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推进,教育教学体制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逐渐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有意义的自主学习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都对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我们应该把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使语文教学更具有人文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作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强调学习使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学习过程,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在新课程改革的背
2、景下,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呼吁将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作为实际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运用到一线教学中。 一、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 (一)人本主义教学目标观 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人的精神世界包括两方面内容:情感与认知。教育就是促进这两方面同时发展,即培养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人,这种人也就是“完人”或“功能完善者”。教育的目标,他们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人性的培养,强调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使学生成为“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 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上,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应该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罗杰斯曾说过:“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习如何适
3、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只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真正有教养的人。” 人本来就有学习的潜能,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给学生提供安全、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二)人本主义学习观 罗杰斯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学习方式也有两种类型: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同时他认为,认知学习和无意义学习、经验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是完全一致的。无意义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不涉及人的感情和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而有意义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
4、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个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意义学习把逻辑与直觉、理性与情感、观念与意义等结合在一起。当我们以这种方式学习时,我们就成了一个完整的人。”因此,想要培养出一个完整的人,我们就需要让学生以这种方式来学习。 (三)人本主义教学观 罗杰斯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出发,认为凡是可以交给别人的知识,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在促进个人心理的成熟方面,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显然比常规的课堂有更大的作用。有证据表明,学生学会有更充分的自我主动的课外学习,以及更大的创造力和自
5、我责任感。”教师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决定如何学习。 為此,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非指导”的含义是相对于“直接的指导”而言的,并非是指教师不给于指导,而是强调一种间接性的、非命令性的。在教学中,教师只是顾问,扮演着一个促进者的角色,应学生的要求参加讨论,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向导,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非操作。 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 人本主义理论视野下的语文培养目标是学生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人本主义的核心概念,就是使人的潜能现实化,使这个人成为有完美人性的人,成为这个人能够成为的一切。
6、人本主义教育家深信:“教育之首要目的,不是别的,是受教育者的个人幸福,是个人的发展,是提升个人生命的价值。”。“完美人性”,即学生的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促进学生知情意发展,把“使学生成为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的人本主义教育目标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二)运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开展语文教学 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在其“自我学说”种指出,人具有非常优异的先天潜能,教育无需也不应该用指导性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什么,这么做会压抑潜能的自然实现,适得其反。教育只要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睦的心理环境,使之能在
7、“内驱力”的本能驱动下自动的形成,充分的形成。同时,“一个人是一个流程,而不是一团固定的材料;是不断变化着的潜能之星座,而不是一组稳定的特征。”这样,教育就不可能按照一组预定的程序、利用外部的要求向学生施教,不能“指导”学生如何想,如何做,而必须顺学生内心心理体验变化之自然。 因此,罗杰斯反对传统教育中的指导性教学,提倡一种促进自我实现的教学非指导性教学。非指导性教学即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学习和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而是着重于创造促进经验学习的课堂气氛,以真实的情感对待学生,对学生无条件的关注,并能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产生移情,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的自我指向性学习。 (三)在阅读教学中
8、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阅读的人文性。而传统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端是多偏重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基本上支配了广大教师的思想。专家指出:“中学语文教育的种种问题,概言之,是将充满人性之美和生活趣味的语文变成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唯理性教学模式纵横贯穿于语文教学领域。这种模式崇尚抽象、概括、提炼,崇尚逻辑思维能力,却忽视情感、审美情趣的介入,使最具有人文性、审美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语文教育变成了机械训练”。 为了加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第一,创设激发学生情感活动的学习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最
9、具有情境性的心理活动。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创设激发学生情感活动的学习情境,渲染引起学生情感活动的氛围。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音频、图片、视频等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 第二,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有些作品与学生的生活背景存在一定的隔阂,读者在进行文本阅读可能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通过扮演“剧中人”,体验“剧中情”,设身处地地体会文本的情感。 三、结语 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是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而开展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运用到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成长,真正体现培养“人”的目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