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朴遗风.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2714126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朴遗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朴遗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朴遗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朴遗风.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朴遗风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朴遗风 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坐落于鉴江下游平原,濒临南海,是历代吴川县城所在地,文物古迹众多,2005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沿着吴阳纵横考察,可以发现大量文物古迹与元、明、清古建筑,反映出吴阳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辉煌。状元文化源远流长 清朝道光三年,即公元1823年,吴川市吴阳镇霞街村出了一名状元林召棠。他是自隋朝开科举考试以来,广东仅有的九名状元之一,也是粤西地区唯一的一名状元。林召棠故居位于吴阳镇霞街村,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 (1704年),一厅两房,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11平方米,占地面积191平方米,为吴川文物

2、保护单位。状元故居旁边有一口古井,是圆形,井口直径0.8米,深3.65米,井身用砖砌成,井口用石建造,占地15平方米。相传该井于明代洪武年间,由该村始祖林来青建造,距今600多年。水井青石板铺面,井水清洌甘甜。林召棠从小饮用此井水,故称为“状元井”。现在霞街村有了自来水,村人不再饮用井水。但村人传说,小孩饮用此井水,读书会聪明伶俐。状元井边有一条古街道,路面宽4.5米,长135米,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用红砖铺设而成。状元坊是霞街村人为了纪念林召棠殿试被钦点状元,于民国八年(1919年)所建。四柱三间,雄伟壮观,飞檐拱顶,坊额有斗拱,牌坊高9米,有三连拱门,琉璃瓦戴顶。中间的拱门稍高,门楣上嵌有“

3、状元”红字石匾,这两个刚劲正楷题字为林召棠亲笔所书。状元坊大门两侧楹联为:“召伯甘棠长留遗爱,公门桃李蔚起英才”。两侧拱门上有横联“门承汉德、旌表高贤”。这是珍贵的历史文物。走过状元坊的林荫小道,是林召棠纪念馆,两座建筑物,已成为一个整体。林召棠纪念馆三进三间,每进的正檐都有一幅匾。首进的题匾为“海山别院”,中堂的题匾是“守一养和”,后进的题匾是“心亭亭居”。首进沿两侧墙壁设有碑廊,镶有岩石镌刻的各种字体的诗联、题词后进大厅东西两厢的墙上,展示林召棠会试、殿试的答卷,以及历代各界名流的题联题匾、林召棠的家训和他的手书真迹,有各种风格的诗词、对联、题字、书法等,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千年学府学脉延绵

4、 吴阳镇是粤西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隋朝建郡到1949年前夕的一千多年里,成为历代吴川县治所在地,曾经是吴川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中著名的学府有极浦亭、吴阳学宫等。极浦亭在吴川市吴阳镇中街村,始建于南宋淳?年间(1241-1252年),是解元李凌云隐居讲学之所。李凌云为三柏始祖李穆公之长子,李穆公原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钱山村人,乃北宋乙丑状元。李凌云高中解元后,恬淡不仕,承父教鞭,建“极浦亭”,隐居设帐,传播文明。极浦亭原结构为亭制,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扩建,外貌变成祠堂式,硬山顶,面宽三间,共三进,两边檐墙均绘花鸟壁画。中进为木架梁式结构,瓜爪驼峰,有梅花石柱四条

5、,均为花篮柱础、具有地方特色。现在的极浦亭,是亭祠结合的建筑,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三进高脊砖木结构,纵深33米,宽14.7米,两边檐墙均绘花鸟壁画,中进为木架梁式结构,庭内有梅花石柱、花鸟驼廊等物件,具有明显的古建筑特色。极浦亭前点缀着水塘、九曲桥及三处凉亭,绿树婆娑,成为了一个公园,是游人的好去处。学宫大成殿坐落在吴阳镇吴阳中学内,1983年吴川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光绪版吴川县志记载,学宫始建于元朝,至正九年(1349年)由主薄唐必达、教谕吴中元修建。明代洪武十四(1381年)县丞汪季清重修大成殿、戟门、摘星门等。学宫原有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由戟门、大成殿、崇圣

6、祠、明伦堂、尊经阁五座建筑物组成。历经明、清两朝多次重修,是古代文人读书学习的地方,属宫殿式建筑、砖瓦石柱结构。据吴川县志记载,学宫最后一次维修,是光绪十七年(1891年)知县唐汝霖同绅士捐资修葺,1945年左右,曾在学宫办吴阳小学直至解放。解放初,学宫当时尚存戟门、大成殿、崇圣祠三座,1951年公安部门改前座做监仓,粮食部门用后座作粮仓,两旁房屋分给群众,后都陆续拆毁,仅存大成殿。六十年代初,湛江市为建设西山公园需要,拆去殿上琉璃瓦使用,盖回陶瓦,这时,大成殿已给吴阳中学作课室,因而堵塞西北面大门,改在东南面开门出入,并在墙壁上辟开窗户,直到现在。大成殿面宽20.25米,进深12.05米,高

7、8.4米,前檐深1.4米;殿内两排石柱共8条,柱直径43厘米。梁架属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结构,古建筑风格明显,属吴川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古迹永留记忆 在吴阳,历史古迹比较多,目前保留下来的有:双峰塔、南城门、中山纪念堂。双峰塔位于吴川市吴阳镇文塔村委会塔脚村旁,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七年(即公元1599年),距今已有400多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川江环西北,江水自西入县直趋于海,古代风水家认为此乃地气不蓄,人文难于发达,应建塔为砥柱。明代万历二十七年(即公元1599年)吴川县令周应鳌为邑人之请,于江海迥流处建此风水塔,谓“笔塔凌霄”。又因尖山、丽山远揖塔前,故定名为“双峰塔”。该塔为平面八角形

8、,七层仿楼阁式砖塔,高23.15米,第一层直径9.8米,塔身为壁内折上式,各层设假平台,塔基座为石板雕花装饰,高1米,每边棱角处嵌有石雕托搭力士,形象古朴、姿态各异,当时塔前还有江阳书院等建筑,人气旺盛,古代不少著名的文人墨客常登高作诗,至今还保存诗篇多首。明代邑人黄华信有 重阳登双峰塔诗云:“宇宙茫茫古又今,巍然一塔尚堪寻。几杯菊酒登高兴,千仞秋风散俗襟。” 又有清代邑人吴河光诗云:“直矗川流尽处,高标焚刹空中,忽听一声玲泽,茫茫云海天风。”这正是古代双峰塔景致的写实。南城门又名永和门,位于吴阳城里村南路口,1983年吴川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南城门兴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七年,即公元1

9、394年;原为土城。永乐元年(1340年)千户李忠,改用砖石砌建而成,尚未完备;成化十四年(1478年)湖广按察使、岭南西道员分巡佥事陶鲁用巨砖建成城墙,设四城门;东为镇海门,西为延华门,南为永和门,北为朝天门。城上有楼窝铺十六个,?望楼四个,大小水关五处。城周围580丈,墙高1丈8尺,厚1丈2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岭西道盛万年添设敌楼四座。最后一次修葺为同治五年(1866年),知县姜光耀捐资重修,加高城墙至1丈9尺宽,仍旧只设窝铺四间。1938年为避免日本飞机寻找轰炸目标,吴川县长刘应时下令拆城,南城门(永和门)因当时来不及拆毁而保留下来。1959年,大跃进期间,吴阳公社领导使人拆

10、城取砖建饭堂,因城墙坚固,拆毁一部分而作罢,永和门的石额已被拆去,仅留下城门及两侧数十米城墙。中山纪念堂位于吴阳镇城里村,始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红砖、钢筋水泥洋式结构建筑,四周为廊,高约10米,总面积420平方米,为纪念日本侵华国耻而建,现基本保存完好。中山纪念堂为两层洋楼式,四周有定宽2米的走廊,每个走廊有六条方柱和圆拱连接,上下两层相同。前面走廊凸有长4米、宽2米的实体阳台,该阳台也是由方柱连接圆拱支撑。二楼阳台前额书“中山纪念堂”五个大字,是原吴川县县长李乃奉所写。原中山纪念堂总占地面积为8000平方米,四周有波浪式石砌的围墙。纪念堂前立有日军侵华国耻纪念碑和抗日烈士纪念碑。现在中山纪念堂四周围墙已被拆毁,纪念堂内通往二楼的木楼梯已损毁,纪念堂前的纪念石碑也已遗失。但院内花草青松翠柏郁郁葱葱,纪念堂前的一棵棕榈树直指云天,庄严壮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