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健康教育路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研究-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有什么区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康复健康教育路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研究-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有什么区别.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医康复健康教育路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研究|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有什么区别中医康复健康教育路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研究|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有什么区别 【关键词】 中医康复;健康教育路径;支气管哮喘 中医康复是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理论,利用传统康复护理的方法,配合康复医疗手段,使形体和精神能尽量地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态。而健康教育路径是为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据标准健康计划为某一类患者制定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的路线或表格1,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主动性开展工作,并使病人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疾病护理过程,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20XX年12月20XX年7月我科
2、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中医哮喘康复健康教育路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XX年12月至20XX年7月甘肃环县中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入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9岁;实验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7岁,两组均有5年以上支气管哮喘病史,城镇(乡)居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两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2组均以中医整体护理为基础。 1.2.1 对
3、照组 采用遵医嘱常规进行治疗护理,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按医嘱完成每日的治疗护理工作,并进行入院宣教,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随机口头宣教,出院健康指导,由护士长做最后评价。 1.2.2 实验组 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实施中医特色护理疗法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包括:成立中医哮喘康复健康教育路径小组,由专科责任护士进行全程指导并与辅助护士协作,应用治未病理论,以健康教育路径表为基础,以健康教育单为标准,完成检查、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并及时记录,护士长进行随机检查评价。制订中医康复健康教育路径表:参照美国Marion andMeriolean3的护理结果分类框架,应用中医哮喘康复护理疗法,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制订中
4、医康复健康教育路径表。见表1 表1 中医哮喘康复健康教育路径表 时间 中医哮喘健康教育内容 入院1h 入院2h 入院当天 入院2-4d 入院3-5d 入院6-9d 出院当天 1.介绍病区环境,安排病室,责任组长自我介绍 2.评估患者哮喘症状和气喘程度、肺功能、活动耐力、用药依从性,患者的心理状态、自我照顾能力、生活环境、有无接触变应源等 1.患者入院时多呈哮喘发作期,可使用解痉平喘,改善肺通气等功能的药物治疗 2.治疗前向病人讲解背肌针、平喘雾化吸入法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手段和作用,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使其背部肌肉放松,利于操作,以期达到理想疗效 1.介绍检查、治疗、化验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并由辅助
5、护士陪护到相关科室检查 2.向病人讲解哮喘的诱因、怎样控制发作及治疗、药物吸入目的、技巧及注意事项等 1.教会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哮喘的触发因素和发作的先期症状学会有效环境控制,戒烟,避免被动吸烟和预防呼吸道感染 2.指导患者自我检测病情,学会哮喘发作时紧急自我处理方法,学会利用峰速仪来监测自我的PEFR值,做好哮喘日记 1.饮食调护:饮食宜清谈、营养易消化、少量多餐,忌油腻、海鲜发物、口味过重及辛辣刺激性饮食,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嗜好,以免诱发哮喘 2.治未病教育:嘱患者避风寒、慎起居避免感染。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 3.根据中医哮喘分型的辩证结果分别采用穴位针刺疗法以化痰定喘和中药汤剂温服
6、 发放中医哮喘健康教育处方包括:哮喘基本常识健康教育处方、中西医药物使用健康教育处方、治未病健康教育处方、七情健康教育处方、饮食调护健康教育处方、调正气健康教育处方 强化以上健康教育内容,指导病人做呼吸操,讲解院外继续使用吸入疗法的目的、意义,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复诊计划等,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1.3 评价指标 出院前一天由护士长、责任组长负责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1)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测试2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得分80分为达标,否则为不达标。(2)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得分90分为满意,否则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组比较采用X2检验, P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