描写了哪些画面? 2、引导学生体会每幅画面中蕴藏的情感,并指导朗读。
41、 画面一“看剑”: 词人辛弃疾为何喝酒?喝醉酒在做什么?睡着后又梦见什么?由此可看出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试着读出他内心的情感来吗? 朗读指导:读出壮士的豪迈之情 这位豪迈爱国的将军,他魂牵梦绕的军营里情形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跟着他的思绪走进军营看一看画面二“豪气满营”: 你能结合想象描述一下军营里面的情况吗?你能猜想将士们此刻的心情吗?“沙场秋点兵”该读出怎样的气势来? 朗读指导:读出热烈,雄壮之情 将军阅军结束后,早已摩拳擦掌的士兵了终于冲向了战场画面三“杀敌”: 你认为这两句词该怎样读?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朗读指导:读出紧张,激昂之情 战场上大获全胜,词人终于实现了他建功立业的抱负画面四“建功”: 能通过这幅画面想象作者此时的神情吗?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有着怎样的志向? 朗读指导:读出词人快慰,奋进之情 深刻体会,读出韵味 1、思考: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后,作者为什么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悲叹?理清梦境与现实,结合背景资料分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指导学生齐读“可怜白发生”一句,读出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