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之《黄鹤楼》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2687736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之《黄鹤楼》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之《黄鹤楼》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之《黄鹤楼》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之《黄鹤楼》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黄鹤楼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感受诗中的气韵。2、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中涉及的传说,感受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教学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这首诗的气韵。探寻作者从感怀传说到远眺风景最后抒发情怀的情感脉络,了解作者写什么样的景,抒什么样的情。学习思路:“知读解品思绘评拓练”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唐才子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诗下面题了行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飘然离去。事后对崔颢的这首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如:在金陵

2、凤凰台时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再如鹦鹉洲: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纵目,长洲孤月向谁明。由此可见,黄鹤楼这首诗对李白的影响有多深啊!众多古人称崔颢的这首诗是“第一”、“千古之奇”。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二、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一)知作者。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开元十一年(公元723)进士。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极为失意。 天宝

3、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二)知背景。这首诗是作者还乡途中逗留武昌时所作。作者登临黄鹤楼,遥望汴州感到家乡越来越近,思乡之情也因之更切,所以提笔写成了这首满怀乡愁的诗作。(三)黄鹤楼简介: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始建于三国 (公元223年)。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

4、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唐代著名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使它闻名遐迩。 关于黄鹤楼美丽的传说: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炜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炜,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崔颢的诗与此有关。三、多形式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读出感情)1、师范读,生练读。2、师生合作读,在吟诵

5、中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节奏和内涵。四、解词译句。1、解词语。(1)昔人:指传说中驾鹤飞去的仙人。 (2)空:徒然地。 (3)载:年。(4)悠悠:遥远,无穷无尽的样子。 (5)历历:清楚可数。(6)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7)乡关:家乡。(8)烟波:水波渺茫,烟雾笼罩。 2、解诗意。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

6、的家乡?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真是令人发愁! 五、赏析全诗。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从眼前的黄鹤楼生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落笔,感叹物是人非。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漂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

7、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这句又是对仗工整的对偶名句。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乡。只觉得眼前的汉水滚滚,烟波浩渺,使人更生思乡之愁。本句点题。借景抒情,以日暮途远抒发漂泊怀乡之情。小结:首联:借传说落笔,感叹物是人非。 颔联: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颈联:写黄鹤楼前实景:江山依旧。对偶名句 尾联:点题。借景抒情,以日暮途远抒发漂泊怀乡之情。六、品析探究。(一)品味语言。“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8、。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1分)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重在写景;(1分)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1分)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重在抒情。(1分) (二)思考探究。1、前四句写什么? 抒发了何种感情?写仙人及仙鹤的传说,抒发世事茫茫的感慨。2、后四句抒发了什么情思?抒发日暮思归的情思。3、颈联描写繁荣的景致,有什么作用?以繁茂之景反衬凄清之情,烘托孤寂的思乡之情,可谓以荣景显伤情。4、诗中的“芳草”是什么意象?芳草,古诗

9、中常常用来比喻愁思。“芳草萋萋”,则形容愁思浓郁。5、诗中哪些词语表现了思乡之情?“日暮乡关”:日暮时候最容易引发思乡之情。“烟波江上”:使人联想到“游子”。6、颈联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尾联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三)描绘意境。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四)见解评论。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全诗情景交融(

10、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小结主题思想:全诗借景抒情,通过写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思,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七、课堂练习。1、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之感。寂寞孤独(失落惆怅、岁月易逝等)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 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

11、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2分)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也就是景中含情,以景衬情;又情由景生,情由心生,情景交融。3、赏析题。(1)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

12、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解析:“芳草萋萋鹦鹉洲”并不是“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而是长势茂盛。(2)下列对本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A.首联通过描绘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的落差,引发诗人怅然之感。B.颔联通过描绘白云下水天相接之景,表达诗人物是人非的惆怅感。C.颈联通过描绘登楼远眺晴空下茂盛的草木,引起下联诗人的乡愁。D.尾联通过描绘日暮乡关的朦胧江景,表达诗人漂泊异地的思乡之情。(3)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

13、,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4)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

14、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八、拓展延伸。1、“黄鹤楼一去不复反,白云千载空悠悠”,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叫人浮想联翩,与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试比较登幽州台歌和黄

15、鹤楼异同点?相同之处在于:都是登高远望之作,描绘了忘我超脱的空游画面;都是言外传情,抒发此时此地的情感,表达了伤感、孤独的感情;都因传达出诗人独特的人生感受而具有非凡的艺术力量。不相同之处在于:前者是杂言古诗,句式变化,自由奔放;心游古今,直抒胸臆,感叹不已;后者是七言律诗,句式整齐,格律严谨;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借景述怀。2、思乡诗文知多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

16、致远天净沙秋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乡愁席慕容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思念故乡想起故乡,我无名地思念起故乡。 故乡,是游子用谷子酿造出来的陈年老酒,搁置年代越远,放置时间越长,酒的味道就有醇香。 想起故乡,我就静静地思念故乡。 故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而又上好的美味佳肴,诱惑远方的游子不得不去品尝。 想起故乡,我就默默地思念故乡。 故乡,是游子儿时记忆中片断,游子越理越无法理处头绪,越来越无法剪接出来完整的画面。 想起故乡,我就在内心深处思念故乡。 对于故乡的思念,年代越远久,

17、对故乡的体会就越深刻,灵魂的触动就也大。 故乡,游子以什么样的方式思念故乡呢? 思念故乡,其实就是想念故乡儿时的伙伴,想念那间老屋子,想念那片土地。但是,游子最想念的还是那已经苍老的父母双亲。 故乡,思念故乡,思念故乡不需要理由。 每当面对皓月当空的时候,思念故乡就如潮水一般涌来,就如洪水涌来一般不可收拾。 故乡,思念故乡,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九、布置作业:1、请同学们去搜集那些和黄鹤楼相关的诗词,并做好积累。2、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板书设计: 黄鹤楼首联:起借传说落笔,引出黄鹤楼,感叹物是人非。 颔联:承感慨仙人已去,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颈联:转写黄鹤楼前实景:江山依旧。对偶名句 尾联:合点题。借景抒情,以日暮途远抒发漂泊怀乡之情。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