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生物教案汇编十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中生物教案汇编十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高中生物教案汇编十篇关于高中生物教案汇编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本店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 1.说明抗生素在控制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2.简述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3.列举生活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实例,讨论、分析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4.认同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过程与方法方面: 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并通过浏览网站资料来了解当前人们在生活中滥
2、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展开激烈的讨论.了解抗生素的史话以及作用机理.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我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人们健康.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2.合理使用抗生素。 【教学难点】 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学生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日常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和危害。 学生:分组探讨、交流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抗生素素用法的认识。每
3、位学生提出自己对抗生素的使用的做法。 教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个讨论。 教师:展示电视广告中一些关于抗生素药物的一些内容,学生讨论。 课件展示:某同学患感冒后,打点滴。第一次,用的青霉素,第二次,还是用的青霉素但用量比第一次的量比第一次多,他本人认为多了好得快。以此实例,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学生分组探究学习结束后,进行交流。解答以下问题并展示: 1抗生素史话 (1)青霉素的分子式 学生通过看课本,熟练掌握青霉素的分子是的具体写法。 (2)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学生看课本讨论) a.细菌的结构 b.作用机理 抗生素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代谢过程
4、而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抑制和杀灭他们的目的。 2.合理使用抗生素 (1)学生讨论细菌产生抗药性的示意图,并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2)对教材中的资料进行分析,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实例 3.对如何保健,少用药。或不用药展开讨论。 4.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抗生素,通过本节课的探讨,学生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随堂练习】 1.在日常生活中,对抗生素的使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只要是感染就用青霉素 B把剂量加大,好得快 C根据情况和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 D使用抗生素及时比使用其他的非抗生素的效果好 2.利用发酵工程,可以是产生抗生素的量大大提高,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发酵工程中,都是用的生物的
5、无氧呼吸。 B抗生素是蛋白质。 C抗生素能对付所有的病原体。 D不同的抗生素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3.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是 A分解蛋白质,为细胞的繁殖提供营养。 B干扰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素的代谢过程,从而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 C是为了保证细胞的活性 D为细胞进行新陈代谢提供营养物质。 【布置作业】做学案上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抗生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药物、,合理利用抗生素可以达到治病救人的良好效果。但是,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人做法不一样。有些人主张多用多好,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人,观点各异。通过一节课的讨轮和探究,学生对抗生素的使用有了一个合理的认识。 高中生物教案篇2 课题
6、:第4节免疫调节 I学习目标 1.描述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功能; 2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II学习重难点 1.介绍抗体的发现、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介绍牛痘的发明以及科学家在免疫科学方面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 III方法指导自学质疑/交流展示 自学质疑、交流展示、知识建构、基础检测、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一、自学质疑/交流展示 1免疫调节是通过来实现的。它是由、和组成的。 2人体抵抗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是保卫人体
7、的第一道防线;是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组成的。 3抗原体是指;抗体是指。 4特异性免疫包括和。前者主要是细胞分泌起作用;后者主要是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5过敏反应是指,其特点有。 二、【基础检测、巩固练习】 1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 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2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 A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B形成浆细胞 C形成效应T细胞D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3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 A
8、浆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抗体 4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 D记忆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细胞 5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 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C自身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 6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 A氨基酸和核糖体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 C核苷酸和核糖体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 7为使移植器官长期存留,病人要长期使用某种药物,该药物的作用是() A激活免疫系统B使免疫系
9、统变得“迟钝” C抑制术后感染C保证植入器官的血液供应 三、【能力提升】 8用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和做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B健康B生活B S疫苗S病原体 A健康AA死亡 ()注射毒性强的病原体后,由于_,所以鼠能正常生活,鼠则患引起传染病死亡,其原因是:_。 ()假如在给注射疫苗后,第二天就给其注射病原体,则由于_,会_。 ()病原体进入小鼠体内后,识别它的是_,可以清除它的是_ 高中生物教案篇3 1、营养物质功能 提供能量:糖类、脂肪、蛋白质均能氧化分解供能。 其供能的顺序:糖类、脂肪、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建和修复组织的主要原料 提供构建和修复物质:糖类和脂类是构成细胞膜和神经组
10、织的重要部分 Ga、Mg、P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 酶和一些激素是蛋白质 提供调节物质碘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 2、营养不良: 蛋白质供给不足,影响发育和抵抗力 营养供给不足缺钙影响骨的发育 缺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缺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营养过剩:如获取能量过多,导致肥胖 摄取营养的种类、数量、比例符合实际需要 合理加工食物,减少营养素的损失,提高利用率 3、合理膳食:食物对人体无毒害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合理膳食制度 题例领悟 例1、下列属于人体构建和修复机体组织的物质,最全的一组是: 水脂类糖类蛋白质纤维素无机盐维生素 A、B、CD、 解析:参与构建和修复人体组织的物质主
11、要有水分、蛋白质、脂类、糖类和无机盐等。而纤维素是植物体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纤维素是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答案:C 例2、下列各项中不是成人每天要进食一定量蛋白质的原因是: A、蛋白质在人体内不能储存。 B、蛋白质不能全部由糖类和脂肪在体内转化而成。 C、蛋白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D、体内蛋白质每天要少量分解一些,更换新的。 解析:蛋白质作为生物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其虽可作为能源物质,但非主要的,体内物质供能的顺序依次为糖类、脂肪、蛋白质。 答案:C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人类营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于蛋白质能参与各项生命活动,所以每天食物中以蛋
12、白质含量最高为宜。 B、淘洗大米时次数不宜过多,以防止维生素B1的损失。 C、蔬菜应先洗后切,大火快炒,防止维生素C的损失。 D、食物加工既要防止生物污染,又要防腐剂等过量带来的化学污染。 2、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 A、纤维素B、红细胞C、蛋白质D、激素 3、某人由于营养不良,身体浮肿,其食疗补救措施是:() A、多吃蔬菜B、多吃馒头C、多喝豆浆D、多喝水 4、1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分别是17。15千焦、38。91千焦和17。15千焦,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三者都可作为能源物质 B、蛋白质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C、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D、脂肪是主要的能
13、源物质 5、下列哪一组疾病是营养不良引起的:() A、脚气病和坏血病B、夜盲病和巨人症 C、糖尿病和软骨病D、佝偻病和心脏病 6、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 A、盐增多,糖未增多B、糖增多,盐未增多 C、两种都增多D、两种都未增多 高中生物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水分代谢”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它与前面所学知识如细胞成分、结构及植物根、茎、叶结构等内容联系非常紧密;也为今后学习“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植物细胞的吸胀吸水;水分的运输和利用。
14、(2)理解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义。 (3)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进一步理解渗透吸水的原理。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动手、类比综 合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 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渗透吸水的原理 教学难点: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主要区别,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二、教法设计: 1、探究教学法:它由四个环节组成:(1)创设联想,提出探索问题,(2)
15、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推理,(3)设计实验或演示其它教学媒体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行验证,(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索结果。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验、图片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通过设疑引入,为讲边演示实验和动画,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推理及综合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事实会不会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这样,我们可以把细胞放在外界溶液中,亲自观察一下,看看结果如何。成熟植物细胞 一、用课件动画显示质壁分离过程。 问:刚才看到了什么现象?(
16、原生质层收缩于细胞壁分离开) 问:这种想象叫质壁分离。这里得“质”指的是细胞质吗?(原生质层) 问: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有什么变化?细胞液有什么变化?(液泡变小,细胞液减少,颜色加深) 问:细胞液减少,颜色加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水分减少,浓度增加造成的) 问:细胞为什么会失水?(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问:发生质壁分离以后,在细胞质和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中是空的吗?有什么物质? 问:要是把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用课件动画显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 问:把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为什么会复原? 问:细胞为什么会吸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问:通
17、过细胞的纸币分离和复原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1)成熟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渗透系统 (2)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小结:通过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证明了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根尖分生区时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吸水的主要方式是吸胀吸水,根毛区的细胞是形成中央液泡的成熟细胞,其吸水的主要方式是渗透吸水。 问:根毛区的细胞能进行吸胀吸水吗? 问:死亡的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吗? 根毛区的细胞吸收水分以后,要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供植物利用。 二、水分的运输 课件动画显示植物根吸水、利用、扩散的全过程 1、根毛区细胞层层细胞
18、根导管 根毛区细胞层层细胞间隙根导管 2、根导管茎导管叶导管植物体各部位 三、水分的利用: 根吸收的水分只有15%留在植物体内,供植物利用。 四、水分的散失: 根吸收的水分,除了极少一部分被植物利用以外,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经叶片表面的气孔散失掉了。通过气孔散失掉这么多的水分有其特殊的生理意义。 水分散失的意义:吸水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 五、合理灌溉 植物在一生中都需要不断地吸收水分,但是不同的植物一生需水量不同,一株向日葵一生耗水约30千克左右;一亩稻田,在整个生长期间耗水大约30万千克左右。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不相同(如小麦一生的需水量曲线图)。这些水分绝大部分都通过蒸
19、腾作用散失掉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因此如何用最少的水去获取最高的产量,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大问题。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植物,根据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的需求量不同,进行合理灌溉,既不影响产量,又能达到节水的目的。 高中生物教案篇5 辅导教案 基础链接温故知新 一、生物体中的水 1作为溶剂,水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_。 2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叫_。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因_而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中都有水的生成,在有氧呼吸中发生在_过程中,在光合作用中发生在_过程中。 二、水的生态效应 1水循环:主要路线是从地球表面通过_进入大气圈,同时又不断地从大气圈通过_
20、回到地面。 2酸雨:是由于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_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酸性的产物,使雨水呈酸性。 3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受到如化肥等无机物的污染,使水生植物大量生长,造成水中生物死亡的现象。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8类:即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_、_(包括除草剂和洗涤剂)、其他矿物质和化学品、水土流失的冲击物、放射性物质、来自电厂的废热等。 一、1.载体 2.渗透失水电子传递碳反应 二、1.蒸发降雨 2硫和氮 3化学肥料杀虫剂 聚焦科技扫描知识 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是同步进行并且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对于我国等发展中国家,水利的开发利用又是必须的,水利工程的实质都是为了
21、解决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但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水利工程给环境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 一、水利工程会打破流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1改善水库周边环境 由于调运大量的水,使的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增大,有利于植物的大量生长,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2防止洪涝灾害 三峡大坝的建成,有效地减轻长江洪水灾害对中游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平原湖区生态与环境的严重破坏,以及洪灾给人们心理造成的威胁。大坝还拦截了大量的泥沙,降低了下游湖区淤积的速度,有利于湖区对洪水的调节和蓄水。 3改善大坝上游的航运条件 水力发电站 4.开发清洁能源水电能 利用大坝水力发电,是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水
22、电与火电相比,可减少燃煤、燃油对环境的污染。 然而,大型水利工程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消极或不利的影响。 5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生活环境 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单纯以水利工程建设为目的,会进一步增加水土流失的现象,如小湾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 三峡大坝建成后,该地区食物链结构破坏,例如中华鲟有到长江上游产卵繁殖的习性,大坝修建正好隔断了中华鲟溯河逆流的路途,使其繁殖和生存受到严重影响。 6改变两岸土壤特性 由于生土浅表化,加之水库两岸的渗漏使地下水升高,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沼泽化,使植物不能更好地生存,在坡度较大地区还会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7诱发地震 地壳结构可能会发生
23、变化而为地震创造了条件。 8水质的变化 由于库区水流速度减慢,如果两岸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不经治理就直接排放,可能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质恶化。 二、水利工程要与生态保护工程同步进行 1河流湖泊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库区泥沙淤积,会影响库区及周围生物的生存。 2河流是多种生物的栖息地和物种库 任何一条河流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交织在一起,共生共存,处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 3水利工程是人类自身发展必需的,要科学地规划、设计和管理。 纲举目张理清结构 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实施,良好的经济条件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只有对自然规律的理解深刻才能自觉遵守自然规律,通过合理的
24、、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将水利工程对生态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突破难点化解疑点 1为什么说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探究发现: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主要靠修水库多蓄水;解决水资源空间不均,主要依靠调水。但是我国水资源问题短缺,靠修水库、建调水工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才是解决我国干旱缺水问题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 调水水量有限,改变不了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紧缺的根本格局。而且缺水严重的地区,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浪费水的现象。 治理污水确实需要花很多的钱,而且还不能增加水量,但非做不可。节水,是个建设什么样社会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我发现 2大坝建成会导致哪些生态环境
25、问题? 探究发现:(1)移民问题 关系到人的生存权和居住权的调整,是当今世界性难题。 (2)对泥沙和河道的影响 从生态学角度讲,在河流上建坝,阻断了天然河道,导致河道的流态发生变化,引发整条河流上下游和河口的水文特征发生改变,导致上游泥沙淤积。 (3)水体变化带来的影响 水体容易受到污染,蒸发量增加等。 (4)对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 特别是对某些鱼类洄游的影响。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建鱼梯、鱼道,二是进行人工繁殖。 (5)地质灾害 修建大坝后可能会触发地震、崩岸、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 (6)溃坝。 我的发现 高中生物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部分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第
26、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三节生态系统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本节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知识和第三章新陈代谢的知识联系密切,又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学科内综合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需要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识图解图能力。 纵观0407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该部分知识为高考热点内容之一,历年高考都会考查。但近三年来天津卷涉及较少。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往往涉及到图形、图表的分析。命题方式灵活多样,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其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各营养级能量传递的计算及综合运用本章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27、等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热点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焦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知识水平,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流动渠道和研究目的 (2)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 (3)应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能量传递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识图解图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物质运动和物质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知识的计算 3、重难点的突破 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手段,借助于其形象、直观、动态等多种功能使知识
28、结构一目了然,来突出重点。再通过经典例题跟进、教师详解、学生分析来强化知识,突破难点 四、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课前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目标,并要求学生提前复习,教师加以检查落实。授课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各种教学方法。通过对近几年与本部分内容相关的高考题的分析研究,以及解题中如何确立关键词、关键点及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及技巧的讲解,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并加以掌握。 高中生物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29、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教学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过程 章引入学生阅读P58。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 2.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 3.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注意。 板书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思考与讨论学
30、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一般不能透过细胞膜。 2.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问题探讨”中的半透膜。 3.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红细胞内部的浓度时,红细胞一般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 4.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外浓度的差值。一般情况下,差值较大时吸水或失水较多 板书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吸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膨胀甚至涨破) 失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皱缩) 成熟植物细胞(有大液泡)的吸水和失水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 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
31、的位置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变小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 清水逐渐恢复原来大小原生质层恢复原来位置基本不变 板书 失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质壁分离) 吸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质壁分离复原) 板书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提示1.在培养过程中,水稻吸收水分及其他离子较多,吸收Ca2+、Mg2+较少,结果导致水稻培养液里的Ca2+、Mg2+浓度增高。 2.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是有差异的。 3.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这样,这取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4.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性具有普遍性。 板书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
32、透过性膜。 小结见板书。 作业练习一二。 提示基础题 1.。2.。3.。 拓展题 农业生产上的轮作正是针对不同作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而采取的生产措施。如果长期在同一块田里种植同种作物,地力就会下降(俗称伤地),即某些元素含量下降,这样就会影响作物的产量。 高中生物教案篇8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举例说明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3、通过渗透实验说出细胞吸水或失水情况,指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异同点。 【重点难提示】 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难点:渗透实验 【学习展示】 一、小分子或离
33、子进出细胞膜方式(一)被动运输 知识梳理阅读教材P47后完成并记住下列内容 1、概念:物质梯度进出细胞,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的扩散。 2、扩散:由于物质而产生的物质现象,即一种物质从区域向区域迁移的过程。 3、类型: (1)简单扩散(或自由扩散):分子质量相对或的物质,在不需要参与的情况下通过进出细胞的方式,如、等的运输。 (2)易化扩散(或协助扩散):需的参与,从区域到区域的扩散,如进入红细胞。 4、动力:。 5、渗透:水分子从通过等结构向水分子区域的。简单的说就是水分子以方式通过细胞膜等结构称渗透。 (1)动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与失水 当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当外界溶液细
34、胞质的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当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与失水 (二)主动运输 知识梳理阅读教材P45后完成并记住下列内容 1、概念:物质梯度进出细胞,既需要膜上的参与,又需要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的运输方式。 2、举例:植物根细胞对的吸收,、进入动物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3、意义: (1)使活细胞主动选择吸收,及时排出和对细胞的物质,保证细胞的顺利完成。 (2)体现了细胞膜的,即可以自由通过,细胞选择吸收的或小也可以通过。如应用于人工肾的。 思考讨论 1、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有什么异同? 2、画图表示主动运输和简单扩散、易化扩散有什么异同? 3、低温会影
35、响物质的主动运输吗?为什么? 4、将一张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3种状态的细胞,如图13,你认为这3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 AABCBACDB思考讨论 阅读教材P49“拓展探究”,归纳大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与小分子出入的异同。 【知识小结】用简略形式归纳本节内容 【交流思路】 【例1】物质进出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的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列两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两种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A、B所示的物质运输方式,A是,B是。 (2)上述2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
36、变化?为什么? 【例2】将人体血液置于9的食盐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血细胞呈现()。 A质壁分离B正常状态C细胞膜破裂D细胞皱缩 【例3】在马铃薯中用打孔器取两圆柱体块P和Q,p放在蒸馏水中,Q放在与马铃薯细胞液等渗的盐溶液中,1小时后测定处理的圆柱体是否与原来的孔刚好合适()。 AP不合适,但Q刚好合适BP不合适,Q也不合适 cP精确地合适,Q也精确地合适DP精确地合适,但Q不精确地合适 高中生物教案篇9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教学重
37、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教学课时2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板书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缩手反射 膝跳反射 非条件发射哈欠反射 反射的种类惊弓之鸟 条件发射谈虎色变 眨眼反射 望梅止渴 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
38、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与。 问题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什么是兴奋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 答略。
39、 板书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思考与讨论2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及板书很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 【探究与交流】: 突触中传递的递质中有一种是兴奋性递质叫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在发挥作用后,很快被胆碱酯酶分解为胆碱和乙酸。研究发现有机磷杀虫剂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被破坏。结果动物会怎样呢? 【课外实践】:20xx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授予瑞典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他们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了重要发现。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早发现了在神经细胞之间某种信号的传导,即所谓的“慢突触传递”。这些发现对了解大脑的正常功能,以及信号传导中的紊乱如何引发神经或精神疾病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人们研制出了治疗帕金森综合症以及其他抗精神疾病的药物。请你收集相关资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板书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资料分析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2是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