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冠肺炎的中医药特色和优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对新冠肺炎的中医药特色和优势.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应对新冠肺炎的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应对新冠肺炎的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专家简介:徐立然,医学博士,国家二级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业务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中西医结合优秀科技工作者;主要从事呼吸系统疾病、免疫功能缺陷、艾滋病等疾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间質性肺炎和肺间质纤维化,肺部感染、肺部肿瘤,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咯痰、喘息,不明原因发热、免疫功能低下等疑难杂症的诊治;近年来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等3项重
2、大课题,获科研成果奖10余项,专著12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 访谈内容: 主持人:首先请徐教授给我们讲讲到目前为止,结合河南的实际,中医药参与防控疫情的情况如何? 徐教授:第三支国家中医医疗队河南队出征仪式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举行,33名中医医务人员奔赴湖北防控救治一线。我们看到报道,除了必备的防护、诊疗用品,医疗队还在行李中准备了特色制剂中药以及包括第五批国家诊疗规范第五版里提到的药物,如连花清瘟胶囊、藿香正气水等。 主持人:结合目前的新冠肺炎病例救治情况,请徐教授讲一下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的救治和预防中,有哪些优势和特点? 徐教授:1、通过几千年与疫病的斗争,中医药积累了
3、丰富的经验。 2、中医药在预防方面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中医在减轻发热症状、减轻临床咳嗽、气短、喘息等方面有非常好的作用,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4、减少激素用量、减少抗生素用量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有疗效显著,例如减少继发细菌感染、减少真菌感染、控制原发病等都有积极作用。 主持人:我们也看到此次新冠肺炎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初期是无症状表现。但对于广大百姓人群,对感冒、流感和新冠肺炎症状无法明确区分。这种情况下,普通百姓应该如何自我防治应对?中医药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可供选择? 徐教授: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己抵抗力; 加强自我保护、自我隔离
4、、不人群聚集; 应用中药进行预防; 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早治疗。 另外,出现类似的症状应及时服用中药,例如连花清瘟颗粒或者胶囊,它有两个剂型,儿童使用颗粒,成人可以推荐胶囊,这个药既能治疗感冒,又能抗流感,对新冠肺炎这次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最新的诊疗方案也有明确的推荐。连花清瘟可以改善普通发热或者是高热,改善咳嗽、痰粘难咯等临床症状。也就是说如果有发热症状,无论是感冒、流感、新冠肺炎等,应用连花清瘟是较好的选择。 主持人:现阶段很多人已经开始了开了返工,大量人群开始流动,大家坐火车、坐飞机回到工作地点该做怎么防护?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有哪些方法?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有哪些方法? 徐教授:乘坐交通工具同样需要
5、戴口罩;另外如果有可能就要戴手套;尽量不要触摸把手;离他人可以保持距离;尽量靠窗通风,保持自己能够在路程中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病毒传播方式目前看三种: 1.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 2.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 3.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所以 1.特别强调要保持良好通风、室内每天都需要开窗数次,每次通风不小于15分钟,加强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鲜。 2.特别强调保持手卫生。特别是接触公共手持物后(例如公共把手、纸币、门帘等),不应再触摸
6、与直接口鼻接触的物品(例如毛巾、牙具、餐具等)。勤洗手,掌握正确洗手方法,每次不低于20秒钟。 3.正确选用和佩戴口罩。一般的口罩是能阻挡大部分带有病毒的飞沫进入呼吸道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戴口罩还是有用的。 实际不一定非要戴N95口罩。佩戴正规的薄厚均匀的手感柔软的口罩。戴口罩不宜时间过长,一般6小时为上限,否则,长时间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会使自身抵抗能力下降。 4.坚持体育锻炼: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打球、练拳、太极拳等,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防止感冒的发生。 5.加强大众教育。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知识。减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减少活禽等接触,注意保暖避免风寒等刺激,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等状况。 6.遇到咳嗽、发热等情况,应及时戴上口罩,与人群分离,及时就医。就诊时配合医生,主动告知医生发病前半个月内的医学信息:1.旅居史。2.接触史。3.其他疾病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