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垃圾分类艺术教案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垃圾分类艺术教案10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班垃圾分类艺术教案10篇 小班垃圾分类艺术教案1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垃圾分类艺术教案10篇! (1)小班社会活动教案环保认识并清理垃圾含反思国家提倡垃圾分类,小朋友们也应该对生活垃圾有所认识。小鱼哥哥也针对垃圾设计了一堂课程,并在所在的幼儿园施以开展。 活动目标: 1,让小朋友们了解什么是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是怎么产生的,生活垃圾有哪些危害。 2,让小朋友们认识清理垃圾的重要性,清理垃圾工作人员的辛苦。 3,让小朋友们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并养成把垃圾扔到垃圾筒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学会与同伴协商
2、合作游戏。 活动重点: 生活垃圾有哪些危害,这个是比较难讲的,而且也是孩子们不太理解的地方。建议老师可以从孩子自身上找突破口,尤其是他们曾经有过的经历。例如,被香蕉皮滑倒过,被碎玻璃划伤过等等。 活动难点: 活动的难点是让孩子们养成不乱丢垃圾的习惯,这个是需要长时间进行操作的,并不是说你讲这么一堂课,就能让孩子们养成这种习惯。 活动准备: 事先下载一些垃圾的照片,包括工人处理垃圾的照片,以及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和伤害等的照片,尽量全一些,再找一些与小朋友生活息息相关的垃圾的照片等等。 活动过程: 1,老师通过投影仪一张一张地向孩子们播放照片,(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播放过程中
3、,老师也可以和孩子们互动,你从照片中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样对吗? 2,看完图片后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这些生活垃圾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3,老师总结性地告诉孩子们,生活垃圾的产生过程,尤其是多讲孩子们生活中,常会制造出来的生活垃圾。 4,孩子们自由发言,再说说他认识到的生活垃圾以及产生的原因。 活动延伸: 带孩子们开始整理室内及室外的卫生,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清理垃圾,并认真地把它们放到垃圾筒里。 活动总结: 孩子们,我们在幼儿园里都有这么多的垃圾,那家里肯定会有更多的不需要的垃圾,是不是?那么你在家里看到垃圾时,你要怎么做呢?对,扔到垃圾筒里。孩子们真棒。还有,孩子们在外面有垃圾时,要不要随便扔在
4、大街上呢?对,孩子们回答得太棒了。那,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好孩子呢?没错,我们要做不乱扔垃圾的好宝宝。 活动反思: 通过进行“垃圾”的系列活动,孩子们对垃圾的产生、危害以及有了垃圾应怎样做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讨论“垃圾是从哪里来的?”的问题时,孩子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纷纷抢着发言,说出了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可爱的毕钰昊说出:“我们吃鱼时会吐出鱼刺,鱼刺就是垃圾,鸡骨头也是垃圾”。聪明的李佳憬说出:“孙老师教我们做手工的时候会有很多纸片被扔掉,这也是垃圾。”细心的苗承稷说出:“我妈妈在家收拾屋子也扫出很多的垃圾。”快嘴的张文豪小朋友说出:“老师给小朋友吃药,丢掉的药袋也是垃圾。还有拆大楼留
5、下的砖头、石头和很多的泥!”当谈到“你看到乱堆放垃圾堆会有什么表现?”孩子们纷纷捂住口鼻、皱着眉头,嘴里还嘀咕着:“脏死了。”“真臭!”孩子们对垃圾的危害提出了自己的粗浅的认识。当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看完布偶剧,在回答“有了垃圾怎么办?”的问题时,孩子们都异口同声地说道:“送到垃圾箱里!”有的孩子还悄悄把自己口袋里所盛的捡到的废纸条送到了班上盛垃圾的簸箕里。通过学习,我发现,孩子们较之以前更能自觉地保持班上的卫生了,看到地面上的脏物能主动捡起来放入垃圾桶;乱扔、乱捡脏东西的现象明显减少,有的孩子在走廊里捡到垃圾也会送到班上的垃圾桶来,家长也纷纷反映孩子在家中的卫生表现,我们的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6、 (2)小班社会领域教案环保天使含反思活动目标: 1.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保护和爱护的感情。 2.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的现状,知道垃圾污染日益严重。 3.能自觉参加保护环境的活动。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将垃圾送到垃圾桶里的经验。 2.物质材料准备:生活垃圾污染的视频,环境污染前后的对比图片、小朋友主动捡垃圾的图片。 3.环境准备:垃圾分类的图片和标识。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活动。 1.出示环境污染前小河的图片请幼儿观看。 小朋友们,图片中都有什么?你喜欢这个地方吗?为什么?可是有一天小河被污
7、染了,你觉得它会变成什么样子? 2、出示环境污染后小河的图片请幼儿观看。 大家再来看看这幅图片,(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跟我们想的有什么不一样,图片中多了什么?少了什么?你觉得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二、观看视频,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欲望。 1、播放被生活垃圾污染后的环境的视频,请幼儿观看。 人们乱仍垃圾,外面的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刚才的视频中都有那些地方受到了污染? 2、交流讨论保护环境的方法既然这么多地方都受到了污染,现在请小朋友来想一想怎样才能让这些地方不被污染,(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以后你怎样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三、观看捡垃圾照片,坚定保护环境立场。 出示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主动捡垃圾的图片
8、,请幼儿观看,让孩子们知道保护环境应该从自身做起,我们所能做的最简单的就是主动捡起身边的垃圾,并能不乱扔垃圾。 活动反思: 环节的适当调整使游戏情节溶入活动始末,良好的游戏情境创设,准确、有效的活动目标,使幼儿的持续情绪得以激发与维持。 活动在第二环节引出“垃圾小姐”这一角色,从“操场环境变脏了”为切入口,引导幼儿通过自身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加以实施,结合第一次游戏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第二次游戏,逐渐加大游戏的活动量,最后帮助垃圾小姐清理身上的垃圾,脱去身上的脏衣服,变成一个漂亮、整洁的“小姑娘”,其与幼儿一起亲亲热热做游戏使活动推向*。此活动通过有针对性地活动内容帮助幼儿练习奔跑
9、的协调能力,体验为社会大集体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喜悦感。 (3)小班社会优秀教案环保垃圾房的苦恼一、设计意图 在活动室里,每次进行完活动,地上都有垃圾,语言教育多次,效果不好,我班幼儿非常喜欢绘画,好多能想到的他们都能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我设计了这节刮花课-垃圾房的苦恼,可以让幼儿在兴趣中了解环境的重要,注意环保。 二、教学目标 1.教给幼儿刮画的基本技能,并学习用刮画的形式来反映环保内容。 2.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育幼儿要保护环境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
10、征。 三、教学准备 1.图片一张、(愁眉苦脸的垃圾房)磁带、录音机。 2.每人一张涂好色的底板纸一张。 3.刮画工具人手一套(圆珠笔与削尖的塑料管各一根)。 四、教学过程 (1)通过故事垃圾房的苦恼引出课题。 老师作高兴状,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看,老师的脸上是什么表情?(高兴)今天,老师很高兴,小朋友,你们一定也很高兴,个个脸上都笑咪咪的,可是,你们瞧,它的脸上是什么表情? (2)老师出示图片(图片上是愁眉苦脸的垃圾箱)提问: 1.这是谁呀?它的脸上是什么表情?(不高兴、烦恼) 2.垃圾房为什么不高兴呢?它有什么烦恼?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3)放故事磁带垃圾房的烦恼。 1.听完故事后提问:小
11、朋友,垃圾房有什么烦恼呀?(幼儿讲述) 2.师:垃圾房有这么多的烦恼,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它吗? (4)提出刮画要求,幼儿操作。 1.提出刮画师:现在的环境问题有许多,除了垃圾房以外,还有水呀,空气呀,树木,动物,它们也都有同样的烦恼,就是有些人不懂得爱护它们,不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好不好?今天,就请小朋友用刮画的方法把你想出来的方法,想告诉大家的话画出来,用你们的画告诉大家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 2.提出刮画要求: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好了一张刮画底板和刮画工具,你们就可以用这些东西画出美丽的刮画,内容有许多,一切与环保有关的内容都可以画。 (5)幼儿作画,老
12、师巡回指导(放轻松音乐)。 要求幼儿能运用粗细线条等手段刮出生动的物体形象。 (6)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 师:现在,小朋友的刮画基本上都完成了,那么,请你说说看,你的画要告诉大家什么?(请若干幼儿讲述) (7)老师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画了这么多好看的画,有的是告诉大家不要乱扔垃圾,有的是教育大家保护花草树木,有的是告诉大家空气污染、水污染的危害,有的是告诉大家人类和动物要做好朋友,这些画都很好看。老师相信,那些不知道保护环境的人看了小朋友的这些画,一定会非常难为情,会改正自己的错误的。 六、活动延伸 在家里和在外面时,带领家长保护环境。 (4)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垃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3、: 1、让幼儿初步了解垃圾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垃圾的危害。 2、让幼儿知道应该每天清扫垃圾,不乱扔乱捡垃圾;垃圾应放进垃圾的“家”。 3、增强环保意识。 4、培养机智、勇敢、灵活及遵守纪律的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一:“垃圾的产生” 活动准备: 1、各种乱堆放的生活垃圾、工厂生产而产生的工业垃圾及建筑垃圾的照片、图片。 2、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参观图片、相片,讨论:你从照片上看到了什么?在哪里见过这些现象? 2、看图了解并讨论:垃圾是怎样产生的? 3、教师小结:垃圾的产生主要有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建筑垃圾。 4、幼儿自由讨论:我们生活中的垃圾是从哪里来
14、的? 活动二:“垃圾的危害” 活动准备: 1、图片四幅: (1)垃圾堆上布满蚊蝇等害虫; (2)在医院打点滴的腹泻病人; (3)行人手捂鼻子、踮脚在污水横流、垃圾横堆的路面上行走; (4)小朋友捡了垃圾放进口袋里。 2、实物投影仪;活动室地面散布一些纸屑、纸片。 活动过程: 1、让幼儿查看地面上有什么,教师清扫地面。 2、组织幼儿讨论:垃圾对我们会有哪些危害? 3、看图片(1)(3)了解:垃圾的危害。 4、看图片(四)讨论:小朋友往口袋里捡垃圾,他做得对吗?有什么害处?应该怎样做?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
15、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5)小班社会教案我是老师的小帮手含反思 活动意图: 对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我采取了多种教育方式,包括平时的个别教育,以及语言故事、儿歌的多种教育方式等,但效果仍然不是很明显。(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最近,我就发现班上大多数幼儿习惯在教室里吃早餐,吃完早餐后幼儿就顺手将塑料袋和牛奶瓶等垃圾仍在地上或放在抽屉里,而且桌子上也弄得很脏。看到这样的场面,我想到了用实际的、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来教育他们,使他们真正从认识、情感上意识到自己这样做不仅没有讲卫生,而且也没有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于是我设计了本次社会领域活动我是老师的小帮
16、手。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自己乱仍垃圾,不讲卫生是一种不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初步讲卫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幼儿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情感。 3、使幼儿懂得自己有一双能干的小手,在生活和学习中,可以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体会劳动是光荣的。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学的儿歌小小手; 2、图片准备:几张清洁工打扫卫生时的图片; 3、物质准备:若干块檫桌布,若干把扫帚。 活动过程: 1、以儿歌小小手做为导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 引导幼儿念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
17、一只左来一只右,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我有一双小小手,会洗脸来会梳头,小小手,小小手,真是我们的好帮手。” 提问:“儿歌里说的是什么呢?”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自由阐述) 2、提问:“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小小手,那你们的小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幼儿自己回答:我会帮妈妈洗衣服,我会帮妈妈洗碗,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吃饭 3、出示图片 提问:“图片上是谁呢?她在干什么? 幼儿:“是清洁工,她在打扫卫生。” 老师:“清洁工打扫卫生辛苦吗?你们以后还会乱仍垃圾吗?” 4、提问:“请小朋友看看教室里有没有垃圾?是谁仍的?桌子上干净吗?怎样才能让教室变干净?” (让幼儿明白老师也是幼儿园的清洁工,
18、让小朋友自己打扫卫生也就是帮助老师,使他们知道以后不能乱仍垃圾。) 5、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性劳动,强调每一组幼儿具体分工,老师分发清洁用具给幼儿。 教学反思: 生活琐事是孩子们每天都会碰到的,很多不起眼的琐事都有着很大的教育潜力。小班幼儿可塑性很强,他们一些不良行为习惯都是完全能够进行教育的,对幼儿行为习惯教育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职责。老师可以利用家长会的时候,和家长们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幼儿在家时,家长可以让幼儿做一些简单家务,一方面让他们体会劳动是光荣的。另一方面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应相互结合,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教育孩子,才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6)小
19、班下学期社会教案我不乱扔垃圾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果皮、纸屑应该放在垃圾箱内,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2、有初步爱护环境的意识。 3、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公园背景、小猴、小兔、香蕉皮的图画。 2、玩具香蕉、糖果纸。 3、有关环境的图片。PPT 活动过程: 1、演说逛公园。 (今天天气真好,有一只小猴子到公园里玩,玩了一会它累了,于是从背包里拿出一只香蕉吃,吃完以后它把香蕉皮扔在了草地上。这时又有一只小兔子在逛公园,它感到饿了,吃点东西吧,就从口袋中拿出了一颗糖来吃,它吃完以后把糖果纸扔进了垃圾桶里面。)问: 小猴和小兔在吃完东西以后,分别把垃
20、圾扔在了什么地方? 他们谁做的对? 2、看图片。 看图片前问:如果小朋友们都像小猴这样乱扔垃圾会怎么样?(会脏,会不好看,会臭,会不卫生,会影响身体健康,)下面老师带你们看一些图片,看一看乱扔垃圾会怎么样。(跟刚刚你们说的一样,结合图片再说细节,好看的地方变得不漂亮了,吸引蚊虫。)看图片后问:你们平时出去玩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如果遇到别人乱扔垃圾你会怎么做? 3、讨论:如果身边没有垃圾筒,垃圾还可以放在那里?(垃圾袋,小纸盒,塑料小桶,小盒子) 4、总结:以后我们不论在哪里,去哪玩,都不能乱扔垃圾,要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在干净的环境里可以让我们心情愉快,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爱护好我们的地球,
21、做一个不乱扔垃圾的环保小卫士。现在我想带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找一找,有没有被乱扔的垃圾,我们去把它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反思: 班里有意识的孩子不但自己能做得很好,还能提醒别的小朋友扔垃圾,如果哪个小朋友没有将垃圾扔到垃圾箱,有的孩子救自己替他捡起来,有的就一直追着那个孩子叫他把垃圾重新扔进去,从这一点也看到了,孩子的确有能力,我们要相信孩子! (7)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垃圾不可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垃圾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垃圾的危害。 2、让幼儿知道应该每天清扫垃圾,不乱扔、乱捡垃圾;垃圾应放进垃圾的“家”。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
22、、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一:“垃圾的产生” 活动准备: 1、各种乱堆放的生活垃圾、工厂生产而产生的工业垃圾及建筑垃圾的照片、图片。 2、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参观图片、相片,讨论:你从照片上看到了什么?在哪里见过这些现象? 2、看图了解并讨论:垃圾是怎样产生的? 3、教师小结:垃圾的产生主要有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建筑垃圾。 4、幼儿自由讨论:我们生活中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活动二:“垃圾的危害” 活动准备: 1、图片四幅:(1)垃圾堆上布满蚊蝇等害虫;(2)在医院打点滴的腹泻病人;(3)行人手捂鼻子、踮脚在污水横流、垃圾横堆的路面上行走;(
23、4)小朋友捡了垃圾放进口袋里。 2、实物投影仪;活动室地面散布一些纸屑、纸片。 活动过程: 1、让幼儿查看地面上有什么,教师清扫地面。 2、组织幼儿讨论:垃圾对我们会有哪些危害? 3、看图片(1)(3)了解:垃圾的危害。 4、看图片(四)讨论:小朋友往口袋里捡垃圾,他做得对吗?有什么害处?应该怎样做? 活动三:“垃圾的“家” 活动准备: 1、课前排练布偶剧:“公园里”。 2、簸箕、纸篓、垃圾桶、垃圾袋的实物;各种垃圾箱图片及垃圾车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布偶剧并讨论:公园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小兔、小猴和小猪都做了哪些事?他们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2、幼儿讨论:有了垃圾应怎么办?垃圾的“家”
24、在哪里? 3、展示各种垃圾的“家”的实物和图片。 4、带上簸箕、纸篓及垃圾桶到室外捡垃圾 效果反思: 通过进行“垃圾”的系列活动,孩子们对垃圾的产生、危害以及有了垃圾应怎样做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讨论“垃圾是从哪里来的?”的问题时,孩子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纷纷抢着发言,说出了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可爱的毕钰昊说出:“我们吃鱼时会吐出鱼刺,鱼刺就是垃圾,鸡骨头也是垃圾”。聪明的李佳憬说出:“孙老师教我们做手工的时候会有很多纸片被扔掉,这也是垃圾。”细心的苗承稷说出:“我妈妈在家收拾屋子也扫出很多的垃圾。”快嘴的张文豪小朋友说出:“老师给小朋友吃药,丢掉的药袋也是垃圾。还有拆大楼留下的砖头、
25、石头和很多的泥!”当谈到“你看到乱堆放垃圾堆会有什么表现?”孩子们纷纷捂住口鼻、皱着眉头,嘴里还嘀咕着:“脏死了。”“真臭!”孩子们对垃圾的危害提出了自己的粗浅的认识。当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看完布偶剧,在回答“有了垃圾怎么办?”的问题时,孩子们都异口同声地说道:“送到垃圾箱里!”有的孩子还悄悄把自己口袋里所盛的捡到的废纸条送到了班上盛垃圾的簸箕里。通过学习,我发现,孩子们较之以前更能自觉地保持班上的卫生了,看到地面上的脏物能主动捡起来放入垃圾桶;乱扔、乱捡脏东西的现象明显减少,有的孩子在走廊里捡到垃圾也会送到班上的垃圾桶来,家长也纷纷反映孩子在家中的卫生表现,我们的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附: 1
26、、活动延伸: (1)在家中或幼儿园里,随时提醒幼儿把纸屑、纸片、果壳、果核等放进垃圾的“家”中。 (2)休息日和大人一起把家中的垃圾倒入公共垃圾箱;并利用双休日让家长带幼儿到公共场所寻找垃圾的“家”。 2、环境创设: 幼儿自制不乱扔垃圾的标语贴到活动室、走廊及幼儿园大门上。 (8)小班教案小猪噜噜的家 活动目的: 1.幼儿能了解到家里垃圾多了会引来苍蝇和蚊子,还会给人带来许多烦恼。 2.激发幼儿不乱扔垃圾的情感。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情景表演,头饰(两只小白猪,小黑猪),各种工具(扫帚,簸箕,雷达,苍蝇拍
27、,必扑,老鼠夹,神笔)。 活动过程: (一)情景感知讨论讲述行为练习(一)情景感知: 1.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个家吗?为什么?(广泛地请幼儿来讲一讲,老师听取意见) 2老师也不喜欢这个家,为什么小朋友不喜欢,请大家看一个表演。 3.幼儿和老师共同看情景表演。 (二)讨论讲述: 1.小白猪为什么会肚子疼?(吃了苍蝇叮过的蛋糕)(引导幼儿发现苍蝇和蚊子) 教师小结:对呀!苍蝇浑身都是细菌,它最喜欢肮脏的地方。垃圾桶边,厕所里,到处可以见到它然后叮在蛋糕上把细菌都传到了吃的东西上,小白猪吃了苍蝇叮过的蛋糕,所以就会肚子疼。 2.家里垃圾多了除了引来苍蝇和蚊子,还会带来什么烦恼?(让幼儿讲讲议议,讨论一
28、下)(引导幼儿讲出苍蝇.蚊子.老鼠的危害)3.小朋友那么现在你们还喜欢小猪家吗? (三)行为练习: 1.怎样才能把家里整理干净呢? 2.有什么办法能消灭蚊子.苍蝇.老鼠呢? 3.幼儿.小猪.老师共同整理小猪家。 4现在小猪家变干净了吗?我们把小手洗干净和小猪说再见吧。 (9)小班教案垃圾找家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的垃圾桶,知道垃圾桶的用途。 2.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卫生习惯。 3.初步懂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1.视频猪八戒扔西瓜、猪八戒图片、分类垃圾桶图片。 2.布置场景:猪八戒的家(可
29、回收的垃圾、不可回收的垃圾、分类垃圾桶)。 活动过程: 一、出示猪八戒图片,引出故事猪八戒扔西瓜。 1.引导语: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客人,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吧。(出示猪八戒吃西瓜的图片)猪八戒在干什么?(吃西瓜)猪八戒吃完西瓜会把西瓜皮扔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猪八戒到底是怎么做的。 二、播放视频猪八戒扔西瓜,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环境。 1.提问:猪八戒吃完西瓜把西瓜皮扔哪里了?(地上)发生了什么事?谁教训了猪八戒?猪八戒后来是怎么做的? 2.引导幼儿讨论:猪八戒乱扔垃圾对吗?应该怎么做? 3.小结:乱扔垃圾是会害人又害己的,而且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我们要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保护好我们生活的环
30、境。 三、出示分类垃圾桶图片,让幼儿认识垃圾桶的用处。 1.引导幼儿观看图片,说说垃圾桶上的标志是什么意思。 2.引导幼儿说出垃圾应该丢到垃圾桶里,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标志。 四、整理猪八戒的家,初步分类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1.引导语:猪八戒知道自己错了,所以他想赶紧回家把被他扔的满屋的垃圾都清理干净,你们愿意帮忙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猪八戒家里到底有哪些垃圾呢? 2.初步引导幼儿区分可回收垃圾应该放在可回收的垃圾桶里,不可回收的垃圾应该放在不可回收的垃圾桶里。 五、活动延伸: 引导语:小朋友们,我们把小猪的家整理干净了,那现在我们一起去找找我们幼儿园哪里有垃圾,去把它捡到垃圾
31、桶里去,让我们的幼儿园也变得又干净又整洁。 猪八戒扔西瓜 在路上,猪八戒边走路边吃西瓜,随后把西瓜皮往后一扔,紧随其后的孙悟空差点摔倒,孙悟空想:这个猪八戒这么乱扔垃圾,还每次屡教不改,这次我得好好教训他,让他吃点苦头,长点记性。想到这里,孙悟空灵机一动,就有了主意。只见孙悟空张口轻轻一吹,西瓜皮马上飞了起来,掉在猪八戒的前面。这时,猪八戒还浑然不知,在得意洋洋的吃着西瓜,走起路来也有点轻飘飘了,这种得意忘形的样子,让孙悟空觉得这是你自找的,可别怪我哦。当猪八戒一脚踩上去的时候,早已失去了重心,因为没有一点防备,摔了个仰面朝天,这一跤摔得很重,痛的他“嗷、嗷”直叫。孙悟空走到边上,忍不住笑着说
32、:“八戒,你怎么了,没事吧?”猪八戒看了看地上的西瓜皮,知道是自己扔的,被悟空戏弄了一下,羞得说不出话来。猪八戒忍痛爬了起来,捡起了地上的西瓜皮,把它放进垃圾桶。孙悟空说:“你别好了伤疤忘了痛,要记住,下次可再别乱扔哦。” (10)小班教案一只塑料袋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应放在垃圾箱里。 2、了解有的垃圾能回收利用,增强环保意识。 3、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垃圾箱一只,塑料袋一只,图片一张。 2、自制的垃圾箱两只,上面贴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记。 3、各种垃圾如:纸张、酸奶瓶等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
33、出示塑料袋引出课题。 (1)请幼儿闭上小眼睛,教师手扔塑料袋,幼儿睁开眼睛,发现一只塑料袋在风中忽飞忽落。 (2)当小袋子引起幼儿的注意时,教师指着小袋子提问:这是什么?它能呆在这儿吗?它的家在哪儿呢? 2、教师讲述故事一只塑料袋。 (1)教师轻声讲述故事: 一只小袋子,在风中飘飘洒洒。 一会儿,它落在草地上,一会儿它又躺在行人的脚下,(.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一会儿它又挡住了路旁的小花。 小朋友跑过去,捡起了它。“小袋子应放在哪儿,才不会在空中飘洒?哪儿才是小袋子的家?” 小袋子摇摇摆摆,不会回答。 (2)教师提问:哪儿才是小袋子的家? (3)幼儿讨论。 (4)教师继续讲故事: 树妈妈披
34、着头发,指着前方的箱子:“你看,你看,果皮箱,那张大嘴巴,才是小袋子最好的家。” (5)请一位小朋友把塑料袋放入垃圾箱,送回家。 3、了解有的垃圾能回收利用。 (1)教师提问:垃圾箱是小袋子的家,还是谁的家?(幼儿讨论、讲述) (2)出示老爷爷捡了雪碧瓶、纸盒子的图片。 师:“看!老爷爷在干什么?老爷爷捡了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3)教师小结:老爷爷捡的这些纸加工以后可以再利用,我们把它们称为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4)出示自制的两只垃圾箱,引导幼儿观察有什么不同,引出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的标志。 (5)幼儿认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记。 (6)师幼共同把垃圾分类并送入到相对应的垃圾箱中。 4、讲评、小结。 (1)师:“故事中的小朋友看见了小袋子能把它捡起来,他做得对吗?你想向他学习什么?” (2)幼儿讨论、回答。 (3)教师小结:我们要向故事中的小朋友学习,看到垃圾主动捡起来,不乱扔垃圾,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 小班垃圾分类艺术教案10篇这篇文章共31448字。 第 24 页 共 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