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教案模板6篇.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2673949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6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6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6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语文教案模板6篇.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实用】语文教案模板6篇【实用】语文教案模板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语文教案 篇1 翠鸟是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五册第六课,课文内容如下: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

2、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跟我们说:“孩子们,你人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逮它很不容易呀!”我们只好打消了这个想法。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分解课目内容,将课文内容划分成三个知识点。 课目内容分解表 表1 课目 名称知识点学习水平知识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翠鸟1“鲜艳、小巧

3、玲珑、注视、锐利、疾飞”等词语 2 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 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定下各个知识的学习水平等级,如表1所示。 学习水平描述表 表2 知识点学习水平描述语句行为动词1知识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疾飞、小巧玲珑、注视理解2知识理解指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理解指出3理解概括课文内容,说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概括说出 2、具体描写各个知识的学习水平等级,如表2所示。 选用媒体情况表 表3 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使用时间(分)资料来源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媒体使用方式1知识理解文字投影重点理解的词语自备在情境及语言文字中理解词语观察讲解V

4、CD翠鸟的表态及飞的动态2知识理解文字投影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热键显示表特点的词。自制加深理解读、划 议、说电脑动画按描写顺序写出翠鸟外形各部分自制激发兴趣 加深印象 帮助理解看、说3理解图画投影音乐翠鸟外形图自备展现外形 突出特点看、说VCD翠鸟飞行、等鱼、捕鱼动态自备显现动态 在情境中 理解特点看、想 说、文字投影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文字,热键显示重点词自制加深印象 帮助理解读、划 议 3、媒体的选择及使用。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选择多媒体辅导教学(CAI),主要运用了图画投影、文字投影、VCD、动画设计及翠鸟标本等媒体。各种媒体共同协调,相互补充,从而更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

5、极性,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如表3所示。 4、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本课的课堂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如表4所示,在设计时,主要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课时安排。为完成本课教学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导学,学习13节;第二课时,学习第四节,总结课文,简单运用,巩固字词。之所以把教学的重点段放在第一课时,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兴趣正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凭借学生的浓厚兴趣,教学的重点就可以更好地突破。 (2)恰当安排媒体出现的时机,创设出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观察练说翠鸟外形,并将叙说顺序同作者描写顺序比较,同时利用按作者描写顺序出现的翠鸟身体

6、各部分动画图,加深理解按顺序观察翠鸟的方法。另外,还借助动画及图像,结合上下文理解了文章的重点词,借助重点词体会作者抓翠鸟的特点来描写翠鸟的方法,从而使重点及难点得到突破。 5、设计形成性练习,针对知识点2、3设计两道填空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图5所示。 形成性练习题 表5 知识点学习水平题目内容2知识理解 填空题: 课文第一自然段25句,先总写翠鸟羽毛的颜色非常( ),再按( )、( )、( )的顺序具体描写了翠鸟羽毛的颜色。3理解 真空题:读句子,想想括号里词语的意思。 翠鸟( )苇秆,( )飞过去,( )小鱼,( )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表4 开始 展示翠鸟标本、导言入课 投影学习目

7、标 投影学习方法 学生质疑 据疑板书导学 学生再读,找出课文从几方面写翠鸟可爱 学生读文,找出翠鸟外形特点的段落 学生读文,找出写翠鸟活动特点的段落 投影翠鸟外形图 VCD翠鸟鸣叫、飞行、等鱼时画面 学生看图、说图 文字投影描写翠鸟飞行、等鱼的语句 投影文字 描写翠鸟外形特点读文、勾重点词,并联系图画及上下文理解 读课文,勾句子,理解重点词 VCD翠鸟捉鱼时动作 动画按作者描写顺序出现翠鸟身体各部分 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 对比体会作者描写顺序与自我说图的顺序 完成形成生习题2 完成形成性练习题1 查标,对照学习目标,总结课文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11个生字,理解“晶莹、

8、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联系实际思考,“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的含义,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懂课文介绍了地球哪些方面内容,学习

9、文中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宇航员拍摄的地球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结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同桌间相互交流。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板书:只有一个地球)齐读课题。 3.释题,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是一个怎样的地球?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内容?有哪些让你感触最深?是什么感触?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触? (2)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后交流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就自己感触深的词语、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

10、文,注意课文写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 3.全班交流(围绕课文写地球哪些方面内容,交流感受、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内容。板书: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资源有限,生态灾难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4.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看出这篇文章是关于环保主题的,文章先讲了地球的美丽与可爱,接下来又讲了地球上资源有限,人类的一些行为会造成生态灾难。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将别无去处。最后提醒人们要保护地球。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根据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概括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1

11、.想一想,应该怎样来读这篇课文? 2.读给同桌听,然后相互评价。 3.指名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师生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书写生字词语。 2.抓重点词句,深入研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诗歌,导入新课 1.学生齐读诗歌地球累了(节选),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总结,导入新课:那是一种心理的纠结,那是对人类愚昧无知的感叹,那是一种对环境的忧虑。宇航员遨游太空,也发出感叹。读出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围绕感叹,研读课文 1.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学生齐读宇航员遨游太空所见的地球。 学生齐读:“地球,这位人类的

12、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联系实际,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补充资料: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带来的后果。(臭氧层对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作用,能吸收高强度紫外线的99%,从而挡住了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人类和生物的伤害。一旦臭氧层遭到破坏,紫外线便会增强,则全球气候会变暖,人类生命健康堪忧。) 2.地球的“渺小” (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宇宙”与“扁舟”对比,想象出地球的渺小。) (2)结合地球的一些实际数据,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半径:约六千四百千米 表面积:大约5.1亿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截止到2

13、0xx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亿人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 可供人类居住:约0.8亿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资源有限” (1)矿物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无私地、慷慨地向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体会地球太可爱了。 (2)联系实际,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必将加速矿产资源的枯竭。那时人们将没有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人类需要的工业原料就没有了,进而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4.地球的“生态灾难” (1)人类生活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服务的。何为“本来”?去掉“本来”,读出地球的可爱;加上“本来”,读出这句话的言外

14、之意。 (2)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联系实际展开会议与想象,体会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污水排放,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废气排放,滥用化学品等。并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不堪的后果。 三、层层深入,得出结论 1.科学家证明什么?是何意?科学家设想什么?是何意? (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说明人类要保护地球;科学家设想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这是为了让读者想象,假如有移民基地,人们都去居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进一步突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2.展开想象,说说人类别无去处的结果?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列出保护地球切实可行的办法。 四

15、、书写字词,拓展练习 1.正确工整地抄写课后11个生字,15个词语。 晶莹、遥望、恩赐、慷慨、毁坏、目睹、交错、贡献、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 2.谈谈对“如何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想法。 板书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 资源有限,生态灾难 无处可去,精心保护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画鸡是明代著名画家唐寅为表达自己对鸡的喜爱与赞美,写的一首咏物诗,语言浅显易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鸡并不陌生,对于写鸡的古诗,学生乐于学习。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鸡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3、会认写本课

16、生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难点:品读诗,理解意,感悟情。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动物的古诗。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很有礼貌?今天,老师作为奖励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猜是什么?(出示谜语,打动物名字。) 红冠子,白外衣, 每天早上喔喔啼, 它叫人们早早起。 2、你见过大公鸡吗?什么样子?你们喜欢它吗? 3、我国明代杰出的大画家大诗人唐寅,他也喜欢大公鸡,为它画了一幅画,还为它写了一首诗,名字叫画鸡。 4、说到这老师突然想起前几天我们也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骆宾王,他也写了一首描写小动物的诗是什么?齐诵咏鹅 5、我们接着来了解一下今天走入我们课堂的大诗人唐寅,课件出示。

17、 6、(大屏幕出示大公鸡的图片)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图,你看到什么?(从感官上感受大公鸡的美。) 共学: 一、读诗,整体感悟。 1、指名读。学生互相评价。 2、读给同桌听。 3、教读 4、齐读诗歌。 5、再次听读画出诗的停顿,课件出示对照齐读。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听,读出了古诗的韵味。让我们再细细品读诗 句,感受唐寅对公鸡的喜爱。 二、品读诗,感悟情。 1、出示前两句。 (1)指名读前两句诗。思考:读了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 板书(红冠)。看到红冠你想到了什么?观察鸡冠花图片,对比,感受公鸡的美丽。 (3)第二句诗人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雪白)。你能描述一下“雪白”吗? ( 4

18、 )像“红冠”里的“红”和“雪白”这样的词语就是表示什么的词语(颜色的词语)用波浪线画出,你还能说说这样的词语吗? 师:大公鸡头上长着红红的冠子,满身羽毛像雪一样的白,它正向我们走来,我们一起来夸夸它。这真是一只( )大公鸡。来,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第一句吧。(读出公鸡的美丽。) 过渡:公鸡不仅有红红的冠子,雪白的羽毛,非常漂亮,而且它还会叫。 (1)谁知道公鸡怎样叫?(模仿做动作)全班模仿 (2)公鸡什么时候才叫?公鸡一叫就怎么样呢?平时公鸡乱叫吗?所以诗人说 2、出示后两句 (1)朗读后两句。 (2)公鸡叫,人们就知道天怎么了?就把门怎么了? (3)大家知道农民伯伯很勤快,但公鸡比农民伯

19、伯起得早,你们想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公鸡?课件出示填空 (引导学生体会公鸡的可爱、勤快。板书:勤快) (4)指导朗读后两句。(读出勤快) 三、探究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自由认读扩词。 2、检出认读,开火车认读。 3、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哪个字? 4、学写字(先观察再动笔)平和开。板书演示。 5、学生描写。 四、整体感知,齐背古诗。 五、作业。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了解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了解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0、2. 分析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自己分析课文,培养分析能力。 课型及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事理说明文。学习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握文章要点,了解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人类当今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大家看了上面的图表和文字大家有什么感想?得出了什么结论? 2跟我走进大海!(展示有关大海资源的图片) 在生物资源方面,海洋中存活着20多万种生物。专家测算,海洋的初级生 产力每年为6000亿吨

21、,其中可供人类利用的鱼类、贝类、虾类、藻类等,每年为 6亿吨,而现在全世界的捕捞量仅为9000万吨左右。海产品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来源,目前海产品提供的蛋白质约占人类食用蛋白质的22%。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海洋每年可以产出的水产品足够300亿人食用,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等于全球所有耕地提供农产品的1000倍。 二、三分钟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3这篇文章阐释了什么道理? 三、动动脑筋思考: 作者是如何来安排本文的内容的? 全文共7自然段,按总分总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指出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

22、未来的粮仓。 第二部分(36),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3),总说海洋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粮仓的原因。 第二层(46),分说:藻类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4); 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5); 海洋鱼虾还有捕捞潜力挖掘(6)。 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四、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课文在阐释事理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1. 采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 第一部分(第12段)和最后一段,就运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如,第一部分中主要是议论,它清楚地阐述了开发利用海洋是人类摆脱人口剧增、耕地不足、资源短缺

23、等生存危机的希望所在。 在提出说明重点“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前,先以议论的方式强调: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将直接关系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2)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这样写能引起读者的重视,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了铺垫。再如,最后一段在总结全文所述的基础上,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人们相信,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这议论性的结论照应了文章开头,总结了文章的说明部分,有利于读者进一步认同海洋开发利用的价值,增强“海洋意识”。 2. 运用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第二部分(第36段)具体阐释为什么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24、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总说部分(第3段)首句先对“粮仓”中的“粮食”作诠释,接着举例子、列数字说明这类“粮食”产量之多、质量之好。 分说部分(第46段)逐一说明。 第4段先用分类别的方法,说明藻类种类之多;然后举海带的例子,列数字说明其增产潜力之大;再举国外培育出藻类新品种的例子,并列数字说明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最后拿一公顷水面生产的藻类与陆地上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作比较,突现海洋的开发利用价值。 第5段主要用举例子与列数字相结合的说明方法强调肉眼看不到的浮游生物也是人类丰富的“食品”源。 第6段举了南极磷虾的例子,列数字说明磷虾产量高,再将其与全世界的捕鱼量作比较,说明磷虾资源的丰富

25、。 五、过渡衔接 : 段与段之间过渡既自然又精致,有时一两个字便使上下文连接得天衣无缝。如:第2段,首句总结第一段内容,第二句“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这样”指代首句,即把文章转入列出人们对生存危机的看法。第3段首句“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承上转入介绍文中特指的“粮食”。第4段首句“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承上所举例子导入详细介绍藻类。第5段首句“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中,“除海藻类”承上文,后面一句则揭示本段主要介绍“浮游生物”。第6段首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用“至于”更换话题,转入详细介绍“鱼虾”

26、。末段则以“综上所述”概括全文的阐释,然后水到渠成地再次道出本文所要说的事理。 六、总结写作方法: (一)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表达的准确性。 世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明确: 1“最”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 机。 2“更”突出人们对“鱼虾”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较前两者又深了一层。 3“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准确,客观。 (二)总结本文写作特点: 1说明和议论结合阐明事理。 2综合运用多

27、种说明方法。 3语言准确、严密 4过渡自然。 七、考考你: 判断下列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据报道,现在每年向海洋倾倒约6001000万吨石油,1万吨汞,25万吨铜,390万吨锌,30万吨铅和100万吨有机氯农药。 2海底隧道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例如大贝耳特海峡、多佛尔海峡等处,修建海底隧道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3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 “ 卧虹 ”“ 飞虹 ” 等。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5那里日照时

28、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三千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一千五百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两千五百小时。 6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八、课外拓展: 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现今人们保护环境的主题,大家能明白国家的“禁渔”的目的吗? 2 大家想一想,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为了让我们能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该怎么办? 九、作业: 探究性学习:班级分为若干小组,讨论下列一些专题,要求人人找资料,准备下一节课发言。每个小组要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展示。 1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 2重返海洋,人类能做些什么? (1)海洋生物资

29、源开发; (2)海洋矿物资源开发; (3)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4)海水资源综合利用; (5)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了解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示手法。 、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能力目标 、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沛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和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揣测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身的语言财富。 德育目标 这四首诗,描绘自然山水,歌咏田园风

30、光,文笔优美,情真意醇。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通过朗读,掌握其节奏韵律,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通过反复吟诵,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要求眼到、口到、心到,把自身融入诗歌中去,用自身的声音传达诗人的心声。 、联想法。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教学时宜让学生充沛张开联想的翅膀,想像作品的画面,充沛体会诗歌的意境。 、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 、讨论法。学生互动,交流读

31、诗的感受以和对诗歌的认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布置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一起赏读归园田居,指导学生自读游山西村,品味诗歌的人情美、风物美。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赏析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背诵诗歌。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习诗四首。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现存多首。最能代表他诗歌创作成绩的是田园诗。我们先来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三)。 二、指导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示一些

32、应注意的词语: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 、要求学生用“”给归园田居(其三)一诗划分节奏。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音节划分和意义划分相结合,如“种豆南山下”“晨兴理荒秽”。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要求学生仔细听读,订正不恰当的读音和节奏。 、学生齐读。 三、师生一起赏读归园田居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意。 、要求学生概述诗意。 这是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一个剪影,请展开想像,用自身的话描述陶渊明一天的劳动生活情形。 教师提示:可以先逐句解释,然后进行完整的表述。 逐句解释如下:诗的前四句记给豆田锄草一事。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

33、第四句是说月儿初升之时才荷锄晚归。第五、六句写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第七、八句写沾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身的意愿就行了。 选两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 、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意境美。 提问: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认为“情趣”表示在什么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想像“带月荷锄归”的动人画面。 明确: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调皮而多情,他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

34、欣然。 提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学生齐读,尝试背诵。 、深层探究: 提问: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可提供另外两首田园诗协助学生理解。 多媒体显示: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xxx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

35、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学生读诗,教师点拨: 归园田居(其一),开头几句追述往事,不胜悔恨。头两句点明归隐田园的根本原因。接着把官场视为“尘网”,说自身误落其中,好像羁鸟、池鱼得不到自由。“开荒”以下十二句,诗人着重描写了纯真、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最后两句,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达了他对丑恶社会实际的憎恶之情。这是点睛之笔。诗人之所以要把农村描写得如此恬静舒适,是因为要反衬出他对仕途生活的厌恶。 饮酒(其五)写他怎样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全诗着力表示了悠然自乐的

36、隐居生活,显示了诗人超然于尘俗之外的志趣,也透露了对污浊仕途的厌恶。 学生明确:这里的“愿”具体指陶渊明的生活愿望,即依照自身的意愿生活,归隐田园,与官场决裂,保全一个完整的自我。 、学生默写归园田居(其三)。语文教案 篇6 习作要求: 1、把你在“畅所欲言”中的发言整理成一段话。 2、记述一个关于由尊严或没有尊严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还可以是读过的书中某个人物的故事。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想法,把文章写得“有情有意”,同时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习作难点: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想法,把文章写得“有情有意”,同时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引导

37、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习作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想法,与阅读嗟来之食相结合,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引导学生对尊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完成初稿。 一、 激发写作兴趣 读嗟来之食以“那个人到底应不应该吃黔敖的东西”为主题展开辩论,引导学生对尊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二、明确写作要求 1、把你在“畅所欲言”中的发言整理成一段话。 2、记述一个关于有尊严或没有尊严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使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使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还可以是读过的书中某个人物故事。注意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想法,把文章写的“有情有意”,同时要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3、介绍自己准备的内容。 三、

38、学生完成初稿,教师巡视检查。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评议例文,指导修改 习作过程: 一、重审习作要求 二、评议例文 注意指出好在什么地方?还存在什么问题? 三、出示例文(片断) 1、先读一读,找出不足的地方。 2、集体修改。 2、读后有什么不同,谈自己的看法。 四、修改作文 1、自己修改 2、小组互改 第三课时 目的要求: 鉴赏作文 习作过程: 一、重审习作要求 二、鉴赏优秀作文 1、指名读优秀作文 2、小组评论 3、集体评议,小组谈体会。 三、教师总结: 第六次习作 习作要求: 1、谈自己喜欢的音乐,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原因。 2、指导学生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说说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

39、 3、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可以写成故事、童话、也可用说明的语言介绍。引导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 习作难点: 指导学生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体会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 习作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可以写成故事、童话、也可用说明的语言介绍。引导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完成初稿。 一、出示习作要求: 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可以写成故事、童话、也可用说明的语言介绍。引导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 二、重温本单元的课文 1、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月光曲、林中乐队引导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 三、学生完成初稿,教师巡视检查。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评议例文,指导修改,学习修改方法。 习作过程: 一、重审习作要求 二、评议例文 注意指出好在什么地方?还存在什么问题? 三、出示例文(片断),指导修改。 1、先读一读,找出不足的地方。 2、议一议,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好在哪里?哪些地方不具体? 四、修改作文 1、自己修改 2、小组互改 五、清抄 第三课时 目的要求: 总结鉴赏,提高写作水平。 习作过程: 一、重审习作要求 二、鉴赏优秀作文 1、指名读优秀作文 2、小组评论 3、集体评议,小组谈体会。 三、教师总结: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6篇】 21 /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