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微课制作研究.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2747275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微课制作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微课制作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微课制作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微课制作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微课制作研究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微课制作研究 【摘要】在新高考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微课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教育方式,以其短小精悍、目标明确、主题突出的优势在地理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微课获奖作品冷锋为案例,从微课选题、教学设计、PPT制作、视频录制与编辑等四个方面,对高中地理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新高考;微课设计;制作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XX-3089(20XX)35-0152-02 现代化信息高速发展,微课逐渐成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方式。高中地理微课程是在高中地理新课标付诸实施以及

2、教学实践要求的背景下提出的,针对新高考改革的发展,它在地理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关键点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1。既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教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知识。同时,教师在设计高中地理微课的过程中,能提高相应的教学技能。下面就以微课冷锋的教学为例,分析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冷锋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制作的主要过程:微课选题教学设计PPT制作视频录制与编辑。 (一)微课选题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高中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这一节内容可分解为: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全球

3、的气压带与风带;常见的天气系统。其中“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锋面系统”和“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两部分,其中“锋面系统”中“冷锋”这一内容是地理学中的重点知识,在教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将这一知识用微课的方式展现出来,以短小精悍的形式,更高效的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一条便捷之路。 (二)教学设计 微课作品冷锋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一年级是衔接初中和高中过渡的一年。学生在初中接触到的地理知识较为浅显,在学习高中更深层次的地理知识,尤其是像“锋面系统”这样重要且比较抽象的知识前,应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制作生动形象,较为直观的微课来打通高一学生学习地理

4、的思路。冷锋课题的教学设计主要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来进行设计。 1.教学背景 教学背景主要从教学内容背景和学生需求背景两方面思考。在内容背景方面,该课题是高中地理必修一课程中的一部分,在教授这一课题之前,教学上应已经完成“冷暖气团”和“锋”这些基本知识的讲授;在学生需求背景方面,学生在掌握前述内容的基础上,已经对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学习到锋面系统,涉及不同天气所产生的不同气压温度这些知识时,应该能够自主地从中寻找规律。 2.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完这一课题后能够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微课冷锋“短小”

5、却不失“精悍”,在短短4分50秒的教学视频里力求达到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方面,通过微课的讲解,掌握冷锋的定义、符号、降水区域、对天气的影响、天气实例五方面的内容;能力目标方面,通过归纳总结,说明“冷锋天气”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并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情感目标方面,通过学习有关“冷锋”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天气现象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冷锋”这一知识是开启“锋面系统”内容的第一环,它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冷锋过境”整个过程中天气

6、的变化特点;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锋前锋后”的知识。根据重难点的分布,后文在说到教学过程时将会具体说明如何设计微课来突破这一重难点。 4.教学方法 微课冷锋更适用于课前预习,突显启发式教育。运用视频讲解,让学生在观看微课中形象直观的动画讲解时,对照课本进行课前预习,使得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本中比较抽象的知识。同时根据“冷锋”知识的讲解,自主寻找规律,分析“暖锋”、“准静止锋”的知识,达到预习的最佳效果。预习时如有疑惑,学生可及时勾画做好标记,在课堂中老师讲授时,更加目标明确的进行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后也可重复播放视频,回顾课堂中的知识,检验学习效果,温故知新。 5.教学过程 微课冷锋的教学过

7、程主要分成三大部分,即课程导入环节、知识讲解环节、知识归纳总结环节。 首先是导入环节。微课冷锋总的用时4分50秒,视频内容短小精炼。导入的设计既要紧扣主题特点,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导入环节的设计,是制作微课时需要着重思考的一部分。本节微课导入环节用时35秒。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入手,运用“寒潮降温”的天气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知识讲解环节。微课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所以知识点的讲解既要准确精炼又要让学生易于理解。微课冷锋在设计知识讲解环节时,充分将flash动画与PPT动畫相结合,利用直观形象的动画效果来演示抽象的知识点,这一环节用时2分42秒。最

8、后通过练习检测学到的知识,构建知识框架归纳总结知识,这一环节用时1分33秒。 (三)PPT制作 微课作品冷锋最初用于参加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微课与教学辅助类作品的评比,片头部分的设计既要力求围绕知识内容又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下面将详细论述PPT的制作过程: 知识导入环节。运用表示蓝天白云的图片作为整个演示文稿的背景,映衬微课主题天气。PPT第一页采用空白版式,插入文本框,并输入“欢迎进入地理微课堂”文字,让观看者瞬间明白该微课所属的学科是地理学。点明微课所属学科后,运用“寒潮降温”的天气实例进行导入。寒潮到来,前几天晴朗的天气在一夜之间气温骤降,第二天出现雨夹雪的天气现象,冷风呼啸,

9、让人不禁瑟瑟发抖,这部分的制作,涉及到较多的图片布局与动画设置。PPT第二页演示晴朗的天气,以蓝天、白云、阳光、城市作为背景,将其放置在页面适当的位置处,分别为“白云”和“城市”设置向左移动的“直线路径”动画,展示出晴朗天气白云飘的风景。PPT第三页演示寒潮到来,气温骤降的天气现象。这一页首先出现寒潮预警的图片,再同时出现三张展示暴风雪天气的图片,为这四张图片添加“消失”的动画。最后出现一张演示“人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动态图。以此突显出寒潮天气的寒冷程度。PPT第四页演示出“因天气骤然变冷而产生疑惑”的效果,插入一张表示“疑惑”的图片,在图片左上角添加文字“为什么如此冷!”,再在页面适当位置添

10、加大小不等的问号。教师在讲解这一页时以疑问的语气进行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引起寒潮,使得天气变化如此迅速。PPT第五页出示微课课题冷锋,回答引起寒潮使天气变化迅速的真正原因。在这一页的左上角添加文字“鲁教版地理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以表明微课所属的教材及在教材中的位置。在“冷锋”标题上添加一些表示天气的小图标,与微课主题相对应。以上即为导入环节的内容。 知识讲解环节,充分将Flash动画与PPT动画相结合进行演示。在讲解冷锋的五个内容时使用统一的页面布局,每讲到一个知识点时其小标题就变为醒目的黄色,这样就避免PPT页面设计过于花哨而影响学习,简洁直观地进行教学。PPT第六页讲解冷锋的定义

11、,插入Flash动画进行演示讲解,在flash动画上方添加文字“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做冷锋”,为其设置进入动画“浮入”,在Flash动画演示完之后出现该定义。PPT第七页,讲解冷锋的表示符号。在PPT插入菜单下的插圖窗口选择形状选项,插入“云朵”形状表示“气团”,冷气团设为蓝色填充,暖气团设为红色填充;插入“长方形”形状表示“地面”,插入“流程图:库存数据”形状表示“锋面”,分别设置适当的颜色;插入“正方形”形状表示“雨点”,调整正方形的大小;插入多个“三角形”形状作为冷锋的表示符号,将其排列整齐后进行组合,放置到锋线处。为各个形状设置动画效果,更好的演示冷锋天气的演变过程。最后出现组

12、合好的三角形,并为其设置“强调动画”“闪烁”。PPT第八页,讲解冷锋的降水区域,以上一页的图形布局为基础,先从冷锋的定义入手,讲解“锋前锋后”的知识,再通过动画来演示冷锋天气的演变过程,最后暖气团被迫抬升成云至雨,此时根据降水的位置来判断冷锋降水集中在哪个区域,演示讲解完后,出现文字“冷锋降水集中在锋后”以得出结论。PPT第九页,讲解冷锋对天气的影响,插入演示冷锋过境的Flash动画进行讲解。在讲解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内容时,适时单击Flash动画上的“开始与暂停”按钮进行动画演示。PPT第十页,讲解冷锋天气的天气实例,以图片和文字结合展示的方式来讲解这一内容。先各出现两张表示大雪、大

13、风、暴雨的图片,按顺序为图片设置进入动画,每一类型的图片出现后,随机出现相应的表示该天气的文字。以上即为讲解环节的内容。 课堂讲解环节。PPT第十一页,通过做填空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检验与巩固。在设计练习的时候将关键字词设置成较鲜艳的颜色,起到重点标记的作用。 知识总结归纳环节。PPT第十二页,进行知识小结。以冷锋课题为主线,呈树枝状逐一呈现冷锋的定义、符号、降水区域、对天气的影响以及天气实例五个小题标,再分别对每个标题涉及到的内容进行归纳陈述,以此构建思维导图,形成知识体系。PPT第十三页为结束页,在页面上方添加表示天气的小图标,与微课主题相呼应。添加文字“谢谢!”以致谢,因微课用于参加比赛,

14、所以需添加参赛人姓名。以上即为冷锋微课的制作内容。 (四)录制视频 微课作品冷锋主要采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进行录制。按上述教学设计,启动Camtasia Studio进入到录屏准备状态,打开PPT到放映状态,录制者要戴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准备好后点击Camtasia Studio单击“开始录制”按钮,3秒后软件便开始对PPT进行视频录制。一边放映PPT,一边讲解PPT上的内容。PPT放映结束后,点击录屏软件“停止录制”按钮,结束录制,点击“编辑视频”进入到Camtasia Studio软件的视频编辑界面2。冷锋视频涉及到大风、雨雪等天气现象,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的

15、时间段上添加相应的风声、雨声等背景音乐,使视频获取更好的效果,最后调整好背景音乐和录制者讲解的声音,编辑好后再次播放视频,检查无误后即可生成视频。单击“生成视频”选项,选择“自定义生成设置”,勾选“创建WMV文件”,然后一直点击“下一步”,最后点击“完成”,一个美观实用的视频就做出来了。 二、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完成微课的设计制作后,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微课冷锋主要用于学生课前预习。有了充分的课前预习,可使得课中、课后使用微课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学生学习本节知识前将微课分享在班级群,让学生自主预习;在课堂上讲解时,将微课用于课堂中,与传统教育方式结合,充分展示传统教学难以表达的内容

16、。学生根据预习情况更加目标明确的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对疑难知识点进行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效率;课后学生自主播放微课,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温故知新。通过这样的教学实验,发现这样的教学可使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与提升。同时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关于微课应用的分析 (一)微课选题要有代表性 微课视频和教材课本,都可作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在地理教学中,哪些课题适合选择微课教学,哪些课适合采用传统教学,这是在微课选题时需要思考的地方。相比较之下,学生通过阅读文字加以思考即可明白的内容,就不必制作微课进行讲解。反之,对于课本中较

17、为抽象的重难点知识,例如冷锋这一知识,涉及到冷暖气团的推进、锋面的移动这些需构建地理空间思维,进行想象的内容,设计微课,通过动画演示进行讲解,学生学习的效果会更好,也解决部分学生因抽象能力较弱而无法理解知识的问题。 (二)微课设计要注重完整性,体现创新性 一堂完整的微课教学包含课前导入、知识讲解、知识归纳总结三个方面。在对微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首先保证微课教学的完整性。在此基础上,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微课制作。例如:对教学过程进行拍摄(授课者+录像机+黑板),屏幕录制(屏幕录制软件+PPT),便携视频工具简单拍摄(手机+白纸),视频人物抠像等多种方法。可采用其中一种或多种方式来综合制作微课,力求

18、设计出既实用又独具特色的微课。 (三)微课配音要精炼 微课配音包括教学用语和背景音乐两方面。教学用语要准确得体,多用书面语言,语速适中,注意抑扬顿挫,避免讲解时平铺直叙,多设计提问环节,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短时间内用精准的语言将知识讲解清楚。在适当的位置添加合适的背景音乐。例如微课冷锋在视频播放到大风、雨雪等天气时,相应的添加风声、雨声,在视频播放片尾部分时,添加轻松愉快地背景音乐。 四、小结 信息化技术空前发展,在新高考改革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微课将更加广泛的应用于地理学科的教学之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有选择的探索微课教学与传统地理教学有机结合,制作实用、高效、具有创新性的微课,以充分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