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基于小说的审美教育.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2766631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基于小说的审美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基于小说的审美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基于小说的审美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基于小说的审美教育.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基于小说的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基于小说的审美教育 摘要: 小说审美教育的内容是多面而广泛的。只要教者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从意境、人格、情节、典型等角度贯穿、渗透审美教育,学生便能在不断的审美体验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其性格会得以升华,情感会得以美化,心灵会得以净化。 关键词: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XX)02-0097-02 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的一种,对于任何教育过程来说,审美观的培养必不可少。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小说在语言、结构、主题、情节、性格、环境等方面饱含着诸多

2、审美因素,它应该成为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以其天马行空般的自由表现形式与异常丰富的情节内容,极易引起读者在思想和情感方面的共鸣,让人在虚拟的世界里体味人生、净化灵魂、陶冶情操,从而获得切实的美感体会。因此,在实施小说教学时,应着力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良好性格、心理和价值观的形成,提高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和能力。结合个人实践经验,在此,我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基于小说进行审美教育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 走进环境氛围,感受意境之美 小说的意境,是作者采用多种方式呈现出的哲理、思想、情感等精神力量。它是小说发人深省的重要标志,也是欣赏小说艺术

3、的至高境界1。大凡耐人寻味的小说,总能超脱主角所处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在或渺小或微妙的情感格局中挣扎,最后接轨于社会历史的必然规律,从而体现出人生的壮美,呈现出意境之美。 小说意境创造出的应是能供人感知、激发共鸣、引人入胜的艺术世界。这里必须提到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刘绍堂的蒲柳人家。它植根于深厚的中国农业文明和乡土文化,用散文化的笔法,把京东北运河沿岸农村的独特地域风貌和民俗风情缩影于几户普通人家展示出来。简单的故事,因为有了古典小说的艺术加之审美趣味的支持,使它能在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心灵上留下独特的审美享受。 再如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那是一个辽阔而又宁静的世界,有高远的蓝天,有一望无际的大海,有广

4、阔富饶的沙地;那又是一个静中有动的世界幽静的世界里存在着勇猛的少年闰土、狡猾的刺猬等鲜活的生命儿时故乡是美好的,而长大后的现实故乡是令人痛苦的。课中,我引导学生按照作者的思路逐渐接近“故乡”的真实含义和意境。文中“我”前后情感的变化完全是因为作品所营造的不同环境氛围,让他们体会到作品的意境之美。 二 体会真、善、美,欣赏人格之美 人物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直接影响人物性格形成的外部原因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基于小说的审美教育有利于塑造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健全人格。学生在阅读小说过程中,置身于作家尽心创造出的典型环境或优美环境,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加深学生对自然之于人类重

5、要性的认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基于小说的审美教育有利于塑造与社会关系相协调的健全人格。成功的小说依赖典型形象向读者宣扬真、善、美,揭示假、恶、丑,让学生在与人物形象的互动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在领悟人生哲理、定位人生道路方面,小说的这种强烈暗示是说理教育不可匹敌的。 承上所言,基于小说的审美教育更易于培养具备真、善、美特质的健全人格。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旦入心入脑,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可以长期留存的。借助优秀人物形象的正确处人处世原则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美好的情节与环境能塑造学生的纯净心灵,最终影响到学生性格的完善。 所以,在初中小说教学中,让更多可亲可敬的英雄形象扎根于学生心中,让他们

6、以这些形象为榜样,荡涤成长中的负面影响,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观,是非常必要的。 三 分析矛盾冲突,体味情节之美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的一句“文似看山不喜平”,指出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那样,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3。也就是小说要吸引读者靠得就是故事情节的曲折起伏。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在各种矛盾冲突中逐渐地展示和完善自我的性格。从本质上讲,情节发展的根源就是人物性格的演变。因此,分析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分析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体会独具匠心的情节安排,从中获得美感是体味情节之美的必由之路。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经典名篇之一。文章巧妙地设计了“我”一家人在去哲赛尔岛途中巧遇于勒的经过,通过

7、菲利普夫妇发现于勒由富变穷的夸张情节,把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用对比的手法呈现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一种让人心寒的社会缩影,入木三分地揭示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种饱含讽刺的情节设计不可谓不妙。 四 结合生活体验,触摸典型之美 优秀的小说采用各种艺术手法,全方位、深层次地刻画人物,使读者从典型人物形象上获得启迪,得到美的感受。所以,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是小说的根本所在。不同的人物形象反映不同社会生活层面。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纯洁的心灵、鲜明的性格、积极的言行,这在启迪学生心灵,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方面作用明显。 在都德的

8、最后一课中,作者选用最后一堂法语课这一典型事例,以一名儿童小弗郎士的视角,把法国沦陷区人民的爱国之情、被异族统治的悲愤以及渴望祖国解放统一的意愿展示得淋漓尽致。文中,无论是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和崇高品质,还是一个年幼无知的小弗郎士的自述和心理活动,都生动展现了一种与年龄无关的丧国之痛。作者的精心剪裁和深入的主题发掘,让韩麦尔先生这个普通老师形象和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合二为一,跃然纸上。在教学中,教师若能联系学生的切身体验,引导他们置身于那样一种悲痛的环境里,那么学生对于爱国二字理解定能提升一个台阶。 五 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基于小说的审美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以突显人物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其丰富的人物形象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审美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文中人物曲折命运的关注,体会其生活的波折和情感的起伏,最终起到审美教育的作用。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应遵从学生审美发展的规律,从思想上充分重视基于小说的审美教育,发挥小说本身的优势,不断找到新的教法,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审美需求,使美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更大更强的功效。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