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打造高效课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打造高效课堂.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打造高效课堂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打造高效课堂 案例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扩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面,让学生的思维能始终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之中,学生的收获也将是最多的,最终达到了高效课堂的目的。 女娲造人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都是想象力极为丰富的作品,作者以种种奇思妙想,描绘出一
2、个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令人惊叹,引人遐思。两位老师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案例一片段 一、导入 师: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凭借想象创造出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女娲造人。(板书) 二、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并思考:女娲造人的动机是什么?造人的过程是怎样的?她造人的方法是什么?她又是怎样让人延续的? (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复述故事,然后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如何看待女娲这个形象? (学生各自默默思考,然后纷纷举手作答,教师最后归纳总结女娲形象) 案例二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
3、故事吗? 生:(有兴趣地齐答)喜欢。 师:有谁知道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生1:传说古时候天和地连在一起,盘古一觉醒来,觉得太闷,便用力地把天托起来,把地使劲地蹬下去,天地便分开了。盘古站了很久,他死后,身体便变成了天地间的各种事物。 生2:我想补充一点儿,盘古是用斧子将天和地劈开的,然后才是托起天,蹬下地。 生3:我再补充,盘古死后,他出的气变成了白云,他的额头、鼻尖变成了高山,一只眼睛变成了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了月亮,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海。 师:同学们真聪明!课外知识也挺丰富。你们谁知道刚才讲的这个故事是属于什么体裁呢? 生4:神话。 师:确实不错,这是一篇神话。神话故事是古代劳
4、动人民对自然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凭借想象创造出来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女娲造人(板书)。女娲造人的故事就是发生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 二、感知课文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5: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呢? 生6:女娲怎样造人的? 生7:女娲用什么造人? 生8:女娲造人有何用? 生9:我想知道女娲到底是一个什么的神。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下面我们就自读一遍课文,看谁能够又快又好地答出这几道题。(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接下来,学生自读课文后,合作、探究上述问题,最后三五人小组各自派代表发表意见) 案例评价 以上两则案例,导入方式不同。案例一采用开
5、门见山式,直入主题。案例二以故事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其兴趣,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一开始就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为下一步教学奠定的基础。二是感知课文时的引导方式有区别。案例一是教师直接提出自读问题,学生是带着压力去读,背着包袱在读;案例二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兴趣、好奇与解决问题的信心而读,两者的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当然,两位教师都在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但两者的引导方式不同,一个是带有生硬的色彩,一个是毫无痕迹地暗藏于教学之中,其达到的效果也就不一样。 【反思】 一堂课是不是高效,我认为是否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始终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之中就是一个标准。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6、式能够很好地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利用,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第一,教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既要有教案类的准备,还要有学案类的准备;既要有教法类的准备,还要有学法类的准备;既要有一般性问题的准备,还要有突发性问题的准备;更要有充足的知识准备。第二,要有科学的学法指导。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教为了不教,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方法里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的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自己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合到一起。第三,注重教学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关注了细节,才能让教学更合理,更精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